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三乡 摄影/沈庆堂

沈庆堂

<p class="ql-block">三乡镇位于宜阳县城西44公里处,属半川半岭地区,西邻洛宁县城关乡,东与韩城镇接壤,北接石村乡,南望张午镇。</p><p class="ql-block">​在唐代,三乡是东京通往西京(今洛阳和西安)要道上的必经之地。唐高宗时,在此设"三乡驿"、建连昌行宫,武则天、唐玄宗等也曾多次到此居住。宜阳县古八景中的 "唐宫烟水"和"汉刹云山",就分别指的是唐代的连昌宫和汉山顶上的光武帝庙。</p><p class="ql-block">三乡镇人杰地灵,诗鬼李贺的故里就在三乡镇,他曾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等千古名句。</p><p class="ql-block">三乡驿为唐代长安与洛阳间的著名驿站,其城楼高大,登此楼可尽赏女几山(现名花果山)风光。唐玄宗曾驻连昌宫,登此驿以望女几山。唐诗人刘禹锡云:“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宋代邵雍《故连昌宫》诗中:“洛水来西南,昌水来西北。二水合流处,宫墙有遗壁。行人徒想像,往事皆陈迹。空余女几山,正对三乡驿”。</p> <p class="ql-block">李贺广场,建有李贺雕像和浮雕墙,浮雕墙上介绍了李贺生平和七个故事稿。他曾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白"、"黑云压城城欲摧"等千古名句。</p> <p class="ql-block">三乡驿仿汉唐建筑,青砖青瓦,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五花寺塔实际建造年代不详,《宜阳县志》记载其为"唐基宋塔",有专家推测,五花寺塔是宋代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部分唐代建筑材料。该塔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砖砌佛塔,经风霜侵蚀,塔身略微倾斜却屹立不倒,被称为豫西的"比萨斜塔" ,在建筑、雕塑与绘画上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2013年,五花寺塔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塔起九级,高十一丈九尺九寸,青砖结构,八角密檐。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一二层以上,每层皆先用条砖一层出线,线上置斜砖,其上以叠塑十二层为檐,出际在1米左右,在一、三、四、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门两侧装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形象肃穆。这种装饰在一般塔上十分罕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这座砖石结构、八角密檐式的古塔,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每层斜角处向外伸出一根木头,古代挂有铃铛,可惜木头已经朽了,铃铛早已不在,“风吹铃铛响”只能成为记忆中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达摩祖师灭化处</p> <p class="ql-block">五花寺塔名字取自达摩祖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原因是当地流传,达摩祖师曾游历洛阳,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即现在的宜阳县。</p> <p class="ql-block">光武帝庙是东汉明帝即位后下诏兴建的皇家庙院.光武帝刘秀在此降服了声势浩大的赤眉起义军十万余众,从此奠定了东汉王朝二百余年的帝王基业.该庙是降伏赤眉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从现存的碑文上看,光武帝庙建于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距今已有1550多年。光武帝庙建在汉山之巅,站在汉山上,视野十分开阔。南为洛河川区,洛河似银带从中飘过,东为连昌河,西为洛宁锦阳川,三水相拥,地理位置显赫。两种内含充分,因这里曾是光武降赤眉大捷,又是赤眉被灭之地。是颂扬光武帝的一所殿宇,也是一部东汉兴亡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