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立夏前夕 闲聊折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王佩翔</span></p><p class="ql-block"><b> 不得不叹惜时间流逝之快!过完这个“五一”小假 就到了农历的“立夏”节气。一个“夏”字便送走小半年的时光;一个“夏”字表明春季的收尾和热天的到来。按古人的老例,从这一天开始,就打开冬藏的冰窖启动冷食买卖了。江南一带的细心人也开始找出引风驱热的扇子以备时需了。如今社会变化,科技发达,这些旧俗老例早已不复存在。老习俗流散了,有些物件儿还是留传了下来,比如折扇。</b></p><p class="ql-block"><b> 折扇的历史,到今天专家们还没捣腾清楚,多数人认为是由日本始入我国,又由高丽加码助流。另一些专家则深究细考,提出折扇的始祖在我国西汉。从当时的乐府传记及时歌诗句中发现有“即赠合欢扇”(可以开合之扇)、“叠扇放床上”、“诸渊以腰扇障日”等等推断有一种可折叠的团扇存在,故其后的《物理小识》中有了“折团扇”和“折掌扇”的物名出现。还有一种说法是折扇本源于唐代四川旧有的“插扇”,流入日本后被缩小为折叠扇。反正此事其说不一 向无定论。 但无论怎样,美轮美奂的扇面画艺术还是在我国 、在当代兴盛传承而不衰。</b></p><p class="ql-block"><b> 传统的折扇由用具变成了“玩具”(文玩),进而又成为艺术品、收藏品,是经过了艺术淘洗和历史选择的结果。是无数文人墨客赋诗作画,题字撰文,托扇寄情,由生活而文化,由文化而艺术的发展之必然。</b></p><p class="ql-block"><b> 在折扇的收藏家和玩主看来,折扇贵在扇骨和扇面两大要素,扇骨要求形制古朴别致;用料奇异珍贵;做工精巧独特;装饰素净淡雅,这方面,津门资深报人,文化学者,雅扇收藏家 姜维群先生曾撰写专著介绍了扇骨鉴赏和收藏的诸多知识。好的扇骨能与扇面书画交相辉应。而扇面,除本身的材料及制作工艺的精湛之外,更注重于书法绘画的艺术水准、作者的身份地位、作品的年代时运等方面。一般明代以前的扇面留存甚少,即使不是名家书画,也属相当珍贵的藏品。清至民国近现代的既看名头又要看水平及品相。在当代书画作品中世风所致,就又是一种价值取向了。新的收藏趋势似乎着重以职位、头面、传言为目标,不管写的画的如何,只要职位职称高,只要媒体露面多,只要能在“名人辞典、“书画家名录”之类似的广告宣传里查到名字的都会收入囊中,视为珍品。这就纯属无知了。</b></p><p class="ql-block"><b> 折扇的扇面,是中国书画艺术的载体之一,自明代永乐年起兴盛繁华了半个多世纪,明未清初风糜一时,并且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供后人欣赏临习 、收藏鉴赏。这些珍品分别以成扇、扇面和单面裱件三种形式分散在各地艺术博物馆和一些藏家手中。</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扇面虽小,却可容纳中国画的各种题材和不同画科,也可以施展各种绘画技法。由于折扇扇面的特殊形状,在构图立意和笔墨运用上都必须做出相应的安排,讲究画面的简洁、稳定、灵动、雅致,以达到远观近赏,醒目赏心的视觉效果,适应低吟浅唱,诗情画意的品鉴趣味。总之,折扇是供人把玩鉴赏的清奇雅物,扇面是让人品读玩味的情趣小品。喜欢清雅,追求情趣的画友们,闲逸之时不免与折扇近身一晤。</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谢谢您的光顾!</i></p><p class="ql-block">稍后,我们将再聊一聊扇面画法的相关话题,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