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水麦积山石窟到摩崖浮雕

山居秋鸣

<p class="ql-block">  趁五·一节前人少车少,自驾车游览了甘肃天水,在天水既游览了著名的景区,也品尝了当下火爆的“天水麻辣烫”。</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秦安县西南部的麦积山上,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第98窟位于西崖中部,又称“西崖大佛”,由摩崖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组成。正中立佛高12.2米,原作于北魏,北周、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原貌已基本无存。</p><p class="ql-block"> 左侧菩萨除裙裾尚存外,其余部分已全部剥落无存,石胎外露,依稀可辨大形。其残毁时间不晚于明代。右侧佛像已风化殆尽。98窟西崖大佛规模仅次于13窟东崖大佛。</p> <p class="ql-block">东崖大佛</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第13窟位于东崖中部,又称“东崖大佛”,开凿于隋代,南宋绍兴年间重修。为“一佛二菩萨”的塑像。中间扶膝而坐的释迦牟尼表情庄严肃穆,两旁的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直立且略低于大佛,面带微笑,尤显慈祥,似在喜悦地迎送着来往宾客。</p><p class="ql-block"> 第13窟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p> <p class="ql-block">在“东崖大佛”上方连排七间房的是004窟。</p> <p class="ql-block">004窟东侧,天龙八部佛像。</p> <p class="ql-block">  004窟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唐、宋、明、清重修,为北周大都督李允信所造之“七佛龛”,庾信为之作铭。004窟宽31.4米,分为七间八柱。后壁一字并排七个大龛(七间),龛外石胎泥塑天龙八部。</p><p class="ql-block"> 整窟雕凿精致,宏伟壮丽。现存造像85身,影塑700余身。七个龛内主佛构成七佛,均为北周原作,历经唐、宋、明、清重修或重妆。壁画约25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房间外石胎泥塑的天龙八部佛像。</p> <p class="ql-block">天龙八部佛像</p> <p class="ql-block">  004窟西侧,天龙八部佛像下侧石洞可到其他石窟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  通过石洞来到003窟,003窟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宋、明重修。又称千佛廊,人字披顶长廊式崖阁,全长36.50米,是早期木石混合结构建筑形式的反映。现存千佛297身,分上下6排,结珈跌坐,高约0.9米,均为石胎泥塑。造型敦厚,排列规整,场面壮观。上两排佛像虽经宋、明重妆,但仍不失原作风貌。</p> <p class="ql-block">  090窟,北魏(公元386~534年),壁画为北周重绘、塑像为宋代重塑。正壁佛左侧的弟子迦叶沉着稳健,右侧的弟子阿难潇洒聪颖,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191窟建于西魏(公元535~556年),宋代重修。现存泥塑造像7身。龛外下方塑化生力士佛像,两侧上方悬塑交脚菩萨,构思奇特,风格十分新颖。</p> <p class="ql-block">走近98窟“西崖大佛”</p> <p class="ql-block">  148窟建于北魏(公元386~534年)。平面方形,正壁前有低坛台,正壁主佛及两胁侍茗萨均位于坛台上,左右壁圆拱龛内各有一身坐佛。在正壁主佛两侧和左右壁龛内开凿有多个小龛,内有交脚、思维菩萨,并坐二佛等影塑。造像雄健古朴,衣纹细密,有明显的犍陀罗风格。</p> <p class="ql-block">来到13窟“东崖大佛”</p> <p class="ql-block">  13窟“东崖大佛”在1982年修复中,从主佛右侧脸颊内出土手抄本《金光明经》一卷,又从主佛眉间出土南宋“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墨书题记白瓷碗一件,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58窟元代精美的水月观音。</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前的瑞应寺和石窟同步发展,初建于后秦,寺名在各个历史时期多有变更,直到宋代因麦积山出产灵芝进贡朝廷,赐名“瑞应寺”,沿用至今。现建筑为明代后期重建,清乾隆八年(1743)和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行部分重修。</p> <p class="ql-block">天水市武山县水帘洞景区</p> <p class="ql-block">  享有世界第一的天水摩崖浮雕大佛,位于天水市武山县水帘洞景区,建成于北周明帝武成元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在这块巨大的崖壁上,塑造的是释迦摩尼摩崖浮雕,佛像高达40余米,比麦积山东崖大佛高一倍。崖面三分之二曾为壁画,现遗存部分壁画极其珍贵。</p> <p class="ql-block">  释迦摩尼佛像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佛坐莲台上,镌有狮、鹿、象3排,上层6狮,中层9鹿,下层9象,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崖面上部向前凸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我们在游览时就可听到叮铛的铜铃声。这座摩崖浮雕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一侧的天书洞,因传说洞中藏有天书而得名。从这里到达天书洞须攀爬挺立八十度的61个石质台阶,走一段距离地面60米的木质栈道,非常险要。洞内塑有三世佛及两身弟子像,造像具有明代的造像风格。</p><p class="ql-block"> 我们去时天书洞关闭未能上山参观。</p> <p class="ql-block">  象鼻山在摩崖浮雕正对面,象鼻山山形如一大象头部般起伏,崖体间自然形成岩洞宛若象眼俱存,从大象眼晴看起,栩栩如生。与莲花峰相向而立,象鼻延伸,象头左侧朝向摩崖浮雕像,中有渡仙桥贯通两山。</p> <p class="ql-block">  渡仙桥连接了象鼻山和莲花峰,长约13米,宽约2米,离地面约17米。据传,有德、孝之人经过此桥,即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心术不正的人,不可过此桥,如过桥,不但不能成仙,反而要遭“报应”,因此称为“渡仙桥。</p> <p class="ql-block">  莲花峰,因形似莲花而得名,莲花峰的相对高度是500余米,形成三峰并立,山体之上有一裂隙,称作“一线天”,另一山体缺失之处被称作“试斧山”,相传这是木匠祖师鲁班在水帘洞修炼时,试用斧和锯形成的两个独特的景观,故有“大锯拉开一线天,斧头劈出试斧山”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前往水帘洞,山坡上,丁香花竞相开放,花色以紫色为主,色彩斑斓、香气迷醉、成为又一景观。</p> <p class="ql-block">和摩崖浮雕遥遥相望</p> <p class="ql-block">水帘洞道观</p> <p class="ql-block">  水帘洞位于莲花峰“试斧山”东侧的峭壁上,是一个约50米长,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每当雨季,洞顶、洞壁泉水、雨水一齐涌出,洞檐流水如注,恰似珠帘掩门,故得名水帘洞,我们参观时恰逢不是雨季,只是水滴而无水帘。</p> <p class="ql-block">  水帘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殿等多座建筑,各殿、台、亭、阁错落有致,工艺精巧,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画,院内还有两棵与水帘洞传说故事有关的千年古树。</p> <p class="ql-block">离开水帘洞景区,我们前往天水南郭寺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