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天没大小!明晓得那些狗头仯子都想要盘他的猴戏的,老七看到势头不对,跟知宾先生扯了个舵子,麻麻滴逍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月的这天下午学习,一个个的扯这舵子,扯那舵子,哈不来,我还吗没得舵子扯啊?不行嘚,我不去连签到的人都没得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扯舵子,江汉俗语,字面意思指的是船上操纵舵杆,拉扯之“扯”;实际上,扯舵子,是“划船不行,扯舵子糊水”的略语,这里的“扯”是“牵累”、“怪罪”之“扯”,更粗俗的乡野表达为“打鼓泅不行,扯鸡巴糊水”,其略语就是日常所用口头禅“扯淡(蛋)——鸡巴卵蛋”。因而,此俗语为贬义,引申为各种寻找无中生有、站不住脚理由和借口的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来,随着二人转文化的泛滥,东北方言很是流行,如“扯犊子”,从字面乃至读音上看,东北之“扯犊子”都与江汉之“扯舵子”十分形似,但从东北另一“扯”----“别扯没用的”来看,东北之“扯”扯的范围较宽,但说它有确切“怪罪”的意思,还真有些勉强。同属西南方言区的成都书面表述为“扯垛子”----读音都相同,似乎与江汉表述存在通假互训关系,但联系特定语境,三种表述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北为传统游牧区,说人事动不动就要拿牲口打比,基于大环境的放养,自己的孩子也同牲口的崽儿一样,被称为“犊子”,当然按中原农耕民的理解,这种叫法难免显得轻贱了些,但游牧民以为,正因为放养,才会成长得跟牲口一样健壮,放养,也不妨碍他们获得父母满满的真爱。有一种真爱就叫“别跟我扯犊子!”--------在父母之间要拼命以决出胜负的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瞅啥?”“瞅你咋地?!”东北人的粗犷好斗,让这两句话成为标签。游牧民珍视生命的另一种表现,是来自动物认亲的本能:不管是不是亲生,只要是跟着我的,就是我的亲儿!(这也可能是时间的拘束和空间的浩瀚,无法确认自己的后代一定流着自己的血!)我和你干仗,只是你我的事,别牵扯孩子。(内心台词:你那儿子是我的,也不一定喽。)对后代的共同珍视,使得游牧民族很少出现汉民族诛灭九族、《赵氏孤儿》里追杀遗孤的悲惨故事。但凡有在决斗时“扯犊子”的人,那就是东北人眼中人皆唾骂的胆小鬼,甚至“扯犊子”就是“扯那没用的”:我只会揍你,其他的,看不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说到了江汉语境,船分大小两类,大的靠风帆或者众多水手划桨(或棹),小的则一两个人划桨、撑篙即可,大船配舵,小船没舵也没必要配(参考体育比赛之单人划艇),小船的速度、方向都靠操桨者控制,在激流之中,一人操作的小船行进快慢与否,只与水手的力量、经验有关,一句“舵子糊水呃”,八成也就是在乘客(小型人力渡船)急催之下的急言,类似“雷打急了往树上指”为自己的窘态,找个梯子下台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长江上游的川江之中,不说大型货运船,就是小船也很少有划桨操作的,一般都是岸上纤夫和船上撑篙水手共同操作,激流险滩中的川江船舶绝少有舵,在这一语境中的“扯垛子”中的“垛”子,实际上指的是司空见惯的浅滩、乱石垛之类,如果川江船工对于“船走得慢”,真要“扯(怪罪水下石)垛子”的话,除了鄙视他的控船技术差强人意之外,你还真不太好说他别的什么。所以,成都语境中的“扯垛子”的意思,就是找借口,没有太多感情附加意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汉语境的“扯舵子”,是从人尽皆知的常识(小船无舵)出发,来佐证“扯舵子”不值一驳,找借口者的幼稚可笑,从而警告苍生:多给成功寻方法,别为失败找借口!(哂笑:传销语录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