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成都旅行,个人觉得必去的地方应是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南郊公园的武侯祠、眉州三苏祠、剑阁剑门关、青城天下幽还有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而以上遗迹中大部分都毁于兵燹,基本上都是清初在原址重建的,都江堰却是原汁原味的。</p> <p class="ql-block"> 没去都江堰之前有一个疑问,两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没有被时间摧残成废墟,没有成为考古学家们的难题。至今还执掌着几千万人的生计,不就是靠一个鱼嘴儿把岷江一分为二:一半是桀骜 (内江),一半是柔情(外江),真的是一边急一边缓,传说中的神来之笔。治沙排泥两千年,没有一点人工痕迹,却指挥千军万马,把水旱连天变为天府之地。郡守李冰的了不起之处在于,仅用八年时间却修了个在两千年后仍在使用的水利工程,真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p> <p class="ql-block"> 其实从古蜀国开始,当地人就在与旱涝灾害斗争,从蚕丛、鱼凫、望帝到最后的古蜀王丛帝鳖灵,似乎都没有斗出什么结果。</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56年,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省长,主要目的是治理蜀地。</p><p class="ql-block"> 李冰实地考察了整个成都地势之后,认为治水的关键就在“湔堋”那里。既然岷江会撞上玉垒山,那就直接在玉垒山开凿一个口,这样水就会从缺口流走。这些流走的水可以将它们汇聚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河道,引去想要水的地方,比如成都平原东部。</p><p class="ql-block"> 计划虽好,但是如何开凿玉垒山?</p><p class="ql-block"> 这可是战国时期,没有机械电力,只能用人工开凿的方式,这人凿山得凿到什么时候?</p><p class="ql-block"> 李冰想到了一个办法,热胀冷缩。先用火烧玉垒山,再将岷江水泼向滚烫的山石,在一冷一热之下石头炸裂。利用这样的方式,李冰将开凿玉垒山的工期大幅提前,很快就开凿出了一个缺口。之后从这个缺口出发挖掘河道,一路蔓延到成都平原东部。玉垒山被开凿出来的口,被叫做宝瓶口,剩下的那点山体,叫做离堆。(另一说该工程是之前丛帝鳖灵所做,总之都江堰是多少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只是挖掘出人工河道还不够,因为岷江水流湍急,宝瓶口又比较狭窄,只有20米宽,江水在宝瓶口那里打一个旋,大部分的水依旧顺着岷江河道流走,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很少。</p><p class="ql-block"> 李冰决定对岷江进行分流,那就是人为在宝瓶口的前面修建一个堤坝,将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的水顺着岷江主河道流走,内江的水通过宝瓶口流入人工河道。</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没有水泥,李冰就砍当地常见的竹子,然后编成竹笼,把石头放在里面,趁着冬季水流小的时候,堆积在河道中间。</p><p class="ql-block"> 水流在此受到阻碍,撞上了堤坝,于是凶猛的河水被劈开,一部分通过外江流走,一部分则进了内江。这块完全有人工修建的堤坝就是金刚堤,劈开河水的最前端叫做鱼嘴。</p><p class="ql-block"> 最绝的是,李冰经过精确的计算,将鱼嘴的位置安排得非常巧妙。在丰水季节,鱼嘴将岷江水四六分,外江六成内江四成;枯水季节外江四成内江六成。此外,鱼嘴还将泥沙二八分,防止泥沙阻塞内江河道。</p><p class="ql-block"> 因为内江是人工挖掘的河道,因此容纳量有限,如果岷江的水流量非常大,即便只是接收到它的四成水,也是巨量的。</p><p class="ql-block">李冰为了防止内江发生洪灾,在金刚堤的尾部增加了一个飞沙堰,用来再次分流。</p><p class="ql-block">飞沙堰比内江高出了两米,如果涌入内江的水量过多,它们就会漫过飞沙堰,然后流入外江。</p><p class="ql-block"> 至此,都江堰工程完成,三大部分各司其职。</p> <p class="ql-block">玉垒阁</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p> <p class="ql-block">离堆</p> <p class="ql-block">鱼嘴</p> <p class="ql-block">金刚堤</p> <p class="ql-block">安澜桥</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p> <p class="ql-block">左岸街区</p> <p class="ql-block">南桥</p> <p class="ql-block"> 回过身来你会惊觉的发现,眼前流淌着的是两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记忆,前人的智慧随着都江堰的江水,流向了天府之地,原来先辈们的治水是去领悟水。人类无法驾驭自然,顺应自然之道就是治水之道,这道也毫无例外地屹立了两千年!</p><p class="ql-block">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郡守李冰没有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口号,却留下一个泽被后世、造福万代的伟大工程,李冰因官位而成为一名实践科学家,他总结的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到现在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玉垒山麓二王庙里供奉着李冰父子,人们在虔诚膜拜。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里也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内江进入成都平原分为四路(四条河)</p> <p class="ql-block">蒲阳河分为青白江、人民渠</p> <p class="ql-block">柏条河分为府河和毗河</p> <p class="ql-block">府河分流出东风渠</p> <p class="ql-block">走马河往下清水河、南河</p> <p class="ql-block">府河与南河在合江亭并流为锦江</p> <p class="ql-block">江安河一支渠-杨柳河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天府之地-成都平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