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知死墓

柳清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闲谈知死墓</p><p class="ql-block"> 最近,应邀复原一个古村落。在考察走访当地老百姓时,他们说村里还曾经有知死墓,让一并画到画面中。我自然是不知道知死墓什么样子,只能听村民们一边描述我一边画。</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以前有人和我说过犁川草纸寨即现在的中庄舞台和佛堂后面的土山上也有知死墓,其建筑物特殊而精美,后来拆毁,很多条石被建了中庄舞台根基。不过,当时还以为只是犁川的一个旧风俗,除了遗憾后人对历史留下的那些个民间手工工程的破坏,没太在意其它。今天,我却在另外一个村也听说了知死墓,而且需要画出它曾经的样子,心情突然很复杂。依据描述,墓中主要有一个土炕和炉火,还有其中一面坑壁上要抠个窝放上自己的牌位。具体画出来时,看到这一方连接生死的狭小空间,既感慨古人对死的坦然与重视,也感觉人老了后的无奈与心酸。真是人生在世时挣东挣西、争来争去,临死时才觉得除了身体是自己的,而拿身体透支的身外之物都是过眼的云烟、梦幻的狂欢。</p><p class="ql-block"> 知死墓,或叫自死墓。它从什么年代开始的?历史没有准确的记载。通过网上搜寻,有人推断知死墓制度,开始于炎帝,活跃于春秋战国时期,后来断断续续延续到明清。山西长治屯留姬村和晋城高平炎帝陵都发现过早期的知死墓,晋城阳城的临涧村北至今还保存有“知死墓”遗址,包括晋城泽州的犁川、大阳、川底等镇村关于知死墓的相关传说,综此判断,晋东南地区发掘和遗留下来的知死墓遗迹大多都是宋金时代的,最终又随着元朝的统治终结而成为历史,此后的朝代中或有地方零星延续但已非主流习俗。另有一说法:在金元时期,实行保甲制度统治汉人,压迫甚惨。汉官退休以后,不让回乡和民众接触,怕官民结合造反,便建汉官养老院集中管理,人们戏称"支死墓"。"支"者,等待也。或许这一说法与知死墓是两码事,但应该都是真实的存在过。</p><p class="ql-block"> 元朝时,关于人的等级制管理已写在历史教科书里,现在的养老院或许就由此开始,只不过性质发生了改变。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剩余价值有限,所以规定人活到六十岁就要住到知死墓里,在那里等待着和生界的告别。知死墓一般是在地里挖个坑,也有在土崖半腰挖个洞,知死墓里会有一个或两个土炕,进了知死墓的老人决不能出来,要一直等到死亡。有的家里条件好一点的,还能打发儿子定期给送点饭吃,否则就只有等着冻死饿死了。</p><p class="ql-block"> 我画的这几个知死墓是在地上挖坑,然后用砖或石头圈拱,再用土全部埋住,只留个小洞口的那种。但为了同时表现出里面的摆设及掩埋于地下的状态,便做了示意式俯视处理。我画的和讲的知死墓相关情况究竟对不对也不知道,随手记录下来,供有识之士指教。</p><p class="ql-block"> 诚然,从复原这幅古村图来说,村里的老百姓能看得懂,能从复原的屋院中想起发生的故事,能从大画面中找回自己小时候爬山下河钻胡同的回忆,就是对我辛苦劳作的最好鼓励。</p><p class="ql-block"> 2024.5.4五四青年节柳会庆记</p><p class="ql-block"> 2024.5.13上午增改</p> <p class="ql-block">草稿(非允许不可用)</p> <p class="ql-block">晋城龙马湖</p> <p class="ql-block">龙马湖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