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夕照岳阳楼</b></p><p class="ql-block"><b> 张卫军</b></p><p class="ql-block"> 告别茶峒古镇的清晨,随着山路的弯弯曲曲一路前行,抵达岳阳楼已临近太阳落山。</p><p class="ql-block"> 匆匆停车,匆匆跑进景区,似乎一切都是匆匆,一路碎步,一路气喘吁吁,还好,离岳阳楼景区关门还有一小时多一点。</p> <p class="ql-block"> 坐落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先贤范仲淹的千古文字《岳阳楼记》,更是将岳阳楼拽上了历史的高度。或许是对《岳阳楼记》从心底里的无比崇敬,更有来自文字中对浩淼洞庭磅礴之气势的描写,“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行走岳阳楼早就是心心念念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 夕阳破开灿灿的光芒,渐渐落了下来,抑制不住内心的仰慕,在岳阳楼景区大门口,凝视近在眼前的岳阳楼,宛如古代将军帽状的楼顶,划着阳光残碎的金色,十分端庄地坐在天空之下,大有满目残阳映天地的诗意,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岳阳楼脱离了尘世的正气凛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心扉静静吟诵,眼眸恍然有了数百年前的大气蓬勃。</p> <p class="ql-block"> 走近岳阳楼,看岳阳楼自东汉建安以来屡次修缮、屡次改样的历史记载,由阅军楼改巴陵城楼、再改观赏楼,几经十多次的重修,深深印上了不同朝代、不同年代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岳阳楼的美,不在于它的形态,也不在它站立之处的千里洞庭,而在于它的内涵,它给我们展示的精神和志向。中国向来都有忧国忧民之文人气节,虽然生长在庆历四年后的近千年,骨子里似乎也受传统文化熏陶,尤其崇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精神,我想我走进岳阳楼此刻的夕阳,似乎已受文人精神感染,迫不及待的以己之雄性血液,染红半边天空,为这大千世界添加着绝美的绮丽色彩。太阳况且如此,我等凡夫俗子更是必须重温文人精神,故急不可耐踏台阶直奔古楼。</p> <p class="ql-block"> 欲在岳阳楼内再读《岳阳楼记》,把自己融合在岳阳楼内,融合在《岳阳楼记》的精神之中。“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读了再读,看了再看,律动的心扉也有了北宋范仲淹先生所期望一份激扬抒情。</p> <p class="ql-block"> 伫立,默读,眼眸深入那一行行、一个个精美字符,随着文字的音节跳跃自己的内心波澜。乐天下、忧天下,人之初或许就是性本善的吧。虽沉浮于嘈杂的社会,空气中也弥漫着pm2.5,依稀感觉岳阳楼的正厅悬挂的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仿如坚硬的岩石,坚定着中国文人的内心世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仁者之心永恒,为人民服务之精神永恒。</p> <p class="ql-block"> 夕阳随秒钟滴答、滴答的渐渐铺满西天,岳阳楼渐显清寂,正好给了我们领悟《岳阳楼记》的宁静,古人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岳阳楼之所以能够扬名千古,我想不仅仅是洞庭湖畔的湖光山色,而在于范仲淹先生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人们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天穹之下,残阳如血悲壮,我的内心沉静在《岳阳楼记》的韵律之中,1700余年的岳阳楼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在我的心田唯有《岳阳楼记》生根开花,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唯美的文字,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或许记不得岳阳楼改变了多少次面貌,可我永远都会铭记《岳阳楼记》,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精妙,不管岁月走了多久,岳阳楼记的精神永远都会存在。</p> <p class="ql-block"> 不朽的岳阳楼,不朽的岳阳楼记,不朽的中国文人精神。</p><p class="ql-block"> (感谢老战友武心东提供的摄影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