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大坝

华氏度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连接河南、山西两省,控制流域面积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 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1961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div> 这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之一李先念的题字。</div> 石碑的背面,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诗——<div> 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br></div> 大坝主坝长713.2米,总库容162亿立方米。三门峡水电站现有装机4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可达14亿千瓦时。自1973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已累计发电235.2亿千瓦时,创产值约20亿元。<div> 2018年1月27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div> 库区一幅巨画再现了此地筑坝前的原貌。<div> 三门峡位于中条山和崤山之间,是黄河中游下段著名的峡谷。三门峡水库的北面是山西平陆县,南面是河南三门峡市。旧时黄河河床中有岩石岛,将黄河水分成三股息流由西向东,北面一股为“人门”,中间一股为“神门”,南面一段为“鬼门”,故称为三门峡。</div> 三门峡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875.2m,最大坝高106m,巍然屹立于黄河三门峡谷之间。 这里峡谷险峻,景色秀美,大坝巍峨,建坝之后,高峡出平湖,汹涌咆哮的黄河在此处显得波澜不惊,如一面明镜到映蓝天。 每年10月到第二年6月,大坝都会蓄水发电,此时黄河在三门峡段就变得非常清澈,而调水调沙前的6月下旬,这里还会出现青山绿水景象。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一直把治理黄河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从各方面支持这一工程,黄河沿岸的群众也积极响应治黄号召投入建设,要把千年的黄河水患变成水利,造福于民。 1954年,国家计委正式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这年,中苏专家120余人行程12000余公里,进行黄河现场大查勘后,肯定了三门峡坝址,认为“任何其它坝址都不能代替三门峡为下游获得那样大的效益,都不能像三门峡那样能综合地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问题。 三门峡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是:1、将黄河上游千年一遇洪水由37000立方米/秒降为8000立方米/秒;这样,黄河洪水的灾害即可以完全避免,黄河下游的洪水威胁自然解除。2、拦蓄上游全部来沙,下泄清水,实现“黄河清”,使下游河床不再淤高。3、调节黄河水量,初期灌溉2220万亩,远景灌溉7500万亩。4、装机90万千瓦,年发电量46亿度。5、改善下游航运。 这是大坝链接张公岛的连廊。<div> 游览三门峡大坝,不仅看到它现在的美景,更要了解其曾经的故事与意义。</div> 大坝上特设地跨河南、山西两省的标志,一坝连两省。这里成了游客必到的打卡地。 自古以来,黄河这条母亲河并不温顺,甚至极其暴躁。因上游泥沙向下游冲刷和堆积,使黄河抬高了河床,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悬河。古代官员治理黄河的办法是河床抬高一米,堤坝加高一米,倘若加固不及时,或工程质量较差,抑或是加高到无法承受压力,大坝就可能决口。 历史上有记载的黄河决口就多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出现过26次,其中造成巨大灾害的改道有6次。 最近一次大决口是1938年抗战时期,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堤坝,想用“水淹七军”的古法来阻挡日军,却造成了豫、皖、鲁、苏四省数千万人因此遭受巨大灾害,大批良田成了盐碱地,八十多万人死亡。而后续引发的饥荒灾害更为持久,流离失所的难民覆盖了半个中国,并造就了一个历史名词——黄泛区。 新中国把治理黄河看作是治国的重点工程,无数水利工作者和黄河两岸的群众成了新时代的大禹群体。经过多方论证,在苏联的帮助下,历时四年,在三门峡修建了这座黄河第一坝,结束了黄河下游年年水患的问题。 这块屹立河中间的大石上可隐约可看到“张公岛”三个红字。<div>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豫、陕、晋三省交界处,黄河从壶口南下行至潼关,然后一个超90度角的转折拐向东北,在130公里处流经三门峡。<br></div> 三门峡两岸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十分险要。在水中矗立着“三门六山”六个石岛,分别为人门岛、神门岛、鬼门岛、张公岛、砥柱山、梳妆台。黄河激流穿过时,涛声震天,黄水白沫喷溅,紧接着迎面撞上一座耸立的石柱,这便是砥柱山,数股乱流搅在一起,激起数丈高的浪花,而砥柱山巍然屹立其中坚忍地承受着冲刷,绝对的“中流砥柱”范。 俱往矣。此时看到的砥柱山只露出水面一个尖尖,静卧在平缓的清流中,像是在默默地回忆曾经的峥嵘岁月。 绿水清流从大坝下流出,向东淌去,倒是让没见过黄河暴怒的人难以想象它当年的情形了。 建设三门峡大坝的年代,一大批热血儿女日夜奋战,无私奉献,创造出骄人的业绩。这大大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诗人贺敬之受建设者冲天干劲的感染,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一首《三门峡歌》,至今仍被展览在大坝上。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是多少代人的梦想。三门峡大坝的建成,初步实现了这一愿望。以后黄河上又建成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与三门峡水利枢纽配合调水调沙,进一步减轻了泥沙堆积造成的灾害隐患。 这白鹭静候碧水岸边伺机捕鱼的现象成了一道绝佳景致,要不是亲眼看到,怎么也不相信是在黄河上出现的。 三门峡大坝如今成了一处令人向往的旅游景点,以旖旎秀美却不乏雄浑刚劲的英姿示人,向人们讲述着前生今世。 大坝紧连张公岛的廊道,让游客可远近变换距离观赏大坝的雄姿和两山褒夹着流向远方的黄河水。 这是大坝与张公岛连接的廊道下建造的“水晶宫”,护栏下边是黄河水,而水中却有鱼儿在悠哉游哉。 黄河第一坝,雄踞三门峡<div>水患成水利,发电调泥沙</div><div>遥敬众大禹,治水不顾家</div><div>峡清现平湖,鹭翔逐鱼虾</div><div>保护母亲河,万古佑华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