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徐茂公(李勣)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约18公里的烟霞新村,处于昭陵(唐太宗陵寝)南侧。墓冢由3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个山头,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以表彰他生前破突厥、薛延陀之战功。</p> <p class="ql-block"> 这座墓前有一石碑,高5.6米,碑座为1.2米巨龟形,碑首雕刻6条龙。居昭陵陪葬墓碑之冠。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书。</p> <p class="ql-block"> 徐茂公年幼时就有仁义之心,与他的父亲一样喜欢帮助幼小、济贫救危(与其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在江湖中拥有着很大很好的名声,交下了不少有本事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 穷书生、富武士,在古代练武没钱不行,邀请名师、传授绝学,打熬身体、补充营养,哪样都少不了花钱,普通人一日三餐喝稀粥,动一动就出虚汗,是不可能锻炼出好武艺的。练武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吃饱吃好,只有这样才能练出好本事。</p><p class="ql-block">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有点钱的人家都会让家中子弟精研武艺,一方面是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是能够御敌保家。</p><p class="ql-block"> 徐茂公的家中也不例外,他家里的条件相当好,而且徐茂公不但愿意练武,还喜好读书,文武两手抓、两样都很硬,这使得徐茂公长大后成为了能文能武、智谋过人的知名大将军。</p><p class="ql-block"> 在隋朝的大业末年,徐茂公的同乡翟让举兵起义,为了保护家族不受起义军的袭扰,也是押注未来天下发展大势,徐茂公加入了翟让的起义军,因为他身手好、名声好,所以被翟让十分重视,徐茂公也借机劝说翟让,要注意自己的名声,不要抢劫自家的乡里,缺钱就去抢御河上的商旅和官船,那里的钱多还好抢,听完徐茂公的劝说后,翟让深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在翟让的瓦岗军中,徐茂公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后来李密在宴会中设伏杀死翟让,篡夺了瓦岗军的权力。但李密深知徐茂公的本领高强,所以他没有杀死徐茂公,而是继续重用徐茂公,甚至还给徐茂公加封了大官,增加了统帅的兵马。</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事件里,徐茂公的同乡兼好友单雄信出了大力,保住了徐茂公的性命,所以,徐茂公特别感激单雄信。</p><p class="ql-block"> 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无奈之下就率领着残兵败将归顺唐朝,在此过程中徐茂公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在唐朝没有干多久,窦建德攻占了黎阳,将部分唐朝皇室成员以及徐茂公的父亲,一同俘虏了,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徐茂公假意投降窦建德,然后又为窦建德出谋划策击败了王世充,骗取了窦建德的信任。 就这样,徐茂公不但保护了自己的父亲和家族,还准备找机会杀死窦建德,重新回到唐朝这边来。在这一系列的纵横拉扯中,徐茂公展示出当世少有的机智和能力,他不但成功打入了敌人的内部,还取得了相当大的权力。如果不是后来窦建德的妻子怀孕生子,耽误了窦建德的行程,徐茂公很可能会按计划杀掉窦建德,将窦建德的地盘和人马,兵不血刃地划拉到唐朝这边来,做出震惊史册的大功绩。</p><p class="ql-block"> 在意外因素的干扰下,徐茂公准备杀窦归唐的计划泄露了,他只能匆忙地逃离窦建德的地盘,回到了唐朝,虽然徐茂公的机会没有成功,但是李渊非常欣赏徐茂公的计划和行动,不但对他大加赏赐,还让徐茂公跟随自己的儿子李世民,继续领兵为大唐征战。</p><p class="ql-block"> 在李世民的麾下,徐茂公如鱼得水,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连续击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辅公祏、东突厥颉利可汗等势力,几乎是以一年立一个大功劳的速度,南征北战地为唐朝平定了天下。</p><p class="ql-block"> 此后几年,唐朝的辽阔边疆消停了一些。李世民却在公元643年迎来了一场最难以忍受的未遂政变,他苦心栽培的太子李承乾居然企图谋反,逼老爹提前禅位。真是有样学样,李世民开创了玄武门之变的先例,此后的大唐皇室再也不能防止父子兄弟相残的悲剧重复上演。</p><p class="ql-block"> 伤心与愤怒让李世民忍无可忍,他下令由李勣等重臣组成专案组审理此案。李世民的内心在经过一番天人缠斗之后,与李勣等商定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p><p class="ql-block"> 这是对李勣非常有利的决定。因为李勣长期担任李治的长史,虽然两人只是名义上的上下级,但一向重情重义且处事圆滑的李勣完全可以借此与少不更事的李治搞好关系。李世民在确定李治作为继承人后,也刻意让两人拉近关系,如他就曾对李勣不无歉意地说:“治儿刚当上太子,卿本是他的长史,一向处得不错。今后,他宫中的事也请你多关照!只是让你担任太子詹事兼左卫率,总觉得有些委屈了你的资历,希望你不要见怪啊!”其实此时的李勣也不算太委屈,除了太子府的总管詹事和保镖卫率外,他还是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也是政事堂中的宰执。在现任皇帝和未来皇帝眼中都是宝的李勣可谓炙手可热。</p> <p class="ql-block"> 一次,李勣突发急病,有偏方说要龙须作引方可治愈。李世民当即就剪下自己的胡须充作龙须为其和药。这在讲究身体发肤不可毁伤的古代是天大的恩典。李勣连连叩头直到出血,李世民却说:“朕这么做是为大唐江山,不是为你个人,有什么好谢的?”也不知是李世民的胡须真的灵验,还是李勣叩头放血吓走了急病,君臣一番秀情谊后,李勣的急病居然无影无踪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李世民非要拉着李勣小酌怡情。酒过三巡后,李世民话风一转开始托孤,说自己遍“求群臣可托孤者,无以逾公!”听了皇帝的酒后真言,李勣刚上头的酒意全消了,他立刻咬着指头出血发誓一定尽心辅佐少主,然后便醉得不醒人事。李世民忙解下龙袍为他盖在身上。</p><p class="ql-block"> 君臣俩的表演可谓尽皆到家。皇帝对大臣酒后吐真言,大臣感激涕零以至啮指出血。这是忠心的表现。但皇帝毕竟说得是醉话,皇帝当真大臣才当真,皇帝若是醉话大臣也当醉话。李勣这个仗义疏财的汉子经过一番权谋历练,真是得道成仙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李世民总担心儿子太嫩,盖不住功高震主的李勣,居然与儿子一起自编自导了一出更大的戏码,以求试探与拉拢李勣。李世民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将李勣贬为叠州(在今甘肃迭部)都督。李勣立刻悟出言外之意,接到任命书后,连家都不回就在第一时间上任去了。李治不解,李世民就给儿子开了君王权术的小灶:“你虽然与李勣关系不错,但对他并无恩谊,他不会真心帮你。如今我贬他,他如果立刻就走,说明他知道我是在考验他,将来等着你施恩于他。如果不走,就是心怀怨望,必须立刻拿下!”后来由李治出面解脱徐茂公。让徐茂公感谢李治恩情。皇家的水从来就是这么深,开明的李世民也未能免俗。</p><p class="ql-block"> 作为讲求随机应变、懂得明哲保身的兵家大师,李勣在被李治重新启用为宰执重臣后,一向很低调,在李治、武则天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明争暗斗中大多保持中立,只在关键时候站在皇帝一边,这让李治对他更为倚重。李治在公元前653年,拜李勣为司空,亲自为他的画像作序,特许李勣乘马出入三省,并派小吏时刻照护。</p> <p class="ql-block"> 公元655年,大唐的宫斗愈演愈烈,李治为了扶武则天上位,暗中向李勣求助。李勣只是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预外人”,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给李治壮了胆。事后,李治和武则天都对李勣感激不尽。在公元665年的封禅大典上,李勣为封禅大使,随李治前往泰山。途中,经过李勣姐姐的居所,武则天亲自前往慰问,不仅赐衣物,还封其为东平郡君。后来,李勣坠马伤足,李治不仅亲自过问治疗情况,还将自己的坐骑赐予李勣。</p><p class="ql-block"> 公元669年,年过七旬的李勣加授太子太师。不久,李勣生病,李治命其弟李弼转任京官,专门负责照看兄长。此时的李勣已将生死看淡,只接受李治及太子李弘送来的药,其他的医生、巫师都不许上门。李勣家人坚持要给他送药,李勣却说:“我只不过是山东一田夫,攀附明君,滥取富贵,位至三公,年近八十,还不够本吗?再说,我自己就深通医理,编过唐本草,自撰过脉经,当然知道寿命有长短,大限将至,药石罔极,何必再延医求寿呢?”从此拒不服药。</p> <p class="ql-block"> 同年十二月,功德圆满的李勣病逝。李治闻讯痛哭,下令辍朝七日,册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允其陪葬昭陵,并依照霍去病例,筑阴山、铁山、郁督军山形,表彰其军功。</p><p class="ql-block"> 注1:徐懋公叫李绩的原因是他给唐朝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封为英国公,为表彰他的功劳,李渊被给他赐姓李,但由于名字里有个“世”,要和李世民避讳,因此改称李绩。(古时茂与懋同)</p><p class="ql-block"> 注2:笔者于2024年3月14号携太太自驾千里,相隔38年第二次前来参观缅怀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