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第一次出国到访欧洲。 我们乘坐德国的汉莎航空的航班,从上海飞德国的法兰克福。国际航班都是大型飞机,那时乘坐的旅客不多,40排以后没有旅客,设为吸烟区,飞机上还供应香烟。1999年后就全部禁止吸烟了。经常坐飞机的人,会把中间4个座位变为卧铺,比头等舱还舒服。 <div>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到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br></div><div>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位于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36年莱茵-美因空军基地启用,是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大机场(仅次于柏林的腾珀尔霍夫机场)。战後,它成为柏林空中运输的主要基地。1972年机场新的航站楼(即现在的1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它是德国最大的机场和欧洲第三、世界第九大机场,是全球各国际航班重要的集散中心。以后我又来过一次,在此中转过二次。<br></div> 法兰克福机场非常大,占地19平方公里,这是一个现代风格的设计,银亮的内部和起伏的外墙。它被分成三个大厅,机场里的玻璃、顶棚和幕墙都是透明的,优美的购买环境,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机场建筑之一。那时国内包括北京、上海还都是老旧的机场,看到这么漂亮的大机场被震撼了,看到了我们的差距。<div><br></div> 德国境内公元前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843年德意志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来,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18世纪初普鲁士崛起,1815年组成德意志邦联。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国。德国曾两次挑起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10月3日实现两德统一。 <div>在德国有两个法兰克福:西部的美茵河畔法兰克福是德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与交通枢纽,而德国东部接近波兰的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则是一个小城市。<br></div>美茵河畔法兰克福, 相传查理曼大帝当年雾中大战撒克逊人,败退到美茵河畔。由于不知河道深浅,大军不敢贸然渡河。踌躇之际,一只鹿走到岸边涉水而过。查理曼大帝这才敢挥军渡河,局势转危为安。为了纪念这段经历,这位大帝下令在当地建造一座城市,取名为“法兰克福”。 保尔教堂又叫圣保罗教堂,建于1787-1833年,是为了取代方济各会教堂的新教教堂,1848年德国第一届自由选举议会在这里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德国第一部民主宪法,曾是法兰克福国民议会所在地,1944年被炸,战后得以重建。 在二战中,圣保罗教堂和大半个法兰克福内城几近毁灭。由于它是自由的象征和德国的摇篮,战后得到重建,在法兰克福国民议会100周年时重新开放。由于经费限制,内部结构改变甚多。而且不再作为教堂使用,而是作为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的场地。 罗马广场是法兰克福的古城区,中世纪时是法兰克福的中心广场,集市和商品交易会,政治性集会和法庭审判都在此进行。1944年广场受到英国空军的轰炸,广场基本被毁,战后得以重建。 广场南面是圣尼古拉教堂,建于1290年的宫廷教堂,在中世纪时,钟楼上设有号兵,在河上有船到达,就吹响号角以示敬意。 <div>这个由三幢精美的人字形屋顶组成的旧市政厅,正中一幢人们叫他雷玛。雷玛的二层有一个皇帝大厅,在那里曾举行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典礼的庆宴。厅内悬挂有神圣罗马帝国52名皇帝的肖像画。</div> 广场中心有正义源泉,也叫正义女神喷泉,女神雕像是1611年树立的,早期是砂石的,1887年换成铜像,女神一手拿剑,一手拿秤,象征司法公正,正义不可侵犯。在1612年,马蒂亚斯皇帝的加冕典礼上,正义源泉的喷泉喷出的是葡萄酒。 统一纪念碑。 法兰克福大教堂位于罗马广场东面,建于13-15世纪,又称皇帝大教堂及加冕教堂,虽几经战火,仍能辛免于难,1562-1792年罗马帝国时期共有10位德国皇帝在此举行加冕典礼。塔楼建于15世纪,高95米,有332级台阶直通塔顶。 卡特琳娜教堂原是女修会教堂,中世纪宗教改革中变为基督教堂。 老歌剧院建于1880年,是巴黎歌剧院的复制品,音乐神童莫扎特6岁时的第一次登台演出就在这里,二战后成为废墟,战后修复后于1981年8月28日举行老歌剧院落成典礼。 法兰克福是德国第五大城,是德国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位于莱茵河中部的支流美因河的下游。它也是德国最大航空站、铁路枢纽。金融业也是法兰克福的支柱产业,法兰克福有324家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德国联邦银行都坐落在法兰克福;法兰克福的证券交易所是世界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经营德国85%的股票交易。法兰克福仅次于伦敦与巴黎,在欧洲最重要城市的排名中位居第三。 法兰克福有“美茵河畔曼哈顿”之称。这里有着欧洲罕见的高楼林立的都会风光。此外,这里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展览城市之一,举办展览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法兰克福坐落在莱茵河和美茵河交汇处,公元元年时是罗马帝国的边界,公元794年法兰克福作为查理大帝的行宫,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开始选帝侯在此选举皇帝,1562年起成为皇帝加冕举行地,前后有10位皇帝在此加冕,1866年并入普鲁士。自13世纪以来,一直是繁荣的商业城市,16世纪后又成为交易所和银行中心。二次大战中,33次大轰炸,摧毁了80%建筑,千年古城变为一片废墟,战后很快重建。 400公里长的美茵河是1320公里长的莱茵河的中部支流,美茵河穿城而过,将法兰克福一分为二,美茵河上众多桥梁将城市连接。 美茵河上众多桥梁中,较为有名的是爱塞尔纳铁桥,19世纪60年代市民过河极为不便,且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但是市政当局固执己见不愿投资建造,不得已,市民和工商业者自己筹资于1869年修建此桥。 桥上挂着不同材质、各种颜色、形态各异的锁头,锁上写着姓名,这样的同心锁在世界各地的景点经常看到,世界各地人们表达爱情永恒的美好愿望是息息相通的。 美茵河是法兰克福的母亲河。美茵河从法兰克福市中心穿过,东西贯穿,河面上横跨着着各类桥梁,把内城与近郊萨克森豪森地区连接在一起。我们坐游轮美茵河一日游,观看沿岸的美景。在豪华美丽的游轮上,参观莱因河中段无与伦比的风景名胜。 乘坐360度全景游船行驶在风景优美的美因河上,欣赏法兰克福的著名景点,如法兰克福大教堂 、金融区(当地人称其为“小曼哈顿”)等。 有摩天楼等凸现现代文明建筑的法兰克福金融区。 法兰克福大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 美因河是德国莱茵河右岸支流。由源出弗兰克侏罗山的红美因河和源出菲希特尔山的白美因河在库尔姆巴赫附近汇流而成,在美因茨注入莱茵河。长524公里。流经巴伐利亚州、巴登符腾堡州、黑森州,沿途有许多市镇。 坐在游船上,享受着甲板上充足的阳光,令人心旷神怡。美茵河及河岸景色都很美,安静悠然,静谧的河面。船在河中行,人在景中游,一路风景令人陶醉! 两岸景色宜人,造就了许多美丽的小镇。 山顶有城堡。 河边有葡萄园。 我们在酒庄品葡萄酒。 黑森州的首府威斯巴登位于法兰克福以西,距离美因河仅一步之遥,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温泉之城,也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高贵的矿泉浴场所在地之一。<div>威斯巴登拥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罗马人发现了这里的温泉,并为他们的士兵在草地上修建了一座洗澡堂,因此诞生了威斯巴登的名字,在德语中“威斯”是草原的意思,“巴登 ”是温泉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里是草地上的澡堂。由于气候宜人,而且多温泉,威斯巴登逐渐成为国际知名的疗养胜地。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威斯巴登几乎没有遭到摧毁,今天走在市内的大街小巷,随时都还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的富贵堂皇。<br></div> 集市教堂位于德国威斯巴登旧城区,是威斯巴登地标建筑之一。这座新哥特式的三殿大教堂于1852-1862年间由卡尔•博斯设计建造,色调以红色为主,并带有古典主义风格,是历史主义建筑风格的典范。集市教堂全部由红色的砖砌成,令其成为拿骚大公国第一座砖式建筑。其主楼高达98米,是威斯巴登最高的建筑,教堂的其他部位也近60米高,集市教堂至今还基本保持着当初的面貌,1900年教堂内墙被涂上深色的壁画。在修复了二战时的损坏后,教堂于1949年重新启用,并且在教堂中部的窗户上安装了彩画玻璃;1963年到1964年,又把教堂内部的色彩重新修复到卡尔•博斯当初设计的基调:灰红色的墙壁和穹顶,其间点缀着白色的饰纹和浮雕。 两座新老市政厅前的小广场叫市集广场, 广场上有个喷泉叫市集喷泉,建于1753年。喷泉上的金色狮子,是始于11世纪的拿骚家族的标志。现在荷兰和卢森堡王室的标志依然还是。 1610年建成的文艺复兴风格的老市政厅是威斯巴登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窗户下木质雕塑象征着美德、正义、善良、博爱、聪明和谦虚,大门左边雕刻了威斯巴登的市徽——三朵百合花。现在老市政厅是结婚登记处,地下室是葡萄酒酒吧。 新市政厅建于1884-1887年间,比老市政厅晚两百多年。属于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现在是威斯巴登市政府和市议会的所在地。市政厅里还有一些公共展览室,地下室是一家著名的巴伐利亚啤酒馆。 德国作为现代钟表的起源地,对于钟表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德国钟,瑞士表"更是成很多钟表爱好者的初印象。黑森林地区作为德国钟表的起源,直到如今仍然是德国高端钟表的集中生产地。 以房屋、生活场景为原型的布谷鸟钟不仅是精美的工艺艺术品,更多的饱含工匠对生活的热情;而写实的风景木雕更多的蕴含着工匠们对于这片土地上一花一草一树一鸟的感情。黑森林地区钟表制造业已相当盛行,许多家庭都以造钟为生。19世纪后半叶起,布谷鸟钟成为世界闻名的纪念品和外国人眼中德国的一种标志。<div>虽然价格不菲,但太喜欢了,我买了一台。布谷鸟钟的动力来源于松果造型的重锤,在德国坐飞机安检时,安检人员怀疑是手雷,打开一看,原来是他们产的布谷鸟钟的重锤,他们自己也笑了。<br></div> 这里是歌德故居,在法兰克福的街道上显得并不起眼,1749年正是在这里诞生了这位德国伟大的文学家,除了歌德6年在莱比锡的求学生涯外,直到25岁之前他一直是居住在这里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的序章部分都是在此完成的。1775年他迁居到魏玛,之后在1795年因为家庭状况这座房子被卖出,经过数次易主最终成为了今天的歌德故居。<div><br>故居一如德国旧时民居,颇不起眼,二战时这座建筑几乎完全被炸毁,战后人们忠实地还原了故居的原貌。战争时悉心移到别处的珍贵家具、艺术真品、富有价值的摆件、书籍、画像以及手稿,战后都被移送回来,目前它们都在曾属于它们的位置上安安稳稳地呆着。<br></div>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法兰克福中央火车站,自1888年运营以来,已有136年历史,是欧洲最壮观的火车站之一。<div>为了方便乘坐火车,我们所住旅馆就在火车站对面。</div> 由法兰克福中央车站起始的列车可以驶达德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城市,更可以到达欧洲部分国家,是德国最重要的铁路中心系统。 二战期间被盟军空军炸毁,战后按照图纸重建。<div>这里每天有超过1100列国内、国际火车驶离或者到达,并且所有的城际列车都途径这里。法兰克福中央车站为了应对庞大的运输需求,车站拥有25个站台和5个出发大厅。<br></div> 在这里乘坐火车出行有别于国内,这里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制度,也不用过安检,更是减少了排队检票上车的困扰。验票员是列车驶离车站后才会在车上验票,有的列车也没有验票员验票,全凭自觉。当然如果由于旅客时间紧迫没有来得及在站台购票的,是可以在车上补票的,价格会贵一点点。 城际铁路有停放自行车的车厢,上班族骑着自行车坐火车,火车到站后,骑着自行车到单位上班。<div>我们体验欧洲火车,坐火车去卢森堡。</div> <div>从法兰克福出发,在斯图加特转车到达卢森堡。<br></div>卢森堡中央火车站,这里是卢森堡国家最大的铁路枢纽,有连接卢森堡全国及周边国家主要城市的直达列车。小小的火车站看起来像一座教堂,屋顶建有尖尖的大钟楼,进入月台的大门上方镶嵌着彩绘玻璃,天花板是拱形的穹顶,且有大幅绘图,好像是地图。 卢森堡大公国,简称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由于其地形富于变化,在历史上又处于德法要道,地势险要,一直是西欧重要的军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罗陀的称号。卢森堡于公元963年形成统一体。15—18世纪经历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的统治,1815年成为大公国。1867年成为中立国,1948年起放弃中立。 963年阿登伯爵之弟西热弗鲁克在阿尔泽特河畔的古罗马大道上,选中一峻峭而又曲折峡谷所构成的险要地点建一城堡,沿称卢泽尔堡;17世纪法兰克贵族谢夫里特在此建一大城堡,称卢森堡,城市因此得名。 卢森堡 是大公国的首都,位于大公国境内南部旁帕依地区的中心,地势险要,历史上一度是 西欧 的重要军事要塞,曾有过三道护城墙、数十座坚固的城堡、二十三公里长的地道和暗堡,是一座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以堡垒闻名于世的古城。 <div>卢森堡虽小,但遍地森林、风光秀丽、幽静闲雅,整个国度就像一座大公园。<br></div><div>在 卢森堡 市内著名的叙尔河支流阿尔泽特河穿城而过,将该市分为两个部分,中心是河谷地带宽100米、深60米,由110条造型各异、大小不同的桥梁相连接。<br></div> 欧洲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公国,公国的意思就是亲王的封地,欧洲封建时代,国君头衔以亲王为最大,大公次之,公爵更次,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平等论交的君主。现今世界名义上虽说只剩下卢森堡一个大公国,实际上任何以君主为元首的城邦或微型国家都可翻译为大公国,比如摩纳哥、安道尔、列支敦士顿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国家很小,但却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夏洛特女大公桥又称彩虹桥,它红色的桥身像一道彩虹跨越大峡谷。该大桥是卢森堡大公国南部卢森堡市的一座桥梁,建成于1966年,长355米,宽25米,高85米,桥架采用钢铁结构,显得雄伟壮观。夏洛特女大公享有90高龄,统治卢森堡亦达近50年。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痛苦的她,不屈不挠,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阿道夫桥,是位于 卢森堡 南部 卢森堡 市的一座拱桥。桥高46米、长84米,桥宽17.2米,桥的名称是来自于阿道夫大公。<br>这是一座高架拱桥,它横跨 卢森堡 大峡谷,连接了 卢森堡 的 新城 和老城,在19世纪末建造期间,这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桥。石桥除了本身的对称性和弧度十分好看,在一片苍翠的掩映之中也,如画卷般。 伯克要塞也称卢森堡古堡,是卢森堡市区内历史最悠久的遗址,是了解卢森堡军事历史的重要遗迹。伯克要塞建于1644年的西班牙统治时期,被称为“北方的直布罗陀”。40年后由法国军事工程师指导扩建其建筑网络,随后由奥地利人补建完工。历史上,要塞曾数次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867年要塞拆除,但也留下了一部分遗址,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遗产。 1320年,神圣罗马皇帝亨利七世之子,卢森堡伯爵盲人约翰开始大规模扩建卢森堡的防御工事。1443年,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率领的勃艮第军突袭卢森堡成功,并占领了卢森堡。卢森堡所处的战略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勃艮第人、法兰西人、奥地利和西班牙哈布斯堡、普鲁士都曾占领过这里,并按自己的需要修筑过要塞。 古堡下面有23公里长的地道,均是从坚硬的岩中开凿建成,工程艰巨。在1867年出台的伦敦条约,约定卢森堡实行中立,并将军事要塞全部拆除,但17公里长的城墙内炮台仍保存良好。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佩特罗斯大峡谷又被称为卢森堡大峡谷,是卢森堡市新老市区的天然分界。因为佩特罗斯大峡谷的百米宽度和60米的深度,卢森堡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军事重地,依借峡谷的天然岩石建造了壁垒、炮门和隐蔽通道的佩特罗斯要塞,是这里曾经硝烟四起的佐证。<br>时至今日,佩特罗斯大峡谷已是欧洲美丽的观光地,站在大峡谷上的任何一座桥梁上,都可以看到谷中两壁生长的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树木种类繁多,生长方向各异,更显出了佩特罗斯大峡谷毫无拘束的自然之美。 <div>站在宪法广场的护城墙边上,向下俯瞰大峡谷的自然美景,景色幽美动人,极为的华丽壮观。明媚的阳光,照耀在大峡谷里,使万物有了生机。转眼望去,大峡谷里满目苍翠,绿意盎然,参天大树,郁郁葱葱,蜿蜒曲折的公路掩映在古树下纵横交叉。我们乘坐观光小火车来到峡谷底部,清澈的阿尔泽特河时隐时现。流水潺潺,叮咚作响。唧唧喳喳地鸟鸣声,不绝于耳。谷底有许多房屋建筑,绿树环绕,风光秀丽无比,色彩极及丰富。<br></div>佩特罗斯大峡谷一旁的广场一侧,有通向峡谷的古老石阶,沿着石阶走入谷底,在繁茂树木掩映中若隐若现的溪流便显现眼前,清澈的溪水奔流在峡谷底部,在薄雾天气时观赏谷底风景,会令人愈感峡谷之壮阔。 风景走廊位于阿尔泽特河畔的防御城墙,被誉为最美的欧洲阳台,曾经有陡峭台阶,失去防御功能之后拆除了外侧的保护墙,从而形成了趋缓的360度观景平台,能够一览河谷的美丽景色。如今被誉为“最美的 欧洲 阳台”。 一座具有西班牙风格的古老建筑—大公馆。这里是卢森堡大公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建于1244年。卢森堡的历任统治者都把这里作为到访时的行宫,到1890年卢森堡有了自己的大公阿道夫后才开始正式成为大公府。建筑在历史上多次被修复,曾于1554年在一场大火中被毁坏的原市政府大楼也与之连接起来成为了一个整体,随后被其西班牙统治者重建。<div><br></div> 大公宫殿位于首都卢森堡城的南部,圣母教堂北方的土姆广场上,是当时卢森堡最高统治者大公所居住,曾经历多次修复,后与原市政府大楼连接起来,后又被西班牙统治者整体重建。宫殿建筑风格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影响,内部装饰讲究精致,有主会厅,国王的房间和宴会厅。<br><br>从1817年开始,大公宫殿成为统治者德居所。在二战期间,卢森堡被德国占领,大公宫殿被纳粹分子作为舞厅和酒厅使用。在此期间,大公宫殿遭到了破坏,许多家具和艺术藏品被毁坏。在1960年,大公宫殿被重新装修了一番,在1991年至1996年被彻底重修,这座宫殿的内部以现在标准和风格进行翻新,现代风格很强,充满了现代气息。目前,大公宫殿也作为其他国家-正式访问的下榻之地。 圣母院大教堂,建于1613-1621年之间,位于宪法广场的斜对面,是著名的晚期哥特式教复兴时代的风格。这座教堂也称为圣子圣母教堂,是 卢森堡 的标志之一。以前这座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并没有当作教堂,而是作为教会学校。1935年扩建工程之后,三个尖顶的帽子被加上去,成为了圣母堂。教堂内供奉的是圣母 玛利亚 。教堂北部门的结构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与巴 洛克 式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内坛饰以名贵的雪花石膏雕像,墙柱上雕刻着阿拉式图像。 宪法广场,广场的英雄纪念碑于1923年完工,方形尖碑,纪念碑有12米高,碑顶雕刻着金色的胜利女神像。当时是为了纪念一战中所阵亡的3000名 卢森堡 士兵,二战被毁后重建,因此纪念碑就具有了双重意义。 威尔海姆广场是卢森堡市的一个城镇广场,位于卢森堡的南部。广场东半部主要是威尔海姆二世国王的骑马雕像,这个国王曾经既是荷兰国王,同时兼任卢森堡大公,威尔海姆广场的得名便由此而来。 我们继续坐火车来到法国巴黎。这是我第一次到法国巴黎。<div>巴黎东站位于巴黎十区,塞纳河右岸,与巴黎北站相距仅 300米。这里是法国国铁在巴黎的七大列车始发站之一,可以乘坐前往法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卢森堡和德国南部的部分城市的列车。该站建于1849年,最初只是一座用来连接巴黎和斯特拉斯堡、仅有两条铁轨的小型站台,也被称为“斯特拉斯堡站台”。随后经过了几番装修翻新,成为了一座拥有着30条铁轨的超大型火车站,也因此更名为“巴黎东站”。<br></div> 巴黎是个老城,城市道路狭窄,车辆拥堵。我们决定坐地铁游览巴黎,花了27法郎买了三天通票。巴黎地铁十分庞杂,车站内爬上走下、东弯西拐之际,难免弄错方向。在巴黎坐地铁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当时上海只有一条地铁(不象现在),巴黎有许多地铁,地下车站有三层,换乘要走不少路,出口又多,由于不懂法文、道路不熟,经常走错出口,走了不少冤枉路,犹如在“打地道战”。 法国古称“高卢”,公元1世纪被罗马人占领,5世纪,法兰克人移居到这里。10~14世纪,加佩王朝统治时期改称法兰西王国。1789年7月14日,爆发法国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废除君主制。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此后历经拿破仑建立的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获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德国入侵。1944年8月,解放巴黎。1946年10月,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1958年,第五共和国成立,戴高乐为首任总统。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兰西”这个国家,也未曾有今天我们称为“法兰西人”的两千多年前,便有也古代巴黎。不过,那里的巴黎还只是赛纳河中间“西堤”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岛上的主人是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希人”。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开始在此定册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名为“吕堤兹”。公元3、4世纪时,为纪念此地最早的主人, 巴黎希人将该城命名为“巴黎”。<div>巴黎不但是法国历代王朝的都城、历届资产阶级共和国首都,也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百姓攻破巴士底监狱的大门,从而开始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大革命,后来,这一天便成了法国的国庆日。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阶级举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br><div><br></div></div> 巴黎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巴黎凯旋门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夏尔·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打败奥俄联军的功绩,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1836年7月29日,法国巴黎凯旋门建成。<div>巴黎凯旋门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内壁刻的是曾经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个胜利战役的浮雕。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br></div> 1920年11月,在凯旋门的下方建造了一座无名烈士墓。墓是平的,里面埋葬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 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始建于1616年。<br>当时的皇后玛丽·德·梅德西斯决定把卢浮宫外一处到处是沼泽的田地改造成一条绿树成荫的大道。因此在那个时代香榭丽舍被称为"皇后林荫大道"。香榭丽舍大道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长约2.5公里,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草坪,恬静安宁;西段是高级商业区。一流的服装店、香水店都集中在这里。 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巴黎的诞生、演变与发展都与之息息相关。塞纳河发源于法国北部浪格尔高地,全长776公里,是法国第二大河,在诺曼底注入英吉利海峡。<br>塞纳河流经巴黎市区的长度约有13公里,从东往西转了个大弯弧,把巴黎分为两半。塞纳河自身及两岸风光,构成了温馨、祥和、丰富的人文景观。雄伟壮丽、庄严神秘的巴黎圣母院,巴黎的象征即高达300公尺的埃菲尔铁塔,珍藏着好几个世纪古代文物的卢浮宫......巴黎的历史,巴黎的文化,巴黎的艺术,巴黎的富庶,巴黎的傲慢,巴黎的浪漫,巴黎的潇洒,在这条河两岸洋洋洒洒,酣畅淋漓。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是法国首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之一、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法国及欧洲文学文化地标建筑。巴黎圣母院平面为长形马蹄哥特式拉丁十字形制,总长约127米,总宽约48米,总高达96米,总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西立面置有两座钟塔,高约69米; 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本体的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及堂内珍藏的大量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蜚声中外的世界声誉,是法国巴黎的象征。 1862年,巴黎圣母院被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列入法国遗产纪念碑清单。 1991年,巴黎圣母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该塔于1889年建成,现为著名旅游景点。埃菲尔铁塔是一座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div>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筹委会本来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体、园林和庙堂的纪念性群体,但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埃菲尔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br></div> 当年的设计备受责难,不少巴黎人无法忍受这个钢铁怪物,况且它还没有什么用。作为设计师的埃菲尔,当时的想法就是要建一个世界上最高的旗座,把法兰西的三色旗插到300米的高空上。在众多的质疑声中,这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还是在1889年落成了。当设计师埃菲尔亲自在塔顶升起三色旗的时候,巴黎人终于被感动了。埃菲尔铁塔从1887年起建,分为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超级壮观。 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实的确如此。它设有上、中、下三个瞭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也带来不同的情趣。一个世纪以来,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 最高层瞭望台离地面274米,若沿1652级阶梯而上,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当然也可采电梯登高。这里最宜远望,它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副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条条小巷划出无数根宽窄不同的线。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 中层了望台离地面115米。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确,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翠映林荫,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真如雨后珠网,粒粒晶莹。 最下层了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电影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好像置身于闹市,而忘记这毕竟是57米的高空。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南面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div>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原本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卢浮宫博物馆,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卢浮宫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6个门类。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br></div> 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他在设计中并没有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而是普通的几何形态,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玻璃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div>“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无头无手的雕像,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该雕像尽管已失去了手和头,但看得出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根据研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胜利女神迎风微微前倾身躯,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长袍,体魄健壮而又不失轻灵,富有质感。女神虽然失去了头部和双臂,但在人们的眼里它仍是完整完美的。至今,胜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瞻仰,成为已知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div>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div>《断臂维纳斯》已经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法国重金收买后陈列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从此,“断臂维纳斯”就著称于世,成为爱与美的象征。<br></div> 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外面用玻璃罩着,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蒙娜丽莎》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更奇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 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走廊非常长,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div>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较杰出的作品有:富凯的《查理七世像》(15世纪)达·芬奇的《岩间圣母》(16世纪)拉斐尔的《美丽的园丁》(16世纪)勒南的《农家》(17世纪)里戈的《国王路易十四像》(18世纪)路易·达维德的《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大典》(19世纪)德拉克鲁瓦的《肖邦像》(19世纪)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19世纪)等。<br></div> 「自由引导人民」:欧仁为纪念 法国 1830年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画面中央是一个年轻女子,她有着 希腊 雕塑般的轮廓,衣着朴素古典,头上带着红色的弗里几亚帽,与身着现代服装的男士相比,她更像是一个抽象的人,代表着最崇高的精神与意义,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向前。 「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的加冕」:这幅巨型油画长9.31米,高6.1米,里面有一百多个人物,表现了复杂的环境和众多人物所应该有的光影效果和复杂色彩层次。主题是拿破仑手持皇冠给约瑟芬皇后加冕,实则是一种自己权威的掩饰。 雕像馆成立于1817年,共有展厅27个, 展品1000多件,多为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部分为表现人体和动物的作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着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难头像》、《十字架上的耶稣》、《圣母与天使》、意大利的雕塑《圣母与孩童》、17世纪的《童年时期的路易十四》,18世纪的名人像《伏尔泰》,19世纪的群塑《舞蹈》等。 坐了一夜火车,从巴黎来到德国慕尼黑。<div>慕尼黑,也称明兴,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掌权后,慕尼黑再度成为纳粹据点,纳粹党总部设在慕尼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慕尼黑曾经先后遭到盟军的71次空袭,市区建筑四分之一以上受到破坏,许多地方被夷为平地。1945年,美国占领以后,慕尼黑按照战前规模重建起来,甚至保持了战前的街道格局。</div> 玛利亚广场位于慕尼黑古城区的中心,广场建于1158年,是慕尼黑最大、最主要的广场。因慕尼黑的新、老市政厅都在广场周边,玛利亚广场又有慕尼黑"城市客厅"之称。<div>在这座广场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物,有相偕散步的情侣,有吹拉弹唱的街头艺人,有搭载着游人到处参观的人力车,生活百态近在眼前。白天的广场总是人头攒动、有轨电车川流不息。这里有品牌商店,也有富有当地特色的露天美食广场和花鸟市场,在一旁的餐厅坐下来喝一杯啤酒,看看街头艺人们的精彩表演,或是去古老的教堂参观,都是不错的体验。<br></div> 广场的北面是哥特式建筑的新市政厅,1867-1908年建成。(二战后重建),是一座佛兰德斯哥特式建筑。它的正面窗间壁龛立有拜恩历代君王、圣徒和神话英雄的塑像。其规模恢宏而巍峨,装饰华丽而壮观。正面窗间壁龛上立有历代君王、圣徒与神话英雄的塑像,市政厅中间是高85米的钟楼,上有著名的玩偶报时钟。由于1516年慕尼黑发生大鼠疫,全市有几千人丧生,其余的纷纷逃避他乡,全城十室九空,变为死城。52年后,威廉五世公爵为了恢复和重振慕尼黑,便在这里举行大婚庆典,盛典庆祝之后,慕尼黑从此恢复兴旺。人们为了纪念这次驱赶“衰气”的大庆典,在市政厅钟楼的五六层上设置了木偶大钟。 在广场的钟楼上有着德国最大的木偶报时钟,每当11:00、12:00、17:00就鸣响,里面的木偶人就会从钟楼里走出来排队表演,随着乐声响起,会有真人大小32个木偶演出历史剧,展现1568年威廉五世婚礼大典的场景与消灭黑死病的场景,下层内容是箍桶匠跳舞,持续10分钟左右。 东北边的尖顶建筑则是慕尼黑旧市政厅。建于1310年,是1874年以前的慕尼黑市政厅,现在供市议会使用。这座建筑首次见于文献记载是在1310年,著名的大厅兴建于1392-1394年。1470-1480年,旧市政厅重新设计为后哥特式。在文艺复兴时期立面有所改动,1861-1864年又重建为新哥特式。1874年,市政机构迁往同一广场上的新市政厅。1938年11月9日,约瑟夫·戈培尔在大厅发表演说,揭开水晶之夜的序幕。“水晶之夜”是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的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在二战期间这座建筑受损严重,其尖顶直到1971-1974年才得以重建。漂亮的建筑,色彩明亮,真不像有那么长的历史的一种建筑。<div><br></div> 广场西北面引人注目的洋葱头圆顶建筑是圣母教堂,即慕尼黑大教堂。也是慕尼黑的重要地标。建于1468-1494年,教堂长109米,宽40米,双塔高达99米,二战时被炸,是1953年重建的。广场东南侧是圣彼得教堂与圣神教堂,圣彼得教堂是城內最古老的教堂,初建于罗马时期,是早期修道士的住所。圣神教堂是从哥特式改变为巴洛克式教堂。广场西侧是圣米歇尔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有类似梵谛冈圣彼得大教堂圆拱顶而著名。<div>每当新市政厅钟楼上木偶报时钟时,广场四周的教堂钟声齐鸣,此起披伏,非常壮观。</div> 慕尼黑的保护神,圣母玛利亚金像。广场得名于这座建于1638年的玛利亚圆柱。庆祝瑞典军队撤离慕尼黑,这是圣母柱,顶端是金色圣母玛利亚雕像,她左手持权杖,右手怀抱圣婴,圣洁端庄。玛利亚圆柱底座上有四组青铜雕像描绘了四个小天使斩杀狮子(战争).蜥蜴(瘟疫)龙(饥饿).蛇(无信誉)这四个妖怪的场景。 玛利亚广场上的青铜雕像喷泉是鱼泉许愿池,过去曾是屠夫学徒举行出师仪式的地方。 王宫花园是环绕皇宫区宫殿城壕外的一座公园,始建于1613年,于1617年完成,园内建筑呈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王宫花园损毁,在二战结束后,园艺设计建筑师开始重建花园,让这座花园又重新回到了17世纪时刚建成的样子。如今,王宫花园已经对公众开放,而且这是一个休闲散步,聆听街头音乐家演奏的地方。 在皇宫里面,有一大片绿地,还有各种花草树木和雕塑,蓝天白云之下,配着绿色的草坪和各种颜色的鲜花,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