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下篇)

曹先生

<p class="ql-block">母亲遗像</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母亲在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母亲养育了九个儿女,在第四到第八个孩子中这十来年是最艰辛的,大的十几岁,小的哺乳期,六岁以上的都上学,既要养育子女,操劳家务,更得搞好教学工作,那一阶段的生话艰苦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母亲常累得疲惫不堪。母亲有坚仞不拔的意志,坦然面对困难,心境释然。沉着应对,埋头苦干,逐一克服。那个年代买布要布证,不要说孩子多收入少买不起衣服和布,即使有钱也买不到。我们家就是大孩穿过小了的衣服裤子和鞋二孩穿,二孩穿后三孩穿,依此类推直到穿的实在破烂不堪,无法补洞为止。烂衣服还要较好的部分当补其它衣服的补丁,实在烂的粘鞋底子用。夏天是单衣,秋天加里子变夹衣,冬天在夹衣中加棉花变棉衣。春天又掏去棉花成夹衣……。有的一件上衣或裤子就十来个补钉,这都靠母亲一针一钱手工缝补,经常晚上我们睡了觉母亲在煤油灯下缝补或改造衣服直至深夜。脏了的衣服晚上手洗出第二天早上穿。每年腊月廿五放寒假后到春节的这几天母亲最忙最累,除了做饭洗衣服外还要准备过年的衣服,一家近十囗人,旧改新,新缝制都靠双手,那时没有缝纫机全靠手工缝,每天都沒明沒黑的干,夜以继日的赶活儿,直到大年天亮才赶完,我们都穿上新的或干净的衣服过年。母亲却累倒了,一直睡到天黑,甚至初二早上。</p><p class="ql-block"> 母亲敬业精神很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她教过的学生都有浓厚的师生情。和家长及村里普通群众都感情深厚,关系密切。三十多年工作走过三个村,没有发生过一次与学生和家长的冲突,有矛盾时都能及时合理化解。母亲爱戴每一个学生,记得1957年春天闹饥荒,吃粮普遍紧缺。有个学生王某坐在课堂上老撕本子和书吃,母亲发现后叫到办公室一问才知道该生家里没吃的饿得慌,母亲立即把家里给弟弟准备的零食一块杂面摊片给这个学生吃了。虽然我们家口粮也非常紧张,但从这天开始至放暑假母亲每天早饭她宁肯少吃或饿着也给王某留一个窝窝头或别的吃的,帮助这个学生免遭失学,完成了学业,家长非常感谢。在东赵小学时给三个差等生坚持每天放学后在教室补课一小时,学期末通考成绩都达全学区中等生水平,那时补课完全是免费的,老师根本没有收费的概念。学生和家长都很感激。后来三泉学区校长王福在南马庄下乡时偶遇东赵的一位农民知道了此事,在一次全公社教师会上专门表扬了母亲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母亲无论在那个村工作也和学生及家长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我记忆中暖人的事情有许多至今常浮現在脑海。在北偏城小学任教时,虽然那时粮食紧张,但每逢腊月初八传统腊八节,家长总让学生带些腊八粥给当老师的母亲。家里大瓷盆小瓷盆都放滿粥,母亲一再推辞,但学生们的盛情难却,有的学生还从自己家抬来大瓷盆帮助放粥。每年端午节家长让学生带一对粽子,母亲推辞不了时只得将粽子和粥分送给村里贫困户们一大部分。只留少部分和孔老师分着吃。在东赵小学任教期间,每当开学前两天总有几户村民来叫我们一家到他们家吃家常饭,理由是母亲刚来没安顿好,但大多数都被母亲婉言拒绝。母亲不论在那个村工作都与群众相处关系密切,在北偏城时王承政的父母、王恩涵的母亲、王恩勋的母亲、王承事的母亲等都和母亲好如亲姊妹,经常帮助母亲做家务,带小孩。学生王锁兰、贺瑞风、韩二娥、王金环等都和母亲亲如母女关系。她们毕业后也经常来我家帮忙,结婚后也常来看母亲。在东赵村和巩村时也有一批学生和群众关系十分密切。</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原来是市民户口,1962年被62压转为农业户口。 1969年至71年三年中汾阳县受胡夸风的危害严重,农民口粮发的少,我家所在的三泉镇(現叫三泉村)连续二年每人全年108斤连渣带土带水份的高梁和玉米等粗粮。我们十一口之家吃饭成了大问题。这时母亲已调离北偏城十年,调离东赵村三年多。但这两村都不同程度的帮助我家解决过部分粮食。特别是北偏城村以张兴孝为首的党支部和村委会专门开村干部和党员会研究了帮助我家的事,参会人员一致同意尽最大力量帮助我家。因为当时全县都受胡夸风的危害,各村都粮食困难,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给予我家力所能及的帮助。在他们的热心帮助加上我家自己也想些别的办法,才安全渡过了这三年困难期。</p><p class="ql-block"> 1966年春“四清运动”后期,四清工作组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我母亲打成“走资派”校长,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強迫退职。其实当时只有70多位学生和包括自己在内的两位老师的小小小学校长,能成为“走资派”真乃不可思议的天大笑话。后来北偏城的学生知道后,以张兴孝、胡明灿、马壮年等为主的一批村干部和社员联合东赵村的学生上访到县里,县领导非常重视,安排教育局和三泉学区组成专案组,复查了运动中的档案资料,认定当时运动中纯属凭空捏造事实,无中生有的污陷,澄清事实真相,对我母亲给予纠错,恢复名誉,恢复待遇,还母亲一个清白。从这件事反映了母亲和学生们血浓于水的关系,浓厚的师生友谊情比海深。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母亲一如既往爱护每一个学生,密切联系每一位家长,诚心与村民相处,才能有如此浓厚的师生关系和群众基础。这才是好人有好报。</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近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吃过许多苦受过太多的罪,经历了无数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养育了九个子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较大的贡献。流过不少辛酸的泪,也收获过丰硕的果实,也受到过各级领导的多次表彰和奖励。同时得到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拥护。</p><p class="ql-block"> 我兄弟姐妹九人,这么多子女要养大、上学、就业、结婚这些人生大事都离不开母亲的千辛万苦,付出了多少辛劳,耗费了多少心血是无法用语言计算和表达的。简单说我们兄弟七人结婚吧,一人两付被褥还得十四付。这将要花费多少钱财,付出多少辛勤劳作,消耗多少心血!这只是母亲在整个家庭辛勤付出的冰山一角。由于住房紧张,我们从老大到老六兄弟六人先后都在同一间房内结婚。结婚后隔一段时间就得租房搬出去或搬到自己工作单位,这间婚房又准备下一位弟弟结婚用。热情的乡亲们给这间房一个亲切的称谓“毕业房”。只有七弟是在我家又买的房结的婚。从这一点可看出父母巨大的艰辛付出,也充分映射出我家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优秀的家风。我们家的美誉也广传三泉周边。</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的艰辛劳作,刻苦工作,为事业和子女殚精竭虑,日夜操劳顽强奋斗直至心力交瘁,七十岁以后辛劳成疾,体弱多病,她以顽强拼搏精神与疾病斗争十年,八十岁时走完了艰苦的人生之路,离我们而去。</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是爱党爱国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吃苦耐劳的一生,是不断拼搏不断收获的一生,是爱戴学生忠于教育事业的一生,是无私奋献的一生。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兄弟姐妹九人的心里。母亲的优秀品德和艰苦拼搏的精神将被曹氏家族子孙后代永远传承发扬!</p><p class="ql-block"> 2024年元月</p><p class="ql-block"> 曾发表在《汾州乡情》杂志2024年第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