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段(约9公里)</p><p class="ql-block"> 从张飞古道东入口继续再探,领队烟姐说,约5公里,回家后一比划,好象差不多快10公里了。</p> <p class="ql-block">大沱口社区——白家洋房(山城第一鬼楼,北碚区文物点)——明心桥(文物点)——潜庐——复旦大学旧址(市保)——孙寒冰墓(市保)——文星阁(区保)——登瀛桥(文物点)——北碚地铁站</p> <p class="ql-block">川仪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的家属楼中,有一座破败不堪的建筑,院坝聊天的老人听说我们要去白家洋房,直摇头:垮都要垮了。</p> <p class="ql-block">烟姐给我们讲了一个似鬼非鬼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民国初年,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为建设北碚“嘉陵江小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招揽人才,专门给留洋好友、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白敦容建造了一座能俯瞰嘉陵江景色的小洋楼居住养病,当时被称为“白家洋楼”。</p> <p class="ql-block">可惜白敦容只住了不到一年就病逝,他当时的妻子据说是一位外籍白人,此地离周围村庄有些距离,两人平时不善与村民打交道,加上语言不通,致使白敦容先生去世后,妻子手足无措,伤心不已</p> <p class="ql-block">无奈之下,妻子只好将白敦容先生的遗体放置在洋楼里,每天对着白先生遗体哭泣。</p> <p class="ql-block">某一天,有位外乡人去洋楼避雨,透过窗户看到白先生的白人妻子,面容憔悴,脸色苍白,头发凌乱,以为是鬼,吓得撒腿就逃。</p> <p class="ql-block">以后,此楼也另为他用,但各种传说、奇异事件流出,众说纷纭,是为重庆第一鬼楼。</p><p class="ql-block">1995年重拍《夜半歌声》,将此楼作为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明心桥:清光绪年间修建,上有明家溪,是北碚三座古桥之一(登瀛桥,龙凤桥已毁)</p> <p class="ql-block">明心桥则是一个感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汤志长,以采卖草药和用草药治病为业,人称汤草药。锁骨募捐完成此桥的修建,桥建成后,汤志长却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 人们为颂扬他的功德,取名明心桥,以明锁骨建桥之心。</p> <p class="ql-block">“潜庐”:陈望道先生1940-1946年间在重庆北碚的旧居,如今仍有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陈道望先生</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翻译完成中文版《共产党宣言》</p><p class="ql-block"> 创办了当时中国高校的第一座新闻馆(难怪复旦大学新闻系出名)</p> <p class="ql-block">夏坝,最早叫“下坝”,是北碚东阳临江的一处平坝</p> <p class="ql-block">1940年,陈望道刚到北碚时,发生了一件令他心痛不已的事:复旦大学教务长、法学院院长--孙寒冰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学生,在日机的轰炸中不幸遇难。</p> <p class="ql-block">陈望道将“下坝”改名为“夏坝”,取“华夏”之“夏”,寓意华夏的堡垒,民主的堡垒。</p> <p class="ql-block">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上海复旦大学校园毁于日军炮火。是年秋,复旦大学部分师生开始西迁, 在卢作孚和北碚地方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结庐北碚夏坝,重新建起一颇具规模的战时大学。直到1946年师生返回上海,复旦大学在北碚办学八年。</p> <p class="ql-block">碑后是一处一楼一底小礼堂,名曰“登辉堂”,是复旦大学迁建时修建的第一幢建筑,当时的办公大楼。以老校长李登辉之名命名。</p> <p class="ql-block">学校倡导“学术独立、思想解放”,吸引了如陈望道、周谷城、孙寒冰、曹禺、胡风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和各地热血青年来任教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夏坝自此与当时的沙坪坝、成都华西坝、江津白沙坝齐名,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四坝”和“战时的文化高地”。</p> <p class="ql-block">文星阁 是一座字藏塔, 建于清康熙七年(1688年)</p> <p class="ql-block">又称“敬字亭”,“惜字塔”,“字库塔”等,是古人因“敬天惜字,崇儒重书”而专门用于焚烧字纸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写有文字的纸具有神祇的力量,随意处置字纸是对神祇的亵渎,会受到神灵的惩罚,于是清代社会中的大户人家、商人及读书人联合起来,在各地成立“惜字会”,并建立藏字塔。</p> <p class="ql-block">此塔高8米,六角形塔状,塔顶三球重叠</p> <p class="ql-block">每一层都有刻字,是北碚东阳街道内尚存的一座精工雕砌的古石塔。</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六棱是笑狮望月(风化了,完全没看出来,辩认了半天,望天的萌样倒是真切,怕是在读望天书吧)</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六棱是猛虎下山(有点那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横额上刻有“惜字藏”,有一孔是昔日人们焚烧字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文星阁路上,好多粗大茂密的黄桷树,后才知,此地地名就叫黄桷树。</p> <p class="ql-block">登瀛桥</p><p class="ql-block"> 与明心桥三孔不同,这是个单孔石拱桥,建于道光年间(1846年)。由此地富绅黄登瀛主持募捐,是北碚最老石桥。</p> <p class="ql-block">至此,本次文保扫街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曾经,有个南京游客说,重庆除了网红景点,陪都文化景点也很多,应该好好讲讲。</p><p class="ql-block">是的,这次跟随文保志愿者,初探北碚,虽匆匆一掠,已根植于心,期待下次再扫街。</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文字来自队友,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