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摄影家孙明经与他拍摄的部分四川老照片

微摄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民国范的孙明经</p> <p class="ql-block"> 23岁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电影高等教育专职教师;24岁翻译了世界第一本介绍电视的专著《电视》;31岁创办并主编了中国第一本电影与播音教育的专业学术杂志《电影与播音月刊》;35岁担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众传播组中国委员;37岁时已参与制作了一百多部电影,其中的1946年完成的电影《民主前锋》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片,《农人之春》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的电影。</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孙明经(1911年—1992年),中国教育家,中国电影教育先驱,中国电视事业的拓荒者。他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影视领域人才,并在教学之外,独立摄制了63部纪录片、科教片,主持摄制了47部影片。毕其一生,孙明经用影像记录历史、理解世界,用影像传播知识、参与抗战,用摄影机和照相机体现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尊严。他曾被遗忘,又终被铭记。2003年,媒体报道中国电影资料馆发现了多达90盒赛璐珞胶片,这些电影全部拍摄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多数出自孙明经之手,当时的报道将孙明经和这批影片称作中国影史上“被遗忘的辉煌”,此后至今,人们逐渐了解他的故事,认识他工作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从1936年起 孙明经主持拍摄了一百多部纪录电影和科教电影,译制了66部外国电影,完成影片5万英尺。在1937年至1945年间,孙明经有四次超过万里的拍摄行程:1937年从华东至西北的科考万里猎影,1938年至1939年的川康科考摄影(包括自四川广元至新疆迪化驿路驿站的拍摄),1940年至1941年在美国的万里科考摄影和1942年至1945年云、贵、川万里科考摄影。科考的同时,他留下大量拍摄手记,拍摄了万余照片。</p><p class="ql-block">据说,蔡元培看了他的作品后很是赞赏,称孙明经是“拿摄影机写游记的今日徐霞客”。“徐霞客”是不容易当的,孙明经曾在西康考察期间留下这样的记录:“由于设备重、纬度高、天气炎热,一两日之内,一竿夫逃跑,二竿夫被马拽坠崖,另一竿夫急病倒地,旅途艰难。”但他并不畏难,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件中,孙明经说:“从我的经验里,深深地体会到拍电影也必须多用腿,多跑一点路,才能多得几个有价值的镜头,多得几个好角度,多得一些实际材料。世界是一个广大的摄影场,自然界有无穷的形形色色的摄影对象,动植物是很动人的主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9年,孙明经参加川康科学考察团,历时160多天。其一次考察所拍胶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在中国的摄影史和科考史上都很罕见。遗憾的是,这批照相底片“文革”开始后被抄走,直到1985年才从库房中被幸运发现,可惜发现时只残剩少许部分。在这些全方位展示西康的照片中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生活在西康省的康人的诸多生活状态,使我们得以还原那段几被湮没的往事,并感受到与那片神秘高原遥相一致的真实。</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开始后,我国的学术界提出开发西部以为抗战张本的主张。开发西部首先要了解西部,于是对刚刚建省的西康的各种科学考察势在必行。当时的“资源委员会”主任钱昌照、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发起并组织了“1939年川康科学考察团”,得到中英庚款董事会执行董事杭立武的支持,董事会拨出一笔专款邀请地处云贵川甘十余所著名大学的学者,组成科学考察团。时年28岁的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负责人孙明经应邀参加考察团,他率练习生范厚勤携一台16毫米柯达特种电影摄影机、一台16毫米柯达A型电影摄影机、带12000英尺电影胶片、一台120蔡司依康照相机、120照相机用胶卷200个。这些设备与胶片让孙明经的考察同考察团内的其他学者有所不同,除了“用眼看”、“用嘴问”、“用笔记”、“用脑思”之外,更主要的是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便携式摄影器材详实记录下动态和静态的影像考察成果。</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全方位的纪实西康的吃、住、行、娱乐、宗教、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部分图片,同时还有祥细的文字笔记。</p> <p class="ql-block">1939年10月,西康省,德格德格土司泽旺登登和他的爱犬。孙明经/摄。</p><p class="ql-block">德格土司在当地的权力极大,他为孙明经亲笔写了路条,使孙明经后来从德格至巴安的藏区考察摄影多有方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10月,孙明经/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德格县小学师生在学校四楼顶合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西康那时最好的学校建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11月,西康省,巴安(今巴塘县)县立小学藏汉教员合影。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西康省,巴安(今巴塘县)县立小学的捧球队。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西康省,巴安(今巴塘县)的风力发电机。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三十年代,孙明经在重庆考察的科研、教育、建设、民生的情况,以及成都华西坝华西协和联合大学的创建与运作历程。部分战时重庆大轰炸中的照片,是孙明经在战争现场拍摄的。孙明经在战争间隙还与助手一起,对都江堰进行了考察、对自流井、贡井地区的纪实摄影考察,主要对象是当地的工业、经济与地理状况,特别是盐业生产情况,包括井盐的全部生产过程、具体的生产条件、独特的外运方式及严格的行政管理体制等。他在二十世纪30年代拍摄的峨眉山、乐山大佛等珍贵影像。其中他与峨眉山万年寺的“镇寺之宝”(一座红色玉石)的合影尤其珍贵,如今这件宝物早已不知在何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7月,孙明经/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川汉源县大相岭,7月山顶遍地冰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滑竿夫的胡须上居然挂着冰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中峰寺一一孙明经摄于1938年峨眉山</p> <p class="ql-block">1935年蒋介石在峨眉山举办军训团,由蒋介石亲任团长,刘湘、刘文辉任副团长。孙明经手记中记载:蒋、刘每周上山看电影(多为欧美战争时局影片)。</p> <p class="ql-block">打着香会旗幡的香客虔诚上山,1938年 孙明经 摄</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金顶的舍利铜塔,每层都系有小铃,风吹过叮当作响,现已不存。孙明经摄于1938年。孙明经手记明确记载,当年金顶有四座这样的舍利铜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城山下农民</p> <p class="ql-block">为了鼓舞中国军民士气,1938年4月,从南京撤离到成都刚刚复课的金陵大学与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决定拍摄影片《自贡井盐》。孙明经告别新婚不久并已有身孕的妻子,带领17岁的助手范厚勤,携笨重的设备从重庆经3天跋涉来到自流井和贡井 ,用镜头记录当时自贡井盐生产的情况。他们在那里工作了3个月,走遍自贡地区的所有盐井,录制了一部22分钟的纪录片《自贡井盐》,拍摄了800多幅照片。这些纪录片和照片在重庆等地展示后,稳定了军心民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正在巡视输运盐卤笕管的检修工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8年4月自贡考察摄影</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30年代的自贡,用竹筒制成的输卤管道长达十余华里。 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8年4月,四川自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打造千米深井的钻头。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8年4月,四川自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车盐水的工人极为苦累,工作时一丝不挂浑身汗湿。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富台山观音阁远望釜溪河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望不到头的运盐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自贡王爷庙与釜溪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釜溪河中的运盐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8年4月自贡考察摄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釜溪河中的运盐船--歪脑壳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岸边崖坡上可见“还我河山”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繁忙的釜溪河运盐码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8年4月,孙明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自贡盐井井架前的自拍照。</p> <p class="ql-block">“雅茶”的茶叶加工与运输。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孙明经拍摄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裕兴茶店”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制造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并存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6月,孙<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经/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川雅安第五茶场女工在检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川康茶马古道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背夫背着二百多斤的茶包过泸定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师孙明经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极乐顶大刚法师及大勇小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末代女土司德钦汪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纵马驰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康定老城雪景</p> <p class="ql-block">1939年6月,金陵大学教授孙明经考察西康,发现了产自荥经,美其名曰“采云”“纳云”“煮云”“晓湖”“春月”的砂制茶具,以及“采雅云”“泡雅茶”“待雅客”的雅州茶艺。8月10日,孙明经到“古城访问砂锅”,对荥经的砂器制作提出四项改良意见。这是荥经有资料可查的其中一次改良。孙明经先生还为荥经砂器留下了一组珍贵的照片,这也是荥经砂器最早的影像资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孙明经镜头下的荥经砂器烧制场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雅安荥经县的制陶作坊</p> <p class="ql-block">孙明经来到荥经,最吸引他的便是荥经保留下来的传统采铁、炼铁的工艺。当时,孙明经心怀报国之志,前往西康考察经济、民生。为增加国家的工矿业实力,他在考察了荥经的矿产资源。</p><p class="ql-block">在荥经人成铁厂,他兴奋地发现,虽然荥经出产的铁矿多为菱铁矿,不如西昌等地出产的磁铁矿含铁量丰富,但人成铁矿附近有充足的燃料和用于制造耐火砖的火石,且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他在笔记里饱含激情地写道:“在建省之初期,其地位甚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明经1939年12月初在康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明经自拍)。旅行者风范</p> <p class="ql-block">1939年夏天,西康省主席刘文辉邀请一批学者到西康考察。孙明经作为摄影师参加了川康科学考察团,前往四川(西部)与西康两省,拍摄了一批关于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国情调查的纪实影片。他完成了由8部影片组成的《西康》系列,分别是《西康一瞥》《雅安边茶》《川康道上》《省会康定》《金矿铁矿》《草原风光》《康人生活》《喇嘛生活》。孙明经回忆说:“在西康我们工作了5个月,最远到了金沙江上的德格、白玉、巴安,是中英庚款董事会西康科学考察团四十几人中走得最远的。此行我也收集了累积几尺的资料,并有100封信稿。另外此行我还拍摄了800多张照片,业经编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明经在月心山上拍的雅安鸟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间的中正路是当时的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8月,康定西康省政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已不在)。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康定天主教堂远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吹口弦的藏族少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藏族老人</p> <p class="ql-block">1939年,西康省义敦县县长彭勋在县政府门前。孙明经/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明经在西康省历时六个月的科学考察摄影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学校的房子最好,政府的房子最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雅安中正路上的中央银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挂旗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农民银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门口停着一辆“豪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雅安街道一景(路边是一所医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明经说:雅安街道非常整洁 教育发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省立雅安中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私立明德中学均有相当规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雅安奎星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位于奎星街北端,为雅安城里最高建筑,其基座与雅安城墙等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雅安浸礼会礼拜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雅安孝廉里(姚桥) 汉高孝廉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门两边石柱上是红军长征经过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刻写的“抗日反蒋”“自救救国”标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过溜索的康巴人 孙明经 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盛装的贵族妇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威州索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溜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雅安孝廉里(姚桥)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汉代益州太守高贯光汉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川康科学考察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雅安出发向康定前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工人正将茶包入库堆垛。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康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明经拍摄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位工人正将茶包整齐堆叠在库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雅安边茶生产过程中最后一个步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包入库堆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不通风的仓库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雅安边茶要经过整整一年的“醒茶”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再由背夫背负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踏上艰难险峻的“茶马贾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马贾道”上的背夫在休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荥经太湖寺门外仙缘桥和牌坊。</p> <p class="ql-block">荥经的云峰寺始建于唐,赐额于宋,兵毁于元,修复于明,续修于清。寺有三奇:古楠、神水、太湖石;有三绝:佛塔、风洞、摇亭碑动。吸引诸多文人墨客光顾,如张大千、许世友、刘文辉等名人曾在此吟诗作画、挥毫泼墨。整个寺庙,三面环山,左“青龙”右“白虎”,背倚马耳双峰,旁临九龙溪,植被茂密,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旅游避暑、观光胜地。</p><p class="ql-block">古刹最吸引人的,是寺内由186株参天古树组成的古桢楠园林,其中有两株树龄达1700余年,被誉为“中国桢楠王”的千年古楠绿冠凌空,如擎天之柱,直冲云霄,需七、八个人才能合抱;长满青苔的裸露根盘如群龙虬结,铺展于地;古树上附生着多种植物,有的树上还有附生兰草——珍贵的“树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孙明经拍摄的桢楠王照片</p> <p class="ql-block">为了满足雅安边茶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铁索桥成为通过茶马贾道上激流沟壑的唯一选择。雅安不仅催生了大渡河铁索桥,也让川西冶铁业和采煤业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孙明经拍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荥经人成铁厂“围木成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传统的方法炼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片中一位工人正将熟矿石背上炉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康省立炼硝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5月,成都华西坝华西联大校园。孙明经/摄。1939-1946年金陵大学等七大学在该校园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9年11月,孙明经(右)与摄影家庄学本在西康考察中不期而遇留影。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1940年2月,重庆中国西部科学院。孙明经/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8-1946年,金大理学院院长魏学仁在此开办中央工业试验所,理学院师生经常借用此处试验室上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40年4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孙明经/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川马边县彝族同胞的柴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40年4月,四川雷波县政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44年2月,四川成都,金陵女大华西坝化学系试验课,由于没有酒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做实验时只能用炭炉代替酒精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46年2月,四川成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华西联大时事讲演会。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46年1月,四川成都,抗战胜利后金陵大学师生分批复员南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批复员回南京的金陵大学师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发前在成都华西坝留影。孙明经/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47年4月孙明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金陵大学电影教育部主任办公室内。</p> <p class="ql-block">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孙明经携带金大影音部全部器材北上,创立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p> <p class="ql-block">这本教材是孙明经编著并手刻油印的,好几百页,其间画了不少精彩插图,整书非常优美工整,散发着浓郁的书香墨气。重点:这一本可是孙明经老师自签自留自用的。非常了不起。解放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成长的许多电影人,如</p><p class="ql-block">张艺谋、顾长卫等都是他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78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82年7月17日毕业合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排右四:孙明经,一排右六:成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排右七:张会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排右一:顾长卫;三排右十一:张艺谋)</p> <p class="ql-block">世界第一部彩色日食纪录电影;中国影音高等教育第一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中国第一部彩色有声纪录电影;中国人第一幅可实用的照相底片和X光片;中国第一部电影专业期刊;中国电视史的第一部译著…… 鲜有人知,这些发生在世界和中国电影电视史上至关重要的“第一次”,源自南京大学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2012年6月,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李晓峰摄制完成的纪录片《电影教育的拓荒者:孙明经》重现了这段历史。2013年11月,该片参展巴黎中国电影节。自此,孙明经的名字再次被提起。</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孙明经获得的各项大奖证书🥜奖碑</p> <p class="ql-block">附上孙明经儿子孙建三的有关雅安边茶的发言稿</p> <p class="ql-block">附上“孙明经班,招募优秀学子″的宣传视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附上华辰拍买会一次拍买孙明经西北学校的300张照片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这是孙明经的儿女委托王玉龙做为代理人的授权书</p> <p class="ql-block">此次,王玉龙老师再次把孙明经拍摄四川的照片、底片等带回四川,期望让这批在巴蜀大地产生的影像能回归这片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