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阳,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p><p class="ql-block">2018年夏天,经过14个小时的车程,我第一次来到洛阳,老君山的雄峻之美和旅途的漫长辛苦都成为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2023年秋天,龙门石窟,我终于见到了卢舍那大佛。白天有慧眼看世间的睿智,夜晚增添一分神秘感,那一丝微笑不知来自工匠的点睛之笔,还是武则天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今年春天,开启我的第三次洛阳行。洛阳,这座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的十三朝古都,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古迹遍地,遗址处处有,博物馆数不胜数,住上个一年半载也看不过来,我只有四天时间,先顺着南北轴线看一看最感兴趣的隋唐洛阳城。</p> <p class="ql-block">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核心建筑明堂建于公元688年,高约90米,武则天颁布政令、举行大典、朝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p><p class="ql-block">明堂是古代帝王修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于发布政令、祭祀祖宗、宴请使臣。</p><p class="ql-block">修建明堂是每一位皇帝的梦想。</p><p class="ql-block">武则天修建的明堂在历史上两度被毁,殿顶的那只展翅金凤只留在了史书中。现在的明堂由古建筑学家郭黛姮主持复建,虽然缩建为33米高,还是可以感受到这座唐两都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宫殿当年何其壮观。</p> <p class="ql-block">当年那龙椅之上的女皇,也这样遥望应天门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堂北侧的天堂是武则天的礼佛圣地,始建于公元689年,共九层,二层的《万国来朝》壁画展现了武则天接见外国使节的宏大场面。</p> <p class="ql-block">每买纪念币在金银色选择上或多或少都会纠结,天堂明堂直接选金色,配得上皇帝的唯有金色。</p> <p class="ql-block">从明堂景区出来,打个车去了丽景门。司机一路介绍洛阳城几处遗址,顺带吐糟一下十字街的小吃不健康,整条街没有五十岁以上的人。五十岁以下的也不一定去,我就对此类小吃难以下咽。人各有所爱,与年龄无关,提笼架鸟喝茶养虫转个核桃盘个珠子的生活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源于东汉,宋代洛阳老城的西大门,元明清时代是洛阳城四座大门中规模最大的。箭楼、城楼、瓮城加护城河的建筑结构是中国最典型的城门。自夏商周三朝帝王置九鼎于洛阳,洛阳就被称为“中国”,成为历代必争之地。1945年日军在丽景门缴枪投降,解放战争时期,中野四纵二十八团五连在丽景门攻克洛阳城,丽景门也是中国历史上被损毁、重建次数最多的城门。</p><p class="ql-block">我对河南的印象始于7岁,7岁时看了一部名为《黄河东流去》的电视剧,记住了地瓜面窝头。长大后看了李準的原著,这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它让我知道中国人是如何顽强又乐观。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粮食主产区之一、战略要地,河南自古就被寄予太多的期望,也就遭受了更多的磨难,就像这丽景门,一次次的毁坏后,是一次次顽强地重生。</p> <p class="ql-block">时间还早,逛逛街吃个饭,等着亮灯后上城墙。</p> <p class="ql-block">大江南北的古城、老街标配店铺,只多了牡丹花饼店,没什么特色,随便转转。</p> <p class="ql-block">夜景是洛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明堂炫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和这靓丽华美的汉服,都是大唐盛世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中国最早的三出阙城门。</p> <p class="ql-block">老城门地基在新城门下,建新保旧是一种文物保护方式。</p> <p class="ql-block">一门三道过梁式结构:中间门道供皇帝通行,是皇权的象征;两侧门道用于官员出入。三门道宽度均为5米,中间隔墙5米,城门进深25米。一门三道是古代都城中轴线布局和“建中立极”宫殿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唐高宗在这里观看释放百济俘虏,武则天在这里登基,唐玄宗在这里接见日本遣唐使。一座城门,看见了中国历史中一段了不起的盛世,和一座独一无二的王国建立,也看见了一千多年后的中国人还是身穿当年美丽华贵的服饰络绎不绝来拍照,它也为这深厚显赫的东方文明得以继承而欣慰吧?</p> <p class="ql-block">在紧邻明堂的一个酒店入住。还是要住正规酒店,环境好,停车方便,退房的时候也不开探照灯。</p> <p class="ql-block">第一的行程结束,盘点一下门票和纪念币,回家放进我的收藏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的第一站去到了白马寺。市区向东大概十五公里的路,开车也就半小时,但一千多年前,薛怀义这一路颠簸地进宫见女皇一面还是蛮远挺折腾的。一路想着薛怀义,感慨万千,我们无权从自己的角度定义别人,大千世界,人各有苦衷。</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官办寺院。</p> <p class="ql-block">第一重大殿天王殿,单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殿内弥勒像高1米。弥勒为大乘菩萨之一,在释迦牟尼灭度后降临人间说法。</p> <p class="ql-block">韦力天将,寺内唯一一座元代泥塑雕像。看见韦陀就想起小时候看《济公》连环画,济公扛着韦陀化缘那诙谐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明代重建,单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元代重建。</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及东南亚,是全世界唯一一座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p> <p class="ql-block">四月中的洛阳体感已经很热,避过气温最高的午后,傍晚来到九洲池。</p> <p class="ql-block">九洲池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西北高地上,始建于隋,历经隋、唐、五代,随着北宋西京政治地位的衰落而废弃。一如李格非在《洛阳明园记》中写的“园囿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p> <p class="ql-block">瑶光殿位于以水道相隔并列布置的三座岛之上,中岛为主殿,东西两岛配辅殿。三阁并列的宫殿设计旨在突出中央,彰显皇家威严。</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建新保旧的遗址保护方式,上面是千年后的今天,下面是托举今天的基石,旧的曾经也新过,新的早晚会在后来人眼中变成旧的。</p> <p class="ql-block">来洛阳两天,我有两个发现:外卖员几乎没有,穿汉服的人比其他城市满街跑的外卖员还多,由此也就造就了古风摄影这一行业的蓬勃兴旺。</p> <p class="ql-block">从九洲池打车去了洛邑古城。洛阳景区周围打车是真方便,政府对出租车的宽容政策值得其他城市学习。</p> <p class="ql-block">洛阳古称洛邑,洛邑古城是以供奉文昌和魁星的文峰塔为中心兴建的仿古建筑群,还原老城几千年的风貌,夜景特别漂亮,恰逢牡丹文化节,人山人海。正门前的九都东路逢节假日本地车禁行。</p> <p class="ql-block">彩色糖人。</p> <p class="ql-block">半年之内,我第三次来到了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龙门由大禹治水中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发生于此。龙门石窟位于我国四大石窟之首,是世界上造像最多的石窟,也是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自北魏孝文帝年间开凿,盛于唐,终于清末,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p><p class="ql-block">今次从东北服务区进入景区,车位多,有通勤车,比西北服务区步行节省体力和时间,缺点是没有龙门古街吃饭住宿。</p> <p class="ql-block">西山石窟是游览的重点区域。不同于云冈石窟的异域风格,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中土化,艺术水平最高的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相貌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建成。卢舍那,梵语光明普照之意,源于人类对太阳神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卢舍那大佛我最喜欢。</p> <p class="ql-block">白天因为看得太清楚,反没了夜晚的神秘和梦幻气息。不过如果只来一回石窟,还是建议白天来,可以看到更多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正值牡丹花开的季节,游客络绎不绝,一年之中,这是洛阳人气最旺的时节吧?</p> <p class="ql-block">古阳洞,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洞内造像艺术以中西文化、南北文化交流融合而孕育出了独特的雕塑语言,开创了以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潇洒飘逸为特点的北魏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中原风格”,是北魏推行汉化、促进民族融合的表现。</p><p class="ql-block">古阳洞也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铭最多的洞窟,代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魏碑体”精华的“龙门二十品”,其中十九品出自古阳洞。</p> <p class="ql-block">药方洞,开凿于北朝后期,甬道两侧及门外金刚力士台座上共刻有140余首药方,主治70多种病症,是我现存最早的古代石刻药方。</p> <p class="ql-block">陈抟碑</p><p class="ql-block">此碑为五代、北宋时期著名隐士陈抟手书摹刻。据碑刻左下题刻可知是陈抟隐居华山所书并留存华山。宋真宗年间被盗,几经辗转,到了清代同治年间,为洛阳陈肈镛所得,逐请龙门僧智水将其刻于石碑并镶嵌崖壁。</p> <p class="ql-block">宾阳中洞,正壁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南北两侧的一佛二菩萨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上世纪30年代,洞内的浮雕被盗凿严重,这些被盗走的文物大部分现在被收藏在美国的各大博物馆。战争年代,国家不强盛,谈何文物保护。</p> <p class="ql-block">宾阳洞最初是北魏宣武帝元恪为其父孝文帝元宏和母亲文昭皇太后开凿的功德窟,永平时中尹刘腾又为宣武帝开凿一窟,合为三洞,即现在的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宾阳三洞是中国正史中唯一明确记载开窟缘由、过程及用工等内容的皇家石窟。</span></p> <p class="ql-block">宾阳南洞,北魏孝武帝为文昭皇太后发愿开发。北魏时期仅完成洞窟外壁及内部空间结构和窟顶莲花藻井雕刻,并未雕刻造像。根据窟外的《伊阙佛龛之碑》记载,洞内正壁五尊佛像是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亡母长孙皇后做功德塑造,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竣工。主尊佛像及两侧的二菩萨二弟子的造像风格融合了北魏的刚健和唐代的活泼。</p> <p class="ql-block">伊阙佛龛之碑,碑体为北魏旧物,碑文由唐太宗时期中书舍人岑文本撰书,唐初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刻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p> <p class="ql-block">敬善寺洞,唐高宗显庆、龙朔年间(公元656-663年),为纪国太妃韦氏开凿的功德窟。</p> <p class="ql-block">摩崖三佛龛,武周时期开凿的三世佛题材造像,因武周政权结束而辍工。因为是半成品,反而留下了供后世研究雕刻工序的重要资料。可见,凡事,出现自有出现的道理,结束,也自有结束的缘由,不必执念,顺其自然。</p> <p class="ql-block">隔着伊河遥望卢舍那。</p> <p class="ql-block">香山寺,位于龙门石窟东山,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来华高僧地诃婆罗葬于此,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敕命“香山寺”。</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执政期间曾游龙门,在香山寺举行赛诗会,宋之问“龙门赋诗夺锦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洛阳应该感谢武则天,是这位女皇让洛阳有了一段辉煌盛大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香山寺开山祖师莹公禅师衣钵塔。后面的小楼是蒋宋别墅,连佛祖的静心之地都要侵占,别墅建得多了,终于把自己弄到小岛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游览了关林庙。关林是武圣人关羽埋首之处,始建于东汉末年,我国唯一林、庙合祀关羽的古建筑群,是世界上唯一称为“林”的关庙,中国封建级别最高的关庙,与龙门石窟、白马寺并称洛阳三大人文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仪门,明代关帝庙大门,清代改称仪门。</p> <p class="ql-block">启圣殿,现存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里数不胜数的牌匾,是古今文人帝王对忠义的颂扬。</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现存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p><p class="ql-block">关公被称为武财神,在运城关帝庙,听了导游讲解,说关圣人刀头向上为辟邪驱凶,到头向下是招财转运。</p> <p class="ql-block">我最喜欢红色,中国古典建筑和传统文化中的红色让我着迷。</p> <p class="ql-block">春秋殿,现存建筑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p> <p class="ql-block">关羽埋首处。关林庙兴旺的香火,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忠义的膜拜。</p> <p class="ql-block">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有一首《题洛阳牡丹图》诗,其中有一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体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p><p class="ql-block">虽然我对花没什么兴趣,但是来了洛阳,怎可不看一看这打动了中国古代无数文人才子的牡丹花。</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花园,坐落于洛河南岸,距明堂2.5公里,不知道一千多年前这片土地是否就是牡丹王国,又不知道武则天来没来这儿赏花。在我看来,洛阳牡丹再雍容,也不及那高坐明堂的女皇高贵,自强的生命力是最美的。</p> <p class="ql-block">游客真不少,景区停车场八点多就满了,车辆全部停到附近的桥下空地。</p> <p class="ql-block">洛阳之行最后一站,定鼎门遗址博物馆,距国花园3.5公里,参观过程见到不足10人,和国花园对比鲜明。博物馆的普及在中国还需要时间和引导。</p> <p class="ql-block">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南大门,与应天门、明堂组成南北中轴线。始建于隋大业年间,1997年考古发掘,三门道结构两侧置朵楼。</p> <p class="ql-block">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标志性建筑。这次洛阳行我也是按照南北中轴线安排行程,我在武则天理政的明堂瞭望登基的应天门,顺着定鼎大道一路南行到达龙门,这是中国历史上由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建立的王国,开放的唐代成就了她,她也让大唐盛世更加辉煌。</p> <p class="ql-block">四天的洛阳之行结束了,按照我的老习惯,城市旅游最后一晚在街上四处走走,把几天来对这座城市的感受做个总结。</p><p class="ql-block">对于洛阳,我忽然想起在哪个景区看到的一句话:洛阳很好,下次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