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商业网点设施建设 <p class="ql-block">和县供销社分设后,我感觉到商业局的工作,困难很多,压力较大。</p><p class="ql-block">首先突出的是所有企业营业设施缺乏,简陋,破旧,人员严重不足,自有资金有限。特别是零售网点,服务门面,老城是破旧古老,新城是几乎空白。就连局机关办公也是在旧城原百货公司的几间破旧仓库(旧城东市场)暂住。在这种情况下,除发动全体职工积极工作,克服困难,完成各自的购、销、调、存利润任务外,我和局机关同志,主要精力放在了抓基层、打基础、搞建设、求发展上。在新城,主要办了以下几件实事,使我县国营商业达到了较大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一)组织队伍将以前已完成基建的东风商场投入营业,新城商业市场冷落的状况有所改变。利用原药材公司建起来未用的五间门市(归百货公司)开办了一个营业食堂(归服务公司),使新城区开始有了餐饮服务。</p><p class="ql-block">(二)商业局机关楼的建设。在政府指定地点(政府西侧),征用张家庄村土地6亩,县里把原小学征用又不用了的不足2亩地购回(简易房屋10间)转给我们,共8亩多。设计图纸找五0部队的义务设计,县工程队承建。到处求援,利用同乡、同学、上级各种关系寻求帮助、互相协作。如木材用量大、货源很紧,求五零部队师部白部长,一次送来平价木材50立方米。又通过各种关系求得钢材30余吨。在主体竣工后,安装中因县工程队没有技术力量,又求援介休汾局洗煤厂吴厂长(老乡),无偿派出数名技工,用一个多月完成管道安装工程。机关负责工程的是监察股长张达圣和老同志霍尚元,他们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打细算。用不足一年的时间完了近34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平均造价(连同征地)每平方米104元。造价不高的另一因素是锅炉共用了县政府的。资金全部自筹,未用财政分文。大楼质量优良,外形美观,当时是新城数得上的好建筑。建成后,安排为局机关和饮食服务公司、食品公司行政办公用房。后来,财委领导李希曾提出要和我们一块住,我们立即把三层的十九间给财委无偿使用。</p><p class="ql-block">(三)饮食服务公司的营业设施(服务大楼)的建设。1976年初征地30余亩(张家庄村土地)。因为这项工程当时是我县商业系统最大的工程,县委县政府领导都非常支持,也多次督促。如规划地址是朱咏任书记时就给留下的,地段在距孝西站最近的东北角一处,他明确下令此处谁家也不准占用,就等商业局自筹资金建服务大楼。正式征地时县委书记是赵孟岚同志了,他大力支持办理征地手续,并亲自审查图纸(图纸也是五零部队有资质的设计人员免费设计的),提出把原来二层的客房改为三套套间(当时算是高级的了),并让建个象样的浴池。我们都遵照执行。但资金县上一分不给,全让我们自筹。当时县长是石存有。书记县长知道县里财政吃紧,商业局是只要给压力就能办得到。我们组织了专门的临时机构,由我挂帅,财务科长任国忠负责核算并筹集资金,以监察专职委员张达圣科长为主,加上原来建局办公楼的霍尚元,又增加了两个专职采购员,专事专办,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主体工程。三层服务大楼近4000平方米,包括客房及办公室60余间,照像营业300平方米,修表业60平方米。又建一层浴池两个(男、女各一)均有池塘、淋浴。总投资近60万元(包括锅炉房设施)。1979年开始营业,取名“新欣旅馆”“欣怡浴池”。开始营业后效益可观。又针对客人吃饭不方便的问题,商业局拔了3万元,盖了三排45间平房,两排用作公司办公及职工宿舍,一排用作顾客食堂,使客人吃、住、停车服务配套,大大方便了顾客。当时成为吕梁</p> <p class="ql-block">地区第一个服务配套、设施完美的服务大楼,能承接全地区的各种会议。不久,就承办了两次全省的商业系统储运工作现场会,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好评。同时公司效益逐年增加,年利润由4.5万元增加到15-20万元。</p><p class="ql-block">(四)多方筹资增设新城零售门店。当时新城面向社会营业的饭店只有一家,还是借用药材门市部几间小卖部来营业的。县领导有意让我们再搞一个大饭店以解决社会需求。但我们也实在难以筹集资金。这时,适遇省财委主任白清才同志来我县检查财贸工作,已到地委的朱咏书记让我们汇报工作时,把网点不足的困难讲得严重些,朱书记又对白主任强调了我县新城发展的成绩和困难,要求省里帮助解决建设资金。白清才主任当即表示支持10万元让建些城市小的网点。拿到钱后朱书记让我们给县社3万元建供销商场。其余的我们用2万元在新城建百货(新义商店)副食(新欣商店)各一个,每个七间门面,缺口资金由各自公司补足。用5万元给服务公司在北面沿街建15间门面的大食堂和三间理发店。这样饮食服务业都有了新的较大的营业场所。借这个机会,新城增加了4个零售、服务网点,并办理了合法征地手续。七二五厂要退还多占了的梁家庄的土地,我们通过政府要下一排宿舍基地,和供销社两家分用,商业局分下五间,改建为副食冷饮门市,给了加工厂经营。</p><p class="ql-block">(五)春阳大楼建设和营业。1975年</p><p class="ql-block">县委县政府迁到新城后,机关单位、驻军、驻县厂矿企业接踵而至。汾局工程处(九处)也想从高阳矿区迁入新城,需要征用地。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在征得分管副县长李希曾同意后,找到县长石存有、书记赵孟岚汇报,介绍了按国家规定,大型厂矿驻地的商业、服务网点,均由厂矿负责建成后,交当地商业部门无偿使用,经营资金、人员、管理由当地商业部门解决。像咱县的柳湾矿、水峪矿、高阳矿的矿区商店都是这样管理经营的。工程处也是个万人的大单位,由矿区到城区,肯定有商店的建筑项目。咱们可不可以借这个机会,让</p> <p class="ql-block">他们把项目建在新城区的中心地带?请领导在他们征地时协商。书记县长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可以试试。过了一段时间,石县长告诉我:“成功了”!咱们县同意他们在新城征地,建办公和住宿区,商店的项目同意由县里选址,由他们出资建成后交咱县里使用。有关具体事项,由你和他们联系好了。这对孝义商业系统甚至全县人民来说确实是件大好事。对我这个商业局长来说更是件天大的喜事。所以我积极主动去找工程处主任阮金澳同志。阮主任对我非常热情,并把他们的工程负责人任灵生同志介绍给我,安排任灵生(孝义籍人)全权负责建设,竣工后交给我县使用。在一年多的工期里从征地、设计、选备料、施工质量全部由工程处负责。设计三层带角帽(加角楼四层)。院内建一排平房(15间)、厕所。在交工时我们提出,二、三楼上货困难,工程处又投资3万元搞了一间简易提升机供提货。1984年交工后开始筹划开业。</p><p class="ql-block">因是新建单位,内部设施、干部、职工、资金,均由我局自行解决,没有外援和专门指标。首先局机关业务股的5名干部抽出三人任正副经理,原股长王世荣任经理,副股长杜增凯、股员张立智任副经理。旧城合作商店会计周淑贞任主办会计,任士福任人事和办公主任。同时购买货架、柜台等设施用品,由各零售单位抽调售货员近100名(其中胜任柜组长的20余名)。资金由批发公司调拨,商品由各柜组选购。从新城、旧城零售门市调了些零星商品。局内部共调拨约50万元作为春阳大楼自有流动资金,以后进货则由银行贷款。经过两个月的筹备,于1984年10月1日开业。取名"春阳百货大楼"。</p><p class="ql-block">开业后又发现了有不少是单身职工没宿舍,商品库房也感不足,院内没下水道等困难。我找到石县长汇报开业后的情况和问题,要求县财政支持解决一下。结果财政给了20万元,我们在院内建了12间二层小楼,楼上单身职宿舍,楼下库房。这样我县第一个大型零售商业大楼就算建成了。三年后工程处感到,财产所有权在他们那里,每年还要提取拆旧基金,倒不如把产权交给县里(反正是国家财产)。我们就不容气地接收回来,增加自有固定资产和固定资金,大概近百万元吧。</p> <p class="ql-block">建成开业后院内邻街还剩小段(约20米)空地。这时食品公司经理部经理郭学勤同志向我提出,为了市场服务配套,解决新城肉食品不足的问题,他们愿意在此建一个像样的食品门市部,名称就叫春阳食品门市部。我当即拍板,并告知春阳的领导,建成后归食品公司所有。不到半年就建成了一个近百平方米的有小型冷库的高档食品销售点,方便了市民购物需求。</p><p class="ql-block">春阳百货大楼的建成,给孝义新城的商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生机,也给孝义城市带来了繁荣。除本县群众进城购物人群猛增外,周边县汾阳、介休、交口等地的群众也络绎不绝常来购物。因为场地宽大,商品丰富,陈列有序,楼内配有自动测体称和哈哈镜等供人观赏。更为引人的是我们的售货员统一着装、微笑服务,价格合理公开,为国营商业争得了信誉,春阳大楼誉满全县。省地领导来孝义检查工作时,这里是必到之处。吕梁地区书记王文学、姚新章等领导首次来孝义,就给予了很好评价,认为是全吕梁最好的商业场所。各兄弟县的同行也时有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的。从建成后第二年到九十年代中,门前挂满了上级命名的各种奖牌。春阳大楼在一片赞扬声中发展壮大,到我退休时,职工达200余人,店容店貌逐年改善,经营额由年百万元增至近几千万元。从无亏损和意外事故,利润每年稳增。还有一个特点,大楼从开业之时起,长年照常营业。每年春节当天县分管财贸的王绍汾副县长前往大楼慰问职工。每月盘点,也是利用晚上加班完成,一般没有差错,这完全取决于平时的内部管理制度严谨和职工有较高的业务素质。</p> 矿区商业网点调整和改扩建 <p class="ql-block">汾西矿务局在我县有三大国有煤矿,分别在柳湾、水峪、高阳,各矿均有万人以上。还有个地方煤矿叫兑镇煤矿。矿区原来都有商店,但是既小又简,很不适需求。按照国家规定,矿区商店是矿方建设后交由当地商业行政部门使用,为矿工服务。所以处理好和矿上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任局长后十分注意处理关系,教育经理们要尊重和依靠矿领导,经常征求意见,全心全意为矿工服务。每逢年过节,县委书记、县长就带领我们有关部门和公司领导,到矿区了解需求、征求意见。这样两家的关系就密切起来,不少困难和问题就比较容易鲜决了。</p><p class="ql-block">柳湾煤矿是的1960年初就建立的老矿。初期商店营业设施狭小简陋,矿工家属购物拥挤,加之当时货源不足,特别是不少日常适用商品供不应求,采取凭证、凭票、凭号供应,供销之间矛盾不断,群众很有意见,双方领导都感到无奈。我们与矿方经过多次座谈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申请上级批准新建能够适应需要的营业场所。结果得到上级批准,很快将原来两排平房院落改建成一个大型商场,东边二层行政办公,北院仓库生活区,商场面积500多平米,西边两层,底层副食杂货晚上也营业。上层为商场职工宿舍。既扩大了商业经营,方便了矿工生活,支持了煤矿生产。</p><p class="ql-block">柳湾商店原来服务着两个驻县单位。除煤矿外,还有一个国防工业的5号信箱,驻地在西辛庄山沟里,距柳湾10多里山路。该厂有两三千职工,大多数由南方(浙江、四川)而来,与当地生活习惯明显不同。为解决职工供应,我们在西辛庄村里建了十几间平房作为商业门店,负责工厂和当地农民的日常商品供应(因军工厂厂内不准建商店)。因为当时供应非常紧张,特别是对食品蔬菜供应,工人</p> <p class="ql-block">意见很大,经常向上级反映吃不上大米,肉食品不足,蔬菜不鲜……。1970年代中期,国务院派中商部副部长张耕励专程来我县了解军工厂的供应情况。我在机关汇报情况后,他们指定由我一人带他们(还有省厅2人)进驻该厂二至三天。他们在该厂住了两天后,我去接应。当时厂长是郝虎义,书记姓于,我与他们平时就比较熟悉。我去后张部长召开了厂商座谈会,认为双方反映情况大体一致,都比较客观,肉食供应不足,是全国性的问题,县里没有克扣,而且还有少量的优惠。对此工厂领导和工人都有同感。张部长没有指责我们,而是鼓励我们继续改进,争取尽量满足工厂需求。此后,我们加强了西辛庄食品站的领导和场地建设,购置了冰箱,使职工吃到了鲜猪肉。还把商店从柳湾店分离出来,独立核算,由商业局直管,更有利于商店的工作和经营。直到我退休一直未变。</p><p class="ql-block">水峪煤矿原来因距兑镇很近(不足一公里),所以只由兑镇商店设一个较大点的门市部解决矿工购物的问题。兑镇是古镇,本身市场很大,业务繁忙,服务面很广,所以商店对水峪矿服务的精力就有些不足,有些顾此失彼。经我们多次研究,水峪矿请示上级新建了一幢三层的商店大楼,面积4000平方米左右。建成后我们单独设立水峪商店,调兑镇商店的经理霍绍同志任水峪商店经理,卫学斌 为副经理,专门为水峪矿服务。做到了矿商两满意。</p><p class="ql-block">两店分设后,兑镇商店的精力和财力就可以集中到兑镇煤矿商店和镇的街道市场上了。把旧的小旅店、小卖部,改建成了有食堂住宿的小二楼院子,把原来的门店均整修更新,把药材门市也改为两层,增设了新的棉布百货门市,把唯一较大的老商场(木质结构,约400平</p> <p class="ql-block">方米)适当维修美化。又在河滩旧房院内盖起了一排仓库,增加了批发业务。不幸的是1990年春节的夜晚,商场失火,整个商场化为灰烬,幸好没有人员伤亡。因抢救及时,也没有伤及群众。直接商品损失约15万元。这是我县商业系统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大火灾。我深感痛心。除向领导深刻检讨外,赶快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在原地重新建造。我找到汾局工程处任灵生副处长,委托他承建了新的商店,建成后定名"天马商场",比原来面积增大三倍。算是我任期内最后一项工程。我谢职时还欠工程处工程款8万元。</p><p class="ql-block">高阳煤矿是三大矿中较后一个建成的。投产于60年代未。建矿井时工程处也在高阳住。工程处移进新城后,高阳矿方利用工程处用过的平房基地给商店建了一处平房四合头院,中间有一大商场300平方米,经营几年后,感到不适立了,乘矿上新建职工宿舍楼之际,把一幢六层楼的底层盖成商场作为门店,又在沿街建了一个小院,用作对外饭店,建筑比较新颖。把商场旧址的一部分改作蔬菜门市,归蔬菜公司经营。</p><p class="ql-block">所有矿区商店房屋设施,都由矿上投资,商店无偿使用。既不用商店折旧摊销,也不用出租金,而且商店的安全也由矿保卫科负责,商店可安心地集中精力为矿工服务。只要我们下功夫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这可真正是双方受益两全其美的好事情。我在任时的矿商两家的关系一直比较融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