郑州看展(二)

二二山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看河南展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二山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分了三个展区,河南展区负责楷书、隶书作品展。承办展览的郑州美术馆新馆,同比国内的市级美术馆,算是综合功能比较突出的,不但建筑面积大,设计感也很博眼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4月27号展览开幕,到28号下午,我算是整整看了两天。对大部分楷书和隶书作品,基本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印象。总体来说,楷书作品的水准,比隶书作品要好一些,后续被吃瓜群众自媒体“曝光”的也微乎其微,稍有争议的,多半是“同质化、千人一面”的模糊界定,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体现在楷书、隶书作品上,行书、草书也很严重,篆书也存在,甚至连篆刻都摆脱不了“同质化”的窠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届入展的楷书作品,小楷和魏碑几乎占了五分之四。取法上,魏碑风格的几乎占了半数以上,唐楷入展的,以小欧(欧阳通)的为多,褚遂良、颜真卿、虞世南的也有十几二十件,最为特别的,还是出现了好几件以“韭花帖”为基调的小字楷书作品。柳公权、欧阳询风格的,基本为零。记得十二届国展,有一件以九成宫取法的作品,写得特别精彩,形式也做得很古朴,作者是浙江的一位三十岁不到的小青年,遗憾的是这届见不到。另外,赵孟頫大楷风格的也出现了两三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届国展,名家投稿的数量也不少,有的还是经常出现在国展评委名单里的中书协理事、专委会委员。浙江展区的篆隶书、篆刻、刻字,以及河南展区的隶书、楷书,都能见到。在楷书展厅里,刘京闻先生的八尺整张大楷作品,虽是一张不做任何形式的大白纸,却很是抢眼。刘先生多体擅长,多以行书和楷书称道书坛,他的这件大楷作品,以唐楷做底,略显碑意,写得轻松自如,不激不厉,个性不张扬,功力跃然纸上。熟悉书坛动向的书友们一眼就看出来了。不少书友争相对着这件作品拍照,跟作品合影,一时间人潮涌动,叹服声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楷书作品,是广西书协选送的一件取法黄庭坚的八尺整张大楷作品,该作以黄庭坚行书的结字和取势为基调,去除很多“长枪大戟、剑拔弩张”的恣意之势,把黄庭坚行书原来的瘦劲笔画增肥增厚,融入似有非有的“瘗鹤铭”一类的摩崖刻石笔意,转折及方折折笔处写得相对圆润,使作品看起来平和温润了很多,既遵循传统,又颇具个人新意,通篇气势恢宏,字字雄浑遒劲。一张大白纸写成,章法简练,字法变化丰富,首尾一气呵成。从我内心欣赏程度来看,如果像十一届国展之前的届展有评奖的话,那这件大楷作品一定要获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人说过,书法(写字)这门技艺,有些时候,真的是“无意于佳乃佳”,河北女书家翟欣女士这次入展的楷书作品,就是几经复写之后,最后还是投出第一次写的那件作品成功“上岸”。整幅作品以墓志碑意为主调,融入唐楷,借鉴今人书风,使作品看起来轻松率意,天真烂漫,书写性跃然纸上。尽管有好几处旁边打了小点点,也不影响评委们对她的高度青睐。她自己所总结得很到位:“思路决定出路,用脑子写字,虽然这句是老生常谈。取法有出处,更要有自己,要么精致要么独树一帜;技法丰富且要到位, 震撼力除了风格独特,核心就是线质;艺术要变化而统一;静而不躁,有节奏的自然书写,写出书法的气质和精神。”我跟她在作品前合影,她笑着告诉我“作品投出去后,本来不报很大希望,但看到入展名单里有我,自己都感到有点意外!看了展览现场,我还是比较庆幸我的风格没跟别人雷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楷作品,除了写得精细外,形式上仍旧还是追求尽善尽美,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册页,看了都让人赏心悦目。不过,这次楷书作品的展厅,美中不足的是,小字大部分都放在了展厅玻璃橱窗里,拍照都会反光,广大书友都感觉特别让人无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对楷书展厅,隶书作品展厅,观感就好了很多。隶书作品字径大部分都是3厘米以上,字径小于2厘米的,好像只有一件册页作品。还有一个现象,这届国展入展作品,除了册页之外,楷书和隶书好像都没有横幅和手卷,记得征稿启事上并没有规定不允许投横幅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隶书作品取法,大部分还是集中在礼器、封龙山、好大王、鲜于璜、曹全碑上,石门颂、“大开通”等也有零星几件。直接取法当代名家的,似乎不像前几届那么明显,虽有几件作品能窥见其中若有若无的“二Z”的影子,但并不是“一眼假”之类赤裸裸的表现出来。隶书入展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南伍剑先生的八尺整张隶书大字作品,一张纯白宣,没做任何形式,横无列竖有行,大小字错落有致,墨色粗细变化丰富,越看越有味。在观展的时候,恰逢伍剑先生在作品前给书友们讲解,我随即邀约他接受“浙东书院”的视屏专访。他聊得很开心,视频后来发出来的效果也特别好,他自己的视频号转发后,浏览量一下子就破万,粉丝也增添了不少。还有多年好友、福建永春赵炳坤兄的八尺隶书大字作品,融入了很多汉碑信息,书友们看过之后也广为称颂。后来微信聊天,他告诉我: “这件作品以汉碑为主基调,融入汉金文写法,创作时自然书写,不过于强调夸张变形。好像只有写两遍,就定稿了。”作为“老司机”,赵炳坤二三十年来一直专注于隶书的探索研究,近十几年来的大展几乎没落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观众们对写得一般般的作品,会毫无顾忌的对事不对人,当场表达观感,偶尔也会引起身边书友的附和,展厅里笑声不断:“这件这么差,搞不懂是怎么入展的,难道评委眼瞎了?”也有不服骂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评委和名家特邀作品单独设立一个展厅。总体来看,评委的作品要比入展作品差一些,三分之一以上的基本属于“对付”或“应酬”作品,这让很多吃瓜群众很愤怒!评委水平决定入展作品水平,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十二届和今年的十三国展评委,都采取“召集人”的方式组成书体评委队伍,说实话,个人觉得这种方式弊大于利,不说绝对公平,但说没有私心,这谁信?什么时候能做到全国书友票选评委,那就是真正走向公平、公正的开端。我曾在微信朋友圈晒过某著名老牌评委的“大作”,并提出质疑: 到底好在哪里?几乎无人就作品谈作品,敢直面“权威”的人寥寥无几,徒增几分怅然: 贵圈很多人实在是缺乏独立人格!当然,评委和特邀作品当中,不乏很认真,写得很精彩的,譬如孙晓云主席的六尺对开楷书条幅,冯印强的隶书四言大对联,王增军的六尺整张隶书等等。说句题外话,评委写得好是应该的,随便对付就是不守职业道德! </p><p class="ql-block"> 在展厅碰见面试评委刘成先生,他告诉我,主办方邀约的作品,规定在六尺整张以内,对于擅长写大字的书家来说,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发挥,作品挂在墙上,从视觉效果来说,肯定不如入展作品的冲击力那么大!我在想,特邀作品是不是按平尺付费的?(此处可以省略一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在一座美术馆的展览,同比国展的楷书、隶书展,河南省书协配套的三个大展人气却比较低迷,观展的人寥寥无几,以至于事后有网红大V吐槽: 历代经典作品不去关注,倒是被当代的一些抄书作品迷得五迷三道,真的是世风日下呀!我也觉得有点羞愧,配套的三个经典展厅,我只看了两个,漏看了最为精彩的千唐志斋馆藏的从隋代到宋代墓志拓片展,很是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河南展区的楷书、隶书作品展,从现场的作品装帧和灯光的配套,展示效果已经很不错了,尽管个别几件作品本身存在些许瑕疵,但瑕不掩瑜,对于诸如我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对书法执着热爱的票友来说,收获还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05.08,21:56时整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 配套十三届国展河南展区的三个大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汉字中原——汉三阙暨豫地汉碑特展”,展出嵩山汉三阙拓片24件、豫地汉碑拓片20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文明的微笑——龙门二十品特展”,精选洛阳龙门造像题记作品60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从法度到意趣——千唐志斋唐宋碑志特展”,精选千唐志斋博物馆藏的从隋代到宋代墓志拓片作品90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二山房,湖南靖州人,苗族,70年代初出生,杂志艺术编辑,艺术策展人,自由撰稿人,书法、摄影、音乐发烧友。艺术品、文房四宝网络小摊贩。VX: 1414951526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