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在陕北(一六五)-浅说《兰花花》(42)</p><p class="ql-block">(接上篇)</p><p class="ql-block">上篇内容主要说“帘”,即由《珍珠倒卷帘》说到珠帘和布帘。几位老师赏读后提供了十分宝贵的信息和资料,因此要在这里作一个简要的补充。</p><p class="ql-block">庞沄老师说:“我唱的《十柱香》也有倒卷回门。”这是他在《陕北酸曲采风》一文中谈及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看一下网上流行的《十柱香》:(见下图)</p><p class="ql-block">“《十柱香》的歌词有多个版本,以下为其中一个版本的歌词:</p><p class="ql-block">一柱香上与了玉皇大帝,龙凤呈祥富贵满堂。</p><p class="ql-block">二柱香上与了二老爹娘,一对鸳鸯闹洞房。</p><p class="ql-block">三柱香上与了三大菩萨,麒麟送子降吉祥。</p><p class="ql-block">四柱香上与了四海龙王,永结的丹桂黄花儿飘香。</p><p class="ql-block">五柱香上与了五方五帝,五福堂前乐逍遥。</p><p class="ql-block">六柱香上与了南斗六郎,吉庆的喜事降生凡间。</p><p class="ql-block">七柱香上与了北斗七星,一年四季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八柱香上与了八大天王,赐一副百寿图福寿安康。</p><p class="ql-block">九柱香上与了九天玄女,有圣母赐蟠桃喜庆宴前。</p><p class="ql-block">十柱香上与了十殿阎君,敬父母如敬天孝子贤孙。</p><p class="ql-block">(本篇图片均摘自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十柱香》在网上被标注为民间小调,集中了道教文化中的重量级神仙。比方说九天玄女,即九天玄女娘娘,简称娘娘。陕北多有娘娘庙,是众生求子的地方。再比如说北斗七星,人们依据其运行轨迹的变化来对应四季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所以受苦人通过看星星来种庄稼。而四海龙王的作用更是明确,概因陕北十年九旱,是用来求雨的。陕北道教文化的中心是佳县白云山,道教以道情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来宣扬教义,道情主要流行的地区是延川的上邻清涧,这首《十柱香》从内容看是典型的道情。只是网上标明是民间小调,传唱于全国各地,因此我这里只是一家之言,还请大家指正。</p> <p class="ql-block">但这几个版本都缺少结尾的“倒卷”,庞沄老师采风的这一首一是提供了流行于延川地区的不同的版本,二是有“倒卷”,即“十殿阎君,九天玄女,八大金刚,北斗七星,南斗六郎,五方五帝,四海龙王,三神土地,担山二郎,上天的玉皇么伊呀呼嘿。”</p><p class="ql-block">这无疑是通过亲自的采风提供了一个“倒卷”的实例。把前面唱过的内容从后往前再复唱一遍。这样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在民歌中经常使用,也十分重要。起到强调和加深印象的作用。而这么重要的内容确实是需要反复强调的。</p> <p class="ql-block">庞沄老师能写能画,能歌善舞。尤其热衷于陕北的酸曲和秧歌。在打则坪村老伞头的传授下,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这酸曲儿唱得有滋有味,秧歌扭得有板有眼。而这首《十柱香》的内容又颇为重要,应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将其保留下来,实在是功莫大焉。</p><p class="ql-block">由此也可知各村都有一些民俗上的能人,只是平常的日子里并没有将这些绝活拿出来展示。只是在私人间交流,或在喜庆的日子里偶尔地显山露水,因此很少为人所知,其实他们肚里的货还多着呢。</p> <p class="ql-block">再是杜牧的这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需要再解释一下。</p><p class="ql-block">尔格有一部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用的是冯唐的一句短诗:“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这显然是用了唐代杜牧这句的典。从而也使得“春风十里扬州路”更多地为人所知。下一句“卷上珠帘总不如”是一句典型的倒装句,即“总不如卷上珠帘”。这样一下就通了。画面形成了鲜明的比较,一是透过珠帘看到的外面扬州路上美女如云,成群结队,络绎不绝的繁华景象。但总不如珠帘内的这一位最为杜牧所心仪。屋外对屋内,群芳对钟情者。隔着一层若隐若现,若虚若实,美不胜收,风雅至极的珠帘,也就不知是梦是醒了。而这也正是陕北民歌《兰花花》最擅长的对比衬托手法,“五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呀,数上那个兰花花好。”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赞美的决窍,先铺陈上一大堆的美人,然后说都不如你好,真的就能把你说得晕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下面接着说《张生戏莺莺》这首陕北民歌。</p><p class="ql-block">故事情节的填加也十分有趣。比如说加上了“狗咬上”三个字后,一下就变得热闹了许多。使人看到深更半夜时,张生悄悄地跳过粉墙,虽然动静不大,却还是引起了各家院落群犬齐吠。不由使人想起插队初到陕北时,一大早从关庄公社出发,天黑了才走到张家河村。起伏的山峦下几眼窑洞中闪烁着微弱的灯光。那灯是煤油灯,为了省油,灯捻捻得细细的。村里的狗都叫了起来,使月光下寂静的小村庄一下便生动了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