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和“袁大头”币的趣事!

妙兴

<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同盟会在湖北起义,12月29日各省代表于南京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3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并选黎元洪为付总统。2月12日,清宣统皇帝退位。朝代更选,货币形制亦随之变更。于是,孙中山像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的由此而来。开国纪念币共有四种,本币是孙中山开国纪念币的“下五星”。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半身肖像,上书“中华民国”四字”,下列“开国纪念币”五字,“左右五瓣梅花各一枝,五权宪法意者也”。</p> <p class="ql-block">本币背面,中为面额“壹圆”,两旁辅以嘉禾各一枝,每枝一穗三叶,三民主义意也。币边四周英文,英文字间有五角星,泉界习称“下五星”。另外一种孙中山的开国纪念币,正面相同,图案相近,英文字母有不同,五角星移至上方,俗称“上五星”,本人未能觅到,遗憾!</p> <p class="ql-block">本币是黎元洪开国纪念币之“戴帽版”,除正面为黎元洪七分脸半身戎装戴军帽肖像外,其余均同前。</p> <p class="ql-block">据报道,此币英文C H I N A误为C III N A,是比较较少的一种。</p> <p class="ql-block">据报道“戴帽版”有误后,又制作了黎元洪不戴帽版,即“光头版”,脸亦稍朝右成六分脸。</p> <p class="ql-block">这版也有英文错字,将T HE拼成TI l E。</p> <p class="ql-block">表世凯就任总统后,1914年(民国3年)2月,财政部以《国币条例》确定的银本位为依据铸备新币。新国币由天津造币厂意大利籍雕刻师乔奇设计制模。银元正面“阳面恭摹大总统五分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六字”。</p> <p class="ql-block">银圆背面“阴面为嘉禾二本左右交互,下萦结带,中镌壹圆二字”。从此以后,新币和旧日所有官铸银圆一律通用不折不扣。俗称“大头”或“袁大头”的银圆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有重大意义:驱逐外国银圆,取代前清龙洋,完成了统一国币形制的历史任务。新国币于1914年12月24日正式发行。</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七分脸币有两种版本,由意大利籍雕刻师乔奇设计制模分为无签字版和有签字版,存世数量少。本币是无签字版。</p> <p class="ql-block">当年《国币条例》定下银本位币制后,天津造币厂就开始筹备新币,由意大利籍雕刻师乔奇设计制模,由于从未见过袁世凯,依照片为样进行雕刻,完成后亲自带样币赴北京见表世凯,发现所镂肖像(即七分脸)与袁本人神采差异甚大,无法显示袁的强人形象。乔奇深感挫折,要求重雕获准后,重新雕刻肖像即是“袁大头”流通银圆上的侧面像。然而,“袁像七分脸”亦为罕见的精制银币,存世不多。</p> <p class="ql-block">本“袁世凯七分脸”是签字版,币的右下方刻有L.G l 0 R G l签字。</p> <p class="ql-block">本币是表世凯七分脸的红铜样,光边。</p> <p class="ql-block">1930至1931年间生产过正面袁像左石刻上“甘肃”二字的民国3年版“袁大头”。此币系冯玉祥部充作军饷之用。这是在多种版本的“袁大头”中,唯一加注地名,非常特殊。</p> <p class="ql-block">甘肃“袁大头”背面。</p> <p class="ql-block">“中圆”是银圆中罕见的面额,中圆在上海称“袁像对开”,实际上就是五角,各地最乐用的辅币还是二角及一角,袁像中圆主要在北方各省通用。</p> <p class="ql-block">中圆背面,每二枚当壹圆。</p> <p class="ql-block">这枚是袁七分像的中圆,稀少,</p> <p class="ql-block">表七分像中圆的背面,每二枚当壹圆。</p> <p class="ql-block">表七分像的二角。</p> <p class="ql-block">表七分像背面,每五枚当壹元。</p> <p class="ql-block">袁像壹角。</p> <p class="ql-block">表像背面,每十枚当壹圆。</p> <p class="ql-block">表像壹角。</p> <p class="ql-block">背面是铁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