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探寻山水之乐第二篇——戏水

蜜蜂家

<div> 瀑布,作为大自然的一道壮丽景观,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惊喜与享受。西峡之行第二天我们决定来到龙潭峡,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探寻龙潭瀑布之乐的奇妙旅程吧!</div><div> 这是早晨窗外的景色,整体看来天气晴朗适合出行。远山隐隐约约更激发了我探寻龙潭戏水的心情。</div> 这是出发前,抬头望去突然发现天空从山前山,出现的一缕云,好像大山甩出的辫子。 龙潭峡在双龙镇。距离太平镇不是太远,我们驱车不到40分钟就到达的目的地。丛林下密密麻麻的植被来看,这里也是一个气候湿润,植被丰茂的地区。<br> 从入口往里走是一件密密麻麻的竹林。微风轻拂,竹林婆娑,沙沙声中,宁静与舒适悄然降临。 龙潭峡瀑布群的终章,泉水汇聚于此,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这里的风景,与九寨沟的自然美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清澈的泉水,翠绿的植被,以及瀑布的壮观,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自然景观。 在峡谷的两侧是这种林荫步道,步道上有很多方便人们休息和谷两侧,林荫步道蜿蜒伸展,为游客提供了一片凉爽的休憩之地。沿途设有多个休息区和餐饮点,方便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片刻的放松和美食。 流水就有了水车,这是当地一个饮食店用流水来碾磨食材的流水驱动水车,为当地饮食店碾磨食材,传统与自然完美融合。 利用自然之力碾磨食材,不仅展现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也赋予了食物别样的风味。榛子凉粉和葛根粉在现场碾磨,的确诱人! 在溪水两侧能够遇到这种青檀树。后来才知道这个青檀的皮是制作书画纸的主要原材料。 绿树和灌木交错倒影在溪水之中。<br> 漫步林荫小道,凉风拂面,流水潺潺,宁静而惬意。 途中邂逅流水,驻足静摄,方知此水仅是大景中的一抹微光。 溪水清澈,仿佛《小石潭记》中所描绘的潭水,令人心旷神怡。 清泉石间流,声穿山林中。<br> 芦苇藏深山,方知在河边<br> 流水轻泻石墙,似轻纱飘垂,如绸缎挂落,细腻而优雅。 大龙潭的成因:大约是距今4.3亿和4.5亿年前的海相火山沉积岩被距今1亿年前的花岗岩侵入,在花岗岩侵入构造裂隙带上被侵入前火山沉积岩被填充,但花岗岩冷却以后与变质的火山沉积岩之间仍然是裂隙发育的柔软区,柔软区经过长期龙潭河水的侵蚀,形成凹地,积水成潭。简单说,这里原本就是有裂隙,比较柔软,新的岩体侵入,这里依旧是柔弱区,经过的河水的长期打磨而成。 植被葱郁,谭水碧绿,春意盎然。 进观瀑布,与他处不同,此处瀑布后是坚硬的花岗岩岩体。流水的侵蚀之力,需经年累月,方能雕琢出这般景致。 大龙潭是最近的一个瀑布,据说上面还有好几个更为壮观瀑布,不过这里成了孩子们水枪大战的好去处!<br> 走过瀑布上边是平静、清澈的溪水!<br> 溪水从石缝间急涌而出,激荡起层层浪花,景象壮观。 走,继续寻找潭水和奇景!<br> 你想想这是造山运动是大规模的石块,岩体崩塌堆积,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情境。 青山掩映,瀑布群层叠不息,流水潺潺,绵延不绝。 这是老黄檀,木材耐磨,种子含淀粉!<br> 看到的神奇树木,大名鼎鼎的树莓,果实可明目,解毒!<br> 木可家具,种可榨油!<br> 乱石散布溪中,见证了昔日山崩地裂的自然伟力。 黑龙潭前眺远方,黑龙不知何处去。直流清水眼汪汪,春风拂过不惆怅!<br> 坐在乱石之上,俯瞰山川变迁,感慨万物变幻莫测,一切皆在转瞬之间。 清泉石上流<br> 金蟾望月,名扬天下。实则是乱石崩塌,跌宕起伏后,大自然赋予的神奇造化。 这可能是最有意思的一段小路,据说个高者最有福气(容易撞到头,撞到福气)<br> 无论是“群鱼”还是“洞天”其实都是历史时期这里大规模滑坡、崩塌的产物。<br> 水帘洞前遭泼童,端坐莲台学菩萨<br> 流苏树,以其高耸、壮观、美丽而著称。当白花盛开之际,它更是风姿绰约,令人赞叹。 一条藏在深山的巨龙!<br> 龙吟水<br>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池瀑布!<br> 此地实为一向斜构造,两侧山峰耸立,中间地势较低。因此,两侧地下水经年累月汇聚于此,形成盆状积水。积水沿裂缝层层下渗,终成壮观的瀑布群。这或许正是龙潭沟瀑布群形成的主要奥秘所在。 这就是八戒窥浴!<br> 龙潭沟的入口区域,设计得颇具韵味。远眺是连绵起伏的青山,近观有亭台水榭点缀其间,四周青翠环绕,景色宜人,令人赏心悦目。 门口十二生肖迎宾挺有特色1<br> 与本尊合影!<br> 青山不老,流水不息,经万千年地质变迁与千百年流水雕琢,龙潭沟成为了亲近自然、体验水之韵味的绝佳之地。五一佳节,先登山探险,再近水嬉戏,山水之乐,实为假期首选。 下次探访要深入了解这片宝地——五道幢。据说是地质公园,也是山水园林,更是研学基地,充满了探索的价值。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