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死 兄 弟 闯 北 川

刘文定

<p class="ql-block">  每当临近5.12这个惨痛日子,总会想起16年前的大地震当晚,与卫华兄弟冒死勇闯北川那次险象环生的过程,以及在重灾区亲眼目睹的惨烈场面,至今令人心有余悸,悲痛不已。</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5时许,地震第一时间外出采访返回报社提交新闻图片的杨卫华带回噩耗:北川灾情惨烈,县城上万人不幸遇难。市委宣传部要求本地媒体,抽出精兵強将,深入重灾区一线釆访报道。看得出,经过近3个小时紧张奔忙,卫华已明显疲态,但他仍主动请樱前去北川。</p><p class="ql-block"> 当天,本该我出报值班,但因我是北川人,对家乡的山水道路及地理环境十分熟悉。更重要的是,我的众多亲人家居北川,生死未卜,令我坐立难安、心急如焚。于是我要求带队去北川,得到了总编余凡的理解和支持。当晚,报社选派出12名少壮记者整装待发。我决定将12人分为3组,间隔时间出发,这样避免因余震塌方造成全军覆灭,以致任务无人完成。我叫杨卫华设法给车加满油后,即来接我作开路先锋。</p><p class="ql-block"> 晩8时左右,我坐上卫华的私车直奔北川。路上卫华告诉我,加油站排起了长龙,他是开车撞开第一辆车,大声告诉加油员,我是报社记者,因接市委紧急命令,马上去重灾区采访。加油站负责人看他来势凶猛,正气凛然,赶紧吩咐给他加满了油。</p><p class="ql-block"> 一路无语,小车飞驰,在花亥冲过了几处警检点。当车行至距擂鼓一公里的大岩方路段,一个大的塌方滑坡体挡在前面。路边有一辆被巨石砸毁的小车,车里的乘客已砸成了肉浆。余震一来,山上的乱石飞泻而下,砸得地面都在抖动。卫华一个急刹,车刚好停在垮塌的巨石前。我赶紧下车,指挥他把车退至较坚固的岩石下。待余震过后,再去寻找可行的路线。我告诉卫华,只有冒险冲上滑坡斜面,才有可能过去。卫华用远光灯观察一下路面,猛轰油门,车轮在地上擦出股股烟尘,车子象一头发怒的野牛,跳跃着冲上了滑坡,大角度歪斜着向前艰难扭行。</p><p class="ql-block"> 第一关过去,刚松一口气,大余震又至。顿时山崩地裂,飞石如雨。一处更大的塌方挡在前面,刚垮塌的巨石切断了退路。卫华高度紧张,一脸铁青。为了减轻他的紧张状态,我故意开玩笑对杨卫华说:兄弟,如果今晚你死了我还没死,你的儿子就是我儿子。卫华苦笑一声说,都这样了,你还开得出来玩笑?上车,硬冲,我们不能在这里等死!就这样,车子在乱石中蜿蜒穿行,车身扭得嗄嗄作响,不时有尖石刻过车门。快要爬出塌方时,只见前面有汽车尾灯闪烁,走近才看清是一辆绵阳的救护车。我与卫华敲开车门一问才得知,因前方有巨石挡道。我们叫车上的医护人员都下车,大家齐心用尽全力推走了巨石,终于打开了这条生命通道。</p><p class="ql-block"> 当晚10时40分,我两终于赶到了距北川县城两公里的任家坪。路上卫华看见一具被飞石砸中的的尸体,便在路边找来一张纸板,给死者盖上。当时到县城的交通已中断,且四周漆黑,我们只好到座落在任家坪的北川中学了解情况。</p><p class="ql-block"> 进入校园,只见操场上黑压压的站满了悲痛欲绝的乡亲。北川中学一幢五楼一底的教学大楼,只剩下一堆不足一层楼高的废墟。昏暗的灯光前,横七竖八摆放着十几具孩子的尸体。一些家长一一翻动尸体,寻找着自己的孩子。一个中年妇女,找到了遇难的女儿,没有哭声,没有泪水,木讷的用纸巾浸满矿泉水,轻轻地擦洗着女儿的臉。废墟上,仅有北川武警中队的部分官兵和数十位来自长虹公司的职工在艰难救人。废墟里不断传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凄惨呼救声。面对此情此景,我与卫华相视无言,哪里还有心采访。我两直接爬上废墟全力救人。后来,晚报另外两批人马先后赶到,我仅安排了一人了解情况,其余记者及驾驶员全部参与抢险救人。</p><p class="ql-block"> 6个多小时过去,汗水湿透衣服,钢筋、瓦砾划破手指,人累得直不起腰。凌晨5点,天开始哭泣。我们走下废墟,见被救出的孩子一个个因伤重得不到有效抢救而接连死去,再看见废墟旁200多具孩子畸形怪状的尸体,真是心如刀绞,一个个泪雨滂沱,怨老天不公,恨自己无能。凌晨5点半,我留下卫华和一名文字记者,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带着十名记者直奔惨不忍睹的北川县城。</p><p class="ql-block"> 在县城,记者们边救人,边采访,奔波忙碌。我还得逢人便打听亲人下落,得知已有4位亲人遇难,顿感心力交悴,泪流满面的我瘫坐在地上……</p><p class="ql-block"> 上午11时许,部队陆续到达,指挥部要求其它人员全部转移,我们也随一批幸存者再次返回北川中学与卫华汇合。卫华告诉我,我侄女龚悦在废墟中被垮塌的房梁压住,不得以在无麻醉的条件下,钢筋钳挟断腿骨,菜刀割离连着的筋肉,这才得以已成功救出,现已直运绵阳抢救。后来卫华将龚悦被救过程组图传给了我,这将是我永远值得珍藏的苦难记忆。</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期,杨卫华十余次进入北川,拍摄了敬礼娃娃、总理让路、千军万马进北川、废墟上国旗飘扬、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组图等许多令人心碎、令人难忘、令人鼓舞的好图片。</p><p class="ql-block"> 我与卫华共事25年余,常被他火样的热情和深入扎实的作风所感动。2015年初,卫华因病不幸离逝,这是绵阳新闻界的重大损失。往事历历,恍若昨日。惜哉、痛哉!安息吧卫华好兄弟!</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杨卫华的新闻作品</p> <p class="ql-block">  图为本人与杨卫华(左一)在记者节时接受四川电视台采访。</p> <p class="ql-block">  上7图为被山体掩埋的北川老县城惨状。</p> <p class="ql-block">  图为地震次日清晨北川中学教学楼废墟前的惨状。</p> <p class="ql-block">图为5.12当晚北川中学的救人现场。</p> <p class="ql-block">  图为侄女龚悦被救出的现场。</p><p class="ql-block"> (杨卫华 摄)</p> <p class="ql-block">  图为北川地震遗址祭奠地。这里原是一单位建房时开挖的地基,深达20多米。后因资金不到位,使此坑摆放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被北川人戏称为“万人坑”。“5.12”大地震时,部队防化团官兵将裸露在废墟外的4000多名遇难者遗体及无以统计的残缺躯干、器官,收集后埋葬于此。</p><p class="ql-block"> “万人坑”后面的乱石山,原本是北川中学茅坝校区。大地震造成该校后面的景家山大面积崩塌,将整个学校深埋于乱石中。当天,这所共有420多名师生的学校,仅有20多名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幸免于难。奇怪的是,操场上的旗杆未倒,鲜红的国旗在阴沉的细雨中,垂挂在旗杆半腰。第二天早上,同事杨卫华,拍下了这一场景,当晚,我含泪将此图刊用于报纸的头版。</p> <p class="ql-block">  图为沈家包大滑坡。北川老县城主城区,座落在王家岩与沈家包山下(当地人习惯将整座山统称为王家岩。以图中滑坡左沿小白房为界,左为王家岩,右为沈家包)。曲山小学、机关幼儿园、县医院、财政局、文化馆等流动人口密集的单位,正处在沈家包山脚。“5.12”大地震,造成沈家包大滑坡,将人口最集中的老县城主要街区深埋,上万人葬身于数十米厚的土石之下。据统计,老城区幸存者不足20%。我大哥就居家正处这一带,他们夫妻两均被大滑坡深埋。震后,我数次攀爬废墟,但始终未找到大哥所住大楼的踪影。大姐的家本不在滑坡填埋区,但命运作弄,震前10分钟有朋友相约去县医院看望一病友,不幸被埋在去医院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图为曲山小学茅坝校区。大地震造成该校教学大楼全部垮塌,400余名师生遇难。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芭蕾女孩”李月,就是从该校救出的幸存者之一。我弟弟聪颖、好学、能干的女儿曦蕊,也是在这里与400多名师生结伴走向了天国。震后多年,每当弟弟驾车路过此地,都会鸣响喇叭。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女儿:爸爸来了!他用无言的行为和悲痛的泪水,倾诉着对爱女的深深思念之情。年复一年,一次又一次……那让人肝肠寸断的情景,那如杜鹃啼血的笛鸣,能将冰山融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