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归园田

濂溪河畔(胡可夫)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宏村写生总的来说还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比如说卢村的那股跌宕而灵性的溪流像似流经了人的心间也留在了心里;还有塔川蓝天下的那朵白云好似要找过往的人聊天似的一动不动的停靠在了山顶;倒是塔川书院里古桥下的涓涓小溪在向那片庇荫的大树诉说着绵绵细语;我们踏踩着屏山那些开着裂纹的石板路走向通往村中的风雨桥,是雨下的那把红雨伞给我们引的路……</p><p class="ql-block"> 今天又是一个雨天,恰巧给从广州赶往宏村跟我们汇合的夏教授夫妇遇上了,这样,我们不能外出写生的几个人就约好了到“守拙园”参观去。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守拙园”的出处,后来听衡岳兄说是跟陶渊明有关,我就有点急不可待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记忆意里陶渊明应该是江西九江人,为什么搭上安徽的黟县?原来所谓的“守拙园暨陶渊明故居·守拙园景区”现坐落在有“世外桃源”之美誉的黟县陶村,是新建在距黟县县城6公里的陶渊明后裔居住地——赤岭村(陶村)遗址上恢复建成的以徽派建筑为特色且初具规模的“守拙园景区”。</p><p class="ql-block"> “守拙”两字对别的人有不有感觉我不知道,对我而言还是很中听的。是陶渊明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中得来的。“拙”是指笨拙不取巧,“守拙”是守住内心这个本分。“守拙园”就是指守住纯真与质朴。</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虽然在官场上不得志也不如意,但他却是个迷一样男人。因“不堪吏职”,只得“少日自解归”,其间他也确实感受到归隐生涯的恬悦且惬意。东晋义熙四年,他所居住的园田居遭遇了一场火灾,这场火灾是他隐居生活的转折点,义熙七年移居到南村,在这里仍然从事躬耕与读书。其间《桃花源记》是一篇广为流传的散文,因在文中塑造了一个无剥削,无压迫,人人劳动,个个欢乐,热情好客,互无争斗的田园乐土;其奇特构思,理想丰沛,意境优美,情节跌宕,文辞流畅,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归园田居的陶渊明用他发自内心感受抒写了归隐后的生活。用其感情诚挚,叙写真实,质朴的言语写出了归田后的自由惬意、表露对耕作庄稼的关切、表达对生活不畏艰苦和其遂志的心愿;抒发了沧海桑田及人事变幻无常的感喟;叹慨了游子归时的怅惘情怀——收录而成《陶渊明集》</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我是抱着一份对陶老先生的崇敬之情来到守拙园的。当面着对这座三间四柱五楼的仿木式单体结构:高 12.3米,宽 9.95米,通体用大理石雕琢精绝,巍峨高耸砌成的牌坊不禁让我感到惊讶、肃然和慨叹。</p><p class="ql-block"> 无论农耕文明还是工业文明的一员,其社会属性可以是多重或多变的,但人要善良、正真、公正才是“人之初”的最佳守护者…沉思中的我抬头发现“守拙园”的群兽雕像就是要让人:修心、修练、修为的寓示。</p><p class="ql-block"> 我一边拍照一边迈向台阶向园中走去。起初我还有点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在文物部门工作过像这样的园区就算是在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也靠不近古人的那颗心。当我踏着自己习惯了步点沿着水渠边道行走了近百米跨桥穿越那道阻隔视线的古墙楼时,一种全新的视野豁然开朗,像那种要让自己屏住呼吸的感觉,怕惊动或打扰了这里的一切……我在心里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一湖若镜般的水面是如此静谧、恬然和淡定,像是养在阁楼中大家闺秀般的雅宛、雍容与婉约。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故渊——整座池占地12亩,最深1.8米,池周没有堤岸的,水面和池壁平齐,池壁宽也就十来公分吧,池面一眼望去没有边际,的确是一处体现“天然合一”的审美写照。</p><p class="ql-block">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其岸边所植的五株柳树就是被陶渊明所称的“五柳先生”。这时一阵微风掠过把几棵柳树的枝条轻轻撩起,那跌落在湖中影子犹如一条条游动的鱼儿在池中嬉戏,无意中给湖面增添了些许的动感与丽美。</p><p class="ql-block"> 我伫立在故渊池边抬头环顾四周,这周边、这背景简值就是人间仙境中的奇迹。从湖的360度来分割其中《守拙园》的主体建筑占俱了湖的180度,并且与湖一起悬在了山的半崖上,这样一来对面的山岗就只能成为守拙园的陪衬物而显得缈小了。</p><p class="ql-block"> 刚刚停下的风转眼却成了绵绵细雨,不一会她又像变魔术似的把对面山上都装点了朵朵白云,像一幅腰带式的细在了半腰上。这时候雾里雾外都是景,并且是一种被物化了的生命感受,也是出于一种对守拙园的理念思考。它让我们在远古与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也让我们在探寻和认知守拙园的过程中多了一份从容与淡定,给人一种越来越感觉到守拙园的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从故渊南面的仿古民居开始游观。我知道古民居是以旧修旧的原则进行修复的,所以守拙园布局和修善的材质基本上是按古民居要求进行的。房屋的外观白墙黛瓦,里面是木质结构:木楼梯、木墙壁,木头搭建的房梁、穿梁都像积木一样搭就;屋内的隔间及家具摆设也有所讲究;花鸟鱼兽各类寓意展示和各种典故都呈现于窗、门、墙、柱上的各个部位上,给人一种拙中见精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我沿着石板路走进《仁教永垂》楼,过石拱桥步入《培兰家塾》,拜谒《陶氏家祠》,绕道《云连》穿过巷道……只见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我只有朝着故渊的另一头的栏桥走去。</p><p class="ql-block"> 雨下了足足有半个来时辰,此时湖中已经呈现出来一种氤氲之息与开阔一面的云雾连成了一片,圆形的湖面在天空的印射下变深邃而迷漓,此情此境让人不得不想到了陶渊明笔下《归园田居》所拥有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那份深情与惬意。正当我坐在栏桥里展开冥想时手机叫了,一接听是老兄的声音,只听他说你在哪里?我说在湖边栏桥里躲雨,他说现在雨小了我们都在这里,快到茶楼上来喝茶。</p><p class="ql-block"> 我绕到了后院那栋最高楼层建筑,果然他们每个人都在品着热腾的青茶。落坐后,服务员也给我端来一杯热茶,此刻,我觉得观景阁里坐着泡茶喝茶的人群中好似陶渊明也像我们一样一边品着茶一边在享用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形美的淋漓与精道。</p><p class="ql-block"> 这场雨像是给我们助兴来的,雨虽然停了可那雨雾却是漫山飘荡,悠悠闲闲地恨不得让人过足它那迷人的瘾而留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喝茶聊天观景一阵离开茶楼返程时,我和夏教授走在前面,在经过一条布满落花的过道时,她忽然感觉到脚下的异样,只见她俯下身子观察一会,然后起身叹到:我们把满地的落花给踩碎了,这样多不好呀。还好,我们在一片笑声中劝她不需要有这种忐忑的心绪,落花跟落雨是一样的,我们不踩也会有人来把它清理好的。</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老先生在《桃花源记》里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游玩的《守拙园》就是按照先生《桃花源记》的理念没计的,沿水渠过老墙到豁然开朗…我们游的是陶渊明老先生的一个梦境;了的是对陶渊明老先生的这份崇敬;快乐的却是游园人的怡然并自得其乐;让我们带着对《桃花源记》这种心性和态度去面对生活吧,去欣赏和感受那些如雾里看花般的境遇,去思考和洞见那些在模糊背后的预感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安徽宏村写生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