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扫工业遗址,向劳动者致敬

刘薇

<p class="ql-block">在重庆,有一个地方,它的今天成网红追逐,它的昨日被人遗忘。</p> <p class="ql-block">九龙坡区黄桷坪,尘封于老重庆人记忆里的工业遗址区,在这个劳动者的节日,怎能忘记,它曾经为城市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用一条扫街线路,去探寻它在峥嵘岁月里的昨日辉煌,向劳动者致敬!</p> <p class="ql-block">请你跟我去扫街,回到1952年,看一座厂点亮一座城市的辉煌,追寻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轨道,见证蜀道变通途一路向前方……</p> <p class="ql-block">重庆发电厂工业遗址</p><p class="ql-block">面对围栏中的一片工地,你能想到吗,这里曾经是一座城市的能源心脏。电厂的大门已拆除,里面是正在打造的九龙半岛美术公园的核心区。这处火爆的灯光秀场地,也许是对一座电厂点亮一座城市最好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发电厂的地标两根高烟囱,是重庆保存完好、最具特色的工业遗迹之一。高240米,分别于80年代和90年代竣工,曾为亚州最高的烟囱。两座烟囱冒出的脱硫白烟弥漫天际,是老重庆人无比熟悉的景象。2014年至2015年,由于环保需要,两座烟囱先后“熄火”,工厂画上了“休止符”。发电厂搬迁,留下两根烟囱静静矗立,挺拔的身姿记录着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肩负使命而诞生的发电厂。重庆解放时,仅有大溪沟发电厂、弹子石发电所、鹅公岩发电厂。电力极度紧张,如何建设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工业?</p> <p class="ql-block">1952年,重庆发电厂的前身重庆507电力厂在位于长江边九龙滩的板凳角动工。全部设备由前苏联设计、制造、供货,成为了国有大型一档企业和援助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1954年4月20日,电厂发电庆典大会举行。时任中共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贺龙在庆典上讲话,并为发电剪彩。</p> <p class="ql-block">庆典隆重,出席仪式的有社会各界代表及中央媒体。当日的签到簿作为二级文物,现藏于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重庆城市工业建设史上大事件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1954年建成之初,发电厂就提供了重庆市60%的电力,成为西南地区首座自动化的火力发电厂,为重庆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p> <p class="ql-block">1955年507电厂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发电厂。最早的西区厂门,仍可见当年援助时期的苏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当年风光无限的大型国企,各种配套设施机构一应俱全。家属区、医院,配套学校电力高专,毕业之后直接包分配进电厂。</p> <p class="ql-block">电厂虽搬迁,但电力村仍有大量的职工居住。居民楼在新旧之间过渡,尚存几栋50年代的红砖楼房,保留了年代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电厂居民供水塔,挂牌的历史建筑文物,红砖的颜色与楼房和谐一体。</p> <p class="ql-block">位于长江边的这俩栋圆形建筑,挂牌历史建筑保护。</p> <p class="ql-block">建于50年代,专供电厂用水的苏式水泵房。圆形的两层楼,一排铁花栏杆,让硬朗的工业风添了几分柔和。</p> <p class="ql-block">在电厂家属区的一坡梯坎之下,隐藏着一处神秘的文物,电力湾国际电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处天然洞穴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某部为躲避日军轰炸而设置的国际电台。虽洞口已封闭,但为九龙坡区的抗战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设为了九龙坡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电力村到铁路村,经邮电路一美院后街一交通茶馆一川美老校区……</p><p class="ql-block">穿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涂鸦街,感受川美的才子们将灵感复制在建筑上的独特创意秀,也是穿越了黄桷坪地区的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个性十足的街道,独立特行的风景,无处不在的涂鸦,世界上最长的艺术街区——黄桷坪,以张扬的多彩,赢得了重庆资深网红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铁路村</p><p class="ql-block">被城市的发展逐渐边缘化的角落铁路村,曾经有多辉煌:从滩子口九龙湾起到发电厂,铁路1一6村沿长江一溜排开。</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一排排遗落于城市繁华之外的老家属区,在等待坼迁的落寞中,留下最后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建立以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成渝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全长505公里,62个站点穿越四川盆地,连接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线路呈东西走向,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也是中国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的一横。</p> <p class="ql-block">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后,第一列自成都和重庆分别开出的火车在内江站会车,老照片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p> <p class="ql-block">1952年通车以后,铁路部门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修建了一座大型职工生活区,工务段、车辆段等一众铁路单位也在此“安营扎寨”称为铁路村。</p> <p class="ql-block">铁路村成为了弥漫着浓浓铁路人气息的小社会,几代的铁路人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人生。他们的人生与成渝铁路线紧紧交织在一起,是为新中国的铁路作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p> <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的发展,高铁取代绿皮,重庆南站的繁华不再,这里也逐渐被边缘化。</p> <p class="ql-block">如今,等待拆迁的铁路村又意外获得了新生。因承载着丰富的工业文化和社会生活历史,保留了很多老建筑和旧时的生活痕迹,又邻近成渝铁路和长江,铁路村成为网红打卡和摄影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三角道</p><p class="ql-block">成渝铁路开通后,重庆菜园坝火车站既是起点也是终点。火车头的掉头设在了8公里以外的重庆南站铁路四村三角道。</p> <p class="ql-block">位于铁路四村的这一段废弃的铁轨,伴随着即将消失的铁路四村,引吸了许多前来告别的打卡者。</p> <p class="ql-block">三角道傍边的“军哥书屋”随着告别三角道也将迁至铁路五村的〝军哥书屋”防空洞店。这处有5000余本藏书、老重庆区县区域图、贴满了一璧墙的老门牌号的别样书屋,任何人都可以走进书屋,坐下小憩、看书、下五子棋,品茶、遐想、逛神秘的防空洞……想待好久待好久,军哥不得赶你走。</p> <p class="ql-block">为了火车调头更方便快捷,以后又在三角道的附近修了转盘。</p> <p class="ql-block">铁路老司机给我们现场讲解转盘火车调头的原理。</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当火车有了两个车头,无需掉头,三角道和转盘便彻底失去了作用。三角道的铁轨并没有废弃,它又成为了铁路救援车间的铁轨,遇突发事件紧急启用。</p> <p class="ql-block">最终,当高铁飞驰开启了横扫绿皮的时代,老铁轨几乎全部废弃。</p> <p class="ql-block">废弃后的铁轨虽已长满了青草,但它依然是上世纪铁路工人劳动结晶的见证,在铁轨上打卡,向劳动者致敬。</p> <p class="ql-block">在这一堆废弃的铁轨中,仍有一组还在使用,笔直锃亮通向前方,它将记忆中的绿皮慢车挽留。</p> <p class="ql-block">这趟车,以前从菜园坝重庆火车站经重庆南站到内江,现在改为从重庆南站始发,每天一班。它成为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发展史上,留存下来的珍贵物证。</p> <p class="ql-block">重庆南站</p><p class="ql-block">建于1952年的重庆南站,是在民国时期的九龙铺机场上修建而成。九龙铺机场于1939年3月启动建设,次年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平台上,铁路老师傅给我们讲解重庆南站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一行,于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当日下午3时30分降落九龙铺机场。毛泽东走出机舱门,挥动右手中的考克帽,向迎接的人群微笑致意成为经典之照。随后在机场发表书面谈话,因报道此事件的《新华日报》记者将九龙铺机场报道为“九龙坡机场”,从此改称为九龙坡机场。</p> <p class="ql-block">1950年,机场停止使用,6月修成渝铁路,机场改建为九龙坡火车站。1988年易名重庆火车南站。在机场原址上建有:九龙坡车站,九龙坡车辆段,九龙坡机务段,重庆港九龙坡码头,菜油库,重庆铁路材料厂。重庆南站成为了成渝铁路线上不可替代的枢纽。</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南站,有多少老重庆人不可磨灭的记忆。火车从成渝铁路起点菜园坝站开出不久到了南站,在这个所有火车都必须刹一脚的站台,趴在车窗上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繁忙。繁忙时,这里停靠的列车每天可达100多对。如今的重庆南站仅有1.5对列车停靠。</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70年,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似脱缰的野马飞驰向前,在惊人的发展中,重庆南站也从成渝铁路的灵魂,而成为了工业历史遗址。在劳动者的节日里,探寻工业遗址,回顾火红年代的红色记忆,向那些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挥洒青春,献出一生的劳动者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