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环线游三

鱼鱼的秋高

<p class="ql-block">定边盐湖风景区位于陕西定边县境内,既是生产咸盐之地,又是天然美景之处。 定边盐湖历史悠久,始于秦汉;传统光荣,是三五九旅打盐旧址,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中央第一财政;风景秀丽,定边盐湖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关于一对恩爱夫妻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对恩爱的夫妻。为了寻找食盐,他们走遍了四周的山山水水。有一天,当他们来到这片湖边时,发现这里的盐分含量极高。丈夫高兴地对妻子说:“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食盐!”于是,他们便在这里建起了盐田,开始了食盐的生产。而这片盐湖也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而成为了定边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波浪谷景区位于靖边县城东南22公里处的龙洲镇,形成于距今9600万年的白垩纪,这里的沙丘不断浸渍地下水,一层层沉积下来,凝结成砂岩,又经地壳运动、流水与风力的自然雕琢,形成了各类线谷、巷谷、赤壁等波浪形丹霞地貌。进入景区最先经过的是横贯峡谷的3D景观大桥,踏上桥面的瞬间,看似普通的大桥显示出了极其震撼的效果,这座景观大桥距谷底有75米之高,部分桥面用透明玻璃制成,可以完全清晰地看到桥面下的绝美风光,也让恐高的我产生各种幻想。一阵风吹过,我闭着眼睛拉着老公的手缓缓走过透明的桥面,一段玻璃碎裂的听觉视觉特效让刺激和惊恐变得更为猛烈,再加上白色雾面玻璃瞬间变为透明让大桥之下迷人的峡谷风光更为惊心动魄。过了景观大桥,火焰丹霞的壮美直逼眼前。被命名为同心台的地方是火焰丹霞最有型的观景平台,背靠形如黄河流水,色入焰火的红砂岩,无水形波,静物作动态,恰如相爱之人心波涌动,炙热赤诚。奔涌的“流水”在心形观景台汇聚后又涌入山涧,寓意“同心协力,势不可挡”。祥云台的来历有些神秘:在龙洲古有传闻,龙王奉玉帝之命到此行云布雨,“祥云入境,行雨随轩”,雨水浸渍后的丹霞,色如渥丹,层理分明,分外妖娆,龙王也为之惊叹,不忍离开,怎奈公务缠身,只得将随行的几朵祥云幻化为红砂岩作标记,择日再来游玩。此乃天降祥瑞,故祥云台也是波浪谷的吉祥地。波浪谷唯一的玻璃观景平台叫流波台,背靠的丹霞地貌如流水翻涌,水波弯弯,层理鲜明,静物作动态。分景台寓意则为波浪谷三种特色景观分割之处,上行是最具波浪形地貌代表的火焰丹霞,下行是红岩绝壁、回音绕耳的赤壁丹霞,抬头是西北地区最大的3D玻璃景观大桥。一台分景,风景无限。流波台上总会出来各种惊艳大片儿,令人回味无穷,新增的倒影景象更增添了科技的元素和时尚的韵味,让景区活力乍现。</p><p class="ql-block">赤壁丹霞唯一一座桥被称作流沙桥,因桥下贯通整个峡谷的流沙河而得名。河内沙多水少,河水潺潺流动时,河底的泥沙也仿佛随着水流在流动。时光台犹如千米画廊中被时光打开的地质长卷,将时光切片,记录了一段时期的丹霞地质演变,每一层纹理都是一段地球慢时光。丹霞风光历经千万年的风雨,留下了大地母亲的指纹,和一眼千年的时光年轮。山梁沟壑百转千回、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火焰丹霞如熊熊火焰,在蓝天的映衬下愈发鲜艳,似被浸染过的流水穿过幽深的峡谷。比起火焰丹霞的细腻精致,赤壁丹霞则显得高大巍峨,身侧高百米石墙上刻着斑驳的时间印记。地心丹霞更像是尘封许久的宝藏,依旧保存着大自然最美最原始的样子,岩壁的赤色,侵蚀剥离的纹路,已经深深凝刻在脑海中。</p><p class="ql-block">木质游步道,清澈泉水,红色斑纹,佛脚形岩石,回音绝壁,蓝天、赤壁、绿水、枯木……一时间全部印在了这色彩浓郁的天然画卷之中。</p><p class="ql-block">暂未开放的水上丹霞赤色更浓,形态呈现出波浪般或者一圈圈的线条,就像是流动的水突然凝固了,停滞在这砂岩上。远处清透的湖水仿佛一块翠绿澄净的宝石,点缀着层峦叠嶂。</p><p class="ql-block">从丹霞的风景画中悠然而出,品一品当地的特色美食炒米酸奶,瞬间便可以被幸福感填满。从再远的远方远道而来,也会觉得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最北端的白城则村,距县城50公里。它是中国东晋时期匈奴大夏国的都城,坐落在无定河北岸的沙漠里。“统万”的寓意是“一统天下,君临万邦”。它始建于夏国龙升七年(413年),为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征发秦岭以北十余万各族民众历时六年而建成,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北3公里处。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谷长约350米,东西对峙,峭拔宏伟。峡内榆溪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群花生艳,景色优美。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在东西石壁上参差着大小不一的25处石窟。西岸壁上的书法石刻颇为著名,旧时边将、文人来榆林,多在雄山寺豪饮唱和,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题刻中有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的对联,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字迹苍劲,功力不凡。关于红石峡的起源,《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准备修长城。当时,红山北边,清水河的水汪了个大海子。海子中间的水寨中住着一伙抢夺蒙汉人民牛羊、粮食、衣物的水贼。为消灭这伙强盗,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大军消灭了这股强盗。当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两岸凿修的灌溉叫广泽渠。</p><p class="ql-block">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也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运气好的话,赶上晴天,就可以留到傍晚,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这夕阳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绚丽的红石峡风光,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城北约4千米处的红山顶上,修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四月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七月,原是明长城的一处观察哨所,主要用于监控明长城线上的贡市情况。镇北台是明朝“隆庆议和”与“和平互市”的产物,是“蒙汉一家”和开创边关和平环境的历史见证。镇北台,呈正方形,台体为内夯黄土外包砖石的实心构造,共四层,由下至上逐层减小,台之各层均包砌青砖,每层台楼四周围以女墙雉堞,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口,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总高30余米,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镇北台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称号,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边防要塞之一,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的建筑之一,位列长城三大奇观之一。镇北台是古代保护榆林的历史见证,为古代边关贸易、民族和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麻黄梁镇境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园由“一心、两环、三景区、四板块、多景观”结构体系组成,且有黄土峰林地貌景观。</span>第四纪地层剖面、沙漠地貌和古生物化石四大地质遗迹,境<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壁立千仞、高峡平湖、血染丘陵等地质景观都令人叹为观止。</span>麻黄梁地质公园,一处因《鬼吹灯龙岭迷窟》而火爆的神奇之地。这片黄土地中,竟然孕育出一片碧绿的湖水,宛如大自然的魔法,充满了神秘与魅力。独特的地貌特征,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高家堡古城,作为陕北四大名堡(另三堡为镇川堡、瓦窑堡和安边堡)之一的高家堡,集军事、商贸、文化、交通重镇于一体,其山川形势、城池架构、古建民宅、风土人情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其历史风貌、文化积淀的蕴藏和存留无疑也是首屈一指的。作为长城要塞的袖珍城堡,该镇具有北京、西安、平遥等古城所不可替代的特殊内涵。该城也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府谷县文元塔</p> <p class="ql-block">黄河入陕第一湾位于府谷县墙头尧峁村,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河曲水急,犹如金龙摆尾,更有赵匡胤少时下河游泳曾显现出一条蛟龙的说法,故当地人叫它金龙湾,又叫蛟龙湾。金龙湾出水处叫石窑坝,这里的石崖直逼河东半川上,远看好像一座天然石坝横截黄河。石窑泊号称黄河入陕第一湾,它既有老牛湾的雄浑壮美,又有乾坤湾的大气磅礴,古老的紫城寨巍然屹立在湾内,雄视黄河,瞭望山西;炫丽的丹霞地貌五彩缤纷,婀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陕西起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