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14日午饭后,我们乘坐的巴士驶进了蒙自市区。干净的街道,漂亮的市容,给人以亲近感。</p><p class="ql-block"> 蒙自是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向南140公里就是越南,是我国“南大门”的门户之一,地理位置十分显要。</p><p class="ql-block"> 红河州山川富饶,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我国最大的银矿在蒙自;个旧号称“锡都”,它称第二,谁人敢称第一?还有建水的锰、钛,这些有色金属可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都是红河人民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 蒙自老城区中心有个南湖,不大,步行绕一圈也就半个多小时。但它是蒙自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主要的历史建筑都汇聚在南湖周围;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在南湖畔发生。</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的瀛洲亭,曾是古代文人聚会吟诗作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兴建于民国时代的钟楼,满满的欧式风格,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兼容,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战争结束,法国逼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续议界务专条》等条约,向法国打开了国门,同意法国在云南开设商埠,海关和领事府就选择在了当时口岸交通十分便利的蒙自。</p> <p class="ql-block"> 法国领事府,坐落于环湖南路。清光绪十三年动工,于次年落成。清光绪十五年,法国驻蒙自领事府正式开馆。民国二十一年(1932),领事府移往昆明,在蒙自存在了43年。领事府目前没有整治修复,不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 海关税务司署,同样选择在风光秀丽的南湖畔。清光绪十三年(1887)动工,光绪十五年竣工。民国二十七年(1938)夏至民国二十八年春,曾辟为西南联合大学文学、法学院的教室。现在,作为“蒙自海关旧址历史陈列室”供游客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 蒙自法国监狱,为红瓦黄墙砖木结构的平房,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现在闲置,未做整修,不接待游客。</p> <p class="ql-block"> 法国花园,濒临南湖的一座充满异国建筑风格的两层独栋小楼,曾被用作“法国滇越铁路总局”、“意大利驻蒙领事馆”、“旅蒙境外人的酒吧”等。</p> <p class="ql-block"> 哥胪士洋行,位于环湖北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希腊商人哥胪士出资兴建。民国二十九年(1940),哥胪士洋行歇业,房屋由地方政府无条件接收,先后用作民国政府中央银行蒙自支行、县卫生院址。</p> <p class="ql-block"> 蒙自海关旧址(含蒙自海关税务司署、法国领事府、法国监狱、法国花园、哥胪士洋行等5处建筑)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近代云南发展的曲折历程,同时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战火日益逼近,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组成的“国立临时长沙大学”决定,学校继续西迁至昆明,在昆明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考虑到昆明的校舍不敷使用,将文学和法商学两个学院暂先安顿在蒙自上课。1938年2月中旬,所有师生兵分三路:</p><p class="ql-block"> 女同学和体弱的男同学,由粤汉铁路到广州,经香港、越南入滇(铁路);</p><p class="ql-block"> 一部分同学,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经柳州、南宁、越南入滇(公路);</p><p class="ql-block"> 还有200多名男同学则组织“慰问湘黔桂旅行团”,步行1600多公里,最终化了68天到达昆明。</p> <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教育部电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理、工、法商、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校本部所在地为现在的云南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 4月底,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筹备完毕,师生也陆续到校。</p><p class="ql-block"> 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开始上课。8月,蒙自分校结束课程。9月,文、法商两院迁往昆明。蒙自分校实际上只存在了5个月左右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要在蒙自开设分校的消息给蒙自带来不小的震动。蒙自县长带领乡绅把这些流亡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住进了最好的房子。当时空置的海关税务司署大院,改成了学校的教室;诸如闻一多先生这样的单身教师住进了哥胪士洋行的一幢小楼里;带家眷的教师和女生则安排在南湖北边的城里。蒙自欢迎联大的师生。</p> <p class="ql-block"> 联大的师生们在紧张的教学活动之余,还积极在蒙自城内办起了夜校,主动担负起传播现代文明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 现在,蒙自海关旧址等一些建筑开设为“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使游客们漫步其间,通过这些古老的建筑追寻当年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历史记忆,让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永远传承;让热爱教育事业、弘扬中华文化的美德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 当天的旅游结束得比较早,安顿好酒店住宿,我和阿尧看还有时间,就打了一辆车,又来到了南湖边上的“玉皇阁”,这也是蒙自城内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国八)。</p> <p class="ql-block"> 玉皇阁,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顶,由玉皇阁及东西两阁组成。玉皇阁,本属道观,但蒙自玉皇阁,据说,它的底层供奉释迦牟尼佛,中层敬奉阿弥陀佛,顶层虔奉玉皇大帝,在阁前的平台上摆着一个三层六角亭铁鼎,上铸儒家名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见,蒙自玉皇阁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体现了蒙自文化的多元性。</p> <p class="ql-block"> 观音阁(东阁),二重檐歇山顶方形楼阁,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p> <p class="ql-block"> 观音阁内供奉观音菩萨像(阁门关闭,通过花窗格用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 地藏阁(西阁),二重檐歇山顶方形楼阁,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p> <p class="ql-block"> 地藏阁内供奉地藏王菩萨像(阁门关闭,通过花窗格用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 时间尚早,我和阿尧又去了一个叫“望云博物馆”的大院,它又曾经是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 这座大院建造于民国五年(1916),占地面积2800多平方米。它的主人叫周伯斋,是清末云南八大号“顺成号”的创始人;是第一条私营铁路“个碧石铁路”的股东;更是云南第一家银行“福滇银行”的创始人,故名“周家宅院”。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国七)。</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七年(1938),当听说西南联大要来蒙自办学,痛快地将自家的东楼(颐楼)借让给学校用作女生宿舍。女学生们住在颐楼,因楼高风大,又因忧国思乡,常彻夜听风,难以入眠,而把颐楼幽默地称为“听风楼”。</p> <p class="ql-block"> 周伯斋同时又是一个文物古玩爱好者。据说,他家藏有匾额1000多块。内容涉及登科及第、升迁晋级、忠孝礼仪、婚丧嫁娶、寿诞生子、建房乔迁、铭志立身等,字体涵盖真、草、隶、篆、行等,材质有花梨、铁梨、楠木、榉木、榆木、樟木、杉木,石、铜等。</p> <p class="ql-block">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孙女永平公主的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 清代名臣林则徐行书四条屏。</p> <p class="ql-block"> 15日上午是游览“碧色寨铁路文化公园”。一大早,我们的大巴到达碧色寨,景区居然还没开始营业(九点开门)。</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离蒙自市区11公里,百多年前,只是一个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寨。</p> <p class="ql-block"> 1910年,由法国人建造的滇越铁路建成通车。滇越铁路北起中国昆明,经河口,南至越南海防,全长859公里。其中,昆明至河口段465公里。线路轨距1000毫米,简称“米轨”铁路。全线有车站34个,碧色寨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附:世界各国铁路轨距</p><p class="ql-block"> 西班牙、葡萄牙、印度、巴基斯坦、阿根廷、智利,轨距1676毫米(5呎5吋半);</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及前苏联国家、芬兰,轨距1520毫米(5呎);</p><p class="ql-block"> 美、欧洲大部、中国采用标准轨,轨距1435毫米(4呎1/2吋);</p><p class="ql-block"> 日本、印尼、中国台湾、加纳、刚果、坦桑尼亚、赞比亚,轨距1067毫米(3呎6吋);</p><p class="ql-block"> 东盟国家,轨距1000毫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打从滇越铁路的通车,碧色寨便成了蒙自的门户,从国外进口的棉布、煤油、五金机械、粮食,甚至军火等通过碧色寨源源不断流向云贵川。而原来从蒙自出关的货物靠马帮驮,再蛮耗子水运,七八天才能到河口,现在一天就够了。眼见这等好事,当地的坤商们坐不住了。</p> <p class="ql-block"> 经过云南总督蔡锷将军的批准,2013年,个(旧)-碧(色寨)-石(屏)铁路开始动工兴建。全部由民间融资,考虑到主权因素,高原地形和运输效应,决定采用600毫米轨距(俗称“寸轨”),不与滇越铁路接轨,不让法国人染指。</p> <p class="ql-block"> 个碧石铁路在碧色寨车站与滇越铁路“并站”,运输的货物在碧色寨换装。繁忙的业务量,使得碧色寨成为滇越铁路线上唯一的特等大站。</p><p class="ql-block"> 图为两条铁路线的列车同时驶离碧色寨站的珍贵照片(取自网络)。左侧为个碧石铁路,轨距明显比较窄。</p> <p class="ql-block"> 清宣统元年(1909),碧色寨建站;民国七年(1918),核定为特等站。1992年,碧色寨站客运停运;2010年,碧色寨站撤销,完成历史使命,恰好一百年。</p><p class="ql-block"> 2013年,国务院公布“碧色寨车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七)。现在,正在建设“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p><p class="ql-block"> 因为电影《芳华》的拍摄,碧色寨走红网络,游客络绎不绝,其中包括了我。</p> <p class="ql-block"> 车站内,静卧了百年的钢轨。外侧两根钢轨,显示的是“米轨”;左侧一根和中间一根钢轨,显示的是轨距为600毫米的“寸轨”。</p> <p class="ql-block"> 个碧石“寸轨铁路”的机车实物模型。当时,共引进“寸轨铁路”机车34台,现仅留存3台,分别由国家铁路博物馆、上海铁路博物馆和云南省铁路博物馆收藏。这台模型车参照第21号机车仿制,21号车,为美国鲍尔温机车厂生产制造。</p> <p class="ql-block"> 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见到的“插销式”车钩。</p> <p class="ql-block"> 百年前的自来水水塔。</p> <p class="ql-block"> 百年前的消防栓。</p> <p class="ql-block"> 这只钟叫“三面钟”(仿制品),钟的母面,设在车站站房内,供车站工作人员使用;站台上设有凸出的两个子钟面,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指示时间。此钟的原物,由法国19世纪钟表机械师保罗•加尼什制造,现作为国家二级文物,由云南省铁路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个碧石铁路碧色寨警察分局旧址。</p> <p class="ql-block"> 法式建筑风格的碧色寨海关分关员工食堂旧址。</p> <p class="ql-block"> 百年的红土网球场。据说,场上的红土,是专程从意大利运来的。</p> <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法国人走了,但带不走滇越铁路,带不走碧色寨。还有那百年前的“大清邮政”依然坚守在岗位。这些不可移动的文物,是昨日的历史,更是今天的风景,我们有责任守护好它。</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一辆列车开进站来。我赶紧用手机对好画面,把它记录下来。碧色寨,你是具有生命的重点文物;是充满生机的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