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罗川话沧桑

白桦树

<p class="ql-block"> 古城罗川话沧桑</p><p class="ql-block"> 庆阳董志塬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地域面积最大,黄土层最深厚的黄土大塬,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承载着数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古城古镇便应运而生,它们象一颗颗耀眼的珍珠,串连起了黄土大塬曾经的辉煌和繁荣,又象一部部文字古籍,无声的记录着莽莽大塬上一幕幕千变万化的历史大剧,有的古城古镇虽经岁月风霜,但其古物古迹如城墙、楼阁,古碑、碑坊等物件得以较好保留,那完美的设计,精巧的工艺,向现代的我们展示了先人们超凡的智慧和技艺,可大多数遗物随着世事变迁和风雨沧桑,则在岁月长河中渐渐隐没去了,人们只有在残留的遗迹和片言记录的文字中去追寻远去的往事。正宁罗川古城,便是黄土大塬上遗存的古镇之一,它虽不能同江南古城的灵动俊秀相媲美,也没有相临的宁县古城、庆城古城,环州古城规模宏大,但它遗存的古城、石牌坊,铁旗杆,文庙等古迹无不使人留连往返,明代廉吏赵邦清的故事和许多神奇美妙的传说,更使罗川古城争添了几分神密色彩,“一部正宁史,半部在罗川″,真实地诠释了罗川古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渊源,让我带着你,走进罗川,穿越罗川,去解读那个神密而美丽的古城小镇——罗川。</p><p class="ql-block">一,罗川由来</p><p class="ql-block"> 从正宁县城正周公路一路南行至宫河塬,顺山而下,便到了陇上名城——罗川古城。</p><p class="ql-block"> 谷雨过后的一个早上,天气晴朗,春和景明,我和同事驾车前往罗川古城踏春访古,站在北山俯瞰东西走向的罗川川道,南北两山群峰耸峙草木蓊郁,东西贯通一马平川,其间沃土平畴,阡陌泛绿,在山丘或树木的掩影中,村庄屋舍时隐时呈,青砖白墙袅袅炊烟,婉延悠长的四郎河宛如一条飘渺的绸带绕城而过,河岸边花红柳绿,田野上油菜花金黄,蓝天白云下燕子在追逐戏闹,田间地头中农人正辛勤劳作,天地间一派生机,罗川古城就驻足在这凤光旖旎,山清水秀的北山之下罗河之滨。</p><p class="ql-block"> 罗川,岁月悠悠历史绵长,具史料记载,罗川最早属《尚书、禹贡》所说的雍州西戎之域,在周时为北豳,秦汉至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420年)为阳周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罗水出于川",遂改阳周县为罗川县,属宁州,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梦群仙现于′′罗底″,派使巨在罗川县挖得玉真人像27尊,取“真人下凡以保安宁″之意,即改罗川县为真宁县,宋、金、元、明、清至民国16年(1927年),罗川先后称真宁县,正宁县、县治一直在今罗川,民国18年,县长李剑泉在县治罗川被饥民所杀,继任县长张文明因该城狭小难以回旋,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将县址由罗川迁至山河,全国解放,改罗川为第六区,辖6乡(村),1956年5月,撤区并乡,1958年8月撤乡,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9月,撤销人民公社,罗川乡政府建立,2004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撤销罗川乡,并将罗川更名为城关村并入永正乡。2006年6月,城关村更名为罗川村至今。至此,罗川距今己有1500余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二,罗川城垣(yuan)</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凡是有县治的地方都有城垣,城垣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自卫防御,这是其首要功能,在冷兵器时代,高大坚固的城墙能有效的阻敌人的进功,为了加强防御能力,人们在城墙四周挖掘护卫壕沟,引进河水,这种原始的防御措施,孕育了后来的军事防御体系,二是控制人口,城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城墙可以防止人口无控的涌入城内,从而维持社会稳定。三是顺应天意,除了考虑实用功能外,古人建城时还会祭乾坤尊“天意”,他们认为,顺应天应可以带来国家的昌盛和个人的福址,罗川城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罗川城是人工筑成的土城,元朝至正年间,守尉枢密院副使(从二品职级,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副司令员)张天福对城墙进行了修箿,当时城墙高3丈4尺,城墙周长399丈1尺,城墙底部厚4丈,顶部厚2丈,城下有护城河,河深1丈,开有东、西两门,门头门洞用石条青砖砌成,城门为双扇榆木门,铁皮包裹,二门分别为“永春门″,“朝阳门”。</p><p class="ql-block"> 明崇祯七年(1634年),知县安如崇创开南门,称“安庆门",明崇真十三年(1640年),知县诸为霖在南山底开长120丈、宽2丈河床,靠城墙的北岸石块筑堤,引入四郎河水,以护墙体。</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山西阳曲人折遇兰任正宁知县,三年后编修《正宁县志》18卷,从其绘制的地图上来看,罗川城池为长方形土城,西南城墙角稍有折回,城墙用青砖做成女墙,城墙东、南、西有城门,南北城墙中央有城楼。</p><p class="ql-block">现今遗存的罗川土城约200余亩,城墙经历岁月桑田,大部分墙体已坍塌不全,但基本轮廊尚存,纵观全貌,东、北墙体大体完好,墙面上层层夯起的土层依稀可见,城墙拐角处更是厚重结实,西、南墙体因风雨浸实和人为采挖埙毁严重,城墙上的女墙和东南西城楼已没了踪影,抬头望去,坍塌的城墙上杂草丛生,残恒断壁,古城昔日的雄宏早已无存,青山掩映下,尽显苍桑。</p> <p class="ql-block">三,清官坊、天官坊、思宠坊与赵邦清</p><p class="ql-block"> 顺公路而下,便是罗川西村口,据说,西门原名为承化门,现已不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气派挺拔耸立的三座"赵氏牌坊″,它们分别是清官坊,天官坊,恩宠坊,高大的的牌坊沿街中线由西往东依次排列,景致壮观。</p><p class="ql-block">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障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建造的建筑物,它们通常为尚好的木料,石料建造。相比人才济济,文化经济发达的南方水乡,以农耕为主的北方,特别是黄土高原上的陇东,保存完好,建筑宏伟,工艺精堪的牌坊实为少见,而正宁罗川的这三座赵氏石坊是甘肃省公存的唯一石坊,具有很高的雕刻工艺建筑艺术和史料价值,因而显的尤为珍贵。</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古城罗川原来的坊比较多,有四牌坊、榜眼坊、天官坊、清官坊、承宣坊、进士坊、少卿坊、桂林坊、学宪坊等,階因战乱兵戌而毁,其大多无存,现遗存的仅为三座清官坊、天官坊、恩宠坊,</p><p class="ql-block"> 清官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1614年),天官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四月十五日(1615年),这两座牌坊是朝廷为了表障曾任山东滕县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一代廉吏″赵邦清,分别由真宁县府和庆阳府建造。</p><p class="ql-block"> 思宠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七月初三(1617年),是赵邦清为感念嫡母刘氏,生母高氏的教养之恩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赵邦清,字仲一,号乾所,明时真宁永和于家庄人,幼时家境贫寒,刻苦好学,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中举,半年后考取进士,二十一到二十六年(1593——1598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后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稽勋司郎中,一生清廉为政,令闻不已,深为百姓爱戴,被举为清廉第一,万历三十年(1602年)六月,因弹刻权贵,触怒当朝,被削官为民21年,天启二年(1622年),方被起复为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未几病逝,享年64岁,安南国(越南)使臣冯克宽为其题赠曰清、清、清,万历皇帝御笔亲赞“坚持清白″,后世尊称“一代清臣”。</p><p class="ql-block"> 天官坊和清官坊高8.4米,宽8.23米,恩宠坊高9.7米,宽8.35米,三座石坊均为红砂岩石料凿磨镶砌而成,其造型优美,结拘严谨,卯榫之间无钉无铆,结合巧妙,整体各用四根方柱连接支撑,石柱底部由厚重结实的巨石打底,两侧有石鼓卯口,中间坊门斗拱突出高耸,两边坊门斗拱依次相邻,每道梁坊廊柱上都饰以屋舍山水、飞禽走兽、人物花卉,也有公堂仪仗,生活场景等精美雕刻,各种饰品形态各异,造型古朴,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清官坊为“三门四柱二楼"式样,最上方斗拱下有“清官坊″3字匾额2块,(两面各1),为文林郎、时任真宁县知县薛士弘所题。其两面分别有“清著天曹",“一代清官″,“清风劲节″,′′清操特品",“孤清震世″石匾额5符。分别为时任巡按监察御史杨一桂、榆林东路兵备道副使张联奎、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吏李楠、陕西按察使熊应占、陕西驿站传道副使佘向强5人题款。</p><p class="ql-block"> 天官坊和清官坊式样相同,上方斗拱下有′′天官坊″3字匾额两块(两面各1),为时任庆阳府知府齐元会题款,其两面分别有“天官大夫″、“壬辰进士",“滕县知县″、“辛卯岁贡″,“辛卯文魁″匾额5副,分别为时任巡按陕西监察御史孙琉、(2幅)真宁县知县薛国民、真宁县知县张纪(2幅)3人题款。</p><p class="ql-block"> 恩宠坊为“三门四柱三楼"式样,最上端两面分别为“奉天浩命″、“奉天敕命"′匾额2块,这是朝廷为了表障赵邦清康政,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赠封其父赵应魁为奉政大夫,赠封其母刘氏、高氏为诰命夫人。赵邦清为了旌表嫡母刘氏,生母高氏母亲的恩德,请命朝廷为两位母亲而建的,</p><p class="ql-block"> 其石坊两面上下各有匾额8副,分别为:宠锡天官,萱天重日、簋簠训廉、翟祎画绣、褒賜文林、恩荣两母、岂弟遗荫、孟机欧获,这些匾额的题款均是朝廷赠封。</p><p class="ql-block"> 1995年3月,1963年2月,2006年5月,赵氏牌坊分别被正宁县政府,甘肃省政府,国务院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四,铁旗杆</p><p class="ql-block"> 在距清官坊和天官坊约30米的村道中央,耸立着一对铁旗杆,史料记载,这对铁旗杆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铸造而成的,高16米,原为城隍庙前所立之物,后来在战乱中,城隍庙焚毁,只剩下一对铁旗杆孤独耸立。</p><p class="ql-block"> 旗杆顶端各有一铁鹤,分别背负“日、月″2字凌空展翅,铁鹤下各有一小匾额,上书″七国保卫",“万代屏藩",旗下有两个方斗,方斗四角树有小铁旗,旗中饰“卐″字形,方斗底角系有小铃,迎风作响,旗杆中下部悬有一副铁铸对联″社荐鸡豚留永日,旗翻熊虎待灵风″,旗杆通身为铸铁而成,下粗上细,杆身双龙缠绕,下端插在一对铁狮背部,两尊铁狮二目圆瞪,口齿大张,看着着实威风,听说此物为民间铸造的器物,体现了当时较高的生铁铸造技艺。</p><p class="ql-block"> 古人立牌访,建庙宇,铸旗杆,多取方域中轴,两侧街道、亭楼、民居应以牌坊为中位,对称延展,呼应聚合,从折遇兰《正宁县志》图上看,牌坊和旗杆所在的位置,正是罗川古城的中街,掩卷细思,这里曾经也是商家聚集,人来人往,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2003年12月铁旗杆波庆阳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五,文庙</p><p class="ql-block"> 文庙,也称孔庙,夫子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古代官学场所,在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居辟为祭祀场所,这是由诸侯国君设立的第一座庙宇,也被视为文庙的雏形。公元前195年12月,汉高祖刘邦自淮安回京,途经鲁地时,亲自以太牢(猪牛羊三牲)之礼祭祀孔子,首开先帝王祭孔先河。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天下学皆立孔庙,从此孔庙遍及州县,唐玄宗二十七年(739年),朝廷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朝后为了与武庙相对应,称孔庙为文庙,明嘉靖九年(1531年)明世宋更定祀典,在文庙中设立木牌位,上写至圣先师孔子,清顺治二年(1646年),皇帝福临下旨定文庙,恢复孔子″大成"谥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位″,还设立颜子、亚圣、十二哲、七十二子牌位,并将′大成殿"三字挂上正殿,下诏每年仲春和秋上丁直各府、州、县、卫一体增祀,使孔庙彻底转变成为文庙。 </p><p class="ql-block"> 文庙是古人尊儒重教的一种象征,也是儒家文化发扬广大的一个溯源,历经千年而不灭,对中华民族载德传道,教书育人,雅化习俗,功莫大焉!</p><p class="ql-block"> 据考,元朝至正初年,在罗川城东北处建有文庙,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郭均重修,明成化年间同知(官名)李著增修,明嘉靖年间马存仁、张国政、樊克正相继修葺,明万历三年(1575年),知县张仲友重修,居人张纪置棂星门、石槛,,文庙规别完成,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知县王士麟修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知县愈作霖继葺,清雍正三年(1725年),知县萧天华修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知县诸为霖、训导朱征庸重修。</p><p class="ql-block"> 清朝乾隆年间的罗川文庙是个完整的建筑群,有大成殿5间,殿中有孔子塑像,坐正南之位,东旁向西配复圣颜子、述圣子思神位,西旁向东配宗圣曾子、亚圣孟子神位,两旁还配有12哲神位,两厢立戟16,门戟24,有左右庑(大殿旁的房子)各7间,庑中配有120余位先贤神位,大成殿和东西庑有祭器,乐器,舞器,64舞容(伴舞的人),有泮池(水池)1个,戟门3重,棂星门3重。在文庙的左侧,便是曾经的罗川县衙所在地,现在则是中学的操场,昔日的老爷大堂,衙门奴吏早己成为了历史尘烟。</p><p class="ql-block"> 如今,大成殿中孔子塑像、圣贤神位和周围其它建筑均已不存,仅存大成殿5间,(现罗川初中后院),2015年9月,正宁县博物馆争取省市县文物保护资金213万元,按照原物式样,对文庙大成殿进行了全面修缮,整修后的文庙焕然一新,光彩重现。</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大成殿,坐北朝南,青瓦黛砖,,雄伟大气,散发着恬静优雅的气息,大殿东西长18米,南壮宽6米,殿基由15层青砖打底,高08米,基面用规整的石条铺就而成,正面为8步台阶,并列三进殿门,门头上悬挂″大成殿"浅兰匾额,殿门两旁雕刻有′′礼乐文章昭千古,衣冠俎豆范百王"的对联,大殿围墙青砖层砌,16根木柱支撑殿顶,四面房檐采用十字卯槜结构,屋顶飞檐翘角,屋脊两端有雕刻的龙头,屋脊坊梁描花饰彩绘,四面檐角的瓦背上分别排列着8只形态各异的异兽,伴随着朗朗书声,在朝晖暮蔼中,文庙无声地注视着莘莘学子求学的脚步,倾听着四郎河潺潺的流水声…</p><p class="ql-block"> 2003年12月,文庙被庆阳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六,武庙</p><p class="ql-block">武庙是相对文庙而言的。</p><p class="ql-block">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为了褒奖忠君爱国,英勇善战的历代名将,唐玄宗设立了祭祀古代良将的庙宇,将姜太公奉为主祀,称太公尚父庙,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追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将太公尚父庙更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从此,文庙和武庙便共同成为古代官方最权威的文武祭祀机构,其祭祀孔仪与孔子相同。22年后,唐德宗扩充武将牌位64位,关羽位列其中进入武庙,只是“从祀″,但在以后的朝代更替中,关羽一路走红,宋、元、明、清先后有十六位皇帝分别为关羽加封,“义炳乾坤″,“崇宁真君"、“昭烈武安王"等等,清朝光绪帝御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保国护民精诚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此封号26字,达到了登峰造极,在这漫长的15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关羽一步步从“君″到′王"到“帝″到“圣″,步入神坛,成为和文圣孔子并肩的“武圣″。</p><p class="ql-block"> 罗川武庙建于北宋年,庙址在城内西北一角,原有大殿和献殿各3间,大门一重,大殿坐北面南,高梁画柱,甚是威风,殿中正堂有关羽塑像,冠冕堂堂,正襟危坐,一派威严,内墙绘有关羽″桃园结义″、′单刀赴会″,千里护嫂",温酒斩华雄″等绘画,由于关羽集忠、义、仁、勇、礼、智、信、于一身,又是″忠义神″,“武财神″,三教九流平常百姓文武官员都敬拜他,历朝都是香火旺盛,民间更是热捧不已,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官府每年春、秋和五月十三祀以太牢,行三献礼。</p><p class="ql-block"> 如今,罗川武庙大殿和大门己没了踪影,唯有3间献殿尚存,殿内已无陈设,唯有后墙上的雕砖做工精细,历历在目,梁柱上的彩绘依稀可辩。</p><p class="ql-block">六,汉柏</p><p class="ql-block"> 罗川文庙前,有一棵古柏傲然挺立,相传为东汉末年栽植,高约16米,树围2.9米,树干挺拔,树冠蔽目,望之苍劲古朴,虽然经历了1700余年的历史苍桑,但其仍然枝繁叶茂,气势如虹。</p><p class="ql-block"> 此柏又称黉(hong)宫神柏,清朝折遇兰在《正宁县志》有所记载。黉宫,古时的学堂或学校,″神柏",则有一段故事。</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年间,已成为吏部稽勋司郎中的赵邦清在京城为官,因为官清廉公正,得罪了不少权贵。万历三十年(1602年)四月二十一日,罗川古城的汉柏忽冒青烟,直到第3天方才停止,罗川居民万目共睹,不知所就,当时,在罗川教书的先生文少白(陕西三水县人,曾为赵清邦少时老师)看到这一情况,摇头叹息道:“松柏,是树中君子,我的学生赵邦清,任职吏部,清正执法,连一块手帕都不拿取,朝廷六部官员都很惧怕他,在其面前不敢多说一句话,他的品格,就象松柏一样纯洁,今日汉柏出烟,我预感是我的学生遭受不测的前兆呀",果不出文先生所,本月四十三日,赵邦清被奸人张风翔等误谄罢黜,回归故里,乡邻百姓闻知,立石碑记其事。因此,罗川汉柏又称"黉宫神柏"。</p> <p class="ql-block">八,赵氏祠堂</p><p class="ql-block"> 祠堂,即宗祠、宗庙,是人们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在旧时罗川城,有数处祠堂,但数赵氏祠堂最有名气。</p><p class="ql-block"> 赵氏祠堂是为明朝清官赵邦清修建的,它建于明朝天启年间,位于赵氏石坊的南边,坐南面北,面阔3间,明柱砖木结构,斗拱平檐,顶镶脊兽,内房正堂壁上镶有两方碑刻,一座是明万历皇帝为赵邦清题词′坚持清白″的碑刻,立碑时间为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十八日,另一座是安南国(今越南)正使冯克宽为赵邦清题,随从陈德懿书法″清清请″碑刻,立碑时间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p><p class="ql-block"> 2003年12月,赵氏祠堂被庆阳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在街道两边,还有明、清和上世纪初的民居、里巷,那些斑驳的门头,沫湖的字迹及薫色斑斑的石头墙,向我们无声地讲述着曾经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青水秀的地方,还流传着唐玄宗梦会群仙,寻找″真人″的美丽传说,流传着唐肃宗驻跸罗川,携爱妃唐台品吸旱烟的佳话,流传着四郎兄弟治理罗水的动人传说……</p><p class="ql-block"> 告别了古城,我们驾车上了罗川高速,在凌空而起的高架桥上,放眼远眺,罗川川道一片春色,蓝天白云之下,群山绵延,景致缥缈,古城、泰山、唐台、四郎河尽在诗情化意之中,愿这座美丽的古城,吉祥安泰,春光永驻!</p><p class="ql-block"> ( 2024仲春住笔于正宁 )</p> <p class="ql-block">尚广元,甘肃宁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庆阳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正宁派出所所长,一级警督警衔,三级高级警长,庆阳市作协会员,闲暇之余,爱好习作,摄影、书法、在《今日头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中国新报》《美丽D西北》《陇东报》《北斗》《九龙》《庆阳乡情文艺》《美篇》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发表通讯,散文及随笔感想七十余篇,愿以文会友,交流生活感悟,体验百味人生!</p>