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几年我写过一篇文章《美丽的凤凰你飞向了何方》,描写了一位和我有过短暂相识的知青朋友,她家里人称她为凤凰,宝贝,突然间杳无音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寻找,凤凰终于有了消息……</p> <p class="ql-block">故事还需从头说起: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因故在农村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有天抽空去看望姨母。我姨母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大毕业生,在姨母跟前,我学到了很多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姨母有时也给我讲她在北大上学的事,她们当年常走西校门,当年的北大,西校门是一道古典式的大门,学生和教员经常熙来攘往,穿过门洞,正对西门,通往办公楼去的汉白玉石桥,被同学们称为“小金水桥”,据说在楼前草地上的两个华表和天安门前的华表是配错的一对,不知是何因。</p> <p class="ql-block">我表哥美院毕业,是个画家,也画油画,我去爱看他的作品,我小时侯他还给我画了一幅画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姨母没女儿,很爱我们姐妹。姨母家隔壁有一幢不太大的日式楼,住着一位南京的沈老太太,和我姨母关系很好,经常来看我姨母画画,姨母和西安有名望的女画家,人称“蝴蝶王”的王冰茹女士是早年的同学,经常来往。</p> <p class="ql-block">姨母关心的问我最近在农村劳动的情况,我对姨母说很好。姨母对我说:“隔壁沈老太的侄女从南京来了,你和她去玩吧”!正巧,沈老太带着她侄女来了,只见她侄女,大眼睛,身材苗条,穿一件白底兰花的连衣裙,漂亮文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老太对我说:“你姨母说你和艾慈年龄相仿,一定能成为好姐妹,去我家玩儿吧,艾慈是我们家的凤凰,宝贝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艾慈来到她家,日式楼有地下室,院子有一棵桂花树,后面有花园,楼的四周除了两个门外,便是四个咖啡色的百叶窗了,这完全是一种古老的东洋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艾慈热情的请我到屋里,我和她踏着青砖垒的台阶来到屋里,一进门,先看到一排镶着精美苏绣的咖啡色木质屏风。她说:“你请坐,我去沏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趁着她沏茶的功夫,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屋子收拾的干净整洁,圆桌上放着一瓶鲜花,鲜艳夺目。靠窗下放着一张写字台,写字台旁边是一个很大的书橱,左边靠墙放着沙发和茶几,右墙边放着几把皮靠背椅。这种摆设在当时是相当豪华奢侈的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雪白的墙上挂着山水风景画,还有四条屏,是上山下山虎,窗外,树影婆娑,随风摇曳,桂花树的清香,随着一阵风飘进来,屋内舒适极了,使人感觉到安静,幽然,白色的窗帘轻轻拉开了一角。</p> <p class="ql-block">这时艾慈端了茶和水果招呼我。接着,我们愉快地畅谈起来,交谈中得知她是六九级学生,现在农村插队劳动,父母在南京工作,姑母和姑父过去都是留美学生,感情很深,姑夫文革中受迫害致死。姑母深深怀念着姑父,姑父属虎,所以姑母在家中挂上有虎的四条屏。常言道:虎是兽中王,声威震八方,引到家中来,逢凶化吉祥。当然这是指象征性的东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姑母没孩子,很爱她这个侄女,她很热情,也很健谈。只见她秀外慧中,聪颖过人,气质高雅,谈吐非凡。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艾慈就是这样。 她绘声绘色的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讲她现在插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插队的地方主要种水稻,插秧,拔草,一直到收割,总之很辛苦,慢慢她也习惯了,农田的活路比较忙,她和同学们迎着朝霞出工,披着晚霞收工的集体生活过惯了,来西安看望姑母这段时间感到很寂寞,她让我经常来姑母家做客,我愉快的答应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彼此都爱看书,又谈到几部中外名著,说话间她起身打开大书橱的玻璃门,上下足有十层,整齐的摆放着满满的书籍,我大概翻看了一下,有好多书都是我家原来也有的,文革中被当作封,资,修抄走了,譬如四大名著,还有我早先看过的伟大的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复活》,书中的主人公聶黑留道夫,女主人公马斯洛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在家刚看完的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书中的主人公吴荪甫是一个有魄力,有手腕的民族工业家。还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也叫《还魂记》,还有《唐诗》《宋词》等。</p> <p class="ql-block">有我看过的,也有我没看过的,艾慈让我随便看,我选了几本书,准备回家后再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她又打开留声机,取出几张唱片,问我爱听那首歌曲,自从我家的留声机文革中抄走后,我就一直没听过歌了,我一看大部分是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喀秋莎》等,还有我国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赛马》,《汉宫秋月》等。俞丽拿的小提琴独奏《梁祝》,还有不少古典音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放着听了,那时还没开放,只能将声音放得很小,一曲曲悦耳动听。我俩听得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这优美令人陶醉的音乐中了,这简直就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听觉的享受,久久不能忘怀。</p> <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我去给艾慈还书,她见到我很高兴,闲聊了一番后就聊到中国的古诗词上了。艾慈自小出身名门,饱读诗书,见识广博,她还背诵了不少李白,杜甫的诗,我也给她背诵了从小父亲教给我的岳飞的《满江红》,母亲教我背的李清照的《武陵春》等古诗词,我们还共同讲到宋代四大诗人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俩一直聊了很久很久,真有点儿相见恨晚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周后我又去了姨母家,姨母说沈家已搬走,我感到很突然,很失落。问姨母是何因?姨母说沈老太不便告知,艾慈给姨母说她会永远记住我,想念我的,也会经常怀念我们在一起短暂的相处。</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去她家院子一看,人去楼空,熟悉的景致荡然无存。真像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诗中: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沈艾慈这只美丽的凤凰不知飞向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院子已成为街道办的一个纸盒厂了,楼阁的门上挂上了办公室的牌子,工人们忙出忙进,看到这些,我就想起了好朋友艾慈。</p> <p class="ql-block">我在农村劳动整整十年,直到改革开放参加了工作,几十年从未放弃寻找我这位只见了两次面而怀念了半世纪的知心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几天,我偶然见到了我表哥朋友的妹妹,刚从国外回来,她也认识艾慈,告知了我艾慈的事情:艾慈插队期间,同学们都陆续返城,而她受到父母和姑母历史问题的影响,迟迟不能返城,知青点儿就剩她一人,整日郁郁寡欢,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在插队的第八个年头,因病去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到这一切,我潸然泪下,为这位过早离开人世的姑娘而悲伤,没想到我苦寻几十年,她已香消玉殒,离开人世,这只美丽的凤凰已飞向了远方!飞向了遥远的天国!我幻想着和她重逢的愿望已化为泡影,我只能虔诚的祝愿这位饱读诗书,才貌出众的姑娘在天堂一切安好,幸福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年五月八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