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屈指算来,张尧昌老师去世已经整整十四年了。</p><p class="ql-block">我们所以会时不时地念及他,一是因为他是位嘉定大众的接地气的体育工作者,二是因为他的大儿子张其研是我们的同学,后来又一起去到望新泉泾当了“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与朋友们回忆起那段校园生活时又很自然地聊起了张老师,聊起了其研,也聊起了教过或未曾教过我们的老师们。</p><p class="ql-block">现在,老师们中的大都已经离世而去,但聊起他们或她们,老师们的音容笑貌和举手投足,尽管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的时间,但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想,当年就学时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少不更事,没有认真地去感受老师们对学生的那份挚爱关怀和期盼,现在想来很惭愧,惭愧当年未曾给予老师们足够的仰视和热爱。后来,自己也走上了讲台,在经历了多年与学生们互动的过程后,这才意识到学生时代的我们在对“老师”这个称呼意义上的理解原来没有自己的学生们那么深。</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一份复制来的张老师简历:</p><p class="ql-block">张尧昌,男,上海嘉定人,1927年11月出生,中学一级教师。</p><p class="ql-block">张尧昌1949年5月毕业于上海市立体育专科学校,同年进入嘉定县立中学(嘉定一中前身),任体育教师,六十年代曾担任体育教研组长。1987年退休,2010年5月病逝。</p><p class="ql-block">张尧昌在体育学科上具有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他擅长短跑与篮球、足球、乒乓等球类运动,曾作为上海市代表队队于1948年参加全国运动会,也曾作为嘉定县代表队队员参加松江专区篮、足球比赛,获得良好成绩。</p><p class="ql-block">张尧昌热爱教育工作,勤恳教学,特别注重学生体育锻炼,擅于训练运动员。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有效的训练方法,言传身教,使一大批运动员在市、区举办的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有数十位学生以优秀的成绩考入高等体育运动学校,完成学业后,从事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张尧昌喜欢书画,其画的马神态不一,栩栩如生,而他就像一匹不知疲乏的老马,数十年如一日,不避寒暑,驰骋在绿茵场上,堪为学生表率。1979年他被评为嘉定县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张尧昌老师出身于富贵门第,他是南门李家弄张家“昌“字辈”的子弟。</p><p class="ql-block">“昌”字意指前程锦绣,繁荣昌盛;“尧”字则是正直、品德高尚的意义了;</p><p class="ql-block">纵观张老师的一生,张老师有“正直”的品质,但“锦绣前程”这个幸运好像并没有莅临到他身上。</p><p class="ql-block">我想,以他的出身门第,他是有资格成为一个“纨绔子弟”的,但他没有。因为热爱运动,让他终身成为了一个体育教师,人世间因为一个爱好或兴趣而改变了一个人的事例不少的。</p> <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张老师相貌平平,身上没有什么引人瞩目的特质;但他善良敬业,待人真诚。最难得的是他在各种“打击”下能忍辱负重,忍人所不能忍,负人所不能负之重。张老师那一头怒立的直发里边不知蕴涵着多少委屈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家原来在嘉定镇南大街李家弄“涛阁〞的西首弄口。</p><p class="ql-block">“涛阁”是嘉定城内一个著名的地标。</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年间,李氏家族在嘉定县城南门横沥河西岸,建造了庞大的宅第 ,名“涛阁”。</p><p class="ql-block">与涛阁隔河相望的是嘉定城盐公堂。盐公堂是清后政府管理盐政的机构,是个油水多而浓的部门。</p> <p class="ql-block">张尧昌先生的祖先曾经营盐公堂多年,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张家富贵多金 ,有了百年的辉煌。</p><p class="ql-block">张家祖上有房产,有田产,还做生意,产业很大。但到了张老师父亲这一辈,家境逐渐衰落了。</p> <p class="ql-block">嘉定文史上有记录张老师父亲张鸿年老先生的一段文字,照录如下:</p><p class="ql-block">张鸿年(1890—1962),字爾延,嘉定南城人。</p><p class="ql-block">喜收藏,热心于本邑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文物古迹的整理。</p><p class="ql-block">民国九年(1920),协助戴思恭整修秋霞圃。</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一年(1922),将个人所藏《竹人录》抄本,民国十九年(1930)又将所藏《练川名人画像》先后付诸重印。</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六年(1937)在上海文献展览会开展后出版了《上海文献展览会概要》一书。根据该书记载,展览会由上海市代市长俞鸿钧任名誉会长,钮锡生、潘公展、柳亚子任名誉副会长。叶恭绰任会长,沈恩孚、陈陶遗、秦砚畦任副会长,马相伯、蔡元培、张元济、杜月笙等76人任名誉理事。包括嘉定人潘仰尧、王培孙、黄天白、张鸿年、杨卫玉在内的186人任理事。</p><p class="ql-block">可见,从上文内罗列的理事名单中可以看出张鸿年老先生在嘉定文史界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张鸿年老先生曾收藏有一幅明潘孝曾等绘的《瞿木夫北行赠别书画卷》(局部),在上海文献展览会展出过,现藏嘉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六年(1947),帮助邑人吕舜祥编纂《疁东志》《明清嘉定诸生录》。</p><p class="ql-block">他在古稀之年仍不遗余力,帮助嘉定博物馆整理孔庙碑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想,以张老先生的门第,不知后人们是否冠以了他家“诗礼之家”或“书香门第”的雅号。张老师在家庭的熏陶下,作为一个体育老师后来能在字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那一定是与他这家庭文化渊源的陶冶有关联的。</p> <p class="ql-block">张鸿年老先生有六子一女,他们分别名为长昌、圆昌、德昌、尧昌、善昌与正昌,女儿名惠昌,现均已谢世。</p><p class="ql-block">按照排列来看,后来在嘉定教育系统工作的张老师哥俩分别是张老先生的第三与第四个儿子。</p><p class="ql-block">据张尧昌先生生前介绍,张家宅邸里有“凝禧堂”“永吉堂”“宝华堂”及“醉石山庄”等平楼数十间,还有小花园、假山等,家中的围墙顶脊上缀成了一条龙,显示了大户人家的气派。</p><p class="ql-block">又据居住在张家附近的一位先生说,张鸿年老先生在子女的婚姻问题上开明而“不拘一格”。对于几个儿子标新立异的选择他是没有横加阻拦和干涉。他儿子中的两个娶的是佃户儿女,一个儿子则奉行独身主义,终身未娶。</p><p class="ql-block">这位先生说的话不知是否全足信,不过张老师的夫人虽出身农家,但端庄大方,她是通过张家人的资助学习文化后当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这个情节有点类似曹禺先生《雷雨》中周萍周冲两个少爷要帮助丫鬟四凤去读书的故事了。</p> <p class="ql-block">张鸿年先生照</p> <p class="ql-block">张鸿年老先生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张鸿年老先生合家欢照</p> <p class="ql-block">張尧昌老师夫妇俩有三个子女,他们是张家“其”字辈后代。</p><p class="ql-block">大儿张其研,嘉一中66届初三学生。喜欢画动物简笔画,韩美林笔下的那种,栩栩如生,这是继承了张先生的衣钵。</p><p class="ql-block">其研后来插队被分配到了嘉定生活条件最为艰苦的望仙公社泉泾大队,那是一个与江苏昆山隔河相望的角落生产队。</p><p class="ql-block">张老师时常骑着那辆没有刹车的老坦克去其研那儿,给他带上些荤菜 ,还帮助其研拾掇拾掇自留田。有时他还会抽出时间去望新中学与老师们打场篮球。</p><p class="ql-block">张其研上调后被分配在清河路上的风雷五金商店工作。</p><p class="ql-block">可惜張其研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精神方面出了问题,以致疾病缠身,孤独终身,晚年在区精神中心度过了余生。</p><p class="ql-block">张先生故世后,其研的妹妹照顾他,经常会去望新探望哥哥。</p><p class="ql-block">据其研的妹妹说,张其研是于2019年5月26日因患脑瘤去世的</p><p class="ql-block">对于张老师来说,其研的情况是张老师生前身后最大的一块心病。</p><p class="ql-block">先生的第二个孩子是女儿,当年在“上山下乡”一片红的浪潮中先是去了云南,后来转到了黑龙江农场。回城后,顶替她母亲在城中路小学工作。</p><p class="ql-block">第三个男孩是随母姓的,各方面都很优秀,是一位公务人员。</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家庭照</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大儿子张其研年轻时照片</p> <p class="ql-block">张其研这张肖像画是著名画家张安朴先生的作品,很难得一见的。两位张先生是朋友。</p> <p class="ql-block">张尧昌老师多才多艺,特别是他画的骏马很见功力。</p><p class="ql-block">我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期嘉一中当年的那间逼仄的教工食堂内的墙上有他画的“万马奔腾”国画,很有气势的。</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终身对画与书法十分痴迷。</p><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嘉定报》有这样一篇报道,摘录有关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纪念画家陆俨少百岁诞辰的“流光溢彩”画展现场,嘉一中退休老教师,耄耋老人张尧昌先生拿着笔和纸,认真临摹陆俨少先生的书法作品。张老师是体育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国画和书法爱好者,对于陆俨少先生的笔墨功夫,他翘起大拇指连声说好。</p><p class="ql-block">据张老师介绍,他家和陆俨少还有些渊源,他父亲张鸿年和陆俨少是朋友,家里还曾经收藏过陆俨少的作品,但在动荡的岁月里都被查抄而没有了下落。</p><p class="ql-block">张老师本人是陆俨少长子陆京的老师,当年陆京体育成绩相当好,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张老师说:“可惜的就是没能跟随陆俨少先生学习一点绘画技巧,不过陆俨少的画水、墨块、留白不是常人能学会的。”那年张老师81岁。</p><p class="ql-block">对古建筑和篆刻书法均颇有研究的陈兆熊先生曾说陆俨少先生的书法成就不逊于其绘画,还说他“生活简单,不慕名利”。</p><p class="ql-block">“生活简单,不慕名利” ,我想这八个字用在张老师身上也是合适的。</p><p class="ql-block">张老师一生服务于嘉一中,敬业,克尽其能,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体育人才,为学校获得了众所瞩目的荣誉,而在名利场上却从无索取,他也是无愧于这八个字的。</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82岁高龄时画的马仍然功力不浅,象马儿那样奋足扬蹄应该也是张老师的人生向往。</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手迹</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晚年生活得并不十分畅意,这是一位熟悉张老师的朋友告诉我的。</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老景虽然不能说悲凉,毕竟经济上有保障 ,身边还有一个女儿在关心和照顾他。但张老师经历的有些事情不是说想放下就能放得下的。</p><p class="ql-block">听说老人家的后事办得十分简单,学生们同事们都没能去送他一程,这对热爱他的朋友们来说是件很遗憾的事。</p><p class="ql-block">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心底下,私下里,隐约中,感觉我们的张老师有些可怜和憋屈。</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老年生活照</p> <p class="ql-block">安息吧!张老师与杨老师和其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学生朋友眼中的张尧昌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地方史专家陶继明给了张尧昌先生极高的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张先生生前与我有交往,在师友之间,他是个性十分鲜明的教师,像张先生这样的老教师如今已经没有了,今后也可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汲古堂”女士回忆说:</span></p><p class="ql-block">张老师与我老爸是“勤业中学”时的同学、好友乃至同住一个小区的乡邻。 曾几何时,张老师有事没事地来我父母家聊天,一坐就是半天,好像有聊不完的话题,而且一直是沙哑着嗓子。 </p><p class="ql-block">张老师内心深处是痛苦的,非常时期非常难捱,长子的特殊情况让他操碎了心,以至晚年不幸罹难胃癌。</p><p class="ql-block">张老师是一个动得起来、静得下来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全才”型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很纯粹的人,眼前又浮现出了往日见到他时的一幕一幕。</p><p class="ql-block">如今他们这一辈的同学差不多已羽化成仙(赵锡成应该健在),估计这帮老同学、老伙计们在天国又聊开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前辈陶繼昌 (陶繼明先生的胞兄),回忆说:</span></p><p class="ql-block">張堯昌老師是我49年嘉定解放後考入嘉定中學讀書遇到的一位好老師,激發我愛好體育,受用一生,更巧合的是85年調回家鄉工作時,兒子陶強轉學入嘉一中念高中時,體育老師竟然還是張老師任教,恩擇二代人,實在難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嘉一中教师后人田女士回忆说:</span></p><p class="ql-block">我爸爸和张老师是嘉一中同事,曾住一个宿舍。</p><p class="ql-block">往事历历在目,张老师骑一辆没有刹车的自行车,用他脚上那双解放鞋刹车,骑车水平很高的。</p><p class="ql-block">他初中给我们上体育课,教我们打篮球很关心人,同学们都喜欢上张老师的课。</p><p class="ql-block">我从小生在嘉一中,长在嘉一中,虽然在美篇的照片中没有找到我爸爸,但看到这些嘉一中的老师都很亲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学者陈放池先生回忆说:</span></p><p class="ql-block">张尧昌老师不是我的老师,因为我是城一中的学生。但是,他也是我的老师。</p><p class="ql-block">读小学中学的时候,我几乎每天去体育场锻炼,而张尧昌老师也天天在体育场。不管你是嘉一中的还是其他学校的学生,他都会热情地给予你輔导。</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打篮球,他会上前纠正我们的投篮动作;我们踢足球,他会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在打乒乓球,他会与我们较量上几盘……我记得他在60岁的年纪还能跑出100米11秒3的成绩。</p><p class="ql-block">他长得清瘦,脸是黑黝黝的(常年野外的缘故),但脸色泛着红光。他的脖子上总是挂着一个哨子,他是教练,但更多的时候是裁判。只要他在,我们总能自发组织起一场足球或蓝球比赛,而他既是公正的裁判又是双方公认的教练。他像一个老玩童伴随着我们长大。</p><p class="ql-block">因此,无论是他教过的嘉一中的学生,还是像我这样的外校学生和他体育场接受过他指导的运动爱好者,我们都是他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张尧昌先生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我与他儿子阿研曾一度走得很近,他乒乓(横拍)打得很好,下象棋也鲜有对手,书(小篆)画(画马)别有一功;他对文学也有相当爱好与造诣,经常尝试“七步诗”。读了陶泳嘉先生的这篇文章,除了勾起对两位先哲的怀念,也为书香门第的张家有一丝怜悯。在历史的长河里不知有多少象张家这样的望族成为蝼蚁或匆匆过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slm 女士回忆说:</span></p><p class="ql-block">陶老师的美篇引起我学生时代许多美好的回忆,照片上那些老师熟悉的音容笑貌也让我感到十分亲切。</p><p class="ql-block"> 张尧昌老师是我61年进嘉一中初中时的体育老师,虽说我不是运动员,但我们班上有好几个男女同学是校运动员,在张老师的辅导训练下,曾为嘉一中争得很多荣誉;其中一位女同学在参加上海市郊区十县长跑比赛中获得了冠军!</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与我父亲是同学,他的夫人杨允南老师与我母亲也是同学,而且都居住在南大街李家弄附近的相邻小区,晩年时,老人们之间常来常往地聊天拉家常。</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为人真诚、热情、好客,且多才多艺,他的敬业精神在嘉定地区是屈指可数的,是一位把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给体育敎育事业的优秀人才!</p><p class="ql-block"> 我退休后,曾在他家小区碰见过张老师夫妇二人,那时张老师他约近八十岁左右。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坐坐,几十年不见,张老师神清气爽的,衣着整洁,是一位满脸充满慈祥和蔼的老人。在他家里,我还欣赏了他精美的画作…</p><p class="ql-block"> 向敬爱的张老师、杨老师二位前辈致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周洪明先生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提起张尧昌老师,还真同我有一段缘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那是1963年冬季,我是嘉一中中二学生,那时县里举办冬季5000米长跑运动会,当时比赛按单位组团参加,学校有5位学生组成嘉一中代表团参赛,张老师推荐我参于,但遭到团内成员(都高年级的)反对,我因为未达到年满16周岁参赛年龄,加上是位名不见经传的低年级学生,如果跑得成绩不好,会拖累整个团队,但张老师很固执地主张我参赛,他对其他队员做思想工作,介绍我的情况,并鼓励我要树立信心,争口气,赛出好成绩为学校争光。</p><p class="ql-block"> 记得比赛的当天,比赛规模较大,上科大及在嘉定的一些市属单位如科仪厂、合金厂、玻璃厂等均参加,运动员有数千人。起跑点设在清河路党校附近(现迎园饭店东,罗宾森广场西那位置),沿清河路一直往西至沪宜路左转向东,到城中路往北到体育场终点。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在第二批(分批起跑比赛的)赛队中获第四名,在整个比赛中获21名,在校团队中是领先的,成绩是可以的,曾记得在体育老师办公室南墙的黑板报上,张老师还作了专题报导。后张老师借给我一身印有嘉定一中字样的运动衣,叫我寒假中多锻炼,待过春节后去参加市长跑比赛……。</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热情、近人、耿直、俭朴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对一个农家子弟一视同仁,实在是感人肺腑的,我为人生中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感到荣幸。</p><p class="ql-block"> 张尧昌老师,我想念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陶萍丰女士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张尧昌老师是嘉一中的体育老师,还是专业学校出来的,教过我们,确实个性鲜明,他能全身心地教学生,谁动作不对,他会分别指出,再示范给他看,印象很深。我们教室出门就是大操场,教其他初高中班学生时,我们常会听到地激情四射地声音,这样的老师今后可能是很少很少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武思先生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张尧昌老师田径,体操,球类各项技术,素质全面,全能,平易近人。他还向我的叔伯爷爷武剑峰(中国东南第一届民族协会猴拳第一名)学过武术。</p><p class="ql-block">当时平房教室前装有单杠,我在张老师帮助下,课余学会了骑撑前回环,腹回环等动作。他诲人不倦,因势利导,教学效果非常好,張老师是值得学生怀念的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秦忠达先生说</span>:</p><p class="ql-block">当时体育教研组一共四位老师,一位是刚从体校毕业参加工作的李老师。一个徐姓,一个金姓,组长张尧昌老师最为敬业,平易近人,通情达理,诙谐幽默,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p><p class="ql-block">张老师出生于富贵人家,但后来的生活过得十分清贫的。</p><p class="ql-block">记得六十年代初那个时期,每到月底学校要收伙食费的,有些学生由于家里困难,交不出钱,饭卡就会被停发,我就是其中一个,最多一次饿了五顿。</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儿子,我的同班同学張其研有次也因欠费而领不到饭卡,他对张老师说:“爷,(他叫他父亲叫爷的)我饭卡被停掉,没饭吃了!”,这时張先生就会到总务处去通融,说明费用可在自己下月工资上扣。我见了是十分羡慕!</p><p class="ql-block">我去过張先生家里,是張其研领我去的。他家在南大街李家弄弄口那边,同去的还有秦定杰同学。</p><p class="ql-block">我听其研说,有一次,先生领了薪水后,爷俩去理了发,洗了澡,又买了一些零食,父子俩边吃也走,惬意得很,有了回难得的快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阿忠同学回忆说:</span></p><p class="ql-block">困难时期,張先生家因为订不起牛奶养了一只羊,每天挤些羊奶给孩子补充营养,他说一杯羊奶抵得上两个鸡蛋的营养。几次去玩正好碰上挤奶时间时,张老师他会让我或其研帮他把羊摁住,他挤奶。挤完奶,他都会像个孩子一样的快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阿达同学回忆说:</span></p><p class="ql-block">有一次见到張先生,我热情地与他打招呼,我以为他也会十分高兴,谁知他只是冷冷地点了一下头,神情十分沮丧。我当时非常不解,后来听说他前些日子被那些学生关起来并被批斗了,说他是特务,要他交代问题,遭受了逼供,他遭受的磨难是可以想象的。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时期。</p><p class="ql-block">过了些日子,我下乡插队去了,就不曾再见到张老师他和他儿子张其研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徐先生说:</span></p><p class="ql-block">張老师对于学校荣誉看得很重。县里每次开中学生运动会,都是他在全力组织和筹划。</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成绩结果是初中部第一名被城一中夺去,高中部第一名被加二中夺去,加一中拿了两个第二名,张先生因此感到很没有面子,沮丧了一阵子,因为以前拿第一名的一直是嘉定县第一中学代表队的事。</p><p class="ql-block">还记得有一次在嘉定体育场,学校同嘉丰厂踢足球友谊赛,我也参加的。站在一边的我正好听嘉见丰厂几个队员在商量,说那个張尧昌太难缠,要“弄弄”伊?我听了后,马上告诉張老师,要他小心。張先生听了却不屑一顾地笑笑说“想弄痛我?谈也勿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唐先生说:</span></p><p class="ql-block">张老师是当年嘉定体育界的风云人物,因为他的为人,学校师生喜欢他,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人士中老老小小的也多有知道他,认识他,喜欢他的人。</p><p class="ql-block">那时,在县级与校级的各类活动中,在篮球场足球场乒乓场馆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住在影剧院城中路对面的楼上,与体育场隔条清河路,所以傍晚时分有时会带着孩子去体育场看篮球赛。一走近球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总能见到张老师驰骋球场的身影和听到他“呐喊”的嚷嚷声。</p><p class="ql-block">记得经常与他一起打球的有梅必昌老师,还有一个个子不高,头颈有点歪,投篮命中率却很高的人,可惜忘了他的姓名。还有一个是朋友李大丰的哥哥,个子比大丰还要高。他进入交大后周末回家时常会应张老师的邀请过去打球。</p><p class="ql-block">当年体育组有块专用的黑板报,张老师会不定期的在上面刊登一些国内外赛事与当年县里与学校里的体育消息,学生去河东操场上体育课时常会驻足在那里看“体育消息”。</p><p class="ql-block">我印象中有一期的消息中他用了“独占鳌头”这个成语作一则消息的标题,给我印象很深。从此我知道“鳌”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这个知识,并学会了使用这个成语。</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来,以张老师在嘉定体育界的名望,如果用“独占鳌头”来赞誉他,虽然有些不太确切,但也是表达了对他为嘉定为学校所作贡献的几分肯定。</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学校有六十年了,张老师去世也有十四年了,现在进入回忆时光的那些人与那些事以后都会慢慢从记忆中消失的,花开花谢花落,这是无可奈何的事。</p><p class="ql-block">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我们好好珍惜今天的日子吧!</p><p class="ql-block">写下这些,愿这些文字化作片片花瓣,撒给我们的张老师,我们记住这位永远沙哑着嗓子的“阿尧先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几张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照片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私立勤业中学篮足球队队员的一张合影照片,前排左五是张尧昌老师,他的左边是后来被称为美国“华人船王”的赵锡成先生,当年的他们都应该是十五、六岁左右的年令。</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一生热爱体育事业,退休后在运动场上与受他辅导的小运动员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面照片是张老师一生挚友赵锡成先生赠送给他的家庭相片,并在相片反面题词。</p><p class="ql-block">说起张老师与赵锡成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张老师的挚友陆慰萱先生曾经对子女们说起过这么一件事:</p><p class="ql-block">按惯例,赵锡成先生每次从美国回嘉定时有关部门是要设宴招待的。在商定参宴人员名单时,赵先生他点名让张老师参加。有一次,宴会开始时,赵先生环顾四周没有见到张老师,就问:“张尧昌来了没有?” 这时张老师才从人群中走出来,原来他不想太张扬,躲在了人群中。赵先生马上让张老师坐在他身旁,席中还脱下一件衣服送给张老师,据说这是表示朋友间关系亲密的表示。</p><p class="ql-block">此后,赵锡成先生每次回乡的招待宴会上都能看到张老师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一张是当年胡锦涛总书记夫妇访美时与赵锡成夫妇的合影,照片中还有时任总统布什先生夫妇。</p> <p class="ql-block">这张教师运动队照片据老师们回忆说大约攝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p><p class="ql-block">陈君慧、沈德允、杨允南(张尧昌夫人)、何玳丽、盛克颖</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p><p class="ql-block">胡关麒、顾振霖、夏 键、张尧昌、陆慰萱、周礼平、王家治 金仲达、朱忠耀。</p> <p class="ql-block">1998年10月25日,嘉一中67届初三(1)班学生在黄渡协通宾馆邀请当年任课老师们欢聚一堂,张尧昌老师时年72岁。</p> <p class="ql-block">这一份市容图是新近去世的地方史专家章丽椿前辈描绘的,其中标示了张老师家老宅分别在南大街李家弄附近街东与街西的位置,南大街人熟悉的“杨和尚小店”也标示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后记</span></p><p class="ql-block">说几句感谢的话作为这个“美篇”的后记:</p><p class="ql-block">在收集张老师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张老师家人和众多社会人士与朋友们老师们的帮助。</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父亲张鸿年老先生的相片与手迹图是由地方史专家陶继明先生提供的。继明先生在我的文史写作中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向继明先生致敬。</p><p class="ql-block">感谢张老师家人提供的张老师照片,为我们全方位了解张老师提供了极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那张勤业中学篮足球队小队员合影的照片和张老师的简历是由曾在加一中党政办公室工作的刘建一先生提供的。</p><p class="ql-block">那张学校教工乒乓球队合影的照片是由加一中老教导老校长张维昌先生的女儿张磊红女士提供的。</p><p class="ql-block">1998年67届初三(1)班学生与老师们欢聚一堂的照片是由学友陈恩清先生提供的。</p><p class="ql-block">其余的照片都是由张老师的家人们提供,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p><p class="ql-block">张老师事迹的文字内容是由学友秦忠达先生和嘉一中历届学生或张老师的朋友们提供。</p><p class="ql-block">感谢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所有为此付出辛劳的朋友们。</p><p class="ql-block">谢谢学校的老师们,学长学姐学弟学妹们和美友们,感谢你们的阅读和鲜花!</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一次说这么多感谢的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附录:嘉一中沿革年表</span></p><p class="ql-block">嘉一中的校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1926年8月,在以严子加为代表的嘉定本地教育贤达的筹划下,建立了嘉定县立初级中学(嘉定一中前身)。</p><p class="ql-block">1927年,嘉定县立女子中学并入创办不久的嘉定县立初级中学。这一年当时年仅24岁的陈奉璋从大同大学英文专修科毕业2年后担任嘉定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带领学校在乱世中艰难前行。</p><p class="ql-block">1941年,在陈奉璋倡导下,潘指行等社会贤达创办了私立勤业中学以替代原来的校名,以私立之名来摆脱日伪政府控制。</p><p class="ql-block">为适应教育需求,勤业中学扩大办学规模增设了高中年级,标志着嘉定历史上有了第一所完全中学。</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前后只存在不到5个年头的勤业中学在完成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恢复原来的校名,升格为嘉定县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嘉定县立中学。</p><p class="ql-block">从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9年5月,嘉定县立中学的管理者依然在为扩大学校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努力着。</p><p class="ql-block">期间,中共嘉定县立中学党支部成立,成为嘉定城区学校最早的一个基层中共党组织。</p><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嘉定县立中学改名为嘉定县第一中学。</p><p class="ql-block">1958年,嘉定县从江苏省划归为上海市,同年,嘉定一中成为首批上海市重点中学。</p><p class="ql-block">1985年,初中部停办,嘉定一中完成了由完全中学向高级中学的转型。</p><p class="ql-block">1997年,嘉定一中易地新建,搬离北大街,迁至菊园新区嘉行公路旁。</p><p class="ql-block">1999年,成为当年上海市11所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p><p class="ql-block">2005年,跻身全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列。</p><p class="ql-block">2026年嘉定一中将迎来建校百年庆典。</p><p class="ql-block">百年来,嘉定一中曾因战乱、“文革”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数度停学,然而它终究顽强地从历史洪流中冲了出来,在云开雾散后继续辉煌中兴。</p> <p class="ql-block"> 2024/05/0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