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楼游记 文/徐继龙

春苗文学

<p class="ql-block">    冠军楼游记 </p><p class="ql-block"> 文/徐继龙 </p><p class="ql-block"> 奥运冠军之城,草长莺飞,燕语呢喃。武陵春人,相约游园。拾级而上,缓步参观冠军楼“短道速滑冠军展览馆”。 </p><p class="ql-block"> 进入冠军楼大厅,金牌榜映入眼帘,一连串的冠军数字让人啧啧称叹:冬奥会冠军4名,冬奥会金牌7枚,世界级金牌182枚,破世界纪录16次,世界冠军13名,国家级金牌569枚,特奥会冠军3名,特奥会金牌7枚……奥运冠军之城,实至名归。 </p><p class="ql-block"> 七台河市不会忘记冠军城的奠基者们。孟庆余教练也曾奋战在煤海,因为酷爱滑冰,成为短道速滑教练。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为中国培养出冬奥冠军。循环往复,寒来暑往,孟教练实现了梦想,为冠军们插上了神奇的翅膀。杨扬、王濛、范可新……一朵朵“速滑之花”,怒放在白色冰面,登上了人生的峰巅。孟教练一生简朴,为了梦想,倾其所有,甘于奉献。露天的灯光球场,见证了他不畏严寒。倭肯河畔,见证了他血染衣襟,却坚持拉练。2006年8月2日凌晨,孟教练带着一名新选拔的队员,开车赶往哈尔滨,准备继续训练。困意袭来,噩耗降临……2022年11月11日,中国奥委会授予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奥运冠军之城”奖杯。是孟庆余教练和他的弟子们,为奥运冠军之城夯实了基础。冠军精神,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速滑教练无悔的付出,换来的是速滑冠军们的星光熠熠,也让七台河这座小城有了一张亮闪闪的名片。  </p><p class="ql-block"> 其实,每个运动员都会有一个冠军梦,孟庆余和董延海教练就是发现人才的伯乐。杨扬是他们培养的第一个冬奥会冠军,也是中国冬奥会首金的获得者。这个曾经在育红小学就读的小女孩,功成名就之后为母校捐助了一间梦想教室。班主任郑亚福老师这样评价杨扬:“杨扬,为中国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并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七台河人的骄傲。大杨扬给我的印象是性格倔强开朗,爱说爱笑,幽默大方,乐于助人,做事计划性强,有毅力,能吃苦,不拖拉”。整个运动生涯里,杨扬一共获得过59个世界冠军。展厅内,杨扬当年用过的旧书包、跑鞋、冰刀、头盔、帽子、跳绳、接力棒、训练笔记,还有那篇作文《怎样对待苦与累》……向人们倾诉着:是汗水、是泪水,甚至是鲜血,浇灌出了速滑冠军之花! </p><p class="ql-block"> 看着杨扬与师妹王濛同台领奖的图片,众人纷纷感叹。王濛,曾经的小女孩,为了不挨打,想方设法让爸爸抓不着,就像一个假小子,身手敏捷。学习了短道速滑的她,如虎添翼,在速滑场上所向披靡,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濛时代”,被誉为“三冠王”。金牌闪烁,也只有王濛自己知道这些金牌背后有多少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 </p><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张杰曾在全国速滑比赛中一人独得五枚金牌,一战成名。张杰是杨扬的大师姐,是七台河短道速滑在全省、全国、亚洲、世界大冬会的首枚金牌获得者。杨扬,王濛,张杰,刘秋宏,孙琳琳,范可新……七台河市的短道速滑事业达到了鼎盛时代。其实,没有伤痕累累,哪有金牌熠熠生辉。薪火相传,中国短道速滑后继有人。冬青奥会冠军——杨婧茹,开始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初露锋芒。   </p><p class="ql-block"> 在冠军楼内远眺:远山近水,交相辉映,文友们不由自主地合影。身处“手握秒表的城市”,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p><p class="ql-block"> 绿意盎然冠军城,冠军湾里走一走。小桥流水、花红柳绿、桃李争芳……惬意的心情便开始追逐着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  奥运冠军之城,草长莺飞,燕语呢喃。武陵春人,相约游园。拾级而上,缓步参观冠军楼“短道速滑冠军展览馆”。 </p> <p class="ql-block">  进入冠军楼大厅,金牌榜映入眼帘,一连串的冠军数字让人啧啧称叹:冬奥会冠军4名,冬奥会金牌7枚,世界级金牌182枚,破世界纪录16次,世界冠军13名,国家级金牌569枚,特奥会冠军3名,特奥会金牌7枚……奥运冠军之城,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  七台河市不会忘记冠军城的奠基者们。孟庆余教练也曾奋战在煤海,因为酷爱滑冰,成为短道速滑教练。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为中国培养出冬奥冠军。循环往复,寒来暑往,孟教练实现了梦想,为冠军们插上了神奇的翅膀。杨扬、王濛、范可新……一朵朵“速滑之花”,怒放在白色冰面,登上了人生的峰巅。</p><p class="ql-block"> 孟教练一生简朴,为了梦想,倾其所有,甘于奉献。露天的灯光球场,见证了他不畏严寒。倭肯河畔,见证了他血染衣襟,却坚持拉练。2006年8月2日凌晨,孟教练带着一名新选拔的队员,开车赶往哈尔滨,准备继续训练。困意袭来,噩耗降临……</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11日,中国奥委会授予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奥运冠军之城”奖杯。是孟庆余教练和他的弟子们,为奥运冠军之城夯实了基础。冠军精神,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速滑教练无悔的付出,换来的是速滑冠军们的星光熠熠,也让七台河这座小城有了一张亮闪闪的名片。   </p> <p class="ql-block">  其实,每个运动员都会有一个冠军梦,孟庆余和董延海教练就是发现人才的伯乐。杨扬是他们培养的第一个冬奥会冠军。</p> <p class="ql-block">  杨扬是中国冬奥会首金的获得者。这个曾经在育红小学就读的小女孩,功成名就之后为母校捐助了一间梦想教室。</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郑亚福老师这样评价杨扬:杨扬,为中国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并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七台河人的骄傲。作为大杨扬的小学班主任,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如此的成绩,我倍感自豪。杨扬是在小学四年级从体校插班到我们班级的。在我们班级念了不到三年,毕业前夕因为被选拔到省体校而提前毕业。她给我的印象是性格倔强开朗,爱说爱笑,幽默大方,乐于助人,做事计划性强,有毅力,能吃苦,不拖拉。大杨扬是个乐天派,有她在一定充满笑声。记得一次元旦联欢会,每个小组都会派同学表演节目。在同学们的一致要求下,平时就笑话不断的她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新笑话,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至今,每当学生聚会,回忆起小学这段趣事时,大家还记忆犹新。杨扬从小就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学校运动会上,我们班级的团体总分跟另一个班级很是接近,谁能在四百米接力项目上领先,谁就能第一。大杨扬是最后一棒,她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超过了对手,咬牙坚持到最后,帮助班级赢得了荣誉。杨扬特别有正事,她学习非常刻苦。体校学生上午到学校上课,下午到冰场训练,尽管如此,杨扬的文化课始终没有落下,老师留的作业,杨扬都能按时完成。因为训练耽误文化课,很多知识杨扬没有学到。下课后,她就会拿着书本找到老师,请教没有理解的知识点。那时,我就认为,这个爱钻研的女孩将来一定会有出息。</p><p class="ql-block"> 杨扬每次夺冠之后都会回到母校,看望学校师生。整个运动生涯里,杨扬一共获得过59个世界冠军。2006年8月17日,杨扬在北京举行了退役仪式。 2017年11月,杨扬担任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  杨扬当年用过的旧书包、跑鞋、冰刀、头盔、帽子、跳绳、接力棒、训练笔记,还有那篇作文《怎样对待苦与累》……向人们倾诉着:是汗水、是泪水,甚至是鲜血,浇灌出了速滑冠军之花!</p> <p class="ql-block">  杨扬与师妹王濛同台领奖。王濛,这个小时候怕挨打的女孩,为了不挨打,想方设法让爸爸抓不着,就像一个假小子,身手敏捷。学习了短道速滑的她,如虎添翼,在速滑场上所向披靡,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濛时代”,被誉为“三冠王”。</p> <p class="ql-block">  金牌闪烁,也只有王濛自己知道这些金牌背后有多少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p> <p class="ql-block">  王濛的小学班主任王全芳这样说:一九九零年的初秋,育红小学的校园里迎来了一群不谙世事的小顽童。其中有一个小女孩,个子不高,但长得很茁壮,梳着齐耳的短发,略黑的小圆脸上嵌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 好奇的大眼睛四处张望着……当听到她的名字时,迅速地跑到我身旁,这就是小王濛留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不服输的小女孩。由于孩子家住在距离学校较偏僻的地方,没有学前基础,起初学习很吃力。但是小王濛不哭不闹,而是悄悄地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从头写起。一个拼音字母不厌其烦地写上好几行,小手磨起茧子了,揉揉再写,写累了,抬头看看操场上玩耍的同伴笑笑再写,慢慢地她超过了同学。我发现小王濛有一股超常的韧劲,运动会上还展现出特别强的爆发力。先天的体育素质,倔强顽强的性格成就了她世界冠军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张杰曾在全国速滑比赛中一人独得五枚金牌,一战成名。张杰是杨扬的大师姐,是七台河短道速滑在全省、全国、亚洲、世界大冬会的首枚金牌获得者。张杰因伤退役后,与丈夫董延海赴日本学习、生活。十余年间,尽管日子过得很安逸,她却始终忘不了家乡,忘不了冰雪。2014年5月,这对夫妻回到家乡七台河,董延海任少儿短道速滑特色校总教练,张杰则一头扎进了特教学校,利用多年学习的运动康复技能,从140多名学生中挑出26人,成立了短道速滑队,不拿一分钱当公益教练。为了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从速滑队组建开始,张杰就开始坚持写训练笔记。孩子们点点滴滴的变化令张杰喜出望外。原本以康复为目的而滑冰,没想到竞技成绩迅速提高。如今这26 个孩子里面的3个,成了世界冠军。</p> <p class="ql-block">  没有伤痕累累,哪有金牌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薪火相传,中国短道速滑后继有人。冬青奥会冠军——杨婧茹,“小荷才露尖尖角”,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初露锋芒。</p> <p class="ql-block">  奥运冠军之城 ——七台河市的短道速滑事业达到了鼎盛时代。</p> <p class="ql-block">  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冠军楼内与仙洞山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冠军楼内与桃山合影。</p> <p class="ql-block">  身处“手握秒表的城市”倍感自豪!</p> <p class="ql-block">  在冠军楼内与文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绿意盎然冠军城,冠军湾里走一走。小桥流水、垂柳拂堤、桃李争芳……惬意的心情便开始追逐着湖光山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