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歌创新性发展浅谈

图文并茂能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雷歌,不仅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而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地方特色。它体现了雷州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今新时代,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歌兴旅,以唱引游,以文带商、以舞闹场。真正创作和歌唱出雷州半岛的原乡故土,为乡村振兴赋能和助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考:雷歌早在宋代时期就已经盛行。它以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双关等修辞格式的特点,以结构严谨、平仄协调、韵律优美的创作,内容涵盖雷州半岛的地理风貌、人民的生活环境、劳动生产、家庭生活、爱情婚恋、历史人文、伦理道德、风土习俗、娱乐戏谑、丧白喜庆、政治时事等。于2008年6月14日,雷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以后,它披着“国字号”的锦衣,在艺坛上有声有色而大放异彩。正是:锦衣今日人人看,始信雷歌魅力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诗歌是中华的经典和国粹文化,也是古典文学优秀作品。早在初唐,李白创作的《清平乐》三首绝诗,是供给宫廷文化生活的传世杰作。这三首诗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由此可见,前首诗与后两首诗韵不同,后两首诗韵一致。三首诗为一种体裁整合成为“韵律适变”的一大文版,这就是叫做“李白《清平乐》”。这是遵循诗歌的格律、韵律、诗作的完美结合。如果这三首诗,用雷歌“新唱腔”唱下去,同样听起来有声情并茂和曲调扣人心弦之感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雷州半岛,流传千古的有一首优美的雷歌:“日头一死雷公哭,四山岭头戴白包,云作吊幛天奠酒,感动屋檐目汁流。”这首雷歌,诗意浓厚,诗亦是歌,歌亦是诗。如果找到诗歌和雷歌两者的存大同去小异,两者都能融入精华,尽量避免有的雷州方言在唱词中没有大众化的国语(汉语)的认识,把雷歌推上到诗意美和唱词国语化的文坛,把诗味嵌入到雷歌的“月缝云隙”中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千年之久的雷州歌,它的文脉代代承传。歌中有俗,词里有雅,雅俗共赏,这是雷歌的特别表现手法。正所谓:雷歌当做诗歌作,一唱起来是好歌。诗歌当做雷歌唱,本歌一听意如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歌曲是旅游文化的引流动力。有歌唱的地方,必有人来观摩。有人来的地方,必然有市场可观效应。反之,如果无歌无舞,就没有文化生活的人气,也没有文化纷围的营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雷歌,既是动态文化的展现,又是怡情文娱的演唱。它的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当今,乡村振兴,雷歌多了一个大舞台。让雷歌赋能于乡村振兴,朝着专业化、时代化、创新化的方向迈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