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南京紫峰大厦,拍摄于2013年3月</b></p> <p class="ql-block">再次回到家乡。</p><p class="ql-block">上次回乡过年,还是九年前的2006年。</p><p class="ql-block">儿时的旧居,兰园28号大院,2011年曾去过,院还在,楼更旧,物是人非,恍若隔世一般。那回,在斑驳陆离的光影里走了一遭,拍了照片,写下《兰园童话》等三篇博文上传到新浪博客中,之后,如同一舟驶入水中,水面泛起漪涟几朵。三分之一世纪过去,当年的小伙伴都还在,只是人各东西,海角天涯。</p><p class="ql-block">人一生,似乎始终在寻找,少小离家,云游他乡,寻找舟船,寻找码头,寻找同行,寻找彼岸……终于,再原路返回,寻找故园,寻找旧人,寻找梦里的童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南京九华山玄奘寺,拍摄于2014年9月</b></p> <p class="ql-block">2012年,在故乡这座古老的都市里,寻找,让我在母校见到了毕业分手30年的大学同窗。</p><p class="ql-block">2013年,寻找,让我们在一番大海捞针的努力之后,和失散37年的中学同学重逢。</p><p class="ql-block">2014年,继续寻找,这一回是小学同班同学。一番曲折后到2015年开春,好消息接踵而来,一位又一位被相继找到,有两位失联几乎40年,一位是在南半球澳洲,一位是在西半球北美。</p><p class="ql-block">找到的发小们,被陆续拽进了微信群里,2015年农历新年渐行渐近,群里人气逾来逾旺。某日,远在澳洲发小Y说起对往日的念想,我便顺手把《兰园童话》的博客链接发了过去。很快,Y就来信问我,“能不能把你的博客转到我的群里给别人看?”,“当然能!”我如是回答。真没想到,这一“当然能”就推倒了随后引发的多米诺骨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南京兜率寺的腊梅,拍摄于2015年春节除夕</b></p> <p class="ql-block">2015年2月13日,一位从小定居上海的N先生,来南京探亲顺道和我见面。N少年时代曾在28号大院他父母家里度过几个暑假,彼时和我是上下楼的邻居玩伴。多年之后,当他读到网上《兰园童话》时,那个梦魂萦绕的大院,让他频频留言抒怀,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2月17日,大年二十九,六位儿时伙伴应约相聚南京城北京东路一家茶舍,扳指一推,彼此竟有三十余年未曾谋面。音容笑貌依旧,却已两鬓花白,感慨万千。整个晚上的话题,翻过来复过去,终是绕不开那座大院里的故事,大家集体回忆那个早已远离的年代,各自翻出脑海里的碎片,试图凑出一些印象拼图。</p><p class="ql-block">分手时,大家留了一张合影,随后上传到微信群里。照片上,顶光自上而下,六位老友神态专一,表情不假,黑白画面,棱角分明,亮暗极致。一群当年少年郎,如今变成中年汉,真可谓,岁月无情,光阴留痕。</p><p class="ql-block">同一天差不多同一个时间段里,我的另外一位发小H收到了远居美国姐姐的来信,推荐她上网去阅览一篇博客。当她打开链接,发现居然是她几年前读过的《兰园童话》。原来她姐夫的高中同学,不知如何获得了这个辗转的网页,显然,多米诺骨牌效应终于显现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南京鸡鸣寺与台城之间的慈航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拍摄于2014年9月</b></p> <p class="ql-block">2月18日,大年三十,澳洲的Y告诉我,一大早醒来发现手机微信里有表亲转来的一个链接,称道“新年的大礼,《兰园童话》”!表亲还坚持对Y说,这篇文章是同学圈里一位老师的学生所撰写。这让Y觉得太搞笑了,明明是她自己几天前转发出去的帖子,滚雪球似地满世界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这场击鼓传花的始作俑者Y,始料不及,也惊讶不已。当天下午,去南京浦口区狮子岭兜率寺的路上,我的手机里蹦出了Y给我发过来的短信“…把你的贴子发出去后,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球广泛传阅,东半球的彻夜不眠,西半球的无心工作,谈论的全是那年月院子里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后来翻看了新浪博客的流量统计发现,春节前后短短一周,《兰园童话》的点击量从原先300多,一下子猛增到3000多,有人留言“少年的回忆!感谢你啊,我们姐妹三人都是大院的原住民,两个妹妹看了文章也激动无比,勾引出我们最珍贵柔软回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南京鸡鸣寺樱花,拍摄于2013年3月</b></p> <p class="ql-block">不难猜测,如此激动的留言读者,一定是大院的原住民,或许远离了故乡游走在四方,或许多年不曾原路返回,或许心里还揣着那个梦境里的童话。只是,这2000多突然冒出来的看客里,到底有多少位大院原住民?他们究竟散落在地球哪些个角落里?怕是一个永远无法统计出来的谜。</p><p class="ql-block">2月19日,大年初一,小我好几届的弟弟,在陪我漫步明城墙台城的路上突然说,刚刚收到一条他同学发来的手机短信,打开一看,只有一张图片,竟然是我2月17日晚上拍摄的老友六人图。</p><p class="ql-block">站在台城看金陵,北方湖光,东方山色,顺着明城墙可见九华山玄奘寺的塔顶。西边市中心,夕阳西下,紫峰大厦轮廓清晰。西南方,东南大学的大礼堂被更高的楼群遮挡了视线,东南方,兰园28号大院,淹没在一片浓郁的绿荫之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2015年3月1日首次发表在新浪博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2024年5月4日整理后,重新发布在美篇平台</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