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幽幽南山上、黄葛古道来,</p><p class="ql-block">青青石板路、商贾马蹄响,</p><p class="ql-block">绿绿树荫间、清风拂面爽,</p><p class="ql-block">浓浓老街味、散发古色香。</p> <p class="ql-block">重庆、我的家乡,漫山遍野的黄桷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为火热的山城撒下处处荫凉。它是重庆的市树,根系发达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在悬崖峭壁、山涧岩石的缝隙中,依然可以顽强生存,这样的精神像极了重庆这座城市、这里生活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黄葛古道”乃巴渝第一道,古巴渝十二景之一。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为打通雲南道路发起的开山凿石。</p><p class="ql-block">重庆南山(古称塗山)的“五尺道”地势险峻、依山而凿,因两旁尽是黄桷树又称“黄葛古道”。有“渝洲出城第一道,过江直上三千级”之说。</p> <p class="ql-block">“黄葛古道”是历代渝黔、渝桂、渝滇商贾的必经之路,以长江渡口为起点连接千年道观“老君洞”上至黄桷垭口。</p> <p class="ql-block">古巴渝驰名的青铜、瓷器、丝绸、蜀绣等纺织、工艺品汇集于重庆城,由商贾组织渡船运过江,再由马帮、背伕驮运由黄葛古道运往贵州、雲南、广西。同时雲南、贵州有名的茶叶、药材丶皮毛、土纸等货物最后经过古道进入重庆城。</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古道上人们肩挑背扛,马踏铁蹄的磨损,几续錾凿、修整,“五天道”逐渐降低,最后换成条石。可见历经的岁月艰辛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漫漫长路、负重前行,到达垭口时巳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此处便成为背夫、商队马帮集中歇息之地。有人瞅准商机在此建房住家提供服务,成为黄桷垭老街之起源。</p> <p class="ql-block">塗山湖畔“腊梅姑娘”雕塑(↓)</p> <p class="ql-block">云南难民“王炽”逃难到重庆,加入了黄葛古道上马帮的他抓住了商机,在黄桷垭开办“顺天祥”商号,随后开钱庄不断壮大,遍及全国15个行省和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成为清代赫赫有名的“钱王”,一品红顶商人。在这里书写了他的人生传奇。</p> <p class="ql-block">大夏国驿栈(旧址)、乃渝黔古道第一栈。</p><p class="ql-block">明玉珍称“帝”后建大夏国都于重庆时期,在渝黔古道上设置的第一个出渝入黔的官府驿站,用于传递官文和军情,来往官员途中换马、食宿。</p> <p class="ql-block">“张京营寨”</p><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著名的反清复明将领“張京”在南山上安营扎寨,在黄桷垭的主营。现成为国防军事科普体验馆。</p> <p class="ql-block">刘晓庆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黄桷垭从背夫、马帮的歇息之地,官府驿站、驻扎兵营逐渐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古街,至明、清达到鼎盛时期。千年古刹“塗山寺”、川东第一道观“老君洞”、古“文峯塔”等众多历史古迹,是各路僧人、道士修行、得道的风水宝地,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题诗、诵词的胜地。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留宿塗山寺写下流传千年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独游塗山寺(唐、白居易)</p><p class="ql-block">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p><p class="ql-block">塗山来往熟、唯是马蹄知。</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黄桷垭老街如一幅繁华美丽的“清明上河图”,清光绪15年(1889年)黄桷垭的繁荣巴县在此设立“崇文镇”,贵州商会馆、雲南商会馆相继在老街中建成开馆。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南山成为国民政府抗战指挥中心,老街成为文人学士、爱国志士等有识之士的居住、聚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李奎安故居</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重庆“五老四学士”之一。他弃教从商建立重庆财团,经营生丝、自来水公司,提倡创立重庆大学,1940年重庆定为陪都当选重庆市参议会副会长,成为“政、商、文”三界名人。</p> <p class="ql-block">静庐</p><p class="ql-block">晚清第一词人“赵熙”故居(1867一1948年)蜀中七贤之一。光绪19年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任职监察御史。李奎安曾拜他为师,二人晚年均好佛学,常结伴去寺院拜佛修行、吟诗作对。钟镜和尚将他俩的诗、词嵌于庙中至今保留完好。</p> <p class="ql-block">谢家大院</p><p class="ql-block">1935年,乐善好施的爱国人士“谢其昌”在老街修建了一幢中式四合院,经营药房、为居民开方诊脉。</p><p class="ql-block">1937年国民政府从南京退守重庆,征用谢家大院作为国民政府卫戍总司令部稽查处。</p> <p class="ql-block">孔祥熙二小姐居住的“孔香苑”(↑)</p> <p class="ql-block">“三毛”故居</p><p class="ql-block">1940年为躲避战乱,台湾作家“三毛”的父母带着姐姐在重庆南山上生活。1943年在避难的岁月里,陈家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那时全国烽火连天,为表达对和平的期盼,父亲为她取名“陈懋平”,就是未来的三毛。</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首儿歌:黄桷树、黄桷垭、黄桷树下有人家,生个儿子会打仗,生个女儿会文章。</p> <p class="ql-block">1991年的秋天,怀着对故乡的思念,“流浪”半生的三毛回到了黄桷垭,在一次讲演中她用重庆话说;“我是重庆的、黄桷垭!”为这一句话很多三毛的粉丝来到这里寻找她童年生活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p> <p class="ql-block">悠悠南山,见证着千年“茶马古道”,远去的马蹄声仿佛还在依山而上的青石阶上迴响…古道蜿蜒穿梭在千百年不惧风雨、傲然生长的黄桷树中,古木连空林风清新,山花烂漫青山叠翠,一道古今路、千年黄桷垭,蕴藏着丰厚而深远的历史韵味,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浓浓的时代气息,人文情怀!</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至少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沒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p><p class="ql-block">我来不及认真的年青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今天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去做了,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床恬睡。</p><p class="ql-block">一一一一摘自“三毛故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