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古堡行之十三(平鲁篇上)

陀罗山人

<p>  明长城从大同向西,一路穿沟卧梁,逶迤过左云摩天岭,右玉杀虎口,至右玉县丁家窑乡楼沟村,西南向进入平鲁区高石庄乡税家窑、兴墩、七墩、少家堡、蒋家坪、九墩沟、大河堡、大新窑、后湾、八墩、二墩、小六墩、向南进入阻虎乡二道梁、掌柜窑、寺怀,红山、正沟、头墩、小七墩、六墩、九墩、于亥子峁村向西3公里处内蒙清水河县界地名丫角山处出境,途径平鲁两乡20多个村庄,总长37.07公里。沿长城内侧,依此分布着少家堡(威胡堡)、败虎堡(败胡堡),迎恩堡、阻虎堡(阻胡堡)、阻堡(灭胡堡)、将军会堡、乃河堡7座军堡,往里还有平虏卫城(今凤凰城)和井坪城(今平鲁区政府所在地)两座城堡,这些都属明代大同镇所辖七十二城堡的范畴。</p> <p><br></p><p> 我们计划用两天的时间来游览考察一下平鲁长城沿线的明代城堡。</p> <h1><br></h1><h1><b>第一站——凤凰城</b></h1><p><br></p><p> 早上八点半我们从大同动身,前往朔州市平鲁区凤凰城镇。凤凰城距大同市162公里,走G55(二广高速)转G18(荣乌高速)全程高速。</p><p> 出发时天阴欲雨, 一会儿就下起小雨来,时断时续。“烟迷水乡景朦胧,雨霏丝丝育花红。凤鸣晨曦兰舟影,凰鸾曲婉古楼中。”不禁想起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凤凰古城。</p><p> 凤凰城,当地人称“老平鲁”。明初称老军营,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筑城,是大同镇西路的路守所在地。明正统三年设平虏卫,明嘉靖年间卫署移至本城,清雍正年间改称平鲁县,1951年县址由平鲁城迁驻井坪镇,降为乡镇政府所在地。2000年更名为凤凰城镇。</p><p> 凤凰古城依山而建,北高南低,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和瓮城。相传选址修筑城垣时,从北固山顶落下一只美丽的凤凰欲做蓄势待飞之势,人们视为吉祥之兆,故称之为凤凰城。</p><p> 其实从城南高空俯瞰凤凰古城,其形状真好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凤凰城之名果然是名符其实。</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凤凰城鸟瞰</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p><p><br></p><p> <b>今凤凰城就是明代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平虏卫城</b>。</p><p> 平虏卫城为分守冀北道西路驻地,辖平虏城、迎恩堡、败胡堡、阻胡堡。属二守备、二操守,分边沿亘23.8公里。</p> <p><b>平虏城</b></p><p> 成化十七年(1481年)筑,万历二年(1574年)砖包。城垣周长3150米,高12米。东至威坪15公里,北至边墙20公里,西至迎恩15公里,南至井坪30公里。内驻<b>参将</b>、守备及平虏卫官。官军3078名,马骡551匹头。分边5公里,边墩25座,火路墩35座。</p> <p><br></p><p> 平虏卫是屏卫朔州、雁门、京城的重要卫城。城内建有四大街,八小巷,东大街建有衙署,西北街建有军营、马铺,东西仓街建有粮仓,西南街建有草料场。</p> <p>  据《明史》记载,仅从明嘉靖五年至三十九年,蒙族首领俺答率领的大军越长城,经平虏卫进犯朔州、太原的战役就有三十多次。李梁才、刘汉、刘铐、夏纪等一大批战将浴血沙场,青史留名。</p><p> “明崇祯八年(1635年)八月,多尔衮率师毁长城,从平虏卫入边犯朔州,掠代州、忻州、醇县、黑峰口和应州……复还平虏卫,斩明兵6000余人,计俘获人口牲畜76200有奇。”</p><p> 清雍正三年,平虏在撤卫改县中,正式取名平鲁县,隶朔平府管辖(府治在今右玉老城)。</p><p> </p> <p><br></p><p>  凤凰城是一座美丽奇特的塞外山城。雄伟的城墙蜿蜒起伏依山而建。东南、西南两座城角高高挂在山上,北城墙却如一张弯弓架在北固山的山脊。城墙的正中恰是雄伟险峻的北固山顶“凤凰阁”。这座古城只设东西南三座城门,三座城门均有瓮城,碉楼箭垛雄健威武。城内四大街八小巷布局严谨。南门外正对一条山沟,那是通往朔州乃至入关的通道;向内一条南北大街正对北固山登凤凰阁的千层石阶。</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北固山</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北固山顶部的凤凰阁</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参将署</b></p> <p>  参将署建于明代成化年间,贺龙元帅北上抗日路过平鲁时曾在此居住,中国共产党晋绥特委曾在此地办公。</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参将署主楼</b></p> <p>  参将署占地四千多平方米,为三进院落,现只剩下二层主楼,为民居。</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参将署主楼匾额</b></p> <p>  宣大总督王崇古和兵部尚书余之俊为平虏卫参将署题写的匾额。</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参将署供奉石碑</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参将署军功碑</b></p> <p>  清代光绪皇帝赐参将署军功碑,正面书“国家安康,万民得福”,背面书“历代参将,军旅表帅”。</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参将署影壁</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明代平虏卫参将名录</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嘉靖皇帝委任昌平镇总兵的勅命碑文</b></p> <p>  参将署保存的一通明嘉靖皇帝委任昌平镇总兵的勅命碑文,字迹尚清晰,碑体基本完整,应为有价值的文物。</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嘉靖年间明廷于北京西北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昌平镇总兵驻昌平(今北京昌平区),管辖的长城是从原蓟州镇防区划出的渤海所、黄花镇、居庸关、白羊口、长峪城、横岭口、镇边城诸城堡长城线,其东北起于慕田峪关东界,西至紫荆关,全长230公里。</span></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凤凰城南门及瓮城</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凤凰城南门瓮城门(瓮开东门)</b></p> <p>  凤凰城南门的瓮城门东开,城门外侧的匾额上书“右玉”二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经打听当地人方知原来是拍摄影视剧搭景时给搞的。</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凤凰城南关城门</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凤凰城东门及瓮城</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凤凰城东门瓮城门(瓮开南门)</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凤凰城西门</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凤凰城西门瓮城门(瓮开南门)</b></p> <p>  凤凰城西门的瓮城门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明代城门。</p> <p>  明清时期,凤凰城是我国北部的一座商贸、军事重镇,城内居住人口近万人。那时的凤凰城内商贸云集,街道上人们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一派繁华景象。岁月变迁,而今只能看到平鲁县城时期留下的百货商店和汽车站了。</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平鲁县城时期的百货公司</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平鲁县城时期的饭店</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平鲁县城时期的汽车站</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旅游指示牌</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杨家宅第门楼</b></p> <p>  杨家宅第门楼造型别致,门楼两侧各置石柱一枚,石柱上石刻对联一付:“传家耕读五风十雨沐洒霖,绍世箕裘义路礼门绵厚泽”。门洞两侧石雕雀替,门洞上方置石匾一方,内书“安之居”,其东西两侧分别石雕梅花鹿和仙鹤各一只。</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乐楼</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一处古民居</b></p> <p>  这里与湘西的凤凰古城不同,因北固山突兀挺拔,为古城增添了雄奇壮观的山岳风采。山上阁楼高耸,殿宇宏阔。钟楼、鼓楼、千佛洞、财神庙、祈雨台、聚仙岩、凤凰阁等景点层递步列,气势磅磷,融儒、佛、道三教为一体,凸显了浓郁的边塞文化特色。</p> <p>  镇江北固山以险峻著称,因三国“刘备甘露寺招亲”的故事而名扬千古。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临山顶凌云亭时,触景生情,感慨系之,写下了名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p><p> 无独有偶,这里的北固山也有一位姓刘的将军,也和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就是明朝中期隆庆4年(1570年)9月,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突然到平虏卫的败胡堡扣关乞降,“败胡堡操守崔景荣报知平虏参将刘廷玉”,史称“把汉那吉降明事件”,直接将平虏卫推向了朝廷议政的中心,从而影响到了整个明朝的国运走向,“隆庆和议”一举结束了长达200年的边境战事,迎来了十分珍贵的70多年的和平时期。</p> <h1><br></h1><h1><b>第二站——少家堡</b></h1><p><br></p><p> 午饭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凤凰城,沿109国道行进至高石庄乡,转入064县道继续行驶到蒋家坪,再转入无名道路直达明长城脚下的少家堡。</p><p><br></p><p> <b>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少家堡村即明代大同镇所辖七十二城堡之威胡堡。</b></p><p> 威胡堡为大同镇左卫道威远路所辖,是著名的“灭胡九堡”之一。</p> <p><b>威胡堡</b></p><p>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土筑,万历九年(1581年)砖包。堡周长550米,高14米。东至威远20公里,北至云石15公里,西至边墙1.5公里,南至败胡15公里。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军497名,马39匹。分边6.85公里,边墩10座,火路墩10座。</p> <p>  堡城内有军营、马铺,堡城设东门及瓮城,瓮开南门,门外还有关城,关城开东门,民国时军堡改为民堡。</p><p><br></p><p> 现堡城东堡墙瓮城外还有一段砖墙保留着,城砖厚且大,在夯土墙外足足砌了1.5米厚,十分坚固。我们从东面的关城进入瓮城,再由瓮城进入堡内,直到西堡墙边,堡呈正方形,堡内现已成为庄稼地。</p><p><br></p><p> 从堡西南豁口翻出,顺堡墙外绕到堡东,堡墙高高耸立,像一排威武雄壮的将士直直挺立着。</p><p><br></p><p> 在堡城东与瓮城环套的关城堡墙大都不存,东北面有一小段下面挖了窑洞曾有人居住,东关门外还有一截旧时的石砌古道。其余仅留下几段孤立且奇特陡立的土柱,特别引人注目。</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少家堡东门瓮城存留的一段包砖</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少家堡东墙北部遗存的一段包砖</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少家堡内一角(东南角)</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少家堡关城南墙遗存</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少家堡关城东墙遗存</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少家堡关城局部</b></p> <p>  在去往少家堡途中,我们还顺道游览了明海湖和大河堡。</p><p> 明海湖景区南五里处八墩村河滩,群泉喷玉,涌流成河,名曰汤溪。汤溪河由南向北,潺潺纵贯景区,由西北方大河口出长城,流入内蒙古清水河县境,归入黄河水系。1976年~1979年,在大辛窑村南河谷筑坝砌堤,拦汤溪河之水成明海湖。</p><p> 大河堡原名大水口堡,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堡墙砖包,“周一里六分七步,高三丈五尺”,只设东门,门上原有门楼。大河堡居山坡之上,这里西距长城1公里,为平鲁边塞即冲要地,边墙、边堡、边口、边村和漴漴流水相映成景,作为明朝古堡遗址,有“塞外商栈”之美誉;2015年,电影《驴得水》在此拍摄。</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明海湖景色</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大河堡影视基地</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站——败虎村</b></p><p><br></p><p> 从少家堡原路返回至高石庄乡,上109国道向南行驶3公里即达败虎村。</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败虎村就是明朝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败胡堡。</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败胡堡属大同镇分守冀北道西路所辖,是著名的“灭胡九堡”之一。历史上著名的“隆庆议和”事件就是从此处发端的。</span></p> <p><b>败胡堡</b></p><p>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创,隆庆六年(1572年)砖包。堡周长750米,高12米,东至平虏(凤凰城)15公里,北至边墙10公里,西至边墙5公里,南至迎恩2.5公里。内驻操守1员,官军458名,马50匹。分边长4.15公里,边墩15座,火路墩4座。</p><p> 败胡堡设东门,门外有瓮城,瓮开南门,现已无存。</p> <p class="ql-block">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九月十三日,俺答汗的孙子<b>把汉那吉</b>一行,突然到平虏卫的败胡堡乞降。<b>把汉那吉</b>是俺答汗的三儿子铁背台吉的独子,幼失父母,由俺答汗的妻子一克哈屯养大,娶大成比妓,但他又私自娶兀慎兔扯金的女儿为妻。当时,俺答的外孙女钟金许娉给鄂尔多斯,俺答汗见其貌美,就自己娶了,号称<b>三娘子</b>。为了平息鄂尔多斯的愤怒,俺答汗又将兔扯金之女给了鄂尔多斯,<b>把汉那吉</b>因此愤而携其妻比妓同阿力哥等十余人出走降明。</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败虏堡东南角</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败虎堡西南角</b></p> <p class="ql-block">  <b>把汉那吉</b>来降,败胡堡<b>操守崔景荣</b>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迅速报告给了<b>平虏参将刘廷玉</b>,刘廷玉首先接受了把汉那吉和他的随从们,把汉那吉等人在败胡堡待了四、五天的光景,被解送到平虏卫,然后又到了大同。当时的<b>大同巡抚方逢时</b>称把汉那吉“乃奇货可居”,立即报告给<b>总督王崇古</b>。王崇古立刻上报朝廷,<b>高拱</b>、<b>张居正</b>指示王崇古说:“此事关系非常重大,牵制蒙虏的机会就在于此。”同时致函方逢时:安边之机不可失也。于是,方逢时与王崇古便积极推进和平解决把汉那吉事件,以图进而解决丰州板申地区的赵全等叛党之患。<b>王崇古</b>提出上、中、下三条解决方案:上策,优待把汉那吉,给与高官厚禄,并与俺答交换赵全等板申白莲教头目;中策,如俺答恃顽强索,不可理喻,则严兵固守,随机据战,且示以必杀,制其死命;如果俺答弃把汉不顾,就厚以恩义结之,待俺答死后,则遣还把汉那吉,收其余众,自为一部,此为下策。</p><p class="ql-block"> 俺答汗想用武力夺回把汉那吉,而<b>三娘子</b>却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建议:乘巴汉那吉入关之机,与明朝再次商定通贡事宜。</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败虎堡内古井</b></p> <p>  明朝廷也决定利用把汉那吉投明的契机,进一步促进明蒙和议。是以,不但给把汉那吉加授官职,还决定将把汉那吉送还蒙古,当俺答听说明朝官将亲自护送把汉那吉归还蒙古时,大喜过望,亲至河边迎接,祖孙相拥而哭,俺答对明朝送还孙儿心怀感激,忙遣使到明营致谢。</p><p> 俺答又立即向明请求“封贡”。在高拱、张居正、王崇古等人全力支持下,穆宗于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十八日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其子侄和部下六十三人也分别受官封赏。明朝廷深悉“夷情向背半系三娘子”,特封她为“忠顺夫人”。相继开放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等十一处马市。除每年官市外,又“得塞下民互市”。月市或小市,蒙汉人民可以自由贸易。每当互市时,常常出现两族民人“醉饱呕歌,婆姿忘返”的情景。清人<b>魏源</b>曾评价说:“高拱、张居正、王崇古张驰驾驭,因势推移,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遂,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败虎堡戏台</b></p> <p>  就在这个小的不能再小、土的不能再土、残败的不能再残败的小小村落,居然发生过如此重大的事件,简直令人不可思议!</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第四站——迎恩堡</b></p><p><br></p><p> 迎恩堡和败虎堡都在109国道边上,两村相距5公里。</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现在的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迎恩堡村即明朝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迎恩堡。</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迎恩堡为大同镇分守冀北道西路所辖,是著名的“灭胡九堡”之一。</span></p> <p><b>迎恩堡</b></p><p>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土筑,万历元年(1573年)砖包。堡周长750米,高12.3米。东至平虏(凤凰城)15公里,北至败胡2.5公里,西至边墙5公里,南至阻胡5公里。内驻守备1员。官军598名,马95匹。分边5公里,边墩17座,火路墩5座。</p> <p>  关于迎恩堡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明正德年间,武宗皇帝不听大臣劝告,出居庸关,巡视大同边关一线,往返逗留于阳和、左卫等城堡,历时一月时间仍不返京。朝中大臣很是焦急。九月底,蒙古军前来犯边, 武宗早就想见识一下蒙古军,他在离开京城时就自命为:“威武大将军朱寿”,这倒好,对敌的机会来了。 入犯的蒙古军从玉林卫边墙进入,一路南下深入到应州,武宗皇帝亲自督军迎战,战斗十分激烈。在城南涧子村双方进行大战时,武宗率领明军殊死决战,难分胜负。</p><p> 后来参将郑彪从阳和城驰来助战,蒙古军才稍稍停下,日暮时分,武宗和军队在应州城南的山前驻扎,以此为营垒(今应县护驾岗村),与士兵同吃同住。第二日,蒙古军组织大众来攻,武宗亲督将士力战,还亲自击杀一名蒙古军,明军士气大增,武宗与众将士“且战且进,追至平虏、朔州等边。”正赶上天刮大风,雾霭较重,武宗下令停止追击,就地在一山包前整军休息。这座武宗休息过的小山包,就是后来的“迎恩山”。嘉靖二十三年增修沿边军堡的时候,武宗皇帝当年追击蒙古军出边后,收兵休息的附近也筑一堡,取名“迎恩堡”,堡址就在“迎恩山”前100米的地方。 在当时,迎恩堡是唯一没有使用“胡”或者“虏”等敌字眼来命名的边堡。</p> <p>  迎恩堡堡子四周地势较高,而堡却建在低洼处,这又是一种选堡的新奇方法。堡的北面叫科巴山,海拔1693米,应该就是“迎恩山”吧,西北面的山叫银均墩。</p><p> 堡墙砖石现已无影无踪,仅存夯土和残墙。四面堡墙基本残存,东墙残高3-8米。堡开东门,门外有瓮城,瓮城长宽均为15米,瓮城开南门,已无存。东墙有进出车辆的豁口。南墙残高3-7米。西墙残高3-5米。北墙角台相对完整,北墙残高3-8米,中间有一大豁口。</p><p> 六十年代,村人们已全部从堡中迁出到堡子的东北面。堡内现在是一块块耕地。</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迎恩堡东门及瓮城遗址</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迎恩堡内《重修城隍庙碑》</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迎恩堡俯瞰</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迎恩堡内一角(东南角)</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五站——平鲁区</b></p><p><br></p><p> 迎恩堡到平鲁区政府所在地井坪镇47公里,走212省道行驶1个小时即到,我们晚上就住在井坪镇。</p><p><br></p><p><b> 现朔州市平鲁区政府所在地井坪镇即明代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井坪城</b>。</p><p> 在明清之时,井坪城是军事重镇,位于县境中南部,南距朔州市28公里,北距平虏城(今凤凰城)35公里,由于军事地理位置重要,明成化21年(1481年)总督余子俊设所筑城,隶属大同府,所领辖五城五堡:马邑、朔州、山阴、应州、怀仁五城和井坪、乃河、灭胡、将军会、西安五堡的驻军。</p> <p><b>井坪城</b></p><p>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土筑,隆庆六年(1572年)砖包。城周长2550米,高12米。东至马邑35公里,北至平虏(凤凰城)30公里,西至乃河20公里,南至羊房口30公里。内驻<b>参将</b>、守备各1员,官军1856名,马骡896匹头。火路墩31座。</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溪泉河岸街景</b></p> <p>  井坪城平面呈“凸”字 形,北高南低,北窄南宽,城墙周长2550米,全部砖包,墙高12米,四角建有角楼,设南北两门,余子俊为南北二门题词,南曰“朔北雄城”,北曰“塞外天险”,门上筑楼,城外设关。</p><p><br></p><p> 清废所改堡,属于平鲁县辖。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守备署,撤卫改县时将井坪所改井坪堡。</p><p><br></p><p> 1951年4月,平鲁县政府由老平鲁城(凤凰城)迁入该镇,成为平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 <p>  井坪城墙现存东、西、北三面,南面无存。</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井坪城南门附近修建的城楼</b></p> <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新建的井坪城北门</b></p> <p> 2020年7月2日(部分资料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