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往耀县——重踏铁路子弟中学旧址

秦岭山人

<p class="ql-block">  此刻,永鑫、振山、宏义和我,四位高中老同学、老朋友站在高高的耀县塔(神德寺塔)下,背靠步寿原塔坡,面南自东向西环视:东侧坡下不大的漆水河穿过喧啸的城市、自北向南静静地流淌,民国时期的老线——西铜铁路沿漆水河北上南下;正南是耀县主城,高楼耸立,现代气息扑面而来;眺望东南,是著名的“中国药王山”景区,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此隐居,养老百岁,成就不朽药典《千金方》;西侧是沮河,当地百姓习惯称其为西河,其上游建有桃曲坡水库,这里藏着我们一行火热的青春记忆。</p> <p class="ql-block">站高眺望耀县全景</p> <p class="ql-block">  耀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渭北高原南缘,置县历史两千余年,是关中通向陕北的天然门户,素有“北山锁钥”、“关辅襟喉”之美誉。这里文化积淀深厚,是大唐药学家孙思邈、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等“一圣四杰”的故里。耀县原属渭南专区,1980年1月改属铜川市管辖,2002年10月撤县更名耀州区。</p> <p class="ql-block">耀县塔</p> <p class="ql-block">  耀县塔,正名神徳寺塔,位于现耀州区城北步寿原下的半坡上(也称塔坡),为砖塔仿木楼阁式结构,是旧时耀县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神德寺塔为6面9层,斗拱挑角、中空。是典型的宋代建筑,原为寺院舍利塔。塔身通高35米,底围25.04米,内径2.9米,8面8棱9级。2006年5月,该塔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耀县塔坡东侧漆水河,又称漆河,漆水,渭河支流的支流,以源头多漆树而得名,源于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凤凰山东部的崾崄梁下,自北向南于耀县城南入沮水,两河相会称石川河,继续南下汇入渭河,再向东进黄河。</p> <p class="ql-block">漆水河</p> <p class="ql-block">  漆水河畔与西铜铁路间,上世纪70年代有一片临时建筑,砖墙木梁,油毡房顶,中间有空旷操场,这就是我们曾经就读的铁路子弟中学。</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站在塔坡上,在众多耸立的楼宇间已目搜不见学校踪影,但我们已心往之。</p><p class="ql-block"> 同学四人一嘀咕,立马驾车前往记忆中的目的地搜寻,路遇一原住老妇礼遇打问,按其指引,寻到一片残垣断壁、破烂不堪、遍地垃圾的荒凉之地,我扪心自问:这就是我们曾经读书的既往?</p> <p class="ql-block">铁路子弟中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漫步在老操场上,目光四寻着自己50年前的过往。有一中年男子从残存的老教室走出,我走上前主动搭讪,说明我们四人的来意。男子笑说:“昨天也来了一拨和你们一样寻旧的。”然后,他说他是四五年前来这里租住的,他指着身后说:“那间房子是过去的校长办公室,旁边是教室,后排教室都倒塌了,残存的教室内白墙上现在还有当时黑板的痕迹,隔操场对面有高烟囱的地方是老食堂。”</p> <p class="ql-block">铁路子弟中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这里走出的首届高中毕业生,全班约四十名左右的学生,毕业后全部分组插队到耀县的寺沟、淹池、小丘三个乡镇,几年后全部走出农村参加工作,现已全部退休,算是各有所成吧!不幸的是已有李银喜、龚月兰、郭文利、金安保、马玉龙五位男女同学先后离世,我们站在老校区的操场上,看着残垣断壁旁仍然挺立着的枯树及树杈间的鸟窝,深表怀念,他(她)们青年时的音容笑貌此刻就闪现在我们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铁路子弟中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  汪正才,铁路公安保卫干部出身,“文革”砸烂公检法后,来学校当校长,公检法恢复后他又返回铁路公安处工作,算文武兼备。</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徐更之,兼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万国旗、物理老师于工、化学老师王尉书、英语老师陈文喜……,这些名师都是著名大学毕业后下放工地劳动锻练,之后调入学校任教,他们都是当时的人中龙凤。至今,每当当年的学生们在一起提起,都无不敬仰。</p> <p class="ql-block">铁路子弟中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  班长代涛安、班团支书汪兰英带领着一众班委,均年少事成。站在校长室前,我们笑问班委之一的吴永鑫:“当时的班委是怎么产生的?”大家哈哈一笑:“ 班主任徐老师看中的。”是啊!至今同学情更多仍维系于老班委们的召唤,尤其是班长,这一当就是个终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5位老师与我们毕业班当时42位同学合影留念(王镇生同学提供)</p> <p class="ql-block">  我找到我们教室的旧址,已是破砖铺地,仅西山墙尚存,站在旁边,我心潮澎拜,伫立良久,当时傻傻笨笨、少言寡语、羞羞答答、十六七岁的我,似乎舜间变老喽!</p><p class="ql-block"> 是啊!掐指一算,今年正是我们从这里走出,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到农村广阔天地五十周年纪念。回到塔坡下,找个酒楼,我们一行四人聚合,点几个小菜,喝点小酒,讲点过往如意不如意的小故事,算是庆祝了。</p><p class="ql-block"> 端起酒,再回首,一切都是浮云。</p> <p class="ql-block">铁路子弟中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  站在校长办公室前合个影,希望曾经的青春永驻!</p><p class="ql-block"> 学校墙外,漆水河边紫荆花盛,紫玉兰已败,仅有个别花朵鼎盛。</p> <p class="ql-block">紫玉兰</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该铁路子弟中学随母体单位搬迁至渭南市火车站北,后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更名为铁路自力中学,再后来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学校成建制整体移交渭南市地方,学校名称未变。</p> <p class="ql-block">铁路自力中学(原铁路子弟中学)现貌</p> <p class="ql-block">  现时该校一派欣欣向荣,小学弟学妹们在此努力学习,天天向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配图:2024年4月5日秦岭山人摄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p><p class="ql-block"> 文章:2024年4月18日秦岭山人草于西安市碑林区小宅,5月6日定稿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p><p class="ql-block"> 编辑:秦岭山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