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深度游 【希腊博物馆】(321)

愚兵

<h1>  2024年5月2-16日,我们在希腊游览了15天,其间参观<span style="color:inherit;">了希腊最著名的五个博物馆,包括:德尔斐考古博物馆、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span>克诺索斯博物馆、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和雅典卫城博物馆。看博物馆需要先了解历史,希腊历史分下面几个时期。</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span><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史前希腊】</b></p><ul><li><span style="font-size:20px;">旧石器时期:330万年前-2万年前</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石器时期:公元前13000年-公元前7000年</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石器时期: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3200年</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铜器时期: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1100年</span></li></ul><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古希腊】</b></h1><ul><li><span style="font-size:20px;">黑暗时期 (公元前1100-公元前800年)</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风时期 (公元前800-公元前490年)</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典时期 (公元前490-公元前323年)</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20px;">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23-公元前146年)</span></li></ul><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罗马希腊】</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 公元前146年-公元324年</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拜占庭希腊】</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公元324年-公元1453年</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span><b style="color:inherit;">法兰克希腊】</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公元1204年-公元1797年</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span><b style="color:inherit;">奥斯曼希腊】</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公元1453年-公元1821年</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span><b style="color:inherit;">现代希腊】 </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公元1821年至今</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u><span class="ql-cursor"></span>德尔斐考古博物馆</u></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u>(Delphi Archaeological Museum)</u></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德尔斐考古博物馆靠近著名的德尔菲遗址,是希腊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馆之一,展示了德尔菲古遗址出土的重要文物。</span></p> <h1>  该博物馆的<span style="font-size:20px;">镇馆之宝有:阿波罗神殿石雕、青铜车夫、铭文石碑、阿波罗画盘等。</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b><b style="color: inherit;">狮身人面像】</b></h1> <h1>  <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约公元前560年,在豪华的西弗尼亚(</span>Sylvanian)宝库建成之前,位于基克拉泽斯(Cyclades)群岛中的富饶的纳克索斯(Naxos)岛向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献上了一份恢弘的祭品——神话中的狮身人面像,雕像被放置在<span style="color: inherit;">高达12.50米的洛尼克柱(</span>Ronic Column)的柱顶上。</h1> <h1>  这尊<span style="font-size:20px;">狮身人面像是用一块巨大的纳克索斯大理石雕刻而成,</span>头发、胸部和翅膀雕刻得十分精巧。据说这尊带着神秘微笑的女性面孔、狮子身体和鸟翼的怪兽<span style="color: inherit;">可以抵御邪恶。</span></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女像柱】</b></h1> <h1>  西弗尼亚宝库南侧女像柱石雕作品则是由卡拉托和埃基诺斯创作完成的。</h1> <h1>  女像穿斜披肩,外披带有细波浪褶皱的希顿,前额周围波浪形发绺上的孔洞可能是用于插入金属或大理石饰件。</h1> <h1>  女像头顶的浮雕上刻有狄俄尼索斯(Dionysus)为主题的西伦斯(Sirens)和迈那得斯(Meinades)的女同性恋造型。</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狄俄尼索斯石像】</b></h1> <h1>  在<span style="font-size:20px;">阿波罗神庙西侧山墙上雕刻着狄俄尼索斯和他两旁的</span>随从<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帕纳索斯山上跳舞的场景。</span></h1> <h1>  这是一尊罕见的演奏竖琴的狄俄尼索斯雕像,他穿着束腰外衣,胸前系带,肩上披着披风,头戴入会者特有的头带,左手拿着竖琴,狄俄尼索斯与音乐之神阿波罗都被雕刻在同一座神庙中,平起平坐,协调着两位神灵的不同境界。(公元前330年)</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双胞胎石雕】</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法国考古学家于1893-1894年发掘出了这两尊几乎完好无损的雕像——双胞胎克莱比斯和比托斯(Kleobis and Biton),象征着孝顺和力量。(公元前 580 年)</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提洛三神】</b></h1> <h1>  提洛三神是一组三尊克里斯勒凡特雕像,包括:阿波罗、阿尔忒弥斯和勒托。(公元前六世纪)</h1> <h1>  提洛三神<span style="font-size:20px;">雕像的</span>身体为<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木制,上面铆接了金或镀金的板材,锻造成的各种装饰物,包括衣服、头发、珠宝和其他细节。</span>雕像的<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头部和身体的裸露部分,如腿和手臂,则由象牙制成,</span>雕像的眼睛是嵌入的。</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青铜公牛】</b></h1> <h1>  这是现存最大的四角形青铜雕像,<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三片银片制成,银片由镀银铜带连接,并用银或铜钉固定,有木芯的痕迹,但木芯并未占据整个内腔,从后面锻造的薄片必须靠在粘土、蜡或石膏等柔性材料上,热芯、圆柱、蹄铁和护垫部分都镀金。 </span>雕像原始长度约为 2.30 米,现已经扭曲,虽已修复了数百块金属片碎片,但仍无法还原雕像的原始状态。</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阿波罗画盘】</b></h1> <h1>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span>白底<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画盘发现于德尔斐的一座墓穴中,画盘</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描绘的是阿波罗,他头戴桃金娘叶花环,坐在</span>狮爪腿凳子上,身穿白色长袍,左肩披着红色希马申,左手手指触摸竖琴的琴弦,右手则从脐瓶中倒出葡萄酒,献上祭酒。陪伴阿波罗的黑鸟可能是一只乌鸦,让人想起他对美丽的埃格勒-科罗尼(国王弗莱吉亚斯的女儿)的神话般的爱情。(公元前480-470年)</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铭文石碑】</b></h1> <h1>  这是位于<span style="font-size:20px;">雅典国库南侧外墙上石块上雕刻的音乐铭文——阿波罗赞美诗。</span></h1> <h1>  这些铭文是旋律的最古老的书面符号,在用爱奥尼亚字母书写的诗句之间,刻有合唱和器乐乐谱的音符。</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青铜车夫】</b></p> <h1>  <span style="font-size:20px;">德尔斐的车夫是古希腊青铜雕塑的杰作之一,</span>约公元前2500年铸造,雕像因在公元前 373 年大地震被埋在废墟中得以保存。</h1> <h1>  在车夫雕像旁边发现了两条后马腿、一条尾巴、轭的碎片和一只年轻人的手臂,上面还有缰绳的残骸,代表了一辆由四匹马拖着由车夫驾驶的战车,一两个男孩将站在战车两侧,握着外侧马的缰绳。</h1> <h1>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德尔斐的车夫是</span>一位参加泛希腊运动会的出身贵族的年轻人<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他的头稍微转向观看者的左侧,手指握着缰绳,可能还握着刺棒,比赛结束了,胜利的车夫戴着冠军的头带,在鼓掌的观众面前游行。</h1> <h1>  车夫雕像身高1.8米,穿着典型的有袖束腰外衣,长至脚踝,一条宽腰带将束腰外衣束紧腰部以上,后面的两条交叉带防止车辆加速时衣服飘动,希顿的深垂直褶皱类似于柱子的凹槽,与上身的曲线褶皱形成鲜明对比,消除了任何僵硬或僵硬的印象。</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阿波罗神庙墙</b><b>饰</b><b style="font-size: 20px;">】</b></h1> <h1>  古代阿波罗神庙的东山墙饰是帕罗斯大理石的杰作。山墙饰的中央是阿波罗的四马战车,周围是青年男子和年轻女子。两个角落都有动物群,描绘的是一头狮子正在撕咬一只温顺的野兽。对这一主题的解读基于埃斯库罗斯的《复仇女神》中的诗句,诗句中的皮提亚站在阿波罗神庙前,讲述了这位神从雅典抵达德尔斐的故事。雅典人送别阿波罗,德尔斐人民和他们的国王德尔福以极大的礼遇迎接他。(公元前 510-500 年)</h1> <h1>  根据西侧雕带上保存下来的几个人物形象使人们推测,这幅画描绘的是雅典娜、阿佛洛狄忒和赫拉选美大赛上帕里斯的评判。帕里斯投票给了阿佛洛狄忒,结果赢得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即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正是她的诱拐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参赛选手中第一位是女神雅典娜,她看上去好像正登上有翼战车。赫尔墨斯在画面左侧。阿佛洛狄忒正优雅地走下自己的战车,用一种风骚的姿势抚摸着项链。雕带缺失的部分应该是赫拉,她参加选美大赛失败后准备离开。最后是评判帕里斯。</h1> <h1>  东侧雕带描绘的是一群众神的集会。保护特洛伊人的诸神坐在左边:阿瑞斯、阿佛洛狄忒、阿尔忒弥斯、阿波罗和宙斯坐在豪华的宝座上。阿喀琉斯的母亲忒提斯(现已遗失)的雕像正抚摸宙斯的膝盖,祈求她儿子的安全。保护亚该亚人的女神(雅典娜、赫拉和德墨忒尔)坐在右边。再往前走一点,开始生动地讲述特洛伊战争。特洛伊英雄(左边)围着死去的战士的尸体与亚该亚人(右边)战斗。在场景结束时,年迈的涅斯托尔雕像敦促亚该亚人赢得战斗。</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舞者柱】</b></h1> <h1>  舞者柱高度13 米,由一根由鼓制成的柱子组成,每隔一定距离用茛苕叶环绕。在柱子的顶部,三个年轻女子的雕像被雕刻在一个植物形状的茎上,看起来像是悬在空中。她们每个人都穿着一件短而透明的长袍和篮子状的头饰,左手握着轻便衣服的流苏,而她们高举的右手原本支撑着一个青铜三脚架的巨大大锅,三脚架的腿上是“舞者”的身影。</h1> <h1>  石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石柱上的女性舞姿给人一种舞蹈的感觉,她们被解释为“蒂亚兹”,这是当地对酒神迈那得斯(在帕纳索斯山上跳舞的狄俄尼索斯随从中的女性)的称呼。然而,现在人们认为,石柱上的人物代表了传说中的雅典国王刻克罗普斯的三个女儿,她们向阿波罗献上他最喜欢的象征——三脚架。(公元前 330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石脐】</b></h1> <h1>  大理石石脐是在阿波罗神庙东北部发现的。根据神话,石脐所在位置是宙斯从世界两端释放的两只鹰最终相遇的地点,称之为世界肚脐,标志着宇宙的中心。根据最近的理论,大理石石脐最初位于舞者柱的顶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安提诺斯雕像】</b></h1> <h1>  安提诺斯是比提尼亚一位美貌非凡的青年,是哈德良皇帝的挚爱伴侣。安提诺斯在尼罗河溺亡时才刚刚成年。此后,他被奉为英雄,并被皇帝下令在东罗马帝国的许多地方作为半神崇拜。这位青年最美丽的雕像之一竖立在德尔斐的圣殿中。在发掘过程中,人们发现它保存得非常好,由于古代使用特殊的油来抛光大理石崇拜雕像的“皮肤”,它仍然闪闪发光。浓密的头发上仍然可以看到洞,这些洞被用来在头上固定一个月桂叶青铜花环。 (117-138 年) </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阿基亚斯雕像】</b></h1> <h1>  阿基亚斯,阿克诺尼奥斯之子是达奥科斯二世的曾祖父,公元前 5 世纪多次泛希腊运动会的 摔跤和拳击的结合冠军。</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无名裸体男性雕像】</b></h1> <h1>  裸体男性雕像举起的右手上拿着什么,手指断了,具体是什么都不得而知。(公元前 475-450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陶土屋顶彩绘装饰】</b></h1> <h1>  这是部分陶土屋顶彩绘装饰,色彩丰富,装饰图案多样,引人注目,部分檐槽带有狮头喷水口,饰有图案化的叶子、曲折和棋盘图案。它们可能来自圣路起点处的柱廊。(公元前5世纪晚期)</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青铜盾牌】</b></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青铜容器】</b></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u>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u>(The 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Olympia)</u></b></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奥林匹亚是原始</span>奥运会的举办地,奥林匹亚考<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博物馆致力于保护和展示古代奥林匹亚遗址的文物。</span></h1> <h1>  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的<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要展品包括:赫尔墨斯和婴儿狄俄尼索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span>、宙斯和伽倪墨得斯雕像、宙斯神庙的山墙饰、赫拉神庙顶盘,以及各种青铜器等。</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赫拉神庙顶盘】</b></p> <h1>  赫拉神庙位于克罗尼奥山脚下,建于公元前 600 年左右,是神殿中最古老的建筑。</h1> <h1>  这座神庙为多立克风格,规模宏大,围柱式,有 6X16 根柱子,下部用贝壳石灰石建造,上部用未烧制的砖建造;柱顶为木制,内部分为三个部分:门廊、内殿和后殿。内殿后面的一个低矮石基上立着宙斯和赫拉的雕像。</h1> <h1>  围柱式柱廊的原始柱子是木制的,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逐渐被石柱取代,每次都遵循当时的风格。因此,这座神庙体现了多立克柱头从古风时期的布尔波诺夫(交替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书写)演变而来,后殿有著名的 kypselos larnax,装饰有黄金和象牙的神话场景。</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公牛雕像】</b></p> <h1>  这尊公牛雕像是雷吉拉献给圣殿的祭品,公牛是泉水、水和河流的象征,故被放置在泉水屋水池旁。公牛雕像上有希罗德·阿提库斯妻子雷吉拉的铭文:德墨忒尔的女祭司雷吉拉向宙斯献上水和附肢。(公元 2 世纪下半叶)</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宙斯神庙</b><b style="font-size:20px;">】</b></h1> <h1>  宙斯神庙东侧山墙上的场景中的中心人物是神殿的守护神宙斯,他的身材高大(保存高度2.91米),在所有其他人物中独占鳌头。他的右边是俄诺玛俄斯和他的妻子斯泰罗佩,左边是珀罗普斯和希波达米亚。接下来是两位选手的四马战车;前两个跪着的人物是米提洛斯和希波达米亚的女仆。另外两个跪着的人物属于奥林匹亚两个祭司家族的先知:拉米德斯家族和克吕提阿德斯家族。特别有趣的是年老先知的形象,他举起手放在脸上,表示他预见到了即将发生的悲剧事件。山墙的两个角落被两个斜倚的人物占据,象征着奥林匹亚的神话河流,即阿尔菲奥斯河和克拉德奥斯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奥诺玛奥斯和佩罗普斯】</b></h1> <h1>  奥运会的起源与奥诺玛奥斯和佩罗普斯的神话故事有关。奥诺玛奥斯是奥林匹亚附近伊利斯地区的比萨国王,他有一个女儿叫希波达米亚。奥诺玛奥斯收到神谕,他将死于女婿之手。为防止此事发生,他向所有追求她女儿的人发起一场战车比赛,获胜者将娶希波达米亚为妻,而失败者将被处死。奥诺玛奥斯的马为神阿瑞斯诊所赐,战车技术娴熟,故战无不胜,先后有十三名追求者死于他的手下。珀罗普斯是来自遥远的弗里吉亚或吕底亚的坦塔罗斯之子,其战马为波塞冬所赐,他在奥诺玛奥斯的车夫米提洛斯的帮助下,把奥诺玛奥斯战车的青铜销子置换成蜡制销子,在比赛期间,蜡销子融化,车轮脱落,导致奥诺玛奥斯从战车摔下而死。</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宝库】</b></p> <h1>  宝库是用于存放神殿的珍贵祭品,这里展示的是来自宝库屋顶的陶土建筑构件。(公元前6世纪末5世纪初)</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胜利女神】</b></p> <h1>  胜利女神尼刻(Nike)雕像是麦西尼亚人和诺帕茨提亚人为庆祝他们在阿奇达梅亚战争中战胜斯巴达人(公元前421年)献给宙斯的祭品,于1875年被德国考古学家在发掘宙斯神殿遗址时发现。</h1> <h1>  胜利女神雕像矗立在宙斯神庙东南角,高8.81米,底座为三角形,高2.11米,用帕罗斯大理石雕刻而成。女神雕像微微前倾,身上裹着薄薄的希顿,披风在身后挥舞,双翼张开,右脚踩在象征宙斯的雄鹰上,给人一种从奥林匹斯山上飞下来宣告胜利的印象。</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宙斯和伽倪墨得斯】</b></p> <h1>  宙斯 (Zeus) 迷恋伽倪墨得斯的美貌,化身为一只巨大的老鹰,飞到特洛伊将伽倪墨得斯掳走,带回奥林匹斯山,任命为众神的酒侍,负责为众神斟酒。作为补偿,宙斯赐予伽倪墨得斯的父亲特洛斯一群优良的马,并向他保证伽倪墨得斯将在奥林匹斯山上享有永恒的青春和不朽的生命。(公元前5世纪初)</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赫耳墨斯和婴儿狄俄尼索斯</b><b style="font-size: 20px;">】</b></h1> <h1>  赫耳墨斯和婴儿狄俄尼索斯这座雕像创作于公元前340-330年,于1877年发掘赫拉神庙时被发现,现存于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宙斯命令众神的信使将婴儿狄俄尼索斯带到仙女那里,让仙女们照顾他, 赫耳墨斯在路上休息,将斗篷扔在树干上,举起的右臂可能拿着一串葡萄,狄俄尼索斯伸手去拿葡萄,这是未来酒神的象征。(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塞墨勒的儿子。塞墨勒是底比斯公主,宙斯为了保护她,答应她任何请求。然而,赫拉以凡人身份接近塞墨勒,挑唆她要求宙斯以真神的形态显现。宙斯不得不答应,当他以神形出现在塞墨勒面前时,她被神火烧死。宙斯在塞墨勒死后,从她的子宫里取出尚未成熟的狄俄尼索斯,并将其缝进自己的大腿中。几个月后,狄俄尼索斯从宙斯的大腿中出生,这也是他被称为“二次出生”的原因。在狄俄尼索斯出生后,宙斯为了保护他免受赫拉的嫉妒和迫害,将婴儿狄俄尼索斯交给赫耳墨斯照顾。赫耳墨斯将狄俄尼索斯带到山林中,交给了仙女们抚养。狄俄尼索斯在这些神秘的环境中长大,后来成为了葡萄酒、狂欢和戏剧之神。)</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b style="font-size:20px;">哈德良皇帝】</b></p> <h1>  哈德良(Publius Aelius Hadrianus)是古罗马帝国的第十四任皇帝,统治时期为公元117-138年,以巩固和改革帝国而闻名。</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波帕娅·萨宾娜】</b></p> <h1>  波帕娅·萨宾娜(Poppaea Sabina,公元30-65年)是古罗马帝国皇帝尼禄的第二任妻子,她以其美貌和影响力著称。</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女头像】</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巨大的石灰石头像可能属于赫拉的崇拜雕像,或者来自狮身人面像的雕像,该雕像形成了一些其他古代建筑屋顶上的顶峰。</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b>有翼</b><b style="font-size: 20px;">青铜女】</b></h1> <h1>  锤制,镶嵌骨眼。尚不清楚它只是半身像还是雕像的一部分。它被解释为神灵或恶魔:阿尔忒弥斯、耐克或狮身人面像。这是最稀有和最有价值的锤制独立作品之一,表明了青铜雕像的早期技术,它们由钉在木芯上的锤制板材制成。(公元前590-580年)</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b>雌狮鹫哺崽</b><b style="font-size: 20px;">青铜板】</b></h1> <h1>  青铜板被钉在木芯上,可能是建筑构件。它描绘了一只雌性狮鹫在哺乳她的幼崽。令人惊奇的是,一个来自东方的可怕生物变成了一个照顾婴儿的“人性化”人物。细节以精细的切口和圆点呈现。眼睛镶嵌着象牙。这是古希腊艺术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大型青铜浮雕。(公元前 630-620 年)</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青铜亚述板】</b></p> <h1><p>  青铜亚述板板面装饰有按区域锤打的图案。从上到下为:<span style="color: inherit;">1. 一队男子,2. 一个女性形象,两边各有两名留着胡须的男子,他们身穿鳞片图案的服装,3. 两个面对面的男性形象与一只长着翅膀的狮鹫搏斗,另外两人与第二只狮鹫搏斗,4. 骑在奔马身上的骑士。(公元前 8 世纪)</span></p></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铜防御和进攻装备】</b></h1> <h1>  上:带翼蛇发女妖形状的薄片,来自盾牌装置。锤打和切割。它描绘了一个恶魔般的蛇发女妖,有鱼尾和狮脚。中间缠绕着蛇,戴着头盔,头盔上有冠饰。(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h1><h1> 下:青铜伊利里亚头盔。用银切割片装饰是独一无二的。它的颊片上有马,额片上有攻击野猪的狮子。从额片延伸到颈背上方的宽槽旨在容纳冠饰。(公元前530年)。</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b>青铜头盔</b><b style="font-size:20px;">】</b></h1> <h1>  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和6世纪),奥林匹亚圣殿在当时蓬勃发展,供品极其丰富,包括:青铜头盔、武器、胸甲、小雕像和装饰青铜板。</h1> <h1>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公元前 7 世纪在艺术界也被称为“东方化”时期,艺术家放弃了传统类型的单调重复,从自然世界以及想象和神话世界中汲取灵感,</span>从东方引进的作品包括青铜大锅,其附件为具有拟人头像的有翼生物、公牛或狮子头,以及带有带状浮雕的薄片。</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古代玻璃】</b></p> <h1>  玻璃大约在5000 年前出现在地中海地区。古代有三种制造玻璃的方法:a) 芯成型法(公元前6世纪末)b) 模具法(公元前5至4世纪,与芯成型法同时出现)c) 吹制法(公元前1世纪中叶)。这是在弗拉戈尼西米拉卡墓地发掘出来的玻璃器皿,这些器皿被放在坟墓里作为陪葬品。它们是用吹玻璃法制成的,大多数都是透明无色的玻璃。</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u>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u></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u>(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Athens)</u></b></h1> <h1>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位于雅典,成立于19世纪末,是希腊最大、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馆之一。</h1> <h1>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博物馆成立于19世纪末,拥有超过11,000件展品,主要馆藏包括:迈锡尼(</span>Mycenaean)阿伽门农黄金面具、雅典娜雕像和<span style="color: inherit;">宙斯或</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波塞冬雕像等。</span></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陶罐】</b></p> <h1>  两侧各有一只鸟,采用典型的基克拉迪群岛“黑色和红色”风格进行绘画。(约公元前16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头像】</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基克拉迪群岛的帕罗斯大理石头像,刻有</span><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鼻子、嘴巴和耳朵,画有眼睛和右脸颊上的红色垂直条纹,发现于阿莫尔戈斯岛,属于基克拉迪群岛早期凯罗斯-锡罗斯文化的文物。(公元前2800-2300年)</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阿伽门农面具】</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从迈锡尼V号墓穴A圈出土的金色死亡面具,被称为“阿伽门农面具”。(公元前1600-1500年)</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质死亡面具由金属片制成,饰有浮雕细节。</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质死亡面其中一个描绘了睁开的眼睛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金色面具描绘了一个留着胡须的男人威严的面孔,由一块带有浮雕细节的金片制成,耳朵附近的两个洞表明面具是用麻绳固定在死者脸上的。</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色面具和金质葬礼胸甲都是迈锡尼男性的典型丧葬服饰。</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瓦菲奥式金杯】</b></h1> <h1>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这是在拉科尼亚斯巴达附近的瓦菲奥圆形墓中发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金杯,</span>称之为“瓦菲奥式金杯“,<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外部有浮雕装饰,内部有金箔,</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杯子上叙事性的装饰描绘了捕获公牛的场景。</span>(公元前15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铜剑】</b></h1> <h1>  迈锡尼A号墓葬 IV 号墓葬出土的青铜剑残片,剑柄和剑肩采用景泰蓝工艺装饰,剑肩上的鳞片图案隔层镶嵌有青金石。(公元前 16 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铜匕首】</b></h1> <h1>  青铜匕首镶嵌有螺旋装饰,刀刃上描绘了尼罗河风景,猫科动物在纸莎草花中追逐水鸟,青铜匕首,镶嵌装饰。(公元前 1600-1100年)</h1> <h1>  刀柄和肩部有金色护堤,薄薄的金银装饰片用金、银、青铜合金固定在青铜刀刃上,上面有浮雕百合花。(公元前 1600-1100年)</h1> <h1>  迈锡尼的匕首刀刃,发掘于迈锡尼墓圈A。(公元前 1600-11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王冠】</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金冠冕顶部有叶状</span>金<span style="color: inherit;">片,饰有浮雕圆圈,。发掘于迈锡尼墓圈A墓穴III。(公元前16世纪)。</span><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项链</b></h1> <h1>  发掘于迈锡尼伊尔墓墓圈A的金项链,<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由十片代表</span>权力象征的双鹰金箔组成。<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公元前16世纪)</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死亡<span style="color: inherit;">婴儿</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金</span></b><b style="color: inherit;">裹巾】</b></h1> <h1>  这是葬礼用死亡婴儿金裹巾发掘于迈锡尼墓圈A墓穴IV。(公元前16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天平】</b></h1> <h1>  金质天平象征着冥界灵魂的重量,盘面上绘有蝴蝶,象征着灵魂,发掘于迈锡尼墓圈A墓穴III。(公元前16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花卉】</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发掘于迈锡尼墓圈A墓穴III。(公元前16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蝴蝶】 </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发掘于迈锡尼墓圈A墓穴III。(公元前16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迈锡尼女士壁画】</b></h1> <h1>  这个壁画残片描绘了一位迈锡尼女士,她优雅的头部以侧面展示,而身体则以正面展示,她身穿一件短袖紧身胸衣,外面套着一件透明衬衫,勾勒出她丰满的胸部,她复杂的发型和华丽的项链和手镯等珠宝引人注目,她左手拿着一朵百合花,右手紧握这刚接受的礼物——一条项链,严肃而沉思的表情揭示了此刻的庄严。(公元前 13 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迈锡尼卫城的壁画】</b></h1> <h1>  <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这是公元前13世纪的壁画,出自迈锡尼城堡西南部的祭祀中心房间,靠近墓圈 A。其中包括向女神献祭的场景和八字形盾牌的图案,可能象征着军事神灵。</span><br></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八字形盾牌壁画】</b></div></h1> <h1>  这位是一个八字形盾牌壁画,在迈锡尼纪念画中很少见。八字形盾牌以金、象牙和半宝石制成,在这里成为战争女神的象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迈锡尼卫城图案陶器】</b></h1> <h1>  这是一个迈锡尼卫城图案陶器。(公元前 14-12 世纪)<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大部分迈锡尼图案风格陶器在大型大口径陶瓶上刻有人类、战车、马匹和公牛的图案,这些陶器产自阿尔戈利斯的贝尔巴蒂,并出口到塞浦路斯,在那里被广泛模仿。其他类型的器皿上则刻有鸟类、鱼类、野山羊或虚构的生物(即狮身人面像),例如水罐和马镫罐。通常,这些花瓶只有残片在希腊大陆的定居环境中才能幸存下来。然而,在塞浦路斯,完整的花瓶被保存下来,作为陪葬品放在坟墓中。</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女性彩绘石膏像】</b></h1> <h1>  女性彩绘石膏像,可能是狮身人面像或女神。</h1> <h1>  来自迈凯奈卫城的祭祀中心。(公元前1300-125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型克拉特杯】</b></h1> <h1>  这个大型克拉特杯描绘了五名全副武装(头盔、胸甲、胫甲、盾牌和长矛)的男子出征的场景,长矛上挂着一袋补给品,来自迈锡尼卫城的“武士花瓶之家”。(公元前12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彩绘墓碑】</b></h1> <h1>  这是一个带有彩绘场景的墓碑,下部面板上有四只鹿和一只刺猬,主面板上有手持长矛和盾牌的行进中的战士,严重受损的上部面板上有坐着的人物,石碑窄边上有风格化的凹面祭坛。这块石碑最初使用雕刻的圆圈装饰,发掘于迈锡尼墓室。(公元前12世纪) </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线形文字B泥板】</b></h1> <h1>  线形文字B已被证实是希腊文字的最初形式。1900 年,亚瑟·埃文斯在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的宫殿中识别并命名了这种文字,该宫殿在公元前1450年后被迈锡尼人占领。但直到1939年在皮洛斯的迈锡尼宫殿中发现了最大的泥板档案,线形文字B文本的语言才被解读出来。英国建筑师迈克尔·文特里斯在语言学家约翰·查德威克的帮助下,于 1952 年破译了线形文字B,并表明这些泥板是用早期希腊语书写的,早于荷马史诗。</h1> <h1>  线形文字B是一种音节文字,即每个符号对应一个特定的音节,由大约九十个音节符号、表意文字(每个图片表示一个概念)和数字组成。</h1> <h1>  宫殿里保存着这些刻有文字的泥板,上面记录着清单和税务表等行政文件。这些文件提供了有关宫殿等级制度、专业和社会阶层、贸易以及商品生产制造等宝贵信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迈锡尼宫廷双耳瓶】</b></h1> <h1>  迈锡尼宫廷风格的三柄双耳瓶装饰着以海洋为主题的场景,带有章鱼和海藻图案,章鱼的长触手缠绕着整个花瓶,发掘于阿尔戈斯附近普罗西姆纳迈锡尼墓地2号墓。(公元前15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野猪獠牙头盔】</b></h1> <h1>  墨里俄涅斯给了奥德修斯一张弓、一个箭筒和一把剑,并给他戴上了一顶制作精良的皮头盔。头盔内部有一层结实的衬里,上面用交织的带子包着,上面缝着一顶毡帽。头盔外面四周巧妙地装饰着一排排闪闪发光的野猪的白色獠牙,每排獠牙的方向是交替的。</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阿提卡墓穴双耳瓶】</b></h1> <h1>  这个巨大的阿提卡墓穴双耳瓶来自凯拉米克斯公墓。(公元前 760-750 年)</h1> <h1>  主要场景展示了死者的葬礼和哀悼,棺材上铺着裹尸布,男人、女人和孩子双手抱头,以通常的哀悼姿势哀悼。</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年雕像】</b></h1> <h1>  这尊用纳克索斯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青年雕像发现于苏尼翁,是献给波塞冬的祭品,矗立在他的神庙前,其令人惊叹的超大尺寸证明早期古风雕塑家倾向于创作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型雕像。(公元前6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科雷雕像】</b></h1> <h1>  这尊用帕罗斯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科雷雕像发现于阿提卡的梅伦达(古代的密里努斯)。底座上的铭文表明了这座保存完好的雕像矗立在弗拉西克雷亚的坟墓之上。(公元前 550-540 年)</h1> <h1>  雕像面部表情和衣服的造型都与身体曲线相得益彰,在很多地方保留了玫瑰花结、纳粹标志、星星和曲折的彩绘装饰,是一件成熟的古风风格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狮身人面像雕像】</b></h1> <h1>  这尊用潘特利克大理雕刻而成的石狮身人面像雕像发现于阿提卡的斯帕塔,是已知最早的古代女性化狮身人面像,曾被用作墓碑的顶饰。(公元前57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狄俄尼索斯雕像】</b></h1> <h1>  这尊狄俄尼索斯雕像碎片发现于伊卡利亚岛的阿提卡阶地,雕像规模巨大,头部最近与身体联系在一起,不确定右手上的康塔罗斯是否属于雕像。(公元前520-51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年雕像】</b></h1> <h1>  这尊用帕罗斯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葬礼青年雕像发现于阿提卡的中基亚地区。雕像站在一位年轻的雅典贵族阿里斯托迪科斯的坟墓上,其肌肉的可塑性和手臂的运动感展示了整体雕像的活力。(公元前510-5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宙斯或波塞冬青铜雕像】</b></h1> <h1>  这尊宙斯或波塞冬青铜雕像是在希腊北部埃维亚岛阿耳忒弥斯角附近的海域打捞出来。这尊雕像高2.09 米,空洞的眼窝最初用骨头镶嵌,眉毛用银制成,嘴唇和乳头用铜制成,神像迈着大步,左臂伸到身前,如果是宙斯,那么他右手会拿着雷电,如果是波塞冬,那么他右手会拿着三叉戟。这尊雕像是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品中的一大亮点。(公元前46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宙斯青铜雕像】</b></h1> <h1>  这尊宙斯青铜雕像发现于埃托洛阿卡马尼亚的安布拉基亚,宙斯用举起的右手掌管雷电,伸出的左手上有一只鹰。(约公元前490-48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还愿浮雕】</b></h1> <h1>  这尊用潘特利克大理石雕刻的还愿浮雕是已知最大、最重要的还愿浮雕,发现于埃莱夫西斯。浮雕是献给埃莱夫西斯的得墨忒耳和科瑞神殿的,它描绘了神秘仪式中的埃莱夫西斯诸神。身着长袍、左手握着权杖的得墨忒耳(左)将麦穗献给埃莱夫西斯国王凯勒奥斯的儿子特里普托勒摩斯(中),让他赐予人类;身着长袍和披风、手握火炬的珀耳塞福涅(右)用右手为特里普托勒摩斯祈福。图像的华丽,尤其是浮雕的巨大规模,表明这不是简单的还愿奉献,而是与宗教崇拜有关。这幅浮雕在古代显然很有名,并在罗马时期被复制,其中一份复制品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公元前 440-430 年)</h1> <h1>  这尊用潘泰利大理石雕刻而成雅典娜雕像发现于雅典瓦瓦凯翁(Varvakeion)学校附近,被称为“瓦瓦凯翁雅典娜”,是菲迪亚斯 (Pheidias) 于公元前 438 年在帕台农神庙竖立的雅典娜雕像最真实、保存最完好的复制品。原作身体的裸体部分 是由象牙制成的,雕像的表面覆盖着金叶,大小约为瓦瓦凯翁复制品的十二倍。(公元 3 世纪上半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阿尔特米西翁骑师】</b></h1> <h1><p class="ql-block">  马和年轻骑师的青铜雕像原是从埃维亚岛阿尔特米西翁角附近的沉船中打捞出的青铜碎片,称为“阿尔特米西翁骑师”,于1971年在一位美国女士和 Psichas 基金会的资助下重新组装。奔马上的年轻骑师左手握着缰绳,右手握着鞭子,他面部紧缩的皱纹,尤其是额头上的皱纹,透露出痛苦的表情。(公元前140年)</p></h1> <h1>  马的右后腿上有印章(品牌标记),上面刻有 Nike胜利女神的图案,Nike双手高举,手上拿着花环,这表明这幅作品可能是由马术比赛的胜利者献给圣殿的。</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b>克诺索斯考古博物馆</b></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Heraklion Archaeological Museum)</b></h1> <h1>  克诺索斯考古博物馆位于希腊克里特岛赫拉克利翁,展示了大量的克诺索斯宫殿(Knossos Palace)的出土文物,同时还有一些罗马时期的展品。</h1> <h1>  克诺索斯宫(Palace of Knossos)是青铜时代的米诺斯文明的重要遗址,其中最著名的展品包括:菲斯托斯圆盘、大理石公牛的头、米诺斯壁画等米诺斯文明的文物。</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新</b><b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石器时代</b></div><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公元前 7000-3000 年)</b><br></p></h1> <h1>  在克诺索斯山上,在米诺斯宫殿的废墟之下,发掘出了克里特岛现存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个小型定居点的桩屋之后是包含几个小房间的不规则四面建筑。这些建筑建得很近,居民们共享开放空间进行日常活动。从公元前 6 千年开始,定居点不断扩大,到公元前 3000 年时面积已达到约 25,000 平方米。</h1> <h1>  便携式烤炉、长柄勺、储藏罐、纺锤、微型花瓶和其他在露天窑中烧制的器皿。(公元前 4500-3000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盘坐的的女人泥塑】</b></h1> <h1>  女人泥塑发掘于帕诺·乔里奥,勒拉佩特拉地区,其突出的乳房和丰满的臀部与生育能力有关。(公元前 5300-3000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饰】</b></h1> <h1>  这些是缝在衣服上的金饰、带状王冠、桃金娘叶和带附属物的链条,发掘于莫赫洛斯墓葬。(公元前2600-19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桶形和动物形的陶土容器】</b></h1> <h1>  桶形和动物形的陶土容器发掘于莱贝纳和库马萨,在小亚细亚东北部(特洛伊)的定居点也发现了类似形状的陶土容器。(公元前3000-1900年)</h1> <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青铜时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公元前 2200-1700 年)</b><br></p></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牧羊陶碗】</b></h1> <h1>  这个陶碗发掘于帕莱卡斯特罗,碗内附有描绘牧羊人及其羊群的雕像,是祭祀神灵的祭品。(公元前1900-18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陶制雕像】</b></h1> <h1>  这些陶土制成的女性和男性雕像发掘于查梅齐,表现出崇拜的姿态。(公元前1900-17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次埋葬的头骨和容器】</b></h1> <h1>  这是发掘于阿卡尼斯·普尔尼(Archanes Phourni)的头骨和容器。当死者的头部溶解后,将头骨从尸体上取,头骨另处埋葬,容器重复使用。(公元前2100-18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粘土石棺】</b></h1> <h1>  这个带有多个把手的粘土石棺发掘于沃鲁(Woru),把手可用绳子固定以便运输。(公元前2100-19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蜜蜂吊坠】</b></h1> <h1>  这件著名的马里亚金饰是胸前吊坠,由两只蜜蜂组成,它们在蜂巢中产下一滴蜂蜜。它们用腿夹住圆形颗粒状蜂巢,嘴里含着一滴蜂蜜。它们的头上有一个金丝笼,里面有一颗金珠,翅膀和尾刺上挂着小圆盘。这是珠宝艺术的真正杰作,结合了浮雕、颗粒、金丝和雕刻装饰,发掘于马里亚的克里索拉科斯(Chrysolachus of Maria)墓地。(公元前1800-1700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陪葬品】</b></h1> <h1>  这些各种形状的陪葬品结合了浮雕和彩绘、彩色或白色装饰,源自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公元前1900-1700年)</h1> <h1>  发掘于帕莱卡斯特罗的陶器。(公元前 1900-1700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卡玛雷斯 (Kamares) 器皿】</b></h1> <h1>  这是一个卡马雷斯(Kamares)风格的半球形高脚碗,棕紫色陶器上绘制着白色、橙色和深红色/紫色图案,同时带有浮雕和贴花装饰。</h1> <h1>  这是发掘于费斯托斯宫殿的一套奢华的卡玛雷斯 (Kamares)器皿,用于宴会仪式,装饰有丰富的彩色和浮雕图案。这套器皿包括一个带有贴花百合的宽口大口杯、一个大水果架、一个碟子架和一个水壶。宽口大口杯和水壶上的“棋盘”和“茛苕叶”或“岩石”图案在两个器皿上都很相似,而水果架和碟子架的边缘以及宽口大口杯的底部也展示了相同的花边装饰。这些器皿成对出现,带有相似的装饰图案,表明它们是由同一位工匠制作的,是同一套“皇家晚餐餐具”的配套器皿。(公元前1800-17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彩饰陶罐】</b></h1> <h1>  这是发掘于费斯托斯宫殿的带有单色和彩色装饰的陶罐,用于储存农产品和其他物品。(公元前1800-1650年)</h1> <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铜时代晚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公元前 1700-1450 年)</b><br></p></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海洋景观石膏板】</b></h1> <h1>  这是米诺斯文明的巅峰时期,第一批宫殿被毁后,大城市里重建了新的、宽敞的、多层的宫殿,最大的宫殿是克诺索斯宫。米诺斯的一项标志性创新是“多西隆大厅”,其墩座和门隔断以及采光井提供了各种可能的循环、照明和通风组合。另一项开创性的发明是在外墙上增加木柱,形成柱廊和阳台,俯瞰大庭院。设计和施工的最高成就是克诺索斯的“大楼梯”,其连续的楼梯由柱子支撑。门口和地板上凸起的石头和彩绘石膏元素,尤其是地板上大量使用石膏和外墙上的方石砌体,给克诺索斯宫殿带来了一种宏伟奢华的感觉。这是克诺索斯宫中装饰性斑岩框架的描绘着海洋景观的石膏板。(公元前1650-16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城镇马赛克】</b></h1> <h1>  城镇马赛克是一组发掘于克诺索斯宫的彩绘陶器饰板,可能来自一件豪华木制家具的镶嵌装饰。这幅作品描绘了自然景观中的城镇房屋,其中有动物和人物。特别有趣的是所展示房屋的建筑细节,例如方石砌体、木材、门和多个窗户。屋顶上的矩形结构可能容纳楼梯。这幅作品让人想起锡拉的“西屋”和迈锡尼的“围城角楼”。(公元前1700-16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祭祀器皿】</b></h1> <h1>  这是克诺索斯宫殿的祭祀器皿,砾岩角状器皿和带有浮雕图案的豪华石片。(公元前1600-145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棋盘】</b></h1> <h1>  这是克诺索斯宫一种棋盘游戏,镶嵌着象牙、蓝色玻璃浆和水晶,镀金镀银。四个大的圆锥形象牙棋子与“棋盘”的圆形区域相对应。这是一种特别复杂和奢华的工艺品,见证了宫殿的高生活水平和克诺索斯作坊的艺术能力。在埃及和东方发现了类似的、更简单的物品。(公元前1700-145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双耳陶罐】</b></h1> <h1>  这是发掘于扎克罗斯和普塞拉(Zakros and Psela)的双轴的三耳陶罐,绘有牛头、花卉和海洋装饰,以及相互连接的螺旋。(公元前1500-1450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陶土牛头角形器皿】</b></h1> <h1>  这个陶土牛头角形器皿发掘于莫赫洛斯,是一个祭酒器,表现了米诺斯人对自然和宗教的崇拜。(公元前1500-145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费斯托斯圆盘(Phaistos Disc)</b></h1> <h1>  神秘的刻有铭文的费斯托斯圆盘是一种刻有尚未解读符号的陶盘,在克里特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公元前 17 世纪初)</h1> <h1>  圆盘上的图案以螺旋形排列刻在盘的两面,是在泥盘尚湿时用活字印模压印上的。圆盘上刻有 45 个图形符号,按不同的组合方式排列成 61 组,由刻线分隔,可能代表着单词。(陶盘正面)</h1> <h1>  某些符号组合的重复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铭文是一首赞美诗或具有魔法特征的文本。(背面)</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铜锭】</b></h1> <h1>  这些铜锭发掘于扎克罗斯宫和圣三一皇家别墅。铜锭是铸铜的原料,可能用作交易单位,主要从塞浦路斯进口,标准重量约为30公斤。有些带有塞浦路斯和米诺斯文字的刻印,以证明交易。(公元前1500-145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铜双斧】</b></h1> <h1>  大型青铜双斧发现于尼鲁查尼(Niluchani)一栋大楼的房间内,用于祭祀。据信,它们被用作为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展示品,用在大楼入口前露天铺砌的庭院所举行的仪式中。(公元前 1500-1450 年)</h1> <h1><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拳击手花瓶】</b></div></h1> <h1>  这是发掘于圣三一教堂的拳击手花瓶,用蛇纹石制作。 高44.8 厘米,花瓶上刻着4 个浮雕带,分别展现(1)摔跤,(2)跳牛,(3-4) 拳击(一些运动员戴着头盔),浮雕生动地描绘了胜利者战胜倒下的对手的场景。他们的服装、姿势和手势让人想起了现代拳击比赛。(公元前1600-145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铜大锅】</b></h1> <h1>  这些超大青铜大锅发掘于泰利索斯(Thalisos),用于烹制大量食物,供集体宴会食用。(公元前1600-15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跳牛壁画】</b></h1> <h1>  这个跳牛壁画是在克诺索斯宫殿的东侧发现的,同时发现的还有描绘同一项运动不同阶段的其他残片。画中跳牛场景生动地描绘了这项壮观运动的表演,有三名参赛者,两名白皮肤女性和一名棕色皮肤男性,其中一名女运动员握住牛角控制住公牛,以降低其速度,防止跳跃者在危险的后空翻中被牛顶伤,另一名女运动员在公牛后面,张开双臂保护跳跃者落地。(公元前1600-14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象牙跳牛雕像</b><b style="color: inherit;">】</b></h1> <h1>  这尊象牙雕像发掘于克诺索斯宫,雕像首次在三维空间中呈现跳牛者翻筋斗瞬间的精湛技艺,突显运动员腿部肌肉和臀部等细节。它和另外两个象牙雕像以及一个彩陶牛头共同构成了跳牛场景。(1600-1450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收割者花瓶】</b></h1> <h1>  收割者花瓶发掘于圣三一教堂,其黑色滑石角形浮雕描绘了二十七名男子的游行队伍,伴随着音乐的旋律,由有节奏的手部动作发出。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是一个手持手杖的男子,他是一名官员或牧师,身穿带有鳞片图案的礼仪披风。游行可能是神灵为新收获祈福的宗教节日的一部分。(公元前145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家庭和露天崇拜】</b></h1> <h1>  露天崇拜也按照旧传统在某些山顶圣所以及洞穴中继续进行,信徒继续向神灵献上祈祷的人形雕像。一些男性和女性雕像的逼真身体造型和精致发型凸显了男性健美、运动员体魄和女性整洁优雅外表的永恒社会标准。</h1>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中这个男子拱手的礼节动作跟中国的作揖不谋而合,如出一辙。</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舞者壁画】</b></h1> <h1>  舞者壁画描绘了一位女神从天而降的场景,从随风飘扬的发绺可以看出米诺斯女神在半空中盘旋,她右臂伸出,表现出权威和命令的姿态,表明她是宏大显灵场景的一部分。(公元前 1600-1450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米诺斯之戒】</b></h1> <h1>  米诺斯之戒是米诺斯珠宝制作的杰作,也是理解宗教图像学的一件至关重要的艺术品。其边框上的复合图像概括了显灵的三个层次。女神以微小的形象旋于空中,坐在顶部有奉献之角的阶梯平台上,操控划动着一艘小船,船有海马艏。还有一男一女在进行圣树崇拜,丰富了构图。女神穿越空气、陆地和海洋这三个自然元素,象征着凡人世界的统一,生动地传达了米诺斯人对陆地和海洋的权力信息。(公元前1450-14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石制牛头角形器皿】</b></h1> <h1>  石制牛头角形器皿是米诺斯艺术的杰作,鼻子用白色贝壳镶嵌物勾勒轮廓,而保存下来的右眼则用水晶镶嵌,边缘和虹膜用红碧玉制成。该器皿可能用于祭祀,颈部有用于灌酒的孔,鼻子上也有相应的孔用于倒出液体。(公元前1600-145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蛇女神】</b></h1> <h1>  蛇女神雕像是克诺索斯神庙宝库中最重要的祭祀物品,以缠绕在大雕像身体和手臂上的蛇以及小雕像高举手中握着的两条蛇而得名。在希腊神话里,蛇是生命的象征,代表治愈,死亡与重生。蛇象征着女神崇拜的冥府特征,而小雕像头上的猫科动物则暗示着她对野蛮人的统治。女神们穿着奢华的服装,包括一条长荷叶边裙、一条绣花围裙和一件露出大乳房的紧身胸衣,象征着女性的生育能力、女神及大自然本身。(公元前1650-155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水晶器皿】</b></h1> <h1>  这个小型奢华水晶角形器皿发掘于扎克罗斯中央圣殿建筑群,由一块坚硬的水晶石制成,颈部由另一块水晶石制成,通过一圈水晶珠和镀金象牙圆盘与器皿相连,凸起的手柄由穿在青铜线上的球形水晶珠组成。(公元前1500-1450年)</h1> <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铜时代晚期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公元前 1450-1300 年)</b></p></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埃及圣甲虫和印章】</b></h1> <h1>  埃及圣甲虫和印章采用尼泊尔和末期宫殿时期典型的自然主义风格,主要是野山羊、公牛、狮子和山羊等动物,以及狮子攻击其他动物的场景。在这一时期的印章上,美学和技术的完美与半宝石的使用相结合:红玉髓、玛瑙、紫水晶、碧玉、水晶、赤铁矿和青金石。印章使用青铜工具(小凿子、雕刻刀和钻头)和浮石等抛光材料制作。孔是在最终雕刻之前打孔的。(公元前1650-135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珠宝首饰】</b></h1> <h1>  这些金、紫水晶、红玉髓、玻璃和彩陶项链、戒指、耳环、金银别针、象牙梳子、铜镜、剃须刀和镊子发掘于克诺索斯-扎费尔·帕波拉、伊索帕塔、马夫罗斯皮里奥、塞洛普洛和卡桑巴斯墓地。(公元前1400-13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举双臂的女神】</b></h1> <h1>  在伊拉克利翁加齐的一间带长凳的小神殿中发现了五尊高举双臂的女神雕像和祭祀器皿,雕像头戴鸟形符号、植物茎、奉献之角和带有球形头部的别针,头部形状类似罂粟果实。(公元前1300-12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石棺】</b></h1> <h1>  这是圣三一教堂的石棺,是在一个长方形的墓穴中发现的,属于一位统治者,图片表现了这位统治者死后受到了宫殿式教派的隆重纪念仪式场景。</h1> <h1>  这些是各种装饰精美的阿吉亚特里亚达(Agia Triada)石棺。 (公元前1370-1300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陶罐墓葬】</b></h1> <h1>  米诺斯文化不采用土葬,火葬、天葬、水葬,而是采用陶罐墓葬。人死后被折叠成婴儿在母体里的形状装入陶罐中,待尸体腐烂后取出其骨骼埋入地下,而这些饰有螺旋、实心圆圈,以及带状装饰的陪葬陶罐则重复使用。(公元前 1700-1600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罗马时期展品】</b></h1> <h1>  博物馆除了展出的克诺索斯宫殿的出土文物,还有一些罗马时期的展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方形梁形浮雕门楣】</b></h1> <h1>  这个方梁浮雕门楣由波罗斯石制成,是普里尼亚斯A神庙中央入口的门楣,方梁的上方是两尊相对而坐的女性雕像,头戴高大的祭司头罩,上面刻有装饰图案和披肩,方梁两侧装饰着豹子和鹿。(公元前 7 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理石墓碑】</b></h1> <h1>  大理石墓碑发掘于赫拉克利翁,碑上装饰有死者与妻子和孩子告别的浮雕场景,男人身穿束腰外衣和斗篷,伸出右手,女人拿着一个小珠宝盒,孩子拿着一块书写板和一个运动员使用的油壶。(公元前4世纪中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理石石棺】</b></h1> <h1>  这个大理石石棺装饰着丰富的浮雕,主题与来世信仰有关。长边上挂着一个由树叶和果实组成的花环,中间是一尊小爱神和美杜莎的头像,一面是蛇和翅膀,另一面是狮子头。石棺的盖子复制了浮雕的屋顶瓦片,边缘有山墙饰,牛头、棕榈叶和玫瑰花饰之间有鹰和狮子。它是在一座基督教大教堂的祭坛下发现的,里面有骨头和金首饰。(公元 3 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普鲁托和珀耳塞福涅雕像】</b></h1> <h1>  普鲁托和珀耳塞福涅被描绘成埃及神灵萨拉皮斯和伊西斯,从希腊化时期开始,希腊世界就崇拜他们。普鲁托-萨拉皮斯头上戴着量谷器,这是一种用来测量谷物的器具。珀耳塞福涅-伊西斯头戴头巾,额头上有她的象征,即新月、太阳圆盘和蛇,右手拿着叉铃。这是一种埃及乐器,克里特岛从史前时代就知道这种乐器,左手可能拿着拴住狗刻耳柏洛斯的皮带。尽管这两位神灵的埃及象征是萨拉皮斯和伊西斯,但冥界守护神刻耳柏洛斯被纳入这组雕像中,这两位神灵就被定义为冥界之神普鲁托和珀耳塞福涅。(公元 2 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哲学家】雕像</b></h1> <h1>  这个大理石雕像描绘的是新毕达哥拉斯哲学家、教师、治疗师、魔术师和神秘主义者阿波罗尼奥斯,留着胡须,手拿一根手杖,腿边放着书。他曾与他的学生一起参观克诺索斯,在戈蒂纳(Gortyna)和莱贝纳(Lebena)任教,最后在克里特岛西部的迪克提纳(Diktynna)圣殿去世。(公元2世纪末 - 3世纪初)</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女神阿佛洛狄忒】</b></h1> <h1>  这是一尊手持水盆的女神阿佛洛狄忒或仙女大理石雕像,发掘于戈蒂纳(Gortyna)仙女庙,她上身赤裸,大腿上披着斗篷,两根辫子垂在两肩上,其余部分束在脖子上,水盆由装饰有荆棘叶的圆柱形杆支撑。(公元15世纪末)。</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位一体神像】</b></h1> <h1>  这是由波罗斯石制成两块大型浮雕板,覆盖在戈尔提纳雅典娜神庙入口的墙壁上。一块浮雕板以清晰的浮雕形式描绘了三位一体的神像,包括一位男神和两位头戴波罗帽的裸体女性,而另一块则描绘了三位头戴波罗帽的裸体女神。(公元前 71 世纪中期)</h1> <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b>雅典卫城博物馆</b></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Acropolis Museum)</b><span style="font-size:20px;"><br></span></p></h1> <h1>  雅典卫城博物馆是位于希腊雅典的一座著名博物馆,位于雅典卫城脚下,专门展示从雅典卫城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特别是帕特农神庙(Parthenon)的雕刻和装饰物。</h1> <h1>  其主要展品包括:帕特农神庙的雕刻、厄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ion)的女性雕像、古雅典卫城的陶器和小型雕塑,以及展示古希腊艺术的陶器、雕塑和饰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卫城发展衍变史</u></b><u></u></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卫城】</b></h1><p></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前夕的雅典卫城】</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公元2-3世纪的雅典卫城】</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公元15世纪的雅典卫城】</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阿斯克勒庇俄斯和医生】</b></h1><p class="ql-block"><br></p><h1> 阿斯克勒庇俄斯、女神得墨忒耳和她的女儿珀尔塞福涅接待了一群著名的医生,他们的名字刻在花圈上:波利克拉底之子狄奥多里得斯;埃皮克拉底之子索斯特拉托斯:迪尤科斯之子埃佩切斯;迪尤科斯之子迪亚克里托斯;姆尼西忒奥斯之子姆尼西忒奥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殿献祭仪式</b><b style="color: inherit;">】</b></h1><p class="ql-block"><br></p><h1> 手持基萨拉琴的阿波罗、手持凯瑞基翁琴的赫尔墨斯和三位仙女在祭坛周围跳舞,左边是潘神在吹奏西林克斯(有几个孔的笛子),右边是一群信徒。(公元前 2 世纪中叶后)</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阿斯克勒庇俄斯和车夫</b><b style="color: inherit;">】</b></h1><p class="ql-block"><br></p><h1> 阿斯克勒庇俄斯和他的女儿许癸厄亚接受了车夫安蒂梅冬的感谢。安蒂梅冬是一位车夫,当他运送石头的马车翻倒时,神救了他。</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狄俄尼索斯面具】</b></h1><p class="ql-block"><br></p><h1> 面具被放置在一根饰有神衣的柱子上,人们围绕着柱子举行各种宗教仪式。</h1>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舞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舞者是宙斯和忒弥斯的女儿荷莱,代表一年四季。</p><p class="ql-block">(公元前 1 世纪)</p></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奉献者西隆】</b></h1><p class="ql-block"><br></p><h1> 这名脚踩凉鞋的男性人物可能是奉献者西隆,一些人认为它与雅典卫城南坡的布劳特英雄崇拜有关,另一些人认为它与西边的布劳特圣殿有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帕波西莱诺斯和狄俄尼索斯】</b></h1> <h1>  年轻的狄俄尼索斯手拿戏剧面具,坐在帕波西莱诺斯的肩上,帕波西莱诺斯是年长的西伦,也是他的导师。</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盘子】</b></h1><h1> (公元前六世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厄洛斯游行浮雕】</b></h1> <h1>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浮雕上面刻着厄洛斯游行的图案,五个裸体的厄洛斯走在观众的左边。他们左手拿着小瓶,右手拿着香炉,头上戴着精致的花环,头发很短或扎在颈背上方。</span>1860年发掘于<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阿佛洛狄忒·乌拉尼亚圣殿的东侧。(公元前2世纪)</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赫卡托姆佩多斯山墙】</b></h1> <h1>  赫卡托姆佩多斯山墙由三组保留了鲜艳色彩的图案组成,中间一组是两只狮子吞食一头公牛的图案,左边一组是英雄赫拉克勒斯与半人半鱼的海洋怪物特里同战斗的图案,右边一组是所谓的三体恶魔,一个长着翅膀的生物,身体末端是蛇尾,他手中握着自然界的三种元素的象征:水、火和空气。</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赫拉克勒斯与特里同】</b></h1> <h1>  这个赫拉克勒斯(Herakles)与特里同(Triton)搏斗的雕像来自赫卡托姆佩顿的西山墙,特里同是一种身体像人但尾部长着海怪鳞片状尾巴的生物。</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戈尔贡青铜圆盘】</b></h1> <h1>  带有戈尔贡的青铜圆盘出自雅典娜波利亚斯第一座神庙的装饰,是雅典卫城上最早出现的神话中的戈尔贡形象。</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母狮山墙饰】</b></h1> <h1>  这个母狮山墙饰来自神庙东侧山墙饰,它描绘的是一头母狮正在吞食一头小牛,这头母狮兼具女性(乳房)和男性(鬃毛)的特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山墙上的蛇】</b></h1> <h1>  山墙上的蛇被放置在母狮山墙上的左角。</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狮身人面像】</b></h1> <h1>  这是埃及狮身人面像的希腊版本。</h1> <h1>  希腊的狮身人面像有女人的头、狮子的身体和鸟的翅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牛背负者】</b></h1>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小牛背负者最初高 1.65 米,身穿透明斗篷,留着胡子,抬着一头小牛作为祭品,1864 年发掘于雅典卫城的佩尔塞舒特(Perserschutt)。(公元前 560 年)</span><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b style="color: inherit;">少女</b><b>科雷</b><b style="color: inherit;">】</b></h1> <h1>  这是雅典卫城神殿中竖立的最典型的供奉品少女科雷(Kore)的大理石雕像,与裸体的男性雕像科罗伊(Kouroi) 供奉品相比,科雷穿着整齐。她们的衣服无论是白色还是彩色的,都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头部、耳朵、颈部和手臂上佩戴或固定着金属首饰,头顶上通常有一个小圆盘,固定在一根金属杆上,以保护雕像免受鸟粪的侵害,她们多数用一只手提起长裙的下摆,另一只手则为女神献上水果、鸽子或花环等祭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雅典娜出战地震巨人恩格拉多斯</b><b style="color: inherit;">】</b></h1> <h1>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地震巨人恩格拉多斯(E</span>ngrados)是大地和天神乌拉诺斯(Ouranos)的孩子,他反抗奥林匹斯诸神。雅典娜(Athena)第一个挺身而出,穿着一件两端有毒蛇的皮大衣,手握长矛与地震巨人恩格拉多斯搏斗。雅典娜得胜后把恩格拉多斯扔进海里,并将西西里岛压在他身上。恩格拉多斯醒来后,引发了大地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雅典娜青铜雕像】</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这尊引人注目的雅典娜青铜雕像充分体现了她强大的性格。(公元前五世纪)</span></h1> <h1>  雅典娜是战神和艺术的守护神,是智慧的化身。(公元前 475-470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厄瑞克忒翁神庙女像柱】</b></h1> <h1>  厄瑞克忒翁神庙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座门廊,北侧门廊的屋顶由六根长方形柱支撑,六根雕刻的女像柱支撑着屋顶。女像柱简称为科雷(Korai)手持酒盅向已故国王献祭,常常表演一种虔诚的舞蹈来纪念女神阿尔忒弥斯。如今,厄瑞克忒翁神庙中原有的雕像已被铸造的复制品取代,五尊女像柱雕像真品保存在雅典卫城博物馆中,其中一尊被土耳其炮弹击碎,另一尊女像柱被大英博物馆收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尊女像柱】</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尊女像柱】</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尊女像柱】</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五尊女像柱】</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六尊女像柱】</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雅典骑兵】</b></h1> <h1>  这些是帕台农神庙雕带上的浮雕。在骑兵中间,一名腰间围着希马申的元帅转身面对两名正在靠近的骑兵,举臂指挥。在他前面,一名体格健壮的骑兵披着披风,转身面对身后的人。(公元前442-438年)</h1> <h1>  两名男子骑在奔马背上,第一个男子是年轻人,穿着用皮革制成的解剖胸甲,第二个男子留着胡须的男子是雅典骑兵指挥官,穿着典型的色雷斯骑兵服装,身披披风,头戴典型狐皮帽。</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半人马之战】</b></h1> <h1>  半人马之战是雅典人最喜欢的主题,隐喻性地描绘了文明与野蛮之间的激烈斗争。半人马主宰着整个场景,给人一种胜利者的印象。然而,他左大腿上受到的打击肯定很严重,他的希腊对手的长矛留下的洞还保留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泛雅典娜节】</b></h1> <h1>  泛雅典娜节是为了庆祝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日,节日期间,雅典人组成了一支盛大的游行队伍,登上雅典卫城,向雅典娜献祭,并用一件新衣服——佩普洛斯——包裹她的雕像,佩普洛斯上装饰着巨兽的场景。游行队伍沿着帕提农神庙的雕带一直延伸,十二位奥林匹亚神参加游行,其中包括女神雅典娜。</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帕台农神庙东侧山墙】</b></h1> <h1>  这是根据 K.Schwerzek 的绘图重建的帕台农神庙东侧山墙(1904 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帕台农神庙西侧山墙】</b></h1> <h1>  这是根据 K. Schwerzek 1896 年的绘图重建的帕台农神庙西侧山墙。</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雅典娜·帕提亚斯金象牙雕像激光影像】</b></h1> <h1>  雅典娜·帕提亚斯金象牙雕像制作于公元前5世纪,原座落在帕提亚斯神庙内,现已经失传。这是雅典卫城博物馆根据记载描述,展示出的雅典娜的三维激光影像。</h1> <h1>  根据神话,宙斯在审慎妻子墨提斯怀着雅典娜时,吞下了墨提斯。</h1> <h1>  当要分娩时,宙斯感到头部剧痛,命令赫菲斯托斯用斧头将他的头劈开。</h1> <h1>  全副武装的女神雅典娜跳了出来,出现在奥林匹斯诸神面前。</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巴尔干半岛深度游全文完)</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