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i> 温 哥 华 隨 想</i></b></h1><p class="ql-block"> 作者 傅 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一</h1><h1> 溫哥華的初冬,好似故鄉的晚秋,滿目奼紫嫣紅的楓葉,雖然已被蕭瑟的風,刮得婆娑零落,一地班爛。然而,暖陽的光輝仍舊時常眷顧着這異域,映入眼簾的依然是如茵的綠草、繁茂的樹木,暮靄氤氳、蒼翠蔥蘢。那叫不上名字的紅果顯得格外搶眼,還有乳白、粉紅、鵝黃色的小花兒一團團、一簇簇,點綴其間,散發着沁人心脾的淡淡清香。勤勞的小松鼠,歡快地穿梭、跳躍在林間枝頭,忙著採集堅果;小野兔或成雙成對,或攜家帶口,在路邊的草坪安靜的吃草;喧闹的烏鴉,像辛勞耕作的農夫,用監利的喙,成片掀開“碧毯”,尋找躲藏在下面的蚯蚓;三五成群的野鴨在池塘中嬉戲打鬧;成百上千只加拿大鵝徜徉於菲莎河畔,流連忘返;銀灰色的海鷗,略過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在蔚藍的天空展翅翱翔。而連綿不斷的霪雨,如期而至,淅淅瀝瀝,三兩天便是一場,將这座典雅的城市沖洗得乾乾淨淨、難覓纖塵。據悉,這恰是温哥华“雨都”的由來,也是它冬天特有的景緻和別樣風彩。</h1><h1>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這是我第二次踏上大洋彼岸的這片土地。這就是全世界第二大,國土面積達998萬平方公里,被譽為“楓葉之國”的美丽國家——加拿大。第一次是2016年,那是女兒來加拿大留学的第14個年頭。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女兒做了充分的準備,她把我和愛人在溫哥華逗留的每一天都做了精心的計劃和周密的安排。除了飲食起居,還給我們辦了醫療保險、驾照公证和公交卡。女儿知道我喜欢运动,还特意給我辦了健身卡,一切都做得细致周到、井井有條。在那些轻松、愉悦的日子里,女儿女婿开车,載着我们從她當年曾經就讀的YMCA(國際青年組織)語言學校,到昆特蘭大學;從昔日打工的KI日本料理餐廳,到潘朵拉珠寶專營店;從五帆酒店、加拿大廣場,到斯丹利公園、獅門大橋;從水族馆、漁人碼頭,到唐人街、格蘭維爾島;從穿過白石小鎮的加拿大第一條鐵路,到曾經舉辦冬奧會的惠斯勒高山滑雪場;從“侏羅紀公園”的森林幽谷,到維多利亞港灣的古老城堡、卡皮拉諾吊橋、、、、、、。品尝鲜美的三文鱼、牡蛎和嫩嫩的牛排;观赏布查德花園那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的花海;乘高山缆车,尽阅落基山脉那连绵起伏的皑皑雪峰;在豪华轮渡上,凭栏眺望太平洋彼岸那绚烂多彩的晚霞夕照。</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我尋訪女儿十几年来,在这异国他乡,学习、工作、生活的足跡,經歷了三次擇校、六次擇業、九次遷居,她歷盡艱辛,最終在這座多次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的所在扎下了根,安身立命,書寫她嶄新的人生篇章!正所谓:“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我在想,對於一個遠離祖國、囊中羞涩、舉目無親、隻身初闖江湖的女孩,这是需要怎樣的勇氣和意志呢?浮士德曾说:神圣的意念属于不屈服的心,一切福利归于战斗的人。我由衷地為女兒百折不撓的坚强意志和不懈奮鬥的进取精神爾感到驕傲和自豪!</h1><h1> 二</h1><h1> 當我乘坐的四川航空公司空客A330客機3U8579次航班,經過了近11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平安降落在加拿大溫哥華國際機場,伴隨着飛機引擎巨大的轟鳴聲逐漸寧息,我頭腦中的思緒彷彿仍然停留在那遙遠的故鄉。</h1><h1>与上次來溫哥華的心境迥然不同,因為這將是我人生下半場的一個新的轉折。此時此刻,心情是複雜的,不由得想起清代宰相孫將鳴“浮生若夢誰非寄,到處能安即是家”的那幅對聯。既來之則安之,我開始調整自己,面對現實,從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去感受這裏的一草一木,體察加國的風土人情。</h1><h1>溫哥華(vancouver)因纪念1792年第一位到此探险的英国人乔治.温哥华而得名。它位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坐落在不勒內灣和福溪之間的半島西部,面積115平方公里。它三面環山,一面靠海, 地勢平坦。東部有綿延的落基山脈,西面直接楔入太平洋,無論是從北面的山裏下來,跨越海灣,或者從南面的平原越過弗雷澤河,進入溫哥華市區都需要借助多座大橋。這裏是加拿大的主要港口城市和重要經濟中心,也是加拿大西部的政治、文化、旅遊和交通中心。該市連續多年被聯合國人居屬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人們通常說的溫哥華,是指大溫哥華地區,它是一個由20多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總人口210多萬。溫哥華坐擁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核心地帶,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也是該省面積最大的城市。按人口來算,它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市,2016年溫哥華的中心市區人口已達63、2萬。溫哥華擁有高度發達的電影製片業,是北美洲繼洛杉磯和紐約之後的第三大製片中心 ,素有“北好萊塢”之稱。溫哥華也曾經與125公里之外的威士拿聯合舉辦過2010年的冬奧會和冬季殘奧會。溫哥華全年氣候溫和,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氣溫一般在20度左右,冬季氣溫基本在0度以上,最低气温也不会超过零下10度。尤其是這裏的冬天很少下雪,但卻有着充沛的降雨量,所以,溫哥華又素有“加拿大雨都”之稱。</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三</h1><h1> 上次來溫哥華客居在親家的宅邸,而這次是到了屬於自己的家。這是我和愛人數月前,剛剛買的位於列治文市政廳附近的一套公寓式住宅,使用面積1200多平方英尺。共有兩室、兩廳 、兩衛和一個地下停車位。由於加拿大的住宅大多是全木質結構,沒有公攤面積,所以,較國內同等面積的房子要实在、寬敞很多。具有北美特点的房屋造型时尚别致;內部结构曲折迂回;裝修风格簡潔明快;不规则的房间充满情趣,储物空间设计巧妙;廚房、衛浴設施齊備,四位電磁灶具、大容積電冰箱、電烤箱、微波爐、洗碗機、洗衣機、烘乾機,組合櫥櫃等一應俱全;主臥室內的衛生間,為盆浴、淋浴分離式設計,24小時冷熱水,感應式自動換氣系統、電熱系統,無論春夏秋冬,室内温濕度可以自行調節。三面采光的客厅,宽敞明亮,百叶窗方便调光;車庫還配有自助洗車設備。公寓内設有多部電梯和步梯,消防系統、排风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完备,無論居室或公共走廊,全部鋪設地板、地毯,還設有健身房、桑拿浴室、圖書室等公共設施;物业管理、安保措施非常到位,公寓的内部環境感觉更像是國內宾馆的佈局,典雅整潔、安靜溫馨。</h1><h1>庭院中心幾棵高大的棕櫚樹枝繁葉茂,周圍是一圈叮咚作響的噴泉;小區四周栽種了許多闊葉、針葉、喬木、灌木和各式各樣的鮮花,參差錯落、爭奇鬥豔,與碧綠的草坪,灰白色的樓宇相映成趣,生意盎然。</h1><h1> 小區比鄰3號路,對面便是一所小學,距離數百米,便有超市、加油站、餐館等。從這裏去列治文中心區,步行也不過十幾分鐘。大型商場、超市、醫院、圖書館、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山地车运动场、體育館、游泳館、公園等都在附近。如果去溫哥華市中心,開車僅需20分鐘左右,也可以搭乘公交車或天車;另外,這裏距離溫哥華國際機場不到15公里,所以,無論遠近,出行都非常方便。</h1><h1> 四</h1><h1> 倒過來時差,我仍然還是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凌晨起床,看時事、聽講座、赏音乐、習書法,画油画。另外還有一項,就是為全家人備餐,這也是這次來溫哥華的主要任務,而更重要的任務還是照看外孫女。</h1><h1>小傢伙剛剛一歲多,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天生的小美女。女兒和女婿是在一次同學聚會的派對上認識的,兩個人一見鍾情,感情甚篤。女兒繼承了東北人豪爽大氣的性格,做事幹練、潑辣;而出生在香港,童年時代便隨父母移民加拿大的女婿,從小受西式教育,性格沉穩、內斂,兩個人的性格恰好形成了優勢互補。自從女兒來到溫哥華,在這樣一個華人集中,講英語和粵語比較多的社會環境裏,打拼了十幾年,早已被這裏的语言氛围同化了。除了漢語普通話,她還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和粵語。即使在家裏,他們也經常用幾種語言交替講話,弄得我和愛人像“鴨子聽雷”,一頭霧水,而此時,我擔心外孫女的語言發育會不會受到不良影響。</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經過夏秋的爛漫時節,眼下已進入了萬木蕭疏的冬季,半年来,我已經適應了這裏簡單愜意的生活。每天除了幫助愛人照看孩子,打理家務,最大的收穫是體重減了10多公斤。我自幼喜歡運動,田徑、籃球、網球、乒乓球、游泳、滑冰,特別是健美運動,樣樣都喜歡。年輕時還曾經在市冰球隊效力了4年。久而久之,愛好便成為一種習慣,一晃幾十年,受益匪淺。2001年在北京通過了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健美協會組織的專業考試,順利取得了國家一級健身指導員資質證書。來溫哥華以後,沒有了往日的喧囂、沒有了霧霾、沒有了工作的緊張與負累,放慢了的生活節奏變得簡單、鬆弛和規律,飲食習慣也有了較大改善。我每天堅持游泳1小時,再到健身房做40分鐘左右的器械鍛鍊,風雨無阻。幾個月下來,肺活量增加了、體力增強了,增肌減脂更有了明顯效果。除了運動健身之外,我另外的愛好,便是書法和繪畫。我也喜歡享受音樂,喜歡詩詞歌賦,偶爾爬爬格子,寫一些散文、隨筆之類的文章。而這些興趣愛好在過去的許多年裏,因為工作忙碌,案牍劳形都荒廢了,現在可以再揀起來,以“寵辱不驚,闲看庭院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沉浮莫嘆,漫随天外雲卷雲舒,聚散任風”的從容淡定、樂觀豁達的心態,靜下心來,多讀一點書,在這新的環境裡,用新的視角去觀察、去傾聽、去思考,讓思想沉澱下來、精神充實起來,正所謂: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身心健康愉悅,讓未來的生活更加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待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簡介:</span></p><p class="ql-block"> 傅 剛:Fu Gang 吉林省四平市人。出身書香門第、教育世家。畢業於吉林師範大學文學院,現僑居加拿大🇨🇦溫哥華。北美藝術家協會會員、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會員;北美中國文化藝術協會副主席;北美書畫研究院、加拿大海派書畫院院士;加拿大🇨🇦瀚學堂中文藝術教育學院特聘書法教師、藝術總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