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四月初去了一趟西藏,很多朋友說我真厲害,沒高原反應。其實我覺得在西藏多數人都會有高原反應,只是我提前一個星期吃了紅景天。兩年多前我們在川西,甘南自由行,多數時間在海拔三千多米地方居住,爬過海拔四千多米的山峰,所以並不是貿然去西藏旅行的。</p><p class="ql-block">從林芝到拉薩途中,我們的旅遊巴經過一個休息站,一下車就感覺風大,冷了很多。當地導遊並沒跟我們說這是什麼地方。進休息站後,突然感覺腿軟乏力,原來這裡是海拔4500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休息站人很多,有賣牦牛酸奶的,一小罐十元,買一罐坐下吃了,休息一會兒,補充一下體力感覺好了很多。從林芝到這裡,海拔一下升高一千多米,照樣有高反症狀。</p> <p class="ql-block">我們到達拉薩,這裡海拔3650米,比林芝高700 多米,是中國唯一海拔超過三千米的首府城市。拉薩有八十多萬人口。</p><p class="ql-block">拉薩是具有1300年歷史的古城,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拉薩在藏語中為"聖地"或"佛地"之意。</p><p class="ql-block">很多人擔心到西藏旅行的高反,現在西藏大城市的條件已經改善很多了。我們住的酒店有制氧機和加濕器,可瀰漫式供氧,對於高反和極其乾燥的氣候有一定緩解。我們的旅行團無限量供應氧氣罐,只要不是高反特別嚴重的人,戶外活動有不適無需太擔心,我全程沒有用過氧氣罐。香港有的旅行社更貼心,有隨團醫護人員。我們當地導遊和領隊進入拉薩後,每天到酒店後會來團友們的房間,給大家測量體溫,脈搏和血氧飽和度。</p><p class="ql-block">我們團裡一位女士高反比較嚴重,我看到她多次吸氧,原來她沒有提前吃藥。到拉薩後她要去藥店買紅景天,司機師傅說這時候吃已經沒用了,要她試試"高原安"。香港領隊也有提前服藥。所以說,到高海拔地區,一是提前做準備,二是精神放鬆些,不要有太多思想負擔。</p><p class="ql-block">到拉薩第一晚我怕吵,沒開制氧機,雖然夜間溫度在零下,還是和大家一樣將窗戶開了一點縫。後來聽團友們說開制氧機睡得會好些,那種半睡眠狀態的高反症狀會得到改善,所以後來也開制氧機睡覺了。</p> <p class="ql-block">這次旅程中我感覺安排最欠妥當的,是到拉薩第二天就去參觀布達拉宮。因為在海拔3700米的地方,上下八百級台階,對於年輕人來說也是相當辛苦的事情,何況我們這個團多數是中老年人。一直聽說到西藏後的注意事項,如前幾天不要洗澡,高海拔地區感冒會有生命危險,行動要緩慢等,但是一到這裡就安排爬布達拉宮,而不是先參觀大昭寺等地方,實在令人費解。</p><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每天接待五千遊客。幸運的是這日天氣晴好,如果遇到雨雪,真不知怎麼爬那些又高又陡的台階。導遊讓大家各帶一隻氧氣罐上去。</p> <p class="ql-block">進門前的休息區,不少當地人兜售小工藝品。經過幾道手續,開始登山朝拜。</p><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是一座宮堡式建築群,一說為吐蕃王朝松贊干布為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而興建,另一說為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後的王宮。於17世紀重建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當時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具有藏式風格。外觀13層,實際只有9層,佔地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由於它起建於山腰,大面積的石壁屹立如峭壁,使建築仿佛與山崗融為一體,氣勢雄偉壯觀。</p><p class="ql-block">參觀布達拉宮是我整個旅途中最發怵的環節。從來不愛爬山,這次到西藏後,每早都在八點前出發,加上高反,勞累,沒一天睡夠過,休息不好體力肯定不行。</p><p class="ql-block">開始攀爬布達拉宮了,拾階而上,天梯般的岩石之路,幸好台階寬敞,不至於人擠人。剛開始台階旁有石凳可供休息,後來沒有了,走不動只能坐在台階上。有人說攀爬時氣息不暢,心都有奔出體外之感,甚至攀爬了三個小時,走幾級台階就得歇歇 ,那應該是體力相當差了。不過確實很累,到一個平台後,我看到大多數團友在吸氧,一罐氣可用十分鐘。我沒吸氧,經驗告訴我,這時候服用速效救心丸管用。多年前我們和一位國外回來的親友去黃龍,親友高反嚴重,在九寨溝已有症狀,到黃龍後要強,不聽我們勸告想堅持走完全程。我給過他兩次速效救心丸,每次幾顆,令他真的遊覽了全程。所以這次我也服用了六粒速效救心丸,深呼吸,休息一會兒,緩解了很多。</p><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有兩千多個房間,裡面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一應俱全。</p> <p class="ql-block">這是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的場所,共七層,頂層是達賴喇嘛的宮殿。</p><p class="ql-block">紅宮位於布達拉宮中間位置,共有八座達賴喇嘛的靈塔殿,並建造了許多經堂,佛殿,從而與白宮連為一體。</p><p class="ql-block">我從小在北京長大,似乎對宮殿寺廟等沒太多神秘感。在酥油燈的氣味中,擠在眾多遊客群裡,聽導遊講哪座靈塔用了多少黃金寶石,糊里糊塗地遊覽完了布達拉宮。西藏的宮殿,寺廟裡面基本不許拍攝。</p> <p class="ql-block">下山跟上山不是一條路,沒那麼高的台階,道路平緩很多。似乎讓遊人感受朝拜必須要有誠意,不要想輕鬆進入最高級的殿堂。</p><p class="ql-block">我不怕下山,當心腳下道路就行了,差不多是第一批下山的,比導遊走得還快。我們這些團友,都順利完成了布達拉宮的遊覽,令當地導遊十分欣慰。</p> <p class="ql-block">這是下山路上看到的宗角祿康公園,是布達拉宮北側的公園。</p><p class="ql-block">17世紀布達拉宮擴建過程中,在此處大量取土,遂積水成潭。六世達賴喇嘛時期對這裡進行整治開發,在潭中小島上按照藏傳佛教中的壇城模式建了一座閣樓,並修建一座長20多米,寬3米的五孔石拱橋與外界相通。過去這裡是禁苑,是拉薩少數僧俗貴族遊覽的地方,西藏民主改革後,這裡被辟為公園,是廣大市民休閒遊覽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在布達拉宮下山路上俯瞰拉薩市貌。</p> <p class="ql-block">下午參觀了西藏博物館,一座現代化,寬敞明亮的建築,在頂層咖啡座可遠眺布達拉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拉薩第二天,旅行團的口號是"穿藏裝,吃藏餐,感受藏文化魅力"。我對藏文化和建築一直有興趣,所以兩年多前才去甘南藏族自治州自由行。但我跟導遊說不用給我準備藏裝,我不穿別人的衣服。一來不喜歡湊這種熱鬧,二來穿一天藏裝,這麼多活動太不方便。</p><p class="ql-block">我們一早來參觀羅布林卡。這是一座位於拉薩西郊的藏式風格園林,始建於十八世紀四十年代,是歷代達賴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羅布林卡於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拉薩三大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只是名氣不如布達拉宮和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我們要在這裡參觀三個宮殿: 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旦明久頗章,"頗章"在藏語中是宮殿之意。</p><p class="ql-block">格桑頗章是羅布林卡建得最早的宮殿,因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修建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過去的羅布林卡是一片荒地,此地有一眼可治病的清泉。體弱多病的七世達賴喇嘛每年夏天來此處沐浴,當時的駐藏大臣奏請朝廷批准,在此興建了專供七世達賴喇嘛沐浴後的休息之處。經過多年興建,形成如今這座宮殿,內設佛堂, 臥室,閱覽室及護法神殿等。從那以後歷世達賴喇嘛,未正式執掌政教大權前都在此處學習,生活,親政後在此消夏。</p> <p class="ql-block">宮殿裡都不許拍攝。現在很怕聽導遊長篇大論的講解,因為這些資料上網一查都清楚。等導遊講完,一幫團友擁擠拍照頗費時間,自己根本無法靜下心來拍攝。征求了導遊同意,可離隊自由活動,到規定時間上旅遊巴。</p><p class="ql-block">我看過羅布林卡的影片。這裡經過兩百多年擴建,現佔地36萬平方米,有100多種植物,既有取自喜馬拉雅山麓的奇花異草,也有從內地或國外引進的名貴花卉。可惜現在是初春,未到園內最美季節。</p> <p class="ql-block">羅布林卡園區很大,遊人稀少,看到的基本是藏民。完全沒有國內旅遊景點人頭湧湧的場面。</p><p class="ql-block">這裡空氣新鮮,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早春的花卉長廊裡花還不成氣候。</p> <p class="ql-block">羅布林卡意為寶貝園林,是西藏規模最大,風景最佳,古跡最多的人造園林。</p><p class="ql-block">解放前這裡只是達賴和少數達官貴人遊樂休息的 "夏宮",如今被辟為人民公園。</p> <p class="ql-block">達旦明久頗章最新,始建於1954年,也稱新宮,是達賴喇嘛休息,辦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康松司倫初建於20世紀初,是二層亭台建築。前面的開闊地是每年雪頓節期間表演藏戲和歌舞的主要場所 。</p> <p class="ql-block">下午參觀大昭寺,這裡於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已有</p><p class="ql-block">1300年歷史,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寺院由藏王松贊干布建造,經過元,明,清曆朝修改擴建,才形成現今的規模。</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建築。環大昭寺中心的釋迦摩尼佛殿一圈為"囊廓", 環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p><p class="ql-block">這是大昭寺前小廣場,信徒們在原地不斷磕長頭,或還願,或祈求保佑,賜福免災。</p> <p class="ql-block">導遊說每個藏民一生中至少要叩拜十萬個頭。這些一路叩拜,遠道而來的信徒,終於到達心目中的聖地,在大昭寺門外的青石板上留下等身叩頭的深深印痕,也許這是多少人窮極一生的至高理想。無論是否理解信徒們的理念,還是折服於他們百折不撓的勇氣與虔誠。</p><p class="ql-block">在這裡,似乎每個藏民都可以進入,我看到最左邊的紅衣女子,跨進這個地方,除鞋後進入叩拜。</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融合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p><p class="ql-block">寺院始建於七世紀吐蕃王朝鼎盛時期,建造目的據傳說是為了供奉釋迦摩尼八歲等身像。該佛像是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p><p class="ql-block">大昭寺內供奉的還有唐朝文成公主從長安帶去的釋迦摩尼12歲等身像。</p><p class="ql-block">我們正在寺院中參觀,天空忽然飄起鵝毛大雪。</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昭寺金頂。</p> <p class="ql-block">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的說法,大昭寺在拉薩具有的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於拉薩城關區。八廓在藏語中是"中轉經道"的意思。八廓街原來只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現逐漸擴展為大昭寺周圍大片老街區,是拉薩著名的轉經道和最繁華的商業街。</p><p class="ql-block">進入大昭寺和八廓街,需要攜帶身份證,通過安檢。</p> <p class="ql-block">街心的巨型香爐晝夜香火瀰漫。</p> <p class="ql-block">街道兩邊店鋪林立,有一百多家手工藝品商店,二百多個售貨攤點,經商者一千多人,經營商品八千多種。這裡有西藏各地土特產等蘊含民族特色產品,還有來自印度,尼泊爾,緬甸,克什米爾等地的商品,街上藏民和其他民族遊客絡繹不絕,好像是拉薩最熱鬧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可惜雪一直下個不停,經常影響拍攝,天空陰沉沉的。不能對著路人拍攝,只能在較遠處拉長鏡頭,所以拍攝的多是背影或遠景。</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年的"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p> <p class="ql-block">在川藏線上可以看到很多藏民的朝聖之旅。無論老小,都為了那份真誠和信仰,朝著心目中的神聖行走著。他們手佩護具,膝著護膝,塵土滿面,沿著道路,不懼千難萬苦,三步一磕,靠堅強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精神,一步步驅向聖城拉薩,這就是藏族文化的一種體現吧。</p> <p class="ql-block">這是八廓街網紅店"瑪吉阿米"。這座黃色小樓據說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密宮,是這位傑出的藏族詩人與心上人瑪吉阿米相遇的地方。現在是酒吧和餐館,專做藏餐和尼泊爾餐。</p> <p class="ql-block">高原地區一旦變天,溫度驟降。在八廓街自由活動時間幾個鐘頭,感覺越來越冷。導遊告訴過我們附近有間咖啡館,上到頂層可遙望大昭寺與布達拉宮。到裡面一看,幾個團友已經坐在那裡休息了,都喊冷。看著她們穿的藏服,下身厚厚的袍子,不由得羨慕起來,這種天氣太擋風了。</p> <p class="ql-block">在拉薩住了三晚,我們出發去後藏的日喀則。這日車程大約八小時,途中遊覽了聖湖羊卓雍措及卡若拉冰川。此時我們已經逐漸適應了高海拔地區,在五千米處活動沒有不適感。</p><p class="ql-block">日喀則平均海拔4000米,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八十多萬人口。途中經過多個村落,大部分藏民的住宅修建得整齊美觀。想想在拉薩看到的繁華景象,感慨這幾十年西藏人民的生活確實得到大福改善。</p><p class="ql-block">扎什倫布寺始建於明朝(公元1447年),其後多次擴建修繕。</p><p class="ql-block">扎什倫布寺位於西藏日喀則尼色日山下,寺名意為"吉祥須彌寺"。寺廟佔地15萬平方米,有殿宇房屋3600間。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從四世班禪開始,扎什倫布寺正式成為歷代班禪的駐錫地。</p> <p class="ql-block">扎什倫布寺依山勢而建,殿宇房舍鱗次節比。蜿蜒曲折的宮墻,與莊嚴的廟宇一同構成寺廟的神聖之源。寺廟融合了藏區傳統建築特色和佛教特點,完美的表現出藏傳佛教的佛法藝術,及班禪大師靈塔的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強巴佛殿是寺裡比較宏大的殿宇建築,因殿內有一尊高約30米的強巴大銅佛而著稱。此尊大佛耗時四年,用黃金6700 兩,銅23萬多斤製成。因強巴佛為掌管未來生死之佛,所以在藏民心中地位尊貴。殿中不可拍攝。</p> <p class="ql-block">扎什倫布寺中有五至九世班禪大師合葬的靈塔"扎什南捷",是整個寺廟中規模最大的建築。</p> <p class="ql-block">第十世班禪大師靈塔祀殿(釋頌南捷),是扎什倫布寺中參觀人數最多,排隊最久的殿堂。</p><p class="ql-block">導遊說在寺院中可以自由活動,到時上車即可,所以我沒跟大隊一起,混在排隊人群中很快的進入殿堂。</p><p class="ql-block">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出生於1938年,1941年被班禪堪布會議選定為第九世班禪的轉世靈童,1949年成為第十世班禪。</p><p class="ql-block">49年西寧解放後,十世班禪即派人與中國共產黨聯繫,幾十年來始終不渝地為維護祖國統一,增強藏漢團結和各民族團結,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努力,做出重大貢獻。做為活佛,他盡力滿足廣大信眾的願望,製造機會與群眾接觸,笑容可掬,和善慈祥。</p><p class="ql-block">1989年1月,十世班禪大師在扎什倫布寺主持第五世至第九世班禪合葬靈塔祀殿開光典禮後,因操勞過度,心臟病突發,於1989年1月28日在日喀則逝世,享年51歲。</p><p class="ql-block">1990年,國家撥款七千多萬元人民幣,為十世班禪修建靈塔禮殿"釋頌南捷",歷時三年竣工。93年8月20日,十世班禪法體在法號聲和誦經聲中被迎往靈塔祀殿,進行了隆重的法體入塔儀式。</p> <p class="ql-block">在十世班禪靈塔祀殿外排隊的人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這是十世班禪大師靈塔祀殿內的網上照片,照片中間的是十世班禪大師。</p> <p class="ql-block">措欽大殿(大經堂)位於全寺中心地帶,是寺廟裡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可容僧眾 3800 人。扎什倫布寺最興盛時期有五千僧人。</p> <p class="ql-block">正中的佛殿供奉釋迦摩尼鍍金佛像。</p> <p class="ql-block">感覺這裡很像甘肅夏河縣的拉卜楞寺,那也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廟之一。不過拉卜楞寺面積大很多,裡面建築物更多,有六大佛學院,交通方便,人氣似乎更旺。</p><p class="ql-block">這裡跟布達拉宮不同,參觀的遊客多數是藏民。</p> <p class="ql-block">問過導遊,說我們不能去山頂上,當然時間也不夠。不知是否信徒才能上山頂轉經。</p> <p class="ql-block">扎什倫布寺是我們在西藏參觀遊覽的最後一個景點,第二天就要搭動車回拉薩,再乘飛機去成都。</p><p class="ql-block">此行能圓滿完成旅程,衷心感謝西藏當地導遊及司機師傅的細心周到服務,祝願他們全家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