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美斯乐人的中国情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金三角纪行之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美斯乐乡的街道上,一挂挂红灯笼串起了白天的热烈、夜晚的浪漫,但凡餐馆、旅店,都有一个味道十足的中国名字,虽然农历新年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各家大门上的春联依然透着喜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十分像中国的乡镇,处处都能看到中国化的习俗。当地人贴的春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分明,而且全部都是手写的,透着一股地道和虔诚。我仔细看过一个家庭供奉的“天地君亲师位”神龛,十分符合传统的礼制要求,文字书写做到了“天”字不连二、“地”字不离土、“君”字不开口、“亲”字不闭目、“师”字不带刀、“位”字不离人。就是说,“天”的两横不相连,“师”的偏旁少一撇等。国内一些供奉神龛的家庭、祠堂与之相比,就有些随意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美斯乐人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中国文化,一定是希望在告别母亲国后,能用它锚住家庭和族群的心,让灵魂不飘泊、精神不散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各地的华人后代学习中文并不稀罕,但像美斯乐这样人人都学中文的似乎不多,村里办了五所中文学校,包括两所初中,每个适龄孩子都有一张课桌。泰国要求学生以泰文为母语,孩子们便每天上午去泰文学校读书,下午5点放学后,再来中文学校学习,一直学到晚上9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些华人后代往往会说中国话,但不会写汉字。他们觉得汉字太难学了。但在美斯乐,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学汉字,读写都没问题,在兴华学校参观时,我们看到了多个《老师书法研习栏》和《学生书法习作栏》。一位同行的朋友笑着说:“这比我都写得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生都在舞枪弄棒的美斯乐前辈鼓励子孙们学习中文,意外地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新的生活出路。近年来,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面向泰国招收留学生,因为美斯乐的孩子有中文优势,考上的特别多。学成的孩子回来后,成了泰国贸易、旅游、教育和LT等行业的香饽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兴华学校后面有一座陵园,安放着抗日远征军官兵的遗骸,据说这是东南亚最大的远征军陵园。陵园里的墓地均朝向北方。当地人说,美斯乐所有的墓地都是朝北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易学并不主张阴宅朝北,但北方是美斯乐先人的母亲国,那里有久未见面的亲人,有记忆中的山山水水。面朝北方,先人们才能看到家乡,才能面对面地和亲人倾诉衷肠,有什么比先人的愿望更重要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乡上转悠时,见一户人家在房头立了一堵墙,墙上有一首用不同色彩的颜料书写的李白的《静夜思》,左上角画了一轮明月和几条柳枝。美斯乐的墙画,只有那幅《孤军英雄》和这一幅是最大的。说实在的,《静夜思》过去从未走进过我的心房,但此时此地,我不由得驻足凝思,只有万般不得的人,才会用这种方式,在每个明月之夜,向家乡传递自己的思念之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离别故国数十年的人们最希望的是落叶归根。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他家的老人临终前曾叮嘱家人,身后一定要把自己送回中国,埋在父母身边。村民说,他不久就要去做这件事,并准备去祖宗坟前上一柱香,烧一点纸,表示一下心意。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这群人来自中国,有的是“共军”的后代,有的直接就是“共党”,美斯乐人会如何对待我们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事实是,他们没有任何敌对情绪和戒备之心,彼此相处亲近且自然。</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团队里有几个云南人,当他们说云南话时,经常有当地人也用正宗的云南方言和他们亲切交谈,感觉不到谁是中国人,谁是泰国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邵老师和徐老师是两口子,都是云南人,他俩不知何时认识了一个云南老乡。晚饭后,老乡驾着他的皮卡车,带着邵老师两口子,也顺便带着我和写小说的小汤,跑了6公里多山路,去他家串门。进门后,老乡的妻子先带我们一一参观了她家的房间。落座后,老乡边让我们看他家的老相册,边滔滔不绝地讲他家的老人、孩子,讲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久违的朋友。临别时,邵老师和老乡的妻子还来了一个热烈拥抱,亲热得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美斯乐的第二天,乡里为我们准备了欢迎仪式,主持仪式的一位先生在致辞中的一句话,“热烈欢迎来自祖国的同胞”,让我深受感动。他虽然已是泰国人了,却仍然对我们使用“祖国”、“同胞”这样的词汇,表达的分明是一份浓浓的中国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欢迎仪式上请来了一群为我们表演民族歌舞的哈尼族朋友。美斯乐有6个少数民族,算是当地的土著。他们大多是明、清时代从中国迁徙过来的,很多人会说汉话。在金三角数十万平方公里的丛山峻岭中,生活着很多和他们一样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同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欢迎仪式进入高潮时,哈尼族朋友和主宾们一起唱起了《我们同是一家人》:“我的家乡在美斯乐,你的家乡在美斯乐,从前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轻轻唱着我们的歌儿,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词曲情意绵绵,甚是感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一个茶馆里遇到了雷雨田将军的女儿。在提到过去的刀兵相见时,雷的女儿和另一位同行的男子几乎同时说,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不提它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中国人。雷女说:“父亲在世时曾说过,对美斯乐人来说,大陆和台湾,一个是娘家,一个是婆家,都是自家人”。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稀奇的事不少, 有一户村民客厅的墙上,贴着毛主席、邓小平的肖像。村民见我有些疑惑,就说:“谁对中国做出的贡献大,我就贴谁的照片”。这也太有意思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最希望中国强大,中国强大了,我们华人腰杆才硬”。说这话的是孤军一位师长熊定钦的儿子。他说:“过去泰国人有些小瞧华人,现在是越来越尊重我们了,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中国。”他的话应该代表了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华人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尚先生家里,我见到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小张老师,他来美斯乐支教8年了。我好奇他为什么会来。他说,这里的人对有文化的人特别尊重,民风也非常纯朴,我来了就不想走了。尚先生指着他和自己的儿子说:“他俩好得很,像亲兄弟”。小张老师还没结婚,我对尚先生说:“你要关心一下他的个人问题哦”。尚先生拍着胸脯爽朗地说:“这个事包在我身上了,美斯乐的姑娘,他看上谁就娶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当遇到这些一笑泯恩仇的美斯乐人,我都会想,他们为什么能消弥誓不相容的仇恨呢?是对慈悲为怀的顿悟吗?是对腥风血雨的厌恶吗?是对爱的顶礼膜拜吗?或者三者都有。反正,掉进斗争哲学的窠臼里是找不到北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