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笔记(三)

瑜宸

<p class="ql-block">  从牡丹园出来移步白马寺。白马寺有着距今1900年的历史,是中国寺庙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p><p class="ql-block"> 一提到寺庙人们常常会认为有一种宗教迷信色彩,有的虔诚膜拜,有的敬而远之。知其所以方能破迷开悟,其实“寺”本来是办教育的机关,与现在宗教的拜拜、祭祀、超度完全没有关系。 </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的来历很有传奇色彩。相传在公元64年,东汉明帝刘庄夜里梦见一位金人在宫殿上空盘旋,遂派人前往西域求佛法,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天竺(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公元67年,汉使和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汉明帝见此非常高兴,让两位高僧暂时住在鸿胪寺。 </p><p class="ql-block"> 鸿胪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外交部,外交部只能接待短期的外宾。公元68年,汉明帝就下令按照天竺佛教寺院的样式,在洛阳城东修建了一座佛教寺院,让天竺高僧居住和藏经。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劳,故取名白马寺。</p><p class="ql-block"> “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庙”,古时候祭祀祖先多在室内,这种室被称为“庙”,如太庙、孔庙,也常称为祠,如司马迁祠、武侯祠、各地的先贤祠和家族祠堂。所以“寺”和“庙”跟宗教完全没有关系。</p><p class="ql-block"> 中国从汉明帝以后就变成两个教育机构,一个是归皇帝管的寺庙,一个是归宰相管的礼部。因为白马寺是直接属于皇帝管辖,专门推广佛陀教育。所以佛教在全国的推动非常顺利和普及。上至京都,下至乡间,寺庙遍及各个角落,我们现在仍然能够看到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寺庙呢。</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山门不是很大,红墙灰瓦,门楣一块黑底金字匾额上书“白马寺”三字。山门宁静素雅,三孔山门分别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愿门”。</p><p class="ql-block"> 穿过山门,正式进入白马寺,站在中轴线上脚踩寓意步步生莲的莲花,抬头张望,晨钟暮鼓分列左右。古代没有报时工具,就靠敲钟和敲鼓来报时,早上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计108下,寓意送走108种烦恼。暮鼓在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敲,敲打一小时,是将吉祥如意散播给众生。同时晨钟暮鼓也是对心灵的一种叩击,提醒众僧精修进学。</p><p class="ql-block"> 顺着中轴线分别走过天王殿、大佛殿来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分别供奉着释迦摩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等众佛。寺院里香烟缭绕游客很多,大殿进不去,我们在院子中燃香面向大殿鞠躬礼拜,本想恭敬的把香插到香炉里,因为进香的人特别多,香炉里的香塞得满满的,已经找不到插香的地方,只能随着大众把香一起投入香炉。</p><p class="ql-block">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国家号召恢复传统文化。寻根问祖,文化旅游非常兴旺,所到之处凡是文化景点都很火热,博物馆、寺庙等地无不人山人海。这是人们向往文化的一个外在表现,人们通过这样的文化旅游在不断的丰富着自己的文化知识,增加着自己的文化厚度,这是一个民族强大的象征。我们读书会也是乘了这股文化的东风,大家都被中国文化的魅力所深深的吸引,自发坚持学习十年,风雨无阻,并且每个人也都在这学习中收获着思想的充盈精神的愉悦和生活的甘甜。</p><p class="ql-block"> 穿过大雄宝殿,后面就是清凉台,这里曾经是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避暑、读书的地方,白马寺是汉明帝把自己读书的书院捐出来修建的寺庙。顺着高高的台阶爬上去,中间主殿供奉着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左右两侧的配殿,分别供奉着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塑像,他们的不辞辛苦,远离故乡,传播经典文化,开启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佛教历史,在这里他们翻译出了四十二章经以及其他佛经,并且把他们的生命也留在了这片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走过清凉台向西,是一处别具风格的宫殿区。这里有着印度、泰国、缅甸风格的宫殿寺庙。这是八、九十年代这些国家分三次主动向我国捐款修建的三个异域风格的塔院。它们形成了白马寺又一特色:世界上唯一一座具有四国风格的寺庙。由于午后到现在一路走来,身体已经疲乏,这些高大宏伟金碧辉煌的宫殿,也只能远观,不能一一走进细细观赏了。</p><p class="ql-block"> 置身于古老的白马寺,脚踏祖国的土地却游走于异国风情的宫殿,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白马寺不正是习主席“天下大同,美美与共”这一思想的良好体现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