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前言: 这个名叫蔡艺彬的听障男生,十五岁左右只身走出古雷霞美海边,带着"诗和远方"的梦想,在恩师庄南燕吴曦煌的悉心指导下,闯出一条仅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p> <p class="ql-block"> 听说在古雷开发区霞美镇董门村有一个青年,他深研指尖艺术,能将细如发丝的“漆线”变幻出各类纹饰,通过盘、绕、堆、叠等技法“雕”出大千世界。</p> <p class="ql-block">蔡艺彬正在用“漆线”雕刻佛像</p> <p class="ql-block"> 这一传统技艺名为“漆线雕”,最早发源于福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闽南一绝”。</p><p class="ql-block"> 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用于佛像装饰领域,俗称“妆佛”。长期以来漆线雕一直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广泛流传。漆线雕艺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留下来的蕴含特定历史信息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古代闽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穷创造力,对于研究闽南宗教文化与漆线雕艺术渊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但令人惊叹的是创作出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的漆线雕作品,“让历史说话”的古雷开发区青年竟是一名听障人士。自5岁开始他便生活在几乎无声的世界里,让我们在"五四"青年节一起走进漆线雕手艺人蔡艺彬,聆听他如何在无声世界中奏响非遗文化强音。</p><p class="ql-block"> 一支毛笔</p><p class="ql-block"> 蔡艺彬,1991年出生于霞美镇董门村。虽然是一名“90后”,但是他专注于漆线雕技艺传承已有十多年。而他与艺术的结缘,则更早。五岁时,因为一场高烧,蔡艺彬的生活从此被按下“静音键”。</p><p class="ql-block"> “当时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助听器得3000多块钱,很难负担得起”。听障人士由于无法获得系统的听力语言教育,所以还面临着口语发音与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困难。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蔡艺彬用略显笨拙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地向记者回忆起自己走上艺术之旅的偶然与坚持。因沟通存在障碍,蔡艺彬小时候鲜有玩伴。他常常蹲在自家院子的角落里,把玩着被雨水浸润过的泥巴,用想象力去创造那些他听不见的声音。蔡艺彬六岁那年,父亲在春节前买来红纸和墨水,准备自己动手写春联。坐在父亲身边,他也拿起一支毛笔,聚精会神地模仿着,学着如何握笔、如何蘸墨,用稚嫩的小手摸索着书法的笔画。“一开始写得歪歪扭扭,还被喜欢用‘激将法’的老爸‘嘲笑’了。”蔡艺彬笑着回忆道,“我当时很不服气,觉得没有专门学习过书法的老爸,字也并不好看,如果我认真钻研,一定可以更好!”不服输的他开始偷偷照着父亲临摹对联时用的书法书籍练习起来。纸张很快就用完了,蔡艺彬就提了桶水在地上继续写。以水为墨,以地为纸,畅抒胸怀。他经常在地上一练就是大半天,方砖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上面的字迹却日益飘逸灵动自然。于空白处挥毫,感受笔尖与地面的微妙互动。在蔡艺彬的心中,这也是一种无声的交流,但能打开他的心扉,与他共享喜怒哀愁。父母更没想到,本是源自一场孩子气的“较劲”,蔡艺彬竟自此爱上了书法。2006年,一直在为儿子未来道路而忧虑的他们,决定省吃俭用,送蔡艺彬到附近的书画培训室接受专业辅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是书法,蔡艺彬很快也爱上了画画。他在美术培训中如鱼得水,仿佛又找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让他与世间万物尽情交流。时间仅过去一年,蔡艺彬的作品就在“纪念康有为逝世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和“纪念欧阳询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p><p class="ql-block"> 一把刻刀</p><p class="ql-block"> 蔡艺彬对于艺术的追求从未止步。2008年,他有了更高的目标。“位于厦门的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是咱们省规模最大的设计美术工艺类高等院校,也是我和很多培训室同学向往的地方。”为了进入理想中的学校,蔡艺彬开始利用周末和其它空余时间做大量的兼职工作,想筹集学费为父母分担压力,却仍是杯水车薪。命运似乎总是眷顾着那些不懈努力的人。机缘巧合下,蔡艺彬意外结识了任教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雕塑系吴曦煌老师。在得知蔡艺彬的困境后,吴曦煌被其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所打动。他认为,患有听障的孩子在专注力、观察力上往往比较突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更为强大的韧性与潜力。蔡艺彬在书法、绘画方面的成绩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他决定给蔡艺彬一个机会。</p><p class="ql-block"> 令蔡艺彬不敢想象的是,吴曦煌老师给了他免费求学的机会。“吴老师让我去听他的课,了解、学习雕塑,同时给我出了一道‘考题’,让我在2个月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巧并达到他所要求的水平。”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蔡艺彬依旧十分激动,“如果我能通过这道考验,以后就可以真正成为他的学生"。跟小时候练习书法一样,蔡艺彬为自己默默鼓劲,一定要珍惜机会刻苦学习,哪怕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其实都是通过造型来表现美感,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挑战"。起初,他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焦头烂额,也时常因为雕塑的细节处理不到位而反复修改……一把刻刀将他的手磨起了厚厚的茧子,但他的意志却更加坚定。“一件好的雕塑作品,可能需要经过凿子和刻刀的万千次碰击与雕琢"。蔡艺彬知道,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因此,他毫不畏惧。因为创作所需,蔡艺彬又去学了雕塑翻模、电焊等技艺,还到游戏公司去学习动漫原画制作,提升审美水平。“因为泥塑需要做骨架,一般得请电焊师傅来做,但自己做就不一样,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约成本,省去很多麻烦"。蔡艺彬说,这些经历也为他后来学习漆线雕积累了宝贵经验。蔡艺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研究理论知识,观摩大师作品,不断动手实践。在稳扎稳打的摸索中,他成功获得了吴曦煌老师的肯定,达成了他人生中又一个极具意义的“挑战”。此后,蔡艺彬在雕塑领域有了更多受到认可的成绩。他参与创作或独立完成的雕塑作品遍布多个城市,甚至远赴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如《业翔民安》《复刻版郑成功》《华夏月老》等城市雕塑成为了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一根漆线</p><p class="ql-block"> 蔡艺彬感慨,自己的艺术之旅,也是一条不断尝试用“无声表达”寻求与世界有更多交流的自我成长之路。他渴望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因而他喜欢一切有美感的艺术形式。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漆线雕走进了他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十余年前的一天,蔡艺彬在浏览新闻报纸时,一篇介绍厦门“蔡氏漆线雕”的文章深深吸引了他。漆线雕精美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难以忘怀。蔡艺彬跟记者分享,为何一根漆线拨动了他的心弦?从小生活在闽南地区,蔡艺彬对于民间信仰记忆尤深。出海渔民祈佑风平浪静,耕作农民祈求风调雨顺……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向往寄托在宗教信仰里,因此,人们对神像的造型装饰有了更多样的需求。蔡艺彬分析,“闽南丰富的信仰文化为佛雕工匠提供了良好的艺术施展空间,漆线雕因而起源于闽南、流行于闽南。”</p><p class="ql-block"> 他介绍:早期,佛雕艺人用熟桐油、大漆、砖粉等原料经反复舂、捶、揉、捻,制成富有韧性的漆线土,再用手工搓成纤细的“漆线”,运用盘、结、绕、堆等工艺,在佛像坯体上饰出各种图案。对忠义、清廉、孝道、诚信等文化内核的追求,被融于艺术作品之中。到了近代,部分从事佛雕行业的艺人将漆线雕应用于工艺品雕塑,让其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和传播。而让蔡艺彬“一见钟情”的厦门漆线雕,继承了佛雕漆线工艺的表现手法,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宗教艺术、宫廷艺术中的礼器、祭器、贡品等特点兼收并蓄,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了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成为现代人装饰和美化生活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对于一直在努力通过作品发出自己“声音”的蔡艺彬而言,学习漆线雕工艺是可以“让历史说话”的更高追求。</p><p class="ql-block"> 在吴曦煌老师和亲朋好友的引荐下,蔡艺彬先后结识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氏漆线雕”艺术总监庄南燕老师,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厦门漆线雕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蔡水况,二人成为了他在这项技艺研习道路上至关重要的领路人。</p><p class="ql-block"> 做好漆线雕并非易事。其背后所蕴含的工艺之复杂、技巧之精妙,令人望而生畏。完成一件精品往往需要经历无数次的推敲、打磨,有时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漆线雕的工艺是用连绵不断的漆线来表现内容,整个过程都是手工操作。蔡艺彬知道,要想真正掌握这门技艺,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是,他开始不断地查阅相关资料、书籍,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并从两位名师的言传身教中领悟非遗精髓。</p><p class="ql-block"> “漆线盘绕犹如绣花,需平心静气,容不得一丝手抖"。尽管在沟通上有障碍,庄南燕老师和蔡水况老师依然对蔡艺彬倾囊相授,待他如家人。</p><p class="ql-block"> 在忘我的沉浸中,蔡艺彬的创作开始流淌出浓郁的闽南风情,一件件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的漆线雕作品相继诞生,并多次受邀参展,受到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在文化传承的实践中,一直渴求“声音”的蔡艺彬更深切地感受到,从让作品替自己说话,到通过非遗作品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珍贵意义。“除了来自别人的赞誉,我更从中收获了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蔡艺彬感慨,这些传统技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有人去守护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同时,蔡艺彬也意识到创新发展对于非遗生命力的重要性,因此,他迫切想吸纳更多年轻人,将自己所学的技艺免费传授给他们,通过非遗进校园、打造互联网IP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漆线雕、走进漆线雕,成为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一支毛笔</p><p class="ql-block"> 一把刻刀</p><p class="ql-block"> 一根漆线……</p><p class="ql-block"> 这个了不起的青年在一条永无止境的艺术道路上留下了青春逐梦的铿锵足音!</p><p class="ql-block"> 为他点赞</p><p class="ql-block"> 向他致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蔡艺彬参与创作了吴曦煌的大型城市雕塑《业翔民安》(位于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蔡艺彬正在搓揉“漆线”</p> <p class="ql-block">蔡艺彬作品《智者大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