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南弥勒县城往西半个多小时车程的山里,有一个原始、神秘的彝族村落——红万村。</p><p class="ql-block"> 红万村是“阿细祭火”文化的发源地,因每年二月初三的“祭火节”而闻名,我们早去了半个月,无缘这有“东方狂欢节”之称的阿细祭火盛况,幸运的是民宿老板帮打听到正巧第二天有个摔跤比赛。早早驱车前往,现场感受到那弥漫在天地间的自然、淳朴、欢乐、热烈的天性释放。</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为什么叫红万村,但它确实“红”。一路上,扑面而来的是青山间一片一片的红土地;进入村子,是参差错落古朴的红土墙青瓦房屋,是随处可遇的红火热烈的火文化元素(譬如,主街两侧墙上那讲述着阿细人与火的传说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摔跤和斗膝比赛在祭火广场举行,虽不如“祭火节”那般充满原始、神秘,令村民和数万中外游人狂欢,却也很喜庆且有特色,让我们意外欣喜。</p><p class="ql-block"> 之一,没想到一个乡村活动会如此有序。有清晰的方案,有周到的筹备,进村前一公里多沿途便设有闲地改成的临时停车场,我们停的是17号;有保安、消防、120急救;有较高水平的本土文艺表演。</p> <p class="ql-block"> 之二,没想到如此接地气。16支队伍来自不同乡村,而活动的致辞者大概也是现场的最高官员则是红万村委会主任,致辞简短无套话,强调的是安全;普通话、彝语都很标准流畅的美女主持人,调侃没能准时签到的一个队——“领队喝酒去了吗?来个队员也要得。”惹得一片欢笑。</p> <p class="ql-block"> 之三,没想到参赛队员的年龄跨度如此之大。最先对阵的是两位老人,86岁对83岁,虽是开赛表演那也是真摔呀,赛毕披戴着象征荣誉的长长红蓝绶带全场巡游,精神矍铄,无关胜负,两位老人都是英雄;最小的是2013年以后出生32公斤级个人赛,而旁边看热闹看得心痒痒先像模像样操练起来的几个小朋友就更小了。</p> <p class="ql-block"> 之四,没想到村民们对阿细跳月如此痴迷。阿细跳月在阿细语中称为“嘎斯比”,意为“欢乐跳”,源于“阿细跳乐”,因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在红万村,才近距离感受到了什么是“音乐一响,脚板就痒”。场上,祭火队阿细跳月表演一群年轻人跳得美;场外,一群老人自发起舞跳得欢;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天活动结束而欢乐并未休止,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并不急着回家,而是在几百米的公路上跳起了阿细跳月,随着大小三弦、月琴、竹笛、唢呐热烈欢快的节奏、韵律,他们踹脚跳、鹤步单腿跳、弹跳、跑步跳、转身跳、拍掌跳,舞姿豪放粗犷、矫健飘逸,一波一波此起彼伏,欢乐着自己也感染着观者,行人驻足同乐,过往的汽车也停下,</p> <p class="ql-block"> 之五,没想会有那么多观众且热情。虽是春天,高原阳光依然灼人,偌大的广场看台几乎挤挤地坐满,人们穿着盛装戴着草帽,加油声欢呼声时时响起。随时可见质朴纯净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 因行程,没能去参加次日闭幕式上的篝火狂欢。这遗憾,留待以后某年的“祭火节”去弥补吧。红万村,这个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的村落,可以再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图片均为本文作者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