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人文讲座第16讲,既岳麓书院讲坛第542期,中华传统文化常识与古代汉语教学。

禅行天下

<p class="ql-block">  作为致敬国学,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系列活动之一。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在岳麓书院讲座中开设,第五届国学大典人文讲座系列。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社会进步与文明交流为目标。特邀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国学耆宿计划,国学星斗计划,入选者及海内外名家学者登坛讲学,向全球华人,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为重建斯文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4月13号下午,周六13点至18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邀请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星斗计划名家组入选者,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董志翘先生讲学。主题为,传统文化常识与古代汉语教学。</p> <p class="ql-block">  董志翘,文学博士,国家级高等院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汉语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汉语大词典修订学术顾问,第二版编委,分册主编,汉语大字典,主要致力于汉语史。训诂学及古典文学的研究,先后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等六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六项,参与日本文部省国际协作重大项目一项。</p><p class="ql-block"> 出版专著及古籍整理著作22部,主编高校(古代汉语)教材二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获国家及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3项(123等奖)获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一项,入选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之国学星斗计划名家组。</p> <p class="ql-block"> 主讲的主要内容有</p><p class="ql-block"> 古代汉语,(既传统文字首韵,训诂学)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我国古代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并列)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或者是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们对古代汉语言文字的研究,即是对传统文化本身的研究。同时又是对认知传统文化的研究。汉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双向关系。本讲通过古汉语教学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说明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代文献,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字句的表层意思都的理解,而更应该结合其深层次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如此才能得其精髓。</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传承中,说到古汉字,我们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他就是仓颉。当我们从西安出发,开车沿着连霍高速往东走。在连霍高速公路的南边,秦岭北麓。有一个叫白水县的地方,这里就是仓颉的故乡。也有一说,仓颉出生于洛水之畔的洛水。</p><p class="ql-block"> 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是上古时期一位部落的首领,仓颉在位期间曾经于洛纳之水拜受洛书,仓颉也是道教中的文字之神。</p><p class="ql-block"> 另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智。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依照其形象创造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p> <p class="ql-block">  古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过程中。有些事情是需要用符号来把它记录下来的,以备在将来需要的时候,作为一种数字或经验来用于参考。于是古代先民就把这些在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符号的形式把它刻在石头或树木上。当需要用的时候,就把它拿过来对比或参照。</p><p class="ql-block"> 而当时采用的结绳记事,会因时间的流逝。所打的结因时间的久远,结而分解。让原来所记之事变成模糊,不知道它到底是代表的哪一件事情。又说,仓颉是当时黄帝的史官。为了方便记事,就把古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刻在石头或树木上的符号搜集起来。再集合天地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鸟兽蚊虫山川地理,取象成字。</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万经之首,(易经中)就有,仰则观象于天,腑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于地之宜,近取其身,远取其物。始创周易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灵。你看周易八卦的阴阳二爻,阴爻二横,阳爻一横,这就是以类取象。有了象形文字,这才有了中华文明。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才尊奉仓颉为造字之神。</p> <p class="ql-block">  而仓颉创造的文字有六类,一类是指代事情的文字。如,上,下。二类是指形象字,如,日,月。三类是指形声的字,如江,河。四类是指会意的字,如,武,信。五类是指转注的字,如,老,考。六类是指假借的字,如,令,长。指事情的字,在上为上,在下为下。指象形的字,日满月亏,仿照其形也。形象的字,以类为形,再配以声。会意的字,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转注的字,以老寿考也。假借的字,数言同字,其声虽不一样,文意相同。</p><p class="ql-block"> 所以,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文字一直沿用未曾作过改动。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p><p class="ql-block"> 又据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称,奚仲作车,仓颉作字,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当作也。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中,取象以用,取类以形,取鸣以声,取化以同。此乃中华文明形成之始也。</p> <p class="ql-block">  既然我们在介绍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说到了仓颉造字。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他就是后稷。</p><p class="ql-block"> 后稷,姬姓,名弃。为周族部落的首领,他是帝喾之子。其母是帝喾的原妃姜嫄,帝喾是上古五帝之一。有四妃,后稷和商祖部落祖契,帝挚,尧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和台玺则是一母同胞的兄弟。</p><p class="ql-block"> 后稷从小被父母所弃,数日未死。其父母见其未死,是为天意,则又将其抱回抚养。所以,名弃。后稷从小喜稼穑,在今山西运城的稷山县还有教稼台。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传授农耕种植知识的人,所以,被后人尊奉为五谷神。</p><p class="ql-block"> 孟子在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对后稷推崇备至。孟子曰,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之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师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p><p class="ql-block"> 圣人把你从一个茹毛饮血状态下的原始人,拉回到一个文明世界里的文明人。就要教会你知礼仪,懂尊卑,分男女,知长幼,守诚信。这才是一个文明世界的文明人,既然你从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来到一个群聚部落的社会人,作为一个社会人,你就应该遵守这个社会制订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文明人。</p><p class="ql-block"> 但你不能吃饱了,穿暖了,也住得好。却如禽兽一般的活着,人虽然也是动物,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在认知能力和认知概念,以及思维层次和思维层级上都要高于低级动物,这才所以称之为人。</p><p class="ql-block"> 人是高级动物,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他与其它低级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畜生知足不知耻,人是知耻不知足。人类有肩负着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行为能力,那么圣人就要教会你做人的基本规则就是,既要知耻,又要知足。这才是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走向更高级的文明社会的一个应有的过程。不然,人类社会就会永远停留在茹毛饮血的原始阶段。</p> <p class="ql-block">  人的开元程度和开化程度,从一个原始人向现代智人的进步过程,都与这些古哲先贤离不开。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些古哲先贤给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进步,就把这些古哲先贤尊奉为神灵。于是古人就把后稷尊奉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五谷神。</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忘祖恩,不忘祖德。祭天,祭地,祭祖宗。 当历史进入到隋大业开皇十八年,隋炀帝杨广为了纪念后稷为中华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就把秋凉县改为稷山县,以纪念后稷为中华文明的进步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所以,一千多年以来,稷山县的县名一直沿袭至今。(稷山县和稷山在今天的运城地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华民族如果没有这些古哲先贤开启民智,民知。我们中华民族会不会还像现在的非洲原始部落一样,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呢?</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很难说得清楚的问题,像现实社会生活中很多的人一样。在这样一个高度发达文明的今天,它的智商还不如一个古代先民们的智商。现实社会中,在我们的身边这种人比比皆是。如果中国古代没有这些古哲先贤的引导,说不定在我们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像非洲那种原始部落生活的人大有人在。这不是假设,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各种媒介大肆传播的今天。它的开元程度和开化程度,它的思维固化程度,和思想僵化程度,基本上还近似于非洲原始部落的原始人,它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基本上近似于充人数而已。你把它当智人对待,基本上是高看了它。</p><p class="ql-block"> 非洲那些现在还在过着原始生活的野蛮部落,他们就是因为没有拥有像我们中华民族古代这样的古哲先贤。给他开启民智和民知。所以,在一个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还在原始森林中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p><p class="ql-block"> 纵观现实社会现在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人的智商,如果没有我们中华民族那些智慧祖先开启民智和民知。谁又能说,到现在的今天,他们不会过着像非洲原始部落那种茹毛饮血的生活呢?</p><p class="ql-block"> 现实就是一面镜子,把有些人的原形给照得一清二楚的显现出来。它的开元程度和开化程度和认知能力,基本上还处在一个最原始的初级阶段。它们并不具有现代文明社会中,作为一个文明人所具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还知道不忘祖恩,不忘祖德。祭天,祭地,祭祖宗。而这些作为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现代人,它连自己的祖宗是谁都不知道。只要有饭吃,叫他去认一个洋人为祖宗,它也干。在这种不自知的情况下。它还要自觉的维护这种不应有的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原则,背离一个智慧人生应有的做人的最基本常识和道德伦理。那么你还会认为它比非洲原始森林里的野蛮部落文明进步吗?</p> <p class="ql-block">  但有一点让我不理解的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造神运动中。古人在把人世间的官秩照搬到天上去的时候,天官书上,有造父星和王良星。一个赶马车的都上了天庭,为什么一个教民稼穑和一个创造文字,推动中华文明向前发展的仓颉和后稷却在天官上没有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 在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的天官排序中都没有这几个人的存在。稷是五谷神,与稷相提并论的是社。社就是那个与颛顼争夺帝位的共工的儿子,因与颛顼在争夺帝位中落败。于是怒撞不周山,他的儿子名字叫句龙(句的发音叫gou)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顶礼膜拜的土地神。</p><p class="ql-block"> 古代先民生活在平原上,江河湖泊没有堤坝。一遇江河湖泊发大水,先民的居住之地和房屋就会被洪水冲毁。不仅给先民带来财产损失,而且还给先民带来生命危险。为了解决大自然给古代先民带来的危害,句龙就带领大家构筑高台。以每二十五户居一个高台为一个社,这就是社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从社到稷,由此我们联想到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江山社稷,为什么江山和社稷联系到了一起呢?古代先民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就是土地和粮食,一个王朝的延续和国祚的长短。都与这个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分不开,它就是土地和粮食。</p><p class="ql-block"> 古代中国,一个以农业立国的中华民族。当粮食丰收时,人口数量就会因粮食产量的增加而大量发展。而古代农业技术落后,不像现在有优良的粮食品种。加之农药化肥的使用。每亩的粮食产量少的可以达到七八百斤,多的则可以达到上千斤。古代社会像我的老家洞庭湖畔那种良田沃土,在没有洪涝旱灾的时候。每亩的粮食产量也就是三百多斤左右,一遇洪涝旱灾或虫伤,每亩也就是一百多斤左右。而那时一年还只有一季稻。</p><p class="ql-block"> 一个靠狩猎为生, 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下的农民。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因为猎物是有限的。那有时间停下来思考问题,一个没有停下来思考未来的民族,文明就更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为什么要祭祀王天后土的原因。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学会稼穑,才把我们从一个像非洲原始部落的愚民,带到一个拥有高度发展的今天。</p><p class="ql-block"> 因粮食增产而带来的大量人口的发展,有限的土地在风调雨顺之年。这些土地出产的粮食还能养活这些人口,一遇洪涝旱灾或蝗灾,粮食就会减产或颗粒无收。农民就会饿殍遍地,没有饭吃的农民就会聚集起来造反。一旦造反成功,旧的王朝被推翻,新的王朝和新的秩序就建立。这也与天道运行的规律有关,这就是历史的周期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就像我在游曾国藩故居的时候写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晚清重臣曾文正,</p><p class="ql-block">力挽狂澜诛太平。</p><p class="ql-block">怎奈清庭数已尽,</p><p class="ql-block">武昌枪声敲丧钟。</p><p class="ql-block"> 当我在写下这首诗以后,觉得留下了遗憾。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把我们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为消灭不认祖宗认洋人耶稣上帝为祖宗的洋邪教组织太平天国。我们中华民族正统文化的维护者,曾国藩曾文正同志晚年的那种心境写出来。</p><p class="ql-block"> 因为曾国藩同志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幕僚叫赵烈文,有一天他对曾国藩同志说,文正公,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清政府从不认祖宗认耶稣上帝为祖宗的洋邪教组织太平天国的手中挽救过来。但纵观清王朝的现实,清政府在不到五十年之内还是会要灭亡。而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华民族正统文化的坚定捍卫者,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炎黄子孙,深受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忠君爱国思想影响的曾国藩同志。在听闻以后,就每天长吁短叹。</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曾国藩同志有一个玩得非常好的挚友,见曾国藩同志每天都是长吁短叹。就问曾国藩同志,您贵为毅勇侯。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呢?于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曾国藩同志就对这位好友说。你不知道,我的幕僚赵烈文说,纵观现实情况,清王朝气数将尽,国祚将会在五十年内灭亡。我费了那么大劲,才把清王朝从洋邪教组织太平天国手中挽救过来,结果还是要灭亡。我每天长吁短叹的原因就是,不愿看到清王朝灭亡的这一天到来,所以恨不能早死。这就是一个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炎黄子孙,忠君爱国的优秀民族气节。</p><p class="ql-block"> 当我在游武昌的时候,开车经过黄鹤楼。因开车的时候与人聊天,错过了进入黄鹤楼的路口。再转眼看左边的时候,发现左边就是那个辛亥革命展览馆。于是我心机灵动,就把在曾国藩同志故居留下的遗憾给写了出来。</p><p class="ql-block">烈文叙述清数尽,</p><p class="ql-block">文正忠君把国优。</p><p class="ql-block">长吁短叹愿早死,</p><p class="ql-block">天意不遂毅勇侯。</p><p class="ql-block">王朝更替天注定,</p><p class="ql-block">从无王朝永不休。</p><p class="ql-block">黄楼旁边辛亥展,</p><p class="ql-block">留予后人说春秋。</p><p class="ql-block">清王朝终是在五十年后灭亡,任何的力量都阻挡不了历史的周期率。这就是天道轮回谁也阻挡不了的,这就像秦末人民起义。曾经威风八面,一扫六国。统一中国还不到十五年的秦王朝,在秦末人民起义面前。秦将章邯对王离说的话,当一个王朝要灭亡,它会形成一股势能,当这种势能形成一种趋势的时候,不是你一人一将能够阻挡得了的。任何个人和势力想要阻挡这种趋势,就相当于螂臂挡车,自取灭亡。</p> <p class="ql-block">  当董志翘老师在讲到说文解字的心字时,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古代的祖先。在医学解剖上,对人体结构和各器脏的功能存在误解。所以,凡是情绪类和思考类的器官作用。都归纳到了心上。如心情不好,心情愉悦,思绪等等都与心有关。</p><p class="ql-block"> 而现代医学通过对人体的解剖,人的行为能力,思考能力,起指挥人作用的中枢,都是来源于人的大脑🧠。如人的行为,行走,或奔跑,都是由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指令。如人的大脑🧠一旦受损,人的行走能力都会失去平衡。从思考到语言都与人的大脑有关。</p><p class="ql-block"> 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的心脏现在是可以移植的。而心脏作为一个起泵血功能的器官组织,在做心脏移植手术以后。人的性格与人的思维都会产生与这个人,在没有做心脏移植手术前,迥然不同的变化。既然一个只起着泵血功能的心脏组织,为什么在做心脏移植手术以后。会产生与没有做心脏移植手术以前,一个迥然不同的心理变化呢?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待医学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p><p class="ql-block"> 既然心脏的流速与大脑🧠协调起着关键作用,那么心脏血液流速的减缓。人的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也都变得缓慢了下来,如中风者就因为血液流速减缓。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变得痴呆或口齿不清了。古人在没有现代医学科研条件的情况下,是怎么得知血液循环对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大脑一边的血管受阻然后造成供血不足,会对人造成偏瘫等一系列后果。这些医学常识,在黄帝内经中有没有提到?如果提到,那我们作为现代社会医学事业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人对人的整个运作方式了解得一目了然,在此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作为一个现代人,很多人都对这些医学常识都是不甚了解。</p><p class="ql-block"> 古之说文解字,凡从心者,主忧思喜怒哀乐也,与大脑没有半毛钱关系。</p> <p class="ql-block">  董志翘老师在谈到古代时,三代以上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辩也。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也。为什么我们的古人很懂天文,因为当时是农业时代。搞农业不懂天文不行,不懂节气,历法不行。就不知道搞农业生产,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扬花,什么时候结浆。这些节气对粮食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p><p class="ql-block"> 如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一个家里父母兄弟都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的人家里。肯定是没有钱去读书的,但朱元璋在营造应天府的时候。却突然发布敕令,所有的国家机器行政机构都可以营造在应天府内,唯独却把三法司营造在应天府之外,(三法司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所以,应天府的城垣结构就按天市垣的形制布局,以彰显自己为受命于天。</p><p class="ql-block"> 一个连饭都没有吃的人,他是怎么知道天市垣里三法司是在墙垣之外的?那么就只能一种可能,因为民间口口相传。把天文知识告诉了他朱元璋,而已经称帝的朱元璋为了表示自己是真命天子,受命于天。那么应天府的营造格式就要按天上的天市垣来营造。</p><p class="ql-block"> 他没有读过书,不代表他不懂天文。比方现在每年的二月二,龙抬头。大家都知道有龙抬头这么一回事,但却又不知道龙抬头是什么典故?因为他们不懂天文。不知道是天空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东方苍龙的龙角角宿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来。因为现在没有一个老年人能把龙抬头这一天地运行规律说出来了!这就是现代科技进步以后,人的大脑都交给别人了。</p> <p class="ql-block">  在下图这些秦俑马匹的排列中,是按周礼的形制排列的,天子驾六,诸侯驾驷。周公旦制礼乐,礼是法的前身,法是礼的延续。在子产还没有制订法律以前,礼就是当时那个社会的一切行动指南。谁违背礼,就会受到礼的制约。</p><p class="ql-block"> 但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早的还是规矩,女娲执规,伏羲执矩。我们中华民族的法律条文,最早就来源于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其实到现在规矩还是大于礼制和法律的,只是你不自知而已。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去排队,其中某个人插队不守规矩。但大家又都不同意,那么大家在评说是非曲直时,一定会说一切按规矩来。一切按规矩办事,绝对不会说一切按礼制来或按法律办事。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潜移默化中,规矩是大于一切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中华文明也是从,先有规矩,后有礼制,再有法律这样一个顺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发展而来。这是一个从愚昧无知到高度文明的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现在的法律也是建立在规矩文化和礼制文化之上的。这也是中华文明,从原始部落蜕变成现代文明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 文化和文明是在前人奠定的文化基因和文明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继续继承发扬光大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文明,会像非洲野蛮部落一样,从茹毛饮血的基础上一跃而成为这个世界上的顶级文明的。所以,继续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中华民族祖宗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以及优秀传统价值观,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应有之义。洋人的思想最好,那也要由它本民族的子孙后代,去继续继承发扬光大。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没有半毛钱关系。</p> <p class="ql-block">  齐晋鞌之战节选,韩厥执絷,马,前。絷古代时期的一种拌马索,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与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慑官承乏。</p><p class="ql-block"> 齐侯,齐顷公攻打鲁,卫两国。鲁,卫派使臣向晋侯求救,于是晋侯派遣郤克,郤献子,中军司马韩厥率战车八百乘救援。在一个叫鞌的地方,(鞌,今济南西北)将齐侯打败。中军司马韩厥在见齐侯的时候,面对败军之君齐侯说,我受晋侯之令,千里驰援鲁,卫二国。今目的达到,对待齐侯还是以臣礼相待,再三稽首,以尽臣礼。</p><p class="ql-block"> 在周公旦制作礼乐制度以后,齐晋鞌之战,这一时期的诸侯还是能遵守礼制的。等到后来礼崩乐坏,大的诸侯国吞并小的诸侯国。各诸侯国之间又开始称霸,诸侯也开始逾越礼制称王。这就是礼崩乐坏的开始。各诸侯王又开始觊觎周天子的神器象征天下的九鼎,于是就有了秦武王赢荡举鼎以试轻重,有问鼎中原的野心。虽然周天子在两个随从的搀扶下,走路都战战兢兢,像个鸦片鬼似的,口中还流着哈喇子。但周王室气数未尽,这逾越礼制的秦武王嬴荡只能是举鼎而气绝身亡。</p> <p class="ql-block">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子展,子产率车七百乘伐陈。陈候使司马桓子赂以宗器,陈候免,拥社。子展执絷而见,再拜稽首。</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49年,既周灵王二十三年。郑国卿,子展,子产率战车七百乘以伐陈。子展,子产利用夜色突袭攻入陈国都城。陈国国君着丧服,抱社主,使其百官,将佐自缚为囚,听候郑人处置。子展以礼见陈君,子产主受降仪式。并清点俘获的人数,不掳其民众,兵马,土地,既班师而归。</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以礼传国,虽为敌对国家。则还是以礼相待,不掳其民,不夺其地。</p> <p class="ql-block">  而在这个章节,董志翘老师讲了三个故事。在礼制社会,服饰,配饰,着装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偏衣,既杂色衣,古代礼制社会以纯色衣服为贵。既偏衣表示凉薄,也表疏远之意。古人常佩玉饰,玉性温润,而金性寒凉。佩之金玦表示冷淡决绝。这里晋侯正借“偏衣”“金玦”来表达与太子申生的疏远决绝之意。</p><p class="ql-block"> 秦末,楚汉之争时,楚怀王熊心为平衡项羽与刘邦之间势力平衡。与项羽刘邦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而刘邦在一众大仙的神助下,一路兵不血刃进入关中。而秦军主力却全被项羽所灭,按契约却要拜刘邦为关中王。项羽自是不服,而先入关中者刘邦只能马上移军灞上。随之而来的项羽在关中设下鸿门宴,项羽的谋生范增以玉玦为号。欲置刘邦于死地,玦通决也,项羽几番踟躇终未能下。一旁的范增又撺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旋即樊哙与之对舞。刘邦借上厕所之机才逃出生天。</p><p class="ql-block"> (后汉书,齐武王𬙂传)刘𬙂刘伯升功高震主,更始帝君臣不自安。遂共谋伯升,大会诸将,以成其计。更始取伯升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屠建随献玉玦。更始竟不能发,及罢会。伯升舅樊宏谓伯升曰,昔鸿门之会,范增举玦以示项羽。今建此意,得无不善乎。玦,通决也,向更始早作决断。这更始帝刘玄和刘𬙂刘伯升本是没出五代的叔伯兄弟,自是不忍。但更始帝刘玄在一众既得利益者的撺掇下,终是被更始所图。曾经意气风发壮志凌云的刘𬙂刘伯升的一腔热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口号,(刘𬙂刘伯升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因此时的汉室江山已经被外戚王莽所簒)终是化作成了一缕青烟,含恨九天。</p><p class="ql-block"> 又曰,(汉书,李陵传)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杰辅政。陵素与光善,遣使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视陵,未得私语。既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环通还也,而此前,汉武帝刘彻早夷灭李陵三族,李陵自是不肯归汉。感叹❗不愿再受其辱也。李陵终是未归,后得以立号建国,今吉尔吉斯斯坦国也。</p> <p class="ql-block">  这齐侯齐顷公为什么失败?在齐晋鞌之战前。齐军马不披甲,兵不早餐。表示自己在早餐之前就能解决这场战斗。这是因为齐侯轻敌的结果。古代战争是冷兵器时代,打仗可是一个体力活,马不披甲,要冒箭矢。兵不果腹,无久战之力。</p><p class="ql-block"> 当战局对齐顷公不利之时,这时的韩厥追了上来,在战争开打的前一夜。韩厥梦见他的父亲在梦中对他说,明天打仗时你不要站在车的左边,也不要站在右边。你站在赶马车的那个位置就可以了。第二天韩厥就真的按照他父亲在梦中嘱咐的那样做,站在中间赶马。这时齐侯的随从邴夏对齐顷公说,射那个中间赶马的人,那个人是君子。齐顷公说,既然知道他是君子还射他,这不合乎于礼。</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不是古人迂腐。而是古人遵从礼制的结果,明明自己面临危险,敌人已经追上来了。还不能违反礼制,这就是约定成俗合符乎于礼的结果,也是古人遵守契约精神的明证。</p> <p class="ql-block">  在谈到古代(宫式制度)及古代(礼仪制度)从门,屏,庭,阶,堂,室等建筑布局。这里的三进布局有着特定的含义,进门,入庭,登阶。</p><p class="ql-block"> 古代宫殿或庭院布局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外围南边的第一道门,就相当于现在有的单位的转达室。进门以后,就是一个比前门宽一点的屏,这是堵住墙垣之外的人朝里面窥视的一堵屏张。从这个屏墙绕进去就是这个院落的中间位置,这个位置就叫庭。</p><p class="ql-block"> 从庭的中间往北走就是第一进的阶,跨过第一进的阶的房屋。进入第二进的堂,这里是接待宾客和宴会宾客的地方。从堂再向后面走,这里是第三进,也是庭院主人居住和休息的地方。而院落两边的东西两厢是供仆役休息的地方,这从大户到宫室基本都是这种布局。</p> <p class="ql-block">  我们董志翘老师说到激动处,就站了起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p> <p class="ql-block"> (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鉤以寫龙,鑿以寫龙,屋室雕文以寫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p><p class="ql-block"> 于是,天上的真龙知道以后,就跑到叶公家。将龙头搭在叶公家的窗台上,龙尾伸进了他家的大厅。我们董志翘老师说,从古代宫室的布局看,撰写叶公好龙的这个作者,对中国古代宫室布局是不了解的。按照中国古代宫室布局,龙头搭在叶公家窗台上,龙尾伸进去他家大厅是不可能。</p><p class="ql-block"> 古代建筑房屋的各个部位的名称是有严格规定的,设在屋顶的口曰;窗。窗是用来透气和让外面的阳光照射进大厅和室内的,所以我们又有成语,打开天窗说亮话。设在院落围墙外围的口曰;门,门是两边分开闭合的,所以叫大门。设在大厅墙壁上和室墙壁上的口曰;牖,就是我们今天的窗户。设在三进室墙上的口,单开的闭合的口曰;户。</p><p class="ql-block"> 试想一下,龙把头搭在窗台上,再把龙尾伸进大厅是不矛盾的。因为龙是一个可以卷曲的动物,就算龙把头搭在屋顶的窗子上,再把龙尾伸进大厅都是可以的,龙的身躯可以沿着屋顶,再到屋檐,再从大门伸进大厅。只要龙身足够长,它也可以把头搭在大门口,把龙尾伸进大厅去。</p> <p class="ql-block">  (詩,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变,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p><p class="ql-block"> 在这首诗中,贻我彤管。彤管是什么呢?在古代还没有将每一个字义完全确定下来的时候。古人又在使用的器物上有不同的名字,于是彤管这个名词从古至今都有不同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我们在解读古文释义时,又会因各自的出生环境不同,生活环境不一样。对同样一件事物,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民间有谚。十个先生九本书,还有一个先生赶脚猪。</p><p class="ql-block"> 那么出现这种现象是好的还是坏的呢?我们作正面解读。肯定是好的,古代文人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说话就像你我现在说话是一样的。都是大白话交流,一旦行文书写文章,或撰写公文就会全部采用文言文书写。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教字音,不释其意。因为文言文简短,又把字义浓缩在很少的词汇里。</p><p class="ql-block"> 你初学者看一遍不懂,看二遍又不懂,所以你只有作不停的解读。才会领悟其文章的精髓,这就叫做读书万遍,奇异自现。它既培养了你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你的独立个性。这样文化和文章才不会千篇一律,这样文化才会在迥异不同的个性中进步。只有这样你才不会人云亦云,惯性思维和从众心理。你才不会随着别人的节奏起舞。</p><p class="ql-block"> 像现在的白话文书写,和白话文教学。当你在拜读别人的大作的时候,因为它是直白的,你不用去思考,你认为他写得好,你就被他同化,被他洗脑了还不自知。只有在一个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解读中的中华文化。才会孕育出一个熠熠生辉富有生机的中华文化,只有求同存异,博学广思,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p><p class="ql-block"> 那么为什么还有一个先生赶脚猪呢?这就是一个人的智商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高有低的,在同一个班级里,同样的教学,同样的学习环境,既有学霸也有学渣。因为人的智商是参直不齐的。但这个世界又必须要有这种人的存在。这就让我们引申出另外一个故事。在我们老家益阳话的话语语境中就有,没有块佬就不成班子。</p><p class="ql-block"> 那么什么叫块佬呢?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憨憨。如果在一个团队里,个个都是古灵精怪。当有一件事需要一个人去做时,那些自认为灵泛的人都会躲起来。那么这件事情谁去做呢?这时只有憨憨会站出来做。有时候我们不要去歧视憨憨,更多的是要去感谢憨憨,因为一个团队里憨憨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只有这样,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团队。</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故事我们又引申出另外一个故事,在我们老家益阳的话语语境中还有。指使老牛子下坑,当一件事情发生,或当危险来临时。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就会指使老牛去下坑。人都是自私的,老牛经过几十年的阅历和几十年的经验,他再傻他也知道这是危险的事情啊!</p><p class="ql-block"> (那么老牛会不会下坑呢?既然是坑谁也不愿意被坑啊)老牛肯定会下坑,它不是因为傻,而是因为自己岁数大了,而把需要活下去的机会留给年轻人。这即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奉献,谁不希望自己长命百岁呢?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和前进的步伐中,有多少这种无私的憨憨的奉献,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今天的这个进步文明?</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再来解读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有一位文静美丽的少女,约我于城墙外的一域见面。当这位少年如约而至时,女孩却故意隐藏了起来,与心慕相约的少年捉起了谜藏。而如约而至的少年见不到心仪的女孩,焦灼的搔首踟蹰。吊足了少年胃口的女孩这时走了,彤管有炜,炜通火,火主红色。女孩送给少年的是一种叫稗草的红色植物。因为爱慕,所以就爱屋及乌,这种泛着鲜艳红色的稗草,在恋人的眼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这就如我们现在的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去放牛,牛在吃草的时候,我们就会去附近的荒野去采摘狗尾巴草,或去采摘一种非常漂亮且鲜艳夺目的,一种叫鸡冠花的花朵🌺。狗尾巴草实用,既可以把玩也可以签牙齿。而鸡冠花鲜艳可以愉悦心情。说怿女美,有了美人送的香草,在情人眼里就更加显得漂亮了。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贻,指接受了荑草的少年连心情都愉悦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解读这段古文释义的时候,能不能作另一类的解读呢?自牧归荑,会不会是这个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在约这个少年的时候,在城墙外放牧。在回来的路上,采摘一种红色类稗草赠与恋人呢?</p> <p class="ql-block">  (战国策,赵策)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加强其国家的力量。采用联姻的方式巩固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就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嫁给其它诸侯国王,以巩固与其联姻的诸侯国之间的联盟。以应对其它诸侯国之间,对己方诸侯国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而赵国为了加强与燕国之间的联盟,就把自己家的公主嫁给燕侯或燕国太子。以巩固彼此两个诸侯国之间的联盟,当公主乘坐马车要离开的时候,这个做母亲的老媪,因女儿嫁得太远。于是抓住女儿的脚后跟悲伤的哭泣,当我们在读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老媪抓着的是她女儿的脚后跟,而不是手呢?</p><p class="ql-block"> 因为此时她的女儿已经坐上马车,马上就要出发了。站在车下面的老媪只能是抓着女儿的脚后跟悲伤的哭泣。所以我们在看古文的时候,一定要对当时的场景作一个情景回放。这样才不会掉入一个误区,既然这个老媪的女儿要走,为什么这个老媪却是步伏在女儿的脚后跟边,这样去理解显然是不对的。这个老媪肯定是站在车底下,握着坐在车上面的女儿的脚后跟的。这才是那个老媪送自己女儿的真实场景。</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谈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联姻。使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到每年夏季。因为天气炎热,一到晚上的时候。大人小孩都会跑到我们家屋后的大堤上去乘凉,这时候年龄大的老人就会对我们讲历史上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隔壁家邻居老张爷,对我们 说起了一个叫做三十六匹老象的故事,说在古代有诸侯国之间联姻,这个拥有三十六匹老象的诸侯王就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了另一个诸侯王。当这个诸侯王的公主嫁给对方诸侯王以后,这个诸侯王一直都是虐待这个公主。但由于古代通信不方便,而女人一旦嫁出去也不能随便回娘家的。所以这个公主就不能把自己在这个诸侯国受的虐待传回给自己的娘家,这一年正好这个公主自己的父亲六十大寿。这个女儿就提前做好一双寿鞋,并写好一封血书塞在鞋垫上,再在其周围插满绣花针。等到这个父亲把自己女儿做的鞋子穿上脚的时候,里面的绣花针刺脚。这个诸侯王朝鞋子里一看,原来有一封女儿写的血书,诉说自己在这个诸侯国所受的凌辱。</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封血书的诸侯王立刻暴怒,于是马上起兵攻打女儿所嫁的这个诸侯国。而这个诸侯王也早有准备,在战争还没有爆发前,就早已经铸好三十六个铜人,等这个诸侯王一旦发兵来讨伐。在两军对垒前摆好了铜人,并在铜人内装满木炭。等到对方的那三十六匹老象冲过来的时候,所有的军队撤退,只留下已经烧得通红的铜人立在原地。这大象一冲上来,人都跑光了。只剩下那立在哪里的铜人,于是这大象用鼻子绕着铜人就摔,这铜人越烫这大象就绕得越紧,最后这三十六匹老象全部被铜人灼死。等到这三十六匹老象一死,对方诸侯国的士兵马上冲锋过来灭了这个诸侯国,而这个诸侯国王也是身死国亡。这诸侯国之间联姻本来是为了加强自己与对方的关系的,最后这女儿却成为了对方诸侯国的一个特洛伊木马。</p><p class="ql-block"> 后来长大,读遍春秋战国史,也没有看到过这个故事。就算有这样的故事,那也是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在中国历史上记载有大象的地方,一般都是在现在的河南地区。所以现在的河南省的简称就是予。予就是大象🐘,故事的真实性存疑,不必认真我们就当娱乐而已。</p> <p class="ql-block">  (工记,轮径)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春秋战国时期的车,一般都是六尺有六寸,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23米。故其轮直径1.5米,当那个悲伤哭泣的老媪送女儿的时候,她站在马车旁是不是正好握住女儿脚后跟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既然我们董志翘老师的讲座如行云流水,天马行空。那么我的思绪也是随着天马而驰的,在这岳麓山下,天马山旁。驭天马而执辔者,飞也。于是使我想起了,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赋写的诗一首。</p><p class="ql-block">土龙上天驾祥云,</p><p class="ql-block">天上地下大不同。</p><p class="ql-block">一阵颠簸吓着朕,</p><p class="ql-block">白龙护驾在空中。</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一节讲座中,我们董志翘老师,与其它清华北大来的老师不一样,他只讲专业,不搞虚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p><p class="ql-block"> 在讲我们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时,只做加法题,不做减法题。不断的肯定和赞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以及优秀传统价值观,它不是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p><p class="ql-block"> 这才是一个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炎黄子孙,只有有了这样有正能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以及优秀传统价值观,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和更高的文明。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要向董志翘老师学习,学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将来有一个更加光明灿烂的中华文明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