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五一”假期忙忙碌碌,1到3号参加舞蹈集训,五四青年节,全家到晋中介休张壁古堡、后土庙和平遥古城游玩。还好张壁古堡和后土庙人不算多,平遥古城游人熙熙攘攘,不时有穿古装的穿梭于游人中,给古城增添了不少风韵。</p> <p class="ql-block"> 张壁古堡,又名张璧村,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张壁古堡遵循中国传统星相和堪舆理念建造,地上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张壁古堡村名的来由也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张宿、壁宿。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堡门,北堡门为砖砌,门外建有一座提升防御能力的瓮城,瓮城之上还建筑了多座宗教祠庙。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遵循了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有九条红石铺路,象征龙须。</p><p class="ql-block"> 2005年,张壁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5月25日,张壁古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3月,张璧村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名单(第一批)。2012年,该村又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p> <p class="ql-block"> 介休后土庙是一处道教全真派庙堂建筑,历史上有“道家地”之称。</p><p class="ql-block"> 后土庙坐北朝南,呈纵向双轴、南北合围布局,占地面积9196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三清楼、后土庙、吕祖庙、关帝庙、土神殿等。主体建筑三清楼、献楼、戏楼联结成一体,十字歇山琉璃顶,结构精巧,为明清楼阁式建筑中难得一见的精品,而庙西区之吕祖、关帝、土神三庙和三连台之建筑形制,更为国内所罕见。三清观内保存有明代“万圣朝元”千尊彩塑,是立雕、壁塑结合的道教神祇群像。</p><p class="ql-block"> 1962年,介休后土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介休后土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地处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城池,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 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设计布局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展示了五个世纪以来中国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演变,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在建筑、宗教、商业、民俗、民间艺术上具有丰富且独特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1986年12月8日,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7月20日,平遥古城获批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