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旅】——古城墙

九九

<p class="ql-block">图 /文 :九九 美篇号:2282644</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4月22日</p><p class="ql-block">地点:西安 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  西安是我梦寐以求要来的地方,中华民族和文明的发祥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周文王,周武王建都于此、中华第一个大一统、第一个始皇帝在此诞生、七千多年文明的摇篮,八十万年前蓝田人的发源地、丝绸之路起与此、玄奘西天取经、世界八大奇迹兵马俑、古城墙、华清池、西安事变等等等等……太多的元素,没有一项是让我不来的理由。</p><p class="ql-block">因为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人骚客、典籍故事太多,本人认识有限,不能一篇全概,只能分篇简述,倾其所知描于纸上,定不能概全,必有遗漏且有不妥之处,诚是额所见所想也,望您解之谅之!</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乘坐的大巴从西安高铁站开到环城北路东段,看到古城墙时,说雄伟壮观、说恢宏气派、说气势磅礴,说古色古香波澜壮阔,又是,又不是!古城墙只是在影视里或手机上见过,今天见到了一千多前的真实的古城墙,等会还要登上去,脚踏实地亲身体验的走在上面,很难想象我会冒出什么想法和感受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第一个来到的是长乐门,西安古城墙最早就四个门——长乐门(东门),安定门(西门),永宁门(南门),安远门(北门),取“长安永定”之意。现在有18个门,是为了人们出行方便,民国和建国以后开的。西安古城墙的历史可以说是汉代的、唐代的、明代的或是现代的都不错,因为都是在原来城墙的基础上修建加固的。</p><p class="ql-block">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率军从山西渡河入陕,占领奉元城,后明朝廷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就此开始。<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听取了隐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span>统一全国后,朱元璋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洪武七年(1374年),西安城墙开始正式筑城,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历时四年完工,全长13.74千米。</p><p class="ql-block">二百年后(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将城墙外壁和顶面砌了青砖,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p><p class="ql-block">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到了北京,如果不爬长城,就等于没到北京;到了西安,如果不登西安的城墙,就等于没来西安。所以就有些迫不及待的要先来古城墙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长乐门外建有瓮城,并分别在内城、瓮城上建有正楼、箭楼二重关,如果敌人进入了瓮城,不是被乱箭射死就是被活捉,在劫难逃。</p><p class="ql-block">成语“瓮中捉鳖”就出于此。</p><p class="ql-block">长乐门箭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后经历代多次修葺改建,沿袭至今。</p><p class="ql-block">据传1643年,李自成攻到西安,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时,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便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后在清顺治时期又重建 。</p><p class="ql-block">近代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在长乐门正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对城楼进行了较大改造。1994年,长乐门正楼启动维修工程,以“修旧复旧”原则,此前楼体已严重倾斜,屋面塌陷,大面积渗漏。维修后的长乐门正楼恢复了明清旧貌,并以此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当导游说西安城墙高12米,顶部宽12至14米,底宽15至18米,全长13.7公里时,我自然就想到建德县城,一泡尿就可以撒到头了(50年前)。西安一个古城墙就有建德城的三倍大!还好小小的建德城没有阻碍我的想象力,因为她有一条17度的新安江,水温长年17度,江面常是雾气腾升,正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p> <p class="ql-block">这是1908年5月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拍摄的安远门,可惜此楼在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毁于战火。(此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柏石曼1908年拍的(此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从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令重新修建西安城墙,历时8年使西安城墙主体有了现在的规模,后又经过600多年的兵火战乱、朝代更替和社会动荡,西安城墙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军事防御功能,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命运多舛的西安城墙早已风采不再,甚至破败不堪。这其中有好多次差点被拆,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已经决定要拆除城墙,用城砖和城土来进行经济建设。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的飞机曾经对西安狂轰滥炸,当时为了战备的需要,在城墙里挖了很多防空洞,这也导致后来城墙结构不稳,加之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很多地方出现了塌陷。</p><p class="ql-block"> 老西安人、讲师肖静女士讲述了古城墙在文革前后的保护与修复,她是在城墙边长大的,看到过把城墙挖空当窑洞(屋子)住的,也看到过在城墙底拉着彩条塑料布遮风挡雨过日子的……西安城墙在她儿时的记忆里是非常残破的、护城河就是臭水沟,散发着阵阵臭气,城墙是完全裸露的黄土,“破四旧”十年文革,百座箭楼被毁,千万城砖被挪,西安古都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就像是一个废都,那时候西安人心中没有这座城墙……</p><p class="ql-block">她告诉我们今天看到如此壮美气势恢宏的西安古城墙,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原西安市第11任市长张铁民,他上任时,西安几乎是全国最脏最乱最差的城市,光是垃圾山就有61座,风吹垃圾漫天飞,下雨污水到处流;有在马路上筛沙子堆土和稀泥的,有胡乱堆放建筑材料的;流氓横行,小偷出没,社会治安极差。</p><p class="ql-block">1981年,当时要拆除城墙的呼声不断,因为城墙破败不堪、有碍观瞻又阻碍交通,但张铁民力排众议,坚持主张修复,他说“要拆除很容易,要再建起来就完成不了了。”他发起了“全民修城墙”的活动,自己亲任总指挥,调动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大量人手参与进来,并号召全体市民以义务劳动的形式一起来保护和修复自己的城市。如此庞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为了清理护城河淤泥,重新修葺城墙,张铁民决定迁走紧挨城墙的96家工厂和1005户居民。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他亲自出马,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张铁民甚至被人指着鼻子骂是“秦始皇”,但他都顶住了压力,为了保住西安的古城墙算是豁出去了。就这样一场全国史无前例的修缮大工程开始了,整修城墙工程从82年开始,到85年底基本完工,历时三年。正是有了张市长这三年的铁腕治理,使西安这座“废都”重新焕发生机!可惜的是,1985年9月17日张铁民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65岁。消息传出后,西安市民悲痛不已,自发组织了送别活动,甚至有住在郊区农村的老人端着一碗小麦、插上一炷香,徒步走到市里祭奠“铁市长”。</p><p class="ql-block">张铁民市长去世之后,被葬在西安市东南郊的寿阳山公墓,如今很多市民每到清明节就去吊唁,心里记着他,感谢他对保护西安古城墙所做出的英明决策和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1984年,在护城河做义工的人们。(此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在“铁市长”的号召下,人们把新烧的城砖牢牢的铺在城墙上。当时刚改革开放,政府也缺钱,就让周边的村庄和村民烧制城砖先用于修复城墙,待以后政府再拔给他们款,各地的村民都非常支持城墙修复,有大局观,他们用手推车(架子车),一车一车把烧好的砖拉到城墙边。我们今天走在城墙上能够看到“八四 冯村”、“王守 84”、“周村 84”、“户县 84”等字样,这些是各县、村为了在西安城墙上留下他们的名字,也是为了印证他们的城砖质量是过硬的经得起检验的!因在古代每块砖都要刻上烧砖人的名字,如果砖被箭射破了,那制砖人就要被杀头的,这种做法一直沿用着……</p><p class="ql-block">这次城墙修复共用了2600万块城砖,我们都知道西安到上海约1200公里,如果把这些城砖连着平铺,可以从西安到上海5个来回,可见数量之大。</p> <p class="ql-block">  过去,它在战火兵戈扰攘中千疮百孔、破败不堪;如今,它在保护传承中巍然挺立、游人如织。</p><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一千多年的时光中,诉说着它的发展与变迁。每一块城砖都浸透着无数西安人的心血与汗水,在对它的保护与传承中,他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西安古城墙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是古城墙中的天花板。每当节假日,在外工作的西安人回来,当看到城墙都会说“额回来了”。作为西安人他们非常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天你看到治理后、清彻的护城河水,用“绿如蓝”来形容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西安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事件颇多的古都。在西安古城墙上,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脚踩的砖都是历史,我们拍的是风景,听的却都是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张懿军,每天上下班都会开车穿过那些古老的城门洞,与晨练的人们和巡弋的金甲武士擦肩而过。古乐今声、古都新貌,他感慨:“这里,留住了西安人最深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  如今每逢节假日,西安城墙总会上演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引得游客驻足“打卡”。</p><p class="ql-block">2023年“五一”假期,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唐运动会”就在西安城墙上上演,随着悠扬的鼓乐声,装扮成侍女、文官的工作人员组织游客开展着蹴鞠、射箭等传统运动。而在永宁门西甬道,免费体验花钿的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游人体验。</p><p class="ql-block">除了文化盛宴外,西安城墙上的体育赛事也别具特色。每年11月,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友谊赛都会在西安城墙之上正式开跑。为保护西安城墙,每年仅有4000人能获得参赛资格。</p><p class="ql-block">在西安城墙上,一些马拉松爱好者会选择穿上汉唐服饰享受这场国际盛事,比赛现场也往往会增加历史元素,让参与者感受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恢弘气势甲天下,</p><p class="ql-block">独占瀛寰一抹春。”</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西安第一门的永宁门,有人称它是中国的“东方之门”与法国的凯旋门、德国的勃兰登堡门可比肩,是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清晨,永宁门的吊桥缓缓放下,金甲武士从城墙内阔步而出;傍晚,城门四周华灯璀璨,乐队的弹奏声悠然响起。漫步西安城墙,不少游客汉服飘飘、花钿灼灼,与千年古都浪漫相约;年轻人在城墙上跑步、骑行,用青春活力向古老城墙致敬。</p> <p class="ql-block">  西安古城墙,雄厚方正,巍然耸立,给人以坚固持重和凛然难犯之感。垒砌的青砖历经千年风雨的浸蚀,颜色在青黑里夹杂着沉积的暗灰,以一种历史的沧桑和千年时间的风雨侵食,令人有伤怀之感。</p><p class="ql-block">这些青黑的城砖之上,是否有秦王玄武门纵马持箭留下的踪影?</p><p class="ql-block">是否曾经停留过汉武帝雄视西域万里的目光?</p><p class="ql-block">是否有李白浪漫豪迈的影子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在上面滑过?</p><p class="ql-block">当年杨贵妃得宠,骑玉花骢出长安,侍从如云彩弥漫,穿过的城门是否就是我坐车经过的这个高大的圆拱门洞?</p> <p class="ql-block">晨钟暮鼓响起,吊桥准时起落,暂时隔离了城里城外的联络,该在城里的在城里,该在城处的在城外,有道是“举目见日,不见长安”。</p> <p class="ql-block">“忆来唯把旧书看,</p><p class="ql-block">几时携手入长安!”</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古城墙灯光璀璨。夜色中的西安,古老的城墙在黑夜中被霓虹灯点亮,古韵中带着喜庆,城墙下,这个古老的城市为我们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呼吸着的空气中都透着历史事件、摸一摸那厚重的城墙,有多少故事在这里沉淀。当我的指尖触碰那斑驳的城墙,暗青的灰色诉说着曾经的萧索和今日的繁华。一缕遗漏的阳光穿越厚重的尘土,蝉鸣蓬勃,细水谴绻,故事的开始和结束跃然指尖、婉转不绝。</p> <p class="ql-block">  西安古城墙它是生命的记录,是历史的见证。在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饱蕴着的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一座城如果没有灵魂就等于没有根,没有根的城市就如同没有根的树木,衰败是迟早的事。</p><p class="ql-block">厚厚的西安古城墙雄伟的矗立在历史的时空里,一挺就是几千年,它曾刮过隋唐的雄风,经历五代、宋元的硝烟,沐浴了大明的清风,在历史风云中,肇始绵延,彪炳千秋,安如泰山!它青灰色凝重如父亲坚实的臂膀,可以承担沉重的历史责任,也可以给今天儿女依靠与信任!西安古城墙实现了梁思成在北京没有实现的——城墙公园。</p><p class="ql-block">没有古城墙就没有西安今天的古都地位,它是西安的图腾,也是中国古都的绝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欣赏!</p><p class="ql-block">如果喜欢九九的美篇,请给予多多鼓励! </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取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