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痛彻心扉的是,人到中年,突然听懂了某首歌,看懂了某部电影,读懂了某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芳香之旅》是二零零五年张静初、范伟、聂远主演的电影。一直很喜欢张静初,她的演技很好。后来又因为影视圈的黑暗,被卷入黄谣,因此对她多了一层深深的同情:这世上有多少人被误解?这误解背后又有多少是蓄谋已久、想置人于死地?名声这东西是多少权谋明争暗斗之后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回到电影本身,当年看这部电影并没有那种绝望的痛心。年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生命可以承受这些实际上很重的东西!所以并没有多少个人经历的投射。人生过半,关于工作、婚姻中的酸甜苦辣都尝过,才懂什么叫遗憾。为爱痴狂,这是年轻人的资本!可以轻狂的年纪,若是佳偶,则成一段佳话;若是孽缘,则成笑话,或者当事人自己都悔不当初、不愿谈及的伤疤。</p><p class="ql-block"> 影片中当考验降临,刘奋斗将一切责任推给了春芬。他知道春芬愿意为爱承担下一切吗?这在六十年代男女关系就能完全毁了一个人的时代,无异于将春芬推入火坑,又捅上致命的一刀。所以刘奋斗十几年之后的悔恨也变得廉价:那是他在成为一个人上人、有了数不尽的优越感之后希望减轻他的罪孽,想获得春芬的谅解,不至于让他背负这么重的心理负担,他仍然是自私的,仍然是只为自己着想。那所谓的想带春芬坐火车去北京、上海,不过是他麻醉自己也假装自己相信的甜言蜜语。我宁可相信他有一点点真心,但那是他任何时候都保全自己的前提之下,这又何尝是爱情?</p><p class="ql-block"> 越年长,越能认识到自己年轻时所犯下的错,像一根根刺一样令人寝食难安。十几年过去,他之所以写信给春芬,春芬置之不理后又一次写,还不远千里赶到小县城,迫切地想见春芬一面,怎么能是旧情难忘?当年他未必真正是爱情吧?青春时的荷尔蒙、俊男靓女的必然吸引吧。所以见一面又能怎么样呢?他只是为了内心的解脱,当年对春芬的毁灭式打击,但凡是个人都会愧疚一生。他为了求得春分的谅解,使自己的后半生能睡得着、吃的下,这又何尝是爱?还仍然是占有、是毁灭他人成全自己。如果真的见面了,春芬又能说什么?原谅说出口就这么容易吗?毁灭自己一生的人,还要为他良心安宁,再委屈自己一次吗?所以从刘奋斗身上只能看到两个字:“自私”。六十年代是自私,八十年代仍然是自私,他怎么可以托付一生?</p><p class="ql-block"> 而老崔在电影里似乎是一个和刘奋斗相反的角色,从外形、年龄、性格、为人处事……他始终把春芬的感受放在首位。吃苹果,自己吃皮,把精心削好的苹果小心翼翼地递到春芬手上,但是这是正常的爱吗?老崔何尝不是因为他觉得亏欠春芬才做出这样委屈自己的举动?春芬欠一个苹果吗?不吃那个苹果能死吗?吃了这个苹果就能幸福吗?她更多的是被迫无奈吧,就如同她在当时形势对自己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接受这份婚姻,形势所迫,她有更好的选择吗?你的名声己经这么坏,有一个毛主席接见过的全国劳模愿意娶你,你还不识抬举?给苹果不吃,会被认为是不识好歹吧。“一眼就能看到一生。”春芬一生都是在这样似乎被爱中度过。吃一个苹果就幸福快乐,那是几岁的小孩儿才认为的吧?</p><p class="ql-block"> 春芬一生未曾得到过真正的幸福。我宁可相信心理学家的研究:性和爱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老崔给不了春芬幸福,如果在婚前他不知道自己的情况,仅仅是因为太喜欢春芬,想和春芬结婚,那么婚后为什么不选择放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私?是的,看完电影的那个晚上,老崔因为电影的感人而哭,春芬为自己面临的一生的痛苦抉择而哭。老崔是没有强迫春芬,但正是因为这份尊重,春芬接受了这个婚姻。</p><p class="ql-block"> 从分别审她和刘奋斗,听到刘奋斗说“自己是因为没有经受住资产阶级香花野草的诱惑,是春芬勾引他。”那一瞬间的震惊、痛恨、无助,到和老崔看完电影之后的无奈、绝望、认命,春芬的眼睛里再无亮光,19岁之前的灵动活泼、开朗可爱一扫而光,从此成为一个生活中只有工作、和丈夫躺在床上也只有谈“向阳号”的无趣、尴尬之人。</p><p class="ql-block"> 可是想想,且不说那个特殊年代,就是思想观念大解放的今天,又何尝有多少人不是在阴差阳错中误入婚姻的陷阱而乏味地过完一生?对的,是乏味,这比痛苦绝望更痛。春芬最终也没有接受追求他的老田,老田是真心实意愿意陪春芬到老的人,春芬为什么不接受?是毛泽东时代思想的指引?是对老崔的认可、精神追随?是那个阴差阳错特殊年代不般配婚姻的习惯?人已老心已死,是这样吗?只有春芬自己知道吧。</p><p class="ql-block"> 春芬将那辆被处理成废品的“向阳号”反复修理,开到了繁华的都市街道,熄火之后指责谩骂之下,春芬的惶恐、无措,让人痛心:她已经被这个时代抛弃。春芬无法融入如今的社会。“向阳号”上大大的“废”字就说明了属于她的时代已经过去。她的青春、选择就和“向阳号”的辉煌密不可分啊,可是这个时代真的就比春芬那个时代好吗?</p><p class="ql-block"> 当春芬在老崔变成植物人的十几年之后才看到老崔出事那一天的日记,得知老崔是为了接刘奋斗才掉进河里那一刻,她释怀了,理解、接受了老崔,认可了他精神上是顶天立地的男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漂亮的女人在一段无性的婚姻中,让她承受着痛苦。却又让女人用一生的时间坚守这份痛苦,这又何尝不是时代下的牺牲品呢。</p><p class="ql-block"> 用余华的话结束:“有的女孩儿什么都不用做,嫁得良人,一生幸福,有的女孩儿天生就善良,可是人间疾苦一样不落。命运就像蒲公英,风起而涌,风止而息,落到肥处迎风长,落到瘦处苦一生。如果我们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