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澜沧江上神舟渡</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赵天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2024年“五四”吉日,与学宇、余勇二仁兄等结伴,踏访期待已久的澜沧江神舟渡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舟渡相传因明建文帝朱允炆在此渡江时得到神灵救助而得名,又名之曰神州渡、大过口,号为“澜沧江上第一渡”。史载:岸皆悬崖峭壁,谷深万丈;水势浩荡,声吼若雷,莫测其深浅。渡口有不到1公里长的相对平缓水面,紧接下游浪滚流急,俗称“ 大跌坎”,最是凶险万端,古时船工、商旅殉难者不计其数。然而,或许正是这个“ 坎”的堤坝作用,才形成了上游相对平缓的摆渡区。神舟渡是古云州通往昆明、北京方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通道。具有举足轻重的交通地位。是勐库、缅宁、云州等地大叶普洱茶的外运马路,谓之茶马古道。其中一部分茶叶集散于大理进藏;一部分茶叶继续向东入川、上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舟渡由云州至南涧。途经茂兰、安乐塘、风水丫口、哨街、沿哨街山脊而下,经沙松湾、朝阳寺、羊街、半坡、神舟渡西登岸口、摆渡澜沧江到对岸、向下游行数里,至神舟渡东登岸口,顺鸡冠山(石公鸡坡)脊而上、经砚碗水(一碗水)至公郎(古澜沧江巡政厅)。</p> 此图直观展现了神舟渡的状况。其实,在澜沧江峡谷,选取一个渡口需要苛刻的地理条件。比如适当的水面宽度及流速;两岸稳定长度和宽度的沙坪,以便人货上下及停放周转;两岸需要有理想的上山通道。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舟渡西登岸口</h5><div><br></div> 《云县志》:“神舟渡位于茂兰乡哨街半坡村附近,对岸为南涧县公郎乡。渡口宽80〜100米。民国时期,由南涧村民以大木船济渡。40年代末,木船毁坏后,以竹筏渡运,竹筏共4只,每只每次渡运4〜6人,最多时15人。” <h5 style="text-align:center;">神舟渡东登岸口。东岸山势普遍比西岸险要,堪称绝壁,能有这样相对低缓的鸡冠山脊得以登上江坡实属大幸。</h5> 最早的神舟渡照片来自英国摄影家琼斯上尉。1894年至1900年,英国人戴维斯4次徒步考察云南后,写了一本《云南:联结印度和扬子江的链环》,书中提出“通过云南是唯一能够成为联结印度和扬子江(长江)及中国东部的链环”。这本书的大量照片和插图等工作由琼斯上尉完成。在第十九章“从云州到大理府”的插图中,有“西昌渡口”照片一帧,云县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学宇兄认为,将文章前后文字内容对照,所谓“西昌渡口”正是神舟渡。笔者推测,标注为“西昌渡口”的原因,可能是语音多次翻译转换所产生的误会。<div><br></div><div>“从云州到大理府”这段旅程,属于戴维斯团队的第三次考察云南。于1899年2月12日到云州,2月13日-14日在云州休息,2月15日行程15英里到猛郎[茂兰],2月16日行程11英里到新村,2月17日经<b>神舟渡</b>共行程7英里到啊罗街。2月18日行程10英里到小箐,2月19日在小箐休息,2月20日行程12.5英里到工郎[公郎]。</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舟渡老照片(1899年2月17日琼斯上尉 站在澜沧江西岸向东岸方向拍摄)</h5><div><br></div> 戴维斯描写神舟渡的文字是这样的:“2月17日我们到达湄公河的西昌渡口。这儿河宽100码,砂石河床上的水流很急。这儿海拔3250英尺,虽然这儿没有平地,但是比起其他地方,河两边没有那么陡峭的山,这是一件幸事,因为在这一地区,铁路得沿河铺上一段。我们乘两条大船过河,每条船可运八头骡子。让牲口游过河很危险,因为这条河漩涡和暗流很多。过河后我们沿2000英尺的上山路来到阿罗街村。”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时云州官员。日记注明拍摄于到达云州的当天,即1899年2月12日,拍摄者为科尔。这张照片或许是最早的反映云县的照片,最起码它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后两天的时间在云州城休息,他们一定还会拍下更多的照片。</h5><div><br></div> 神舟渡称“天堑之雄”,是军事布防要地,也是必设税卡的所在。《新纂云南通志3地理考》484页载:“猛郎[茂兰]塘(以下并系云州讯管辖)、挨罗哨塘[今安乐塘]、太平哨[地名今存]塘、黄土坡塘、神舟渡塘。”嘉庆时,神舟渡塘设步兵10名。由太平哨塘,十五里至神舟渡塘。<br><br>顺治六年,蒋朝臣乱,大兵自神州渡,解顺宁、云州之困。《顺宁府(县)志五部》17页:“枯柯土官蒋朝臣惑于妖僧之说,结众妄逞,从之者不止三四万人,攻破顺城,劫掠殆尽,攻云州不下,可望率大兵自<b>神州渡</b>飞至,朝臣败被获”。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缅云哨街厘金分局颁发的鸦片运销照票</h5><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7年的云县道路清单,其中茂兰至神舟渡段为甲种旧道</h5> 后随着现代桥梁设施的持续完善,神舟渡逐渐废弃。1920年开始,在神舟渡下游修建云景铁索桥;1944年重修后改名为景云桥,桥长128.42米,净跨88米,设计载重10吨;1970年10月,另选新址建成加劲梁钢索吊桥公路桥,原桥仅存钢索;1982年3月更换主索,并改木梁为钢梁。1993年漫湾电厂建成投产,神舟渡被没于水下。 <h5 style="text-align:center;">神舟渡西岸毛石铺设的茶马古道(相当于当今的高等级公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舟渡西岸毛石铺设的茶马古道已经列为“茂兰茶马古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5> 神舟渡不仅交通功能独特,也是景色优美,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旧称“神舟飞渡”为云州八景之一,名人墨客曾经留下不少精美诗文。<div><br></div><div>庚辰科进士杨国翰曾有《题神舟渡》诗:“王师昔日渡江水,冯夷震惊天吴起。鼋鳖难驾蛟龙愁,风涛怒骇泣神鬼。直流如线舟如梭,飞将军已凌空过。天降神兵解贼围,沧江一带无鲸波。”</div><div><br></div><div>知州吴元鏊有《神舟飞渡》诗:“边隅巩固壮金汤,黑水南流襟带长。未许远山吹片羽,何能绝岸驾飞梁。轻舟破浪疑无浆,一叶乘风不用樯。借问此中谁作楫,济川功已渡澜沧。”<br></div><div><br></div><div>神舟渡西登岸口曾有“神舟渡石壁铭并序”,为云南提督杨玉科撰,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立,352字,正书,现收藏于县文化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附:神舟渡石壁铭并序(节选)</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玉科</div><br>滇之西有顺、云二城,巉岩峭壁,河萦如带,即古蒲蛮地。俗好斗,回夷丛聚,久蓄异谋,官军屡征不靖。咸丰六年,杜逆文秀陷大理,蔡逆七二踞顺云,势愈炽。表里为奸,流毒几遍全滇。七二亡,子廷栋嗣恶,廷栋灭,弟廷祯仍负固。同治十一年季冬月,余平榆城,会商中丞岑公命部将段军门瑞梅、蒋军门宗汉,蔡军门标、和军门耀曾,率偏师以讨顺宁。既克,云州未下。佥曰:“贼恃三隽,我触三忌;以忌击隽,何以制胜”?余曰:“唯唯!试为我详言之”。佥曰:“炎天多瘴,中人必死;河鱼腹疾,新入易触,一也;贼据形势,一可当百,我军露宿,无所用武,二也;贼拥敖仓,我歌采芑,庚癸频呼,势难久恃,三也。以三者相较,安危迥别,劳逸顿殊;虚实之机各异,主客之势不同,此贼之所以婴城抗拒,欲老我师而蹈我之隙也,盍休兵以待时而举乎”?余答曰:“信如是言,是云州决不可取也,其如纵寇何?”乃抚徐军门联魁之背曰:“大丈夫当立功边塞,救民于水火之中,岂能为群蚁所阻?吾誓与子同行!”于是整我军旅,击楫渡江,大会于云城,鏖战十余昼夜。夏四月朔有二日昧爽,亲驱猛士以先登,绕陴而呼者三匝。诸军继进,乃拔之。擒贼首蔡廷祯而诛之,回党平。此皆朝廷威福,将士用命之所致也。朔八日奏凯归来,复渡澜沧,爰感而为之铭。<br><br>(顺、云:即指旧顺宁、云州)<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舟渡石壁铭并序刻石</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