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凤阳——触摸中国地理一处重要历史敏感点

石古不化

<p class="ql-block">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凤阳位于“大公鸡”的腹部。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敏感点,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和改变历史走向的巨变中,有两次发端于此。这里离南京虽然不远,却一直没能去成,心心念念许久之后,这个小长假终于有机会前往。</p> <p class="ql-block">  到了凤阳,才发现除了明皇陵那些烧不毁、搬不动的石像生之外,凤阳地表几乎没留下历史遗存。明中都遗址还在发掘中,大明钟楼、鼓楼都是后来在原址上复建的。 这一切与明代后期的战火和后来的人为浩劫有关。</p> <p class="ql-block">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是凤阳花鼓里的一段唱词。其实“凤阳”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与“穷”字紧密相连。由于地处江淮分水岭,常常非旱即涝,苦难和饥荒伴随凤阳人数百年,凤阳成为有名的逃荒县、要饭县。家喻户晓的“凤阳花鼓”,就是凤阳人逃荒路上所唱的小曲。</p> <p class="ql-block">  元末的时候,人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底层人甚至连名字都不配拥有,而是以数字取名,冠以姓氏,类似于编号。朱元璋的祖辈,太爷爷叫朱四九,高祖叫朱百六,祖父名“初一”,父亲名“五四”,他自己叫“重八”。在元朝统治者眼里,他们如同蝼蚁一般,只是一个,或者一串数字。</p><p class="ql-block"> 穷则思变,而改变只有两条路,一个是暴力变革,另一个是变法求生。元末的百姓选择了第一条路,毕竟人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一定会做出最决绝的举动。于是红巾军揭竿而起,朱元璋经历了家人频遭饿死,自己出家为僧而不得的极端困苦之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于是中华大地上烽烟四起,天地翻覆。一个朝代推翻了另一个朝代,凤阳,作为新皇帝的家乡、新朝代的中都,见证了那一段最底层人民“从奴隶到主人”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然而,江山换主人只是换了一家一姓,人民当家做主原本就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于是,明朝重复着一个朝代从兴到衰再到灭的过程,而历史再次以暴烈的方式选择了第一条道路。即便过往的日子平静似海,谁也不知道在大海的深处藏着怎样的风暴和波澜壮阔。</p><p class="ql-block"> 到了明朝末年,风云突变,历史又一次用血腥的故事,向人们证明这样一个事实:一旦老实巴交的老百姓被逼上绝路,统治者的末日就来临了。一位伟人总结的一句话点破了这个历史循环的实质:越穷越革命,穷才要革命。因为没有退路,进一步是死,退一步也是死,反正都是个死,只能拼死一搏。善良的中国人只有在没有退路的时候,才会被迫爆发出最后的吼声。</p><p class="ql-block"> 明末的天灾人祸,统治者依然盘剥不减,让绝大多数人民倍感痛苦。老百姓血脉中流淌着的,不仅仅是温良恭俭让,还有祖先曾经经受过的苦难,那是铭刻在基因深处的记忆。这种基因一旦苏醒,往日温顺如绵羊的农民,眨眼就会变成暴虐如狮虎的野兽,将昔日强加于身的苦难,成倍返还到统治者身上。</p> <p class="ql-block">  驿站遭到裁撤之后,李自成遇到了当初朱元璋一样的困境,也选择了与朱元璋一样的道路。农民起义把大明的江山搅成了一锅粥。凤阳城被李自成攻下后,农民军展开了恐怖的报复行动,不仅大肆劫掠,还焚烧了明祖陵寝殿和陵区内的树木。高高在上的皇族宗亲受到残酷的报复,农民军对明宗室成员的残忍行为令人发指,活剖孕妇、挑死婴儿,最后他们把能找到朱皇帝宗亲全都残忍杀害。凤阳城,见证了人性之中最凶残的一面,老实巴交的农民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这块土地上再次浸透了无数的鲜血。</p> <p class="ql-block">  这块土地上的变革并没有到此结束,400多年之后变革再次发生。只是这一次,历史终于走上了第二条道路。46年前小岗村按在生死状上的那18个鲜红手指印,又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这是一段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当18双粗糙的大手按下红手印,立下生死状,签订土地“大包干”契约时,另一个伟人抓住时机,顺应民心,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就此拉开,中国贫穷与饥饿的状况得到了扭转。中国人从吃不饱迈入有余粮的时代,中国也有幸走上了惠及今日的改革开放康庄大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入夜,街道两边的小商店即便是小长假依然没什么顾客,但也依然灯火通明地开门迎客。鼓楼广场前众多大妈们跳着热闹的广场舞,中间还有一两个大爷。全然看不出人们吃饱饭的日子仅仅才过了40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