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赣江明珠--崇文塔</p><p class="ql-block"> 孩提时代,我总是听见母亲给牙牙学语的外甥唱一首歌谣:“塔九层,我登塔,塔高我也高”,意思说:好好读书,长大登上象牙之塔。可想而知,崇文重教在我们万安县民间是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万安因水而生,因赣而盛,自古物产丰富,人文鼎盛,赣江水道往来舟楫昼夜不停,在万安境内赣江河段千回百转,湾多滩险,事故易发,明成化年间进士出身的袁士凤在万安做知县时,倡议在赣江边上建塔用来降妖祈福,保一方平安,知县大人感怀民间崇尚文风取名崇文塔。</p><p class="ql-block"> 崇文塔,坐落在万安县百嘉镇塘上村,赣江东岸的江边上,距县城11公里左右,崇文塔矗立在赣江大拐弯处,该塔群山怀抱,傍悬崖峭壁而建,悬崖下水底有幽洞深渊,水流至此,回漩倒灌,早晚时分,青山白塔皆倒映水中,交相辉映。崇文塔又因塔身洁白,夜间船只行经此处,远望宝塔,塔身笼罩在银白色的光辉之中,照亮行船的航道,恰似一颗“夜明珠”,我们当地人都称之为“夜炽( zhí)塔”。 </p><p class="ql-block"> 我很小就崇敬这座古塔。二姐是嫁到罗塘长嶺村,与崇文塔正好隔江相望。小时候母亲带着我去二姐哪里,要在塘上村坐船过渡,渡口就在崇文塔下游不远处,每当我眺望着高大雄伟的白塔时总是感到好奇。塔顶上生长出一棵小矮树,婆娑碧绿,给白塔增添几分秀丽,母亲告诉我说:它是一棵“红总管”(相传:红总管是一种仙药),有两条毒蛇日夜守护着。我问母亲:这座塔建在河边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又叫夜炽塔?母亲说:这是一座宝塔是镇河妖的,听说塔内有颗夜明珠,晚上会发光。我每次去了二姐家做客时就会去赣江边,看着赣江对岸的崇文塔出神,心中充满无限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一次是 :我在崇文塔下游的赣江上遇过险,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1975年,是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我那时初中毕业,大病一场后,离开父母独自一人在窑头公社中塘生产队参加劳动生活。快过年的某一天,我很想回百嘉公社廓埠大队看望父母,向队长请好假,干完农活中午开始动身,走路回到廓埠后得知父母去罗塘二姐家了,又连忙往罗塘赶。中塘村到塘上渡口有五六十里,我走到渡口已经是傍晚,江面不见任何船只,唯有江风在使劲地刮。过不了河咋办?我无奈透顶的时候,突然看到崇文塔傍边沙滩上有人正在往竹排上堆柴茅,赶紧过去想搭他的竹排过河,起初遭到拒绝,我央求他行行好帮个忙,那个人发了善心,叫我蹲在竹排中间用手扶稳,竹排上已经装了两捆柴两把茅草,再加上两个人属于严重“超载”。等我蹲稳后,那个人开始将竹排往上游撑,在崇文塔旁边,借急流向江心划去,江心也是航道中心,水深浪急,竹排颠簸厉害,江面突然刮起大风,排浪骤起,柴茅被吹得乱滚,“澎咚”一声,竹排侧翻。我是头向下扎进水中的,河水冰冷刺骨,就像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人掉入冰冷的大西洋水底一样。冬天穿着厚衣服,我像个铁坨直线下沉,“今天就要把命交给龙王了”心里是这样想的。航道水深不见底,暗流汹涌,我奋力将头浮出水面寻找方向,此时,天渐渐变黑,浮在水面也找不到东南西北,好得我生长在赣江边,从小就在水里泡,水性还好,又看见崇文塔在闪闪发光,辨别出方位后,我拼命朝沙滩游过去。那个人是站立姿势倒在水里,比我浮出水面慢些,他的水性好,赶紧划水去追赶竹排,再去捡回柴茅后对我说:他先过河,回去叫哥哥划船来接我。</p><p class="ql-block"> 夜幕开始降临,我孤零零地站在沙滩上,全身湿透,北风一吹,冻得全身颤抖,唯有不远处的崇文塔给我做伴,它仿佛是一个慈善老者,在给我鼓劲给温暖。过了许久,我看见停靠对岸的小船上有个人影,以为出现的幻觉,定神再瞧,是有个人在撑船,我高兴得跳起来,崇文塔里的菩萨在保佑着我呀!他哥哥果真撑船来接我,心里非常高兴,到了罗塘河岸,我向好心人道谢后,赶紧去二姐家。江边到二姐家有三四里路远,父母见到我湿漉漉的模样吓一跳,听到我在赣江遇险,又惊又喜的,只见母亲走出大门外,朝着崇文塔方向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崇文塔里的菩萨护佑着我越过险阻与关山,看看:我这个初中生,也能在恢复高考后,挤过那根“独木桥”,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放飞梦想,做了一个人民卫士,保一方平安。</p><p class="ql-block"> 曾记得;1993年我在罗塘派出所工作,没事的时候喜欢到江边眺望赣江对岸的崇文塔,高大雄伟的塔体被山峦簇拥,绿水缠绕,它像一个巨人,清晨托起初升的太阳,傍晚与晚霞共舞。我在罗塘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山光水色中的白塔与江中倒影形成一幅幅生动的水墨画。我不满足隔江远眺,还特意走进崇文塔探究,坐船过江后走近塔边,看个清楚详细。崇文塔于青砖构建,九级八面,高32米,由下而上逐层内收。空心,飞檐,每层有空心斗窗,层层交错而开,塔门上有如意斗拱,因塔身白色,夜晚放射银白色的光,又称之为“明珠塔”。</p><p class="ql-block"> 崇文塔,塔身结构紧密,坚如磐石,造型美观,宏伟雄壮,塔顶生长一棵胡椒树,500多年风雪侵蚀,依然巍然屹立。崇文塔属于明清时期的阁楼式佛塔,即风水塔,其作用是:一是镇妖祈福;二是导航引渡;三是装点河山;崇文塔自古以来就成为万安县一大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走进塔内朝上望去黑洞洞,惊飞数只蝙蝠,我旋即出来站在悬崖边看江景:江水冲出惶恐滩后,犹如一头出圈马驹肆意奔腾,冲撞西岸折返东岸,到了塘上村河岸受到花岗岩层的阻挡,激荡翻滚,形成漩涡暗流,更有遂川江从西面奔流而来,在此处形成复杂的水文特征。崇文塔正处在遂川江与赣江的两江交汇口,这一特殊的位置,让人自然想到古人在此建塔,其主要目的与用意。塔身选择白色,起引航的作用,也足见先人之睿智。</p><p class="ql-block"> 记得1994年初夏,赣南地区连降大雨,江河猛涨,洪水泛滥,接到县抗洪指挥部发来“晚上12点洪峰进入万安”的紧急通知,罗塘乡政府组织力量在沿江堤坝与涵道薄弱地方抗洪抢险。遂川江与赣江交汇口上的南坝洲,有三十多个采桑养蚕的妇女被洪水围困,情况十分危急,乡政府要求派出所组织突击队负责救援,险情就是命令,廖集宾所长带着我,乡企办干部孙其奎也带了一个人,我们四人组成救援队,立刻赶到塘下村划船登上南坝洲,那时,电线杆已经被冲倒,洲上断电,一片漆黑的,只听见洪水像野兽一般的在嚎叫。</p><p class="ql-block"> “救人要紧,必须在洪峰之前把被困在洲上的人全部撤出”,廖所长现场下达“作战”指令,由于南坝洲有蚕桑园和一个很大的果园都用铁丝网做围栏,木船只能停靠在南坝洲边缘,廖所长安排孙其奎与我趟水去洲上接人,他本人与乡企办的另一个同志在木船上等候,把护送出来的群众用木船运到河岸安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在孙其奎的引导下,在一米深的水里摸索前行,走到南坝洲中央,只见一块小高地上聚集一大群妇女,她们被洪水包围,黑灯瞎火的,个个惊慌失措,看到我们两个到来,高兴得手舞足蹈,我和孙其奎说明来意,稳定她们的情绪,安排她们依次离开险境。孙其奎搀扶一个年老的妇女在前面走,我背着小孩殿后,还有几个行动不便的,叫她们原地等着,不要慌乱,我们会再来背她们出去。洪水在慢慢地涨,我们在齐腰深的水里蹭蹭地走,几个来回终于把最后一个老弱病残者安全地背到船上。救护工作在洪峰到来之前完成,我们又困又累,但心里很高兴的,回头看赣江东岸,崇文塔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它与我们一样在洪水中护佑着民众,为我们点亮希望与胜利之光。 </p><p class="ql-block"> 我也“怨恨”过崇文塔里的菩萨不作为。有一天,我们调解了一起民间纠纷后,次日上午,有个中年女人(某村的妇女主任,是当时县主要领导的家属),不问青红皂白跑到所长办公室大吵大闹,锤桌子无端指责派出所做法不行,要民警去村庄上打爆竹赔礼道歉,我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无果,就大声地呵斥了几句。隔几了天,我们公安局政委同志带着当年在县人大任职的罗副主任、和分管政法的谢副县长来所里调查准备问责。他们找谈话时,我挺生气,拿起笔在桌子上写了一首“《七绝 无题》:云腾雾罩暗江城,作祟妖魔有庇荫。崇文宝塔空悠在,今朝包拯难显神”。转身就走人,把他们晾在办公室,之后他们也是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 离开罗塘派出所三十年了,我每年还会去罗塘看看八十多岁的老姐姐,站在高处,望着赣江对岸的崇文塔,觉得它更美更传神,它不仅装点着山河,还是我们万安县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与保护神,佑赣江两岸风调雨顺,多福平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西省万安县公安局退休民警 </p><p class="ql-block"> 张小平</p><p class="ql-block"> 于2024年5月5日写于长沙</p> <p class="ql-block">万安县百嘉镇塘上村,赣江边上的崇文塔</p> <p class="ql-block">万安县崇文塔边的赣江风光</p> <p class="ql-block">崇文塔西岸黄昏中的沙滩</p> <p class="ql-block">崇文塔特写镜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