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434(伊朗24)家中做客

刘生生

<p class="ql-block">在伊朗的最后几天,在伊斯法罕,有一项很重要的体验,到伊朗人家中做客,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日程。近距离了解伊朗,了解伊朗人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了,我们乘大巴来到一个路口,下车后,走了几个胡同,穿过几条小街,在一座居民楼前,上到二楼一居民家,我们十六七个人,在这家100多平的房子里,有点儿像到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亚美尼亚人居住区,街道很安静,一栋栋特色的小楼,建筑和装饰均充满伊斯兰味道。他们邻里之间相处和谐,见面打招呼彬彬有礼。伊斯兰文明礼仪尽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轻的女主人当家,夫君打下手,忙前忙后,女主人的妈妈、姐姐一起为我们这些客人做晚餐。伊斯兰风味,简单而丰盛。席间,女主人的姐姐为大家唱歌助兴,气氛达到高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热烈、和谐、丰富、快乐!不虚此行,在伊朗家庭,除了饮食区别很大,住房、家具、摆设等都很相近,我们一位女孩子,为回应对方的歌声,跳了一段很美的舞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巴斯大帝在执政时为建设伊斯法罕这座新首都,边境小镇迁移了数万名懂得各种技艺的亚美尼亚人,并把新的搬迁地称作Jolfa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的使徒教会基督教文化,开始在伊斯法罕生根发芽,他们建起多座教堂,一座基督徒的教堂竟然有一个伊斯兰风格的穹顶,这是萨法维王朝两种宗教文化共生共荣的最好例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堂的内部也非常漂亮,四周到处是各种耶稣像、圣母像以及使徒教会基督教题材的故事画,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是历史悠久的古国,势力范围曾经从高加索山脉延伸至地中海,也算是一个地区性强国。然而,四战之地的特性,注定其时常被周边更为强大的政权所觊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公元初开始,亚美尼亚就是伊朗—罗马两大帝国反复争夺的“缓冲区”。当地的君主贵族们时而亲附罗马,时而投靠伊朗,时而在两国间维持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弱国的命运往往身不由己。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其国土被罗马和伊朗萨珊王朝瓜分,而这也是亚美尼亚对外移民的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的历史里,亚美尼亚地区先后被阿拉伯人、十字军、塞尔柱人、蒙古人、帖木儿等势力光顾,但主题仍是小亚细亚—伊朗两大强权的争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终到17世纪,亚美尼亚再度被奥斯曼帝国和伊朗萨法维帝国瓜分。持续的战争与争夺,加剧亚美尼亚族群流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期,有大量亚美尼亚人迁居伊朗。波斯的历代君主喜欢使用高加索地区的奴隶,由此大量征发亚美尼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譬如在萨法维王朝时代,沙阿阿巴斯曾将大量亚美尼亚人迁移至京城伊斯法罕,建立起新朱尔法社区。沙阿阿巴斯同时也将不少亚美尼亚人迁移至呼罗珊和里海南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世纪,沙俄扩张至南高加索,逐渐将亚美尼亚纳为己有。亚美尼亚人凭借共同的基督教信仰,建立起同俄国和西方的深度联系,并更大规模地移居海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而言,长期的战乱、动荡、分崩、冲突,导致大量亚美尼亚人口流散海外,形成如今散居世界的格局。但不得不说,亚美尼亚人还是个颇为自强的民族,无论是在欧洲、美国还是俄罗斯,都取得过不俗的成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