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读小说《红岩》,无不为江姐、许云峰、成岗、刘思扬等艺术形象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对他们无比推崇、无比敬仰。其实,除了上述几位,还有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也让我们敬佩得五体投地,他的忠贞、他的坚韧、他的隐忍、他的韬晦、他的金蝉脱壳、死地而生,更让我们心中肃然起敬、尊崇备至。他就是白公馆看守所里的“疯老头”——华子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岩》中的华子良,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他以含垢忍辱、深藏不露和韬光俟奋而在红岩群英谱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并赢得广大读者有眷注和喜爱。为了不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保守党组织的机密和掩护同志们的安全,尽可能地保存和积蓄力量,为未来的革命斗争做好准备,华子良在长达14年的监狱生活中,不惜自损人格,自降尊严,整日里蓬头垢面、两眼无神,一副神色恍惚、表情呆滞的样子,使自己看上去像个疯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看守们相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华子良总是在白公馆放风坝里转圈跑步,那颤颤巍巍的步伐让人觉得他的脑壳真的出了问题,总是做一些无厘头的可笑事情来。可有谁知道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思绪在奔跑呢?有谁知道他不是在通过跑步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抓住机会逃脱魔窟而做准备呢?有谁知道他不是边跑边分析当前的形势,暗暗谋划逃跑的计划呢?有谁知道他不是憧憬着广大百姓将来在新中国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子良装扮的“疯癫老人”形象太逼真了,特务们完全相信他就是一个“疯老头”,对他的行为不加提防,使他得以在白公馆中自由活动。还常常带着他前往磁器口古镇采买各种物品。特务们做梦也没想到,华子良正是利用跟着特务到磁器口采买的机会,暗中观察地势地形和街巷路径,久而久之他已经把这些烂熟于心,为他日后出逃奠定了基础。他曾想组织狱友们集体越狱,狱中党组织考虑各方面条件后,最后指示他自己伺机逃走,能保存一份力量也是好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上世纪60年代,小说《红岩》和根据《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感动和激励了亿万国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华子良长期在狱中秘密从事革命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表现出高度的革命警觉,能够冷静、果断地应对突如其来事件。在与诡计多端的特务头子徐鹏飞面对面的较量斗争中,他沉着冷静,巧妙周旋,不动声色地把徐鹏飞引入错误的判断,拖延了时间,保护了同志和组织,使敌人的诡计落得一场空,显示出他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是个“疯老头”,特务们对他没什么防备和警觉,华子良可以在看守所内比较自由地走动。他利用这个“特殊的优待”,秘密地在各个牢房之间传递情报,交换信息。他利用特务带他到磁器口采买的机会,与外界地下党组织建立了联系,互相交换情报。不经意间听到敌人“提前分批密裁”的罪恶计划后,华子良心急如焚。在跟随特务在磁器口买菜时,他利用特务的麻痹大意,成功地逃脱了敌人的魔掌,历尽千难万险来到了解放区,为后来越狱行动提供了重要帮助,使大部分同志得以从两处监狱逃出,为保存革命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深谋远虑”、“足智多谋”、“大智大勇”、“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能屈能伸”、“韬光养晦”、“谋定后动”……这些词汇放在华子良身上都不过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连环画《华子良传奇》中的华子良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是通过小说《红岩》,我知道了重庆有一个叫做“磁器口”的地方,并对糨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心中一直惦念着有机会一定去磁器口看看。那么,话说回来,小说中的华子良,在现实生活呢有没有人物原型呢?回答是:有的。华子良的人物原型是韩子栋(1908年~1992年),原名韩国桢,山东阳谷人。1930年,他从老家来到北平求学,因家境贫寒,只好半工半读,一边在书店打工,一边在大学经济系听课。1933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有学生的公开身份,韩子栋奉命打入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当卧底,获取了不少重要情报。不到半年,他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国民党特务对韩子栋这个钻进他们阵营的红色侦察员恨之入骨,对他严刑拷打,妄图从他身上打开缺口。可韩子栋坚贞不屈,严守机密,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使特务无计可施。于是,国民党当局将他列为政治犯,判处终身监禁。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韩子栋先后被关押在北平、南京、汉口、湖南益阳、贵州息烽等地的国民党监狱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息烽监狱撤销,韩子栋和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等70余名“政治犯”,一起被转送到重庆白公馆看守所。此时,韩子栋已被关押了12年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囚犯”了。为了不暴露身份,他把自己弄得蓬头垢面、神情呆滞,不论什么天气,总在白公馆放风坝里跑步。看守人员以为他因被关押太久,脑子憋坏了,精神失常了,就叫他“疯老头”,对他的防范比对其他人宽松一些,还经常带他去磁器口镇上买东西。当时韩子栋才38岁,他内心深藏的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国民党特务所无法理解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1947年,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狱中党组织研究决定,让最有条件出逃的韩子栋先行逃出去,向党组织报告这里的一切,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虐杀爱国者的滔天罪行。1947年8月18日,韩子栋随特务卢兆春到磁器口买蔬菜和食物。完成采购任务后,卢兆春到朋友家打麻将,而韩子栋照常坐在门口的石坎上。当卢兆春玩得高兴的时候,韩子栋走到他身边报告要去方便一下,卢兆春毫不在意地挥手同意。于是,韩子栋不慌不忙地走了出去,直奔磁器口河边,费尽周折找到一只小木船,迅速渡过了嘉陵江,隐没在大巴山脉的崇山峻岭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二图: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华子良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韩子栋严格遵守狱中党组织的规定,昼伏夜行,风餐露宿,只在大山中行走,不向任何人问路,也不向任何人讨要食物,饿了就在乡下还没有收尽的红苕地里找红苕吃,或者吃野果野菜和其他能吃的东西。就这样,韩子栋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靠着天天在白公馆跑步练出的铁脚板,日夜兼程,毫不懈怠,一直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到达河南境内。他想起狱中的患难之交郑发曾说过,到了河南要找他,便根据郑发在狱中留下的住址,找到了郑发。不久,韩子栋拿到了郑发从镇公所开来的、由河南联保处签发的身份证书和一笔路费。他顺利地穿过郑州一带,过了黄河,到达解放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11月22日下午,韩子栋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山东省阳谷县韩庄村,妻子与他抱头痛哭。14年的牢狱生涯,使韩子栋的身体受到巨大摧残,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病痛常常折磨得他坐立不安。韩子栋在家人的照顾下,身体稍一恢复,便要“找党中央去”。他要把国民党秘密杀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消息尽快报告党组织,争取早日营救仍在狱中的难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23日,韩子栋来到了中央工委驻地西柏坡,见到了中央组织部的负责人,递交了一份3万多字的报告,介绍自己入狱及脱险情况,转述狱中情况和难友们的嘱托,申请组织审查后能够尽快恢复自己的党籍,并让他继续工作。这篇报告,字字浸泪含血,句句情真意切,展现了一个革命者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的顽强的斗争精神。中组部经审查,恢复了韩子栋的党籍,入党时间从1933年1月算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韩子栋被选拔到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任人事局科长。新中国成立后,韩子栋先后任国家人事部副处长、国家一机部二局副局长、国家科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58年调往贵州省工作,先后任贵阳市委书记处书记、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并当选为贵州省政协第三、四、五届常委。“十年动乱”中,韩子栋受到残酷的迫害,甚至有人诬陷他是由沈醉安排假脱逃而潜伏下来的特务。好在沈醉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否认这一说法,并将自己安排追捕他的情况出具了证明,韩子栋这才免此一劫。“文革”结束后,韩子栋被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和一切应有的政治、生活待遇,后任贵州省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1992年5月19日,韩子栋在贵阳病逝,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二图:晚年的韩子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华子良——韩子栋,一位是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一位是现实中的坚强志士,都是那么熠熠生辉,那么让人心生敬意。韩子栋,作为坚定的革命者,以其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曲世人难以想像的人生传奇,为小说中的华子良提供了生动的创作素材;而小说中的华子良,则因作者的生花妙笔、斐然文采而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令多少读者为他赞叹,为他折服,为他叹为观止,同时也使韩子栋的故事插上了翅膀,飞入无数国人的心中。正是这两位,才使我在这次重庆之旅中,两度来到磁器口,以探寻他们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位于沙坪坝区磁南街1号,地处沙坪坝区东北部的嘉陵江畔,北距重庆市中心14公里。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公元1003年)的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因为当年这里有一座白岩山。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传说朱允炆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因“真龙天子”建文帝朱允炆曾隐居于此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幸福美满的韩子栋[左二]一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本地商绅集资,在龙隐镇青草坡创建了采用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遐迩。后来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扩大了起来。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据统计,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码头河坝上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等,各成为市。这些商人渐渐为龙隐镇“改名”,把它叫成了“瓷器口”,因为这样叫更贴切、顺口。再后来,因为“磁”字与“瓷”字相通,发音相同,不知不觉中“瓷器口”就渐渐变成“磁器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和战时首都。因为水运方便,磁器口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地,重庆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货物,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是为大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韩子栋[左二]参加“11•27”大屠杀殉难烈士纪念日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背倚歌乐山,境内丘陵和溪流相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冲沟地形,地面高差达60米(175米~235米);中部马鞍山自西向东蜿蜒横贯整个镇区,凤凰山、金碧山分别坐落于镇南部和镇北部;清水溪、凤凰溪则于两侧呈环抱之势,构成山峦起伏、沟壑环绕的地貌,形成了“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总面积32.5万平方米,其中保存完好的核心区14.3万平方米,分布于马鞍山东侧和东南侧。依山而建的磁器口镇,以磁器口正街和横街为骨架,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向四周呈枝状发展,形成特征明显的树枝状平面格局。正街和横街宽3~6.5米,将嘉陵江水运码头、宝轮寺及外围交通干道联为一体;巷道宽1.5~4.5米,顺应地形,灵活布局,不拘一格,构成民街道—巷道—宅院的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有空间的3级空间结构,形成清晰的街区社会组织的基本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沈醉[左]与韩子栋[中]亲切会面。右为程思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磁器口古镇,望着那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人群、鳞次栉比五花八门的店铺和纵横交错宽窄不一的街巷,我不禁想到,难怪华子良(韩子栋)会选择在这里逃逸,这里真的太适宜了——这样复杂的环境,这样密集的人群,个把混在里面很难找到啊。华子哥(韩子栋)在这里逃脱,不啻为“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上哪儿找去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边走着,一边想着,边走边拍照。忽然看到一块“鑫记杂货店”的招牌,黑底金字,门牌号是“磁正街169号”。这不正是当年地下党秘密联络站的所在地吗?它可是渣滓洞、白公馆里的难友们与外界交换信息、互通情报的重要窗口啊,当年华子良(韩子栋)不就是在鑫记杂货店与地下党联络,互相递送了很多珍贵的情报吗?眼前的鑫记杂货店依旧是当年的格局,小小的门脸,大大的招牌,只是售卖的东西不一样了。从前卖的是针头线脑、盐糖酒茶,如今经营的是旅游文创纪念品。门楣上方那部可收缩的绛红色遮阳棚,使小店平添了些许时尚元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1985年,韩子栋和沈醉结伴来到渣滓洞、白公馆旧址,故地重游,两人内心都感慨万千。这是两人在白公馆看守所旧址的林间小径上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网上看到过,鑫记杂货店不远处有一尊华子良的全身雕像,华子良衣衫褴褛,脚穿草鞋,头发凌乱,额头上刀刻一般的皱纹,弓着腰身,双腿弯曲,左手手掌托着顶草帽,消瘦的脸庞上双眸凝视周围,透露出坚毅的目光,脸部表情与形体动作定格在虎口脱险的一刹那。当年,他随特务挑着担子来到鑫记杂货店购买盐巴、粮油。特务根本没有料到,鑫记杂货店是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联络站。同时,在一次次的磁器口采买过程中,华子良(韩子栋)已经把这里街巷的布局、走向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逃跑的计划也在心里渐渐成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我在鑫记杂货店周边并没有看到华子良的塑像!后来我了解到,华子良雕像现在移到了韩子栋陈列馆里,并不是拆除或撤销了。原来雕像周边的房子是私人产权房,不具备持续进行公益展览的条件,有关部门将雕像搬到了国有资产的房屋内,并打造了一个韩子栋陈列馆,专门对华子良(韩子栋)的革命生涯进行陈展介绍——“实际上是提档升级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解释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韩子栋陈列馆位于磁器口古镇磁童路边的幸福街,陈展内容较为详尽地展示了华子良原型韩子栋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生涯。陈列馆以《黑牢囚禁十四载,红心向党写传奇》为主题,展示了革命先辈韩子栋的生平经历,再现了当年那段风云历史,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红岩精神”的实质和特征。分为《辗转关押十四载——地狱烈火炼丹心》《身陷囹圄心向党——虎口脱险写传奇》《重返息烽和重庆——无限深情祭英烈》《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老骥伏枥志千里——宣传红岩育后人》《清白家风遗后世——和谐家庭树楷模》《沙坪坝人对革命老人的怀念》6个部分。陈列展示以图片为主,并辅以部分实物和文字说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听说在磁器口古镇的金碧山下有一处崖壁,上面镌刻着“华子良脱险处”6个大字,当年华子良(韩子栋)就是从这里逃离磁器口古镇,渡过嘉陵江的。毫无疑问,他是经过多次观察和谋划才选定的一条逃生路线。可惜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瞻仰这处见证了渣滓洞、白公馆狱中党组织和狱友们一次重大胜利的红色遗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一):韩子栋虎口脱险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18日,韩子栋上身着衬衣,下身穿短裤,头上戴一顶硬壳子草帽,挑一副空担子,随看守卢兆春到磁器口进货。两人从白公馆大门出发,一路往东,经过童家桥,从幸福街进入磁器口市镇,沿着今磁正街询行问市,一直走到嘉陵江边码头,一如平常采买。从江畔往回走的时候,韩子栋提出要到沙坪坝再看看行情,内心是准备实施从沙坪坝逃离的计划。卢兆春怕热,不愿意再走沙坪坝,韩子栋只得随着卢兆春往回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人没走几步,就在街上巧遇童家桥警卫组的便衣胡为祥。胡为祥邀卢兆春到家里去打麻将,说话间又遇到白公馆看守所的医官王殿和离职的警卫罗欢德,于是4个人带着韩子栋来到磁器口古镇西端唐家院的胡为祥家中打麻将。4人上了牌桌后,只留一名勤务兵在院中看守韩子栋。韩子栋拿出许多钱,请勤务兵去买个西瓜。等勤务兵走远后,韩子栋向卢兆春请假“上厕所”,获准后从大门溜走。他还细心地将毛巾放在箩筐上,让人觉得他一会儿就会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先来到街口,准备叫一抬滑竿,到中渡口去坐渡船。可到了街口,刚巧没有滑竿。他不敢停留,立刻改变计划向磁器口码头急行。到了江边发现江水大涨,平时繁忙的码头没有一条渡船。他牢记许晓轩的叮嘱,不去寻找和联系本地的党组织和同志,而是下定决心北上前往解放区。走到金碧山东侧文昌宫的断崖下时,他看到一个船家在江边小歇,便喊道:“船家,过江吗?”船家回答:“这么大的水 , 哪个敢玩命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子栋再三请求:“我家有急事,着急过江,大伯您人好,帮帮忙,船钱好说!”船家仔细打量了韩子栋一眼,见他穿着破烂,蓬头垢面,一副逃难的样子,觉得他没几个钱,便随口说到:“过江可以,但是船钱少于七八千就不要谈了!”韩子栋连忙从口袋中掏出一万元递给船家,说:“不用找了,请动作快点就行了!”船家接过钱,立马改变了态度,摇橹启航,还说嘱咐:“客人请坐好,今天的风浪太大 !”直到船家将小船摇到了江中心 ,韩子栋这才长舒一口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一个半月的艰辛跋涉中,韩子栋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仍矢志不移,执著前行。也许是老天相助,每每陷入绝境时,总有好心人伸出援手,使他转危为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节内容,系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撰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三图:磁器口古镇里的鑫记杂货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二):韩子栋与沈醉——相逢一笑泯恩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子良从同室关押的一个疯子那里学到了一手装疯的“绝技”。他整日神情呆滞,蓬头垢面,半天不说一句话。他头顶烈日或冒着大雨,也不停地在放风坝里小跑,这成了狱中一道“风景线”。看守们都叫他“疯老头”,那些脏活累活都交给他去干,还让他当伙夫、管收发,当挑夫随看守到瓷器口去采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韩子栋的“装疯卖傻”并未逃过沈醉的法眼。一次,时任军统局总务处长的沈醉来渣滓洞视察。路过院坝时,看见有个犯人正在扫地。沈醉回头看了他一眼后,此人也回头看了沈醉一眼。当沈醉得知此人是“疯子”时,便大手一挥说:“关起来!” 看守长不解地询问“为什么”,沈醉告曰:“真正的精神病人,看人都是痴呆呆的。刚才他瞟我一眼,说明他神志清醒,还是把他关起来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这一关就是两年,但韩子栋的装疯卖傻也从未懈怠。后因监狱人手不足,韩子栋又被放出来当杂役,很多脏活累活都让他去干。这是因为,看守在和韩子栋的长期接触中,心里一直认为他是真疯了。而沈醉有点儿大题小做,太过紧张。看守们认为,韩子栋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傻子”,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劳动力,而且是山东人,对于白公馆周围的地理环境并不了解,料他想跑也跑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0多年的时光一晃儿而过。“文革”结束后,沈醉写的《我这三十年》成了畅销书,发行了150万册,仍然洛阳纸贵,一书难求。沈醉收到向他索书的读者来信不计其数。1983年10月的一天,他收到一封来自贵州省政协、署名韩子栋的来信,询问在何处可买到这本书。沈醉马上想起来,韩子栋就是当年在白公馆院坝里见到的那个“疯子”,而且“文革”期间他还出具证明材料,明确地指证韩子栋是清白的,既没有叛变,也没有加入特务组织,更不是奉命潜伏在大陆的国民党特务。除立即寄去这本书外,还附信称,既然“严醉”没有死、“华子良”没有疯,我们两人为什么没有见面的机会呢?韩子栋收到书和信后,马上回了信,并随信寄去了一张本人的照片。他在回信中写道:“过去的事不用再提了。要是你来贵州,我一定亲自到车站迎接。革命无先后,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醉有几次机会与韩子栋会面,结果都因为一些意外变故而错过了。让沈醉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有上门去拜访,韩子栋却先上门来了。1984年10月12日下午,有人来敲沈醉的家门。沈醉打开门见到来人,不由愣了半晌。尽管他与韩子栋是近40年前在白公馆见过一次面,但从寄来的照片看,还是依稀能辨认出来眼前这个人。一时间沈醉手中的拐杖落在地上,两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忍不住相拥而泣。1985年,韩子栋和沈醉结伴来到渣滓洞、白公馆旧址。故地重游,两人内心都感慨万千。想起自己过去的种种行径,沈醉惭愧地说:“这些监狱害了很多人啊……”韩子栋安慰道:“你已经和过去诀别了,从此我们握手言和。”听到这话,沈醉对共产党的宽容和伟大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沈醉还赠给韩子栋一幅条幅,上书:“松柏气节,山水心怀”。韩老当之无愧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真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沈醉(1914年~1996年),湖南湘潭人,曾任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少将站长、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1949年12月被卢汉扣押后,参加云南起义,协助卢汉逮捕了昆明的大多数国民党人员。解放后,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改造所接受改造,1960年被特赦,任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1980年被认定为起义将领。1981年11月起,历任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节内容,系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撰而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三):“老天让我为牺牲的战友找回身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守卢兆春等人打完麻将,出门后发现韩子栋不见了,立马明白他跑了!卢兆春急忙赶回白公馆报告。韩子栋的成功出逃,让白公馆看守所上下顿时一惊,此时他们才如梦初醒,明白这些年来韩子栋是装疯的,他这是早就有预谋、有准备的逃跑啊。很快,韩子栋出逃事件被层层上报给了特务首脑机关。得知消息的特务头子大发雷霆,把手下一群人大骂一顿后,立马组织10辆军车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赶往贵阳和成都的方向,堵截和搜捕韩子栋。当然,他们一无所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子栋顺利逃脱后,看守卢兆春因为严重失职,导致犯人出逃,被关押了一年半多,到1949年3月才释放。被释放后的卢兆春于当年下半年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军衔为少尉。但他这个少尉没当多久,11月30日重庆就解放了,他也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并在1950年1月被遣返回老家务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弹指一挥间38年转瞬即逝。1985年5月,韩子栋与当时在重庆烈士陵园当临时工的卢兆春再次见面了。38年后的这次会面,两人的身份地位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真让人唏嘘不已。看着如今和谐安定的社会和幸福富足的生活,两人都是感慨万分。看到当年从自己手中逃脱的韩子栋,想到自己因此事遭到的重罚,卢兆春不由得老泪纵横。韩子栋看着这位曾经的白公馆看守,心中也好似翻江倒海,握住他的手说:“过去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了,让我们向前看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子栋常说,在白公馆、渣滓洞里面牺牲了那么多不为人知的革命英雄,他们大多数都是被秘密处死的,很多人连尸骨都找不到。组织上对于他们在狱中的表现、受到的非人待遇,并不是都了解得很清楚、很全面。所以,韩子栋一直坚信自己的成功逃出,是老天让他为这些牺牲的战友找回自己的身份,让大家知道在这里曾经牺牲了许许多多为党、为人民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比如张露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10月,18岁的张露萍受党派遣,秘密打入了国民党军统局。1940年3月,张露萍等7人不幸被捕,后被转押到息烽集中营。1945年7月,年仅24岁的张露萍和其他同志在息烽快活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她的身份却是“军统违纪分子”。韩子栋认为,这对张露萍等烈士是极不公平的,他有责任帮助组织澄清历史的真相,还她一个清白。作为当年息烽集中营秘密党支部委员,韩子栋曾经和张露萍等人一起并肩战斗。他清楚地知道,张露萍在狱中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她始终没有屈服,没有吐露一个字。正是在韩子栋多年的积极努力之下,张露萍这位传奇红色女特工在1983年被定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节内容,系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撰而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上三图:位于磁童路边幸福街口的韩子栋陈列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各图:磁器口古镇街景。)</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