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 晤器(6) 陶埙

瘦风堂

<p class="ql-block"> 河南贾湖骨笛考古实证,人类至少于8000年前便有了关于音阶的认识,也便有了所谓的音乐。至今6000年左右的马家窑彩陶曾以绘画的形式记载了远古人类生产生活之余群体集会,手挽手载歌载舞的场景。这种歌舞究竟是兴致所致,还是刻意的宗教崇拜安排的仪式呢?这有待深入研究。</p><p class="ql-block"> 文字,文明的产生一定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文化,艺术同样是人类精神世界表达的结果(成果)。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是人类共用的语言,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成果之一。古人的音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形态?在记录音乐的曲谱和录音技术发明之前,这似乎更是扑溯迷漓。公元1400年前叙利亚王宫遗存的关于乐谱的考古发现,是现今有关音乐乐谱最早的文物。《敦煌乐谱》則是世界上最早的可以辨识的乐谱。在音乐领域古人是怎样表达他们神圣、庄重、欢乐、忧伤的感情,今人终究无从理解。一曲《广陵散》,时逾千年,仍令后人遥思不已,因为它不仅是稽康从容不迫云淡风清的一气呵成,也是内心向善向美而世界又如此不堪诀别之际的感慨永叹,这决不是稽康一个人的内心独白,而是魏晋时期一代文人仕子的家国情怀的倾诉。在风流不羁看似潇散况达的人生背后,却是明知无望我能奈何的无谓的挣扎,更有不甘放弃的梦想和自恃高洁的坚守。遗憾的是,我们已无法穿越时空去认识体味它所真实表达的感情境界,今天有关《广陵散》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你我不同社会经历不同人生感悟的理解和揣摩罢了。</p><p class="ql-block"> 音乐是抽象的,总能给人无限的时空,无限的想象,音乐确实玄之又玄。</p> <p class="ql-block"> 陶埙 9.5x4.5cm</p> <p class="ql-block"> 与人类同源的大猩猩愉快时的拍打是有节奏的,但仅属于情绪的表达,终究不能列入音乐。手与身体单一的击打,並不能表达乐音,乐器作为可以生发乐音又能够独立以供他者使用的器件,无疑促进了音乐的进步,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有人说管弦乐器是因受风的竹管和射箭的弓弦的启发而产生的,似乎不无道理,但也无确凿的凭据。但可以肯定的是乐器的发明产生,一定符合其时生产力的水平,一定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钢琴小号类的乐器也一定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产物。面对一件古物,我们应努力回归到古人生活的场景去认识、审视、欣赏,因为它们是属于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收藏研读古物令人乐此不疲,动因正在于我们试图重回那个遥远的年代,因为有太多的不觧疑问总是令人欲罢不能引人着迷。</p> <p class="ql-block"> 交响乐宏大壮伟的气象,小号铜笛钢琴的激越热烈,正是欧州民族性格的体现。古琴竹笛源于华夏,最宜表达一个纯朴善良伟大的东方民族精神气质的只能是丝竹。一曲《高山流水》,只为人生的知音,也是自我的由衷抒发和内心救赎。在一场自我消磨的形态中以期实现顾影自怜,内心抚籍和精神的修炼升华。中国音乐恰似民族性格中的内敛含蓄,最贴近个体的内心精神。听华夏丝竹,少有直白激烈,如同这群人热爱生活,总善于以顺乎自然耐心坚韧的方式去追求美好,汩汩细流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坚定坚韧,总是蕴藏着绵绵不断的热情和不可阻断的渗透力。</p> <p class="ql-block"> 在诸多乐器中,埙是属于华夏大地独有的一种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我所藏的这件陶埙应属于马家窑文化时期的物件,为上世纪末在甘肃临洮所得,而临洮县正是马家窑文化的命名地。埙有五孔六孔多孔之分,埙的音域较窄,故起伏转折不多。但埙之乐独具缊味,与今天依然可以听到的排箫同属土木之音,拙朴抱素,阴柔沉郁,有无以言说慑人心魄之效应。有人说是古人宗教仪式以作承接天地、沟通鬼神、招魂祭祀之用,我倒宁愿信之。正午之时,万物躁动,阳气充盈,心何以宁?听埙定然无味。唯夜半子时,夜露轻滴,埙之乐犹秋虫天籁,随风而传,似风声,似地声,似鬼神潜行,闻声毛骨悚然。若于旷古宇宙之间,身处一域,仰观天地,听埙最易动容,悲怆难耐,顿生千古寂寥。心随声动,我知我之所在,临忘我之境界,当为得其奥义。</p><p class="ql-block"> 此刻,夜幕降临,万物归隐,微风乍起,星河生寒。试问,愿为得其奥义以傷身傷怀一试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05.05子夜于瘦风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